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Ag M)和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M)标准在再次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HLA配型、Res M及基因水平HLA-DR相容对78例再次肾移植患者早期肾功能、早期排斥反应及人/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应用Res M标准,0MM受者由AgM组2.6%提高到ResM组14.1%(P=0.0027),0~1MM组受者由Ag M组15.4%提高到ResM组52.6%(P〈0.001);残基相配组与残基错配组相比,DR相配组与DR错配组相比: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快、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1、3年移植肾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HLA-Res M可大幅度增加供受者的相配概率,显著降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适合在再次肾移植患者中应用。基因水平HLA-DR相容对再次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存活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Ag M)和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M)标准在再次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HLA配型、Res M及基因水平HLA-DR相容对78例再次肾移植患者早期肾功能、早期排斥反应及人/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应用Res M标准,0MM受者由AgM组2.6%提高到ResM组14.1%(P=0.0027),0~1MM组受者由Ag M组15.4%提高到ResM组52.6%(P〈0.001);残基相配组与残基错配组相比,DR相配组与DR错配组相比: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快、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1、3年移植肾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HLA-Res M可大幅度增加供受者的相配概率,显著降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适合在再次肾移植患者中应用。基因水平HLA-DR相容对再次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存活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CCR2 mRNA的表达及辛伐他汀治疗影响。【方法】根据患者肾移植术后6个月的血脂水平,从167例肾移植受者中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为血脂正常组(A组),30例为血脂增高组(B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外周血MCP-1及CCR2 mRNA表达水平。血脂增高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分别于1.5个月、3个月时复查血脂水平及MCP-1、CCR2 mRNA表达水平。【结果】肾移植受者外周血MCP-1及其CC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增高更为显著。辛伐他汀治疗1.5个月时.B组患者血脂水平及外周血MCP-1、CC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3个月时进一步降低。【结论】肾移植后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MCP-1及CC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可能参与了移植后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移植肾排斥的发生。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肾移植受者外周血MCP-1及其CCR2 mRNA表达水平,此可能有助于减少或延缓移植后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移植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 SD大鼠脓毒症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诱导形成脓毒症大鼠肝损伤模型,黄芪甲苷分别于大鼠 CLP术前1 h灌胃给药。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CLP模型组、CLP+黄芪甲苷(50 mg/kg)治疗组。记录一般情况并检测CLP术后24 h各组大鼠的存活率,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NF‐α、IL‐6水平及其 HE染色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均无死亡。术后12 h ,模型组、黄芪甲苷组大鼠存活率分别为80%和100%,术后24 h ,模型组大鼠无存活,而黄芪甲苷组大鼠存活率为40%,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4,P<0.05),显示黄芪甲苷能提高实验性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术后24 h ,大鼠血清AST、ALT值脓毒症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 <0.05),黄芪甲苷治疗组则明显改善( P <0.05);脓毒症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肝组织 TNF‐α、IL‐6值显著升高( P <0.05),黄芪甲苷治疗组则明显改善( P<0.05);病理切片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肝脏结构轻微改变,脓毒症模型组肝组织点灶状坏死、混合炎细胞浸润、肝细胞脂肪变性,黄芪甲苷治疗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黄芪甲苷对CLP诱导的SD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群体反应性抗体对移植肾近期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苯姆德细胞板测定2000年2-10月在我院进行肾移植的160例移植肾受者移植前,移植后1周和2周血清中的PRA水平,并分析其与移植肾近期(3个月)移植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移植前PRA阳性组患者在移植后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率,移植肾功能迟恢复率和移植肾切除率分别为53.6%、28.6%和17.9%。而PRA阴性组分别为13.6%、9.8%和3%,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PRA≥30%者共8例,术后5例发生急性排斥(62.5%),3例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37.5%),3例移植肾切除(37.5%)。术前PRA10-30%者共20例,术后10例发生刀性排斥(50%),5例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28%),2例移植肾切除(10%),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5,0.01)。在移植前PRA为阴性的132例患者中,移植后PRA转为阳性者36例,12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7例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移植肾切除,发生率分别为33.3%,19.4%和5.6%,而在96例移植术后PRA仍为阴性的患者中,只有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均为6.3%,2例移植肾切除(2.1%),两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移植术前,后移植受者体内的PRA水平对移植肾的近期存活率有显著影响,肾移植术前,后检测PRA水平对选择合理移植时机:估价移植后效果及辅助急性排斥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祁晓芳  郭鲁闽  姚开虎 《重庆医学》2015,(11):1475-1477
目的:探讨不同人体质量指数(BMI)下肺炎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东省总队医院诊断为肺炎的患儿160例,根据其BMI分为BMI正常组(15.00<BMI<18.00kg/m2)、超重组(18.00≤BMI<20.00kg/m2)和肥胖组(BMI≥20.00kg/m2)。详细记录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60例肺炎患儿中正常体质量组33例(20.62%),超重组87例(54.38%),肥胖组40例(25.00%);BMI正常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肥胖组与超重组(P<0.05)。肥胖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均高于BMI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超重组hs‐CRP、IL‐8均高于BMI正常组(P<0.05)。肥胖组IgG、IgA均低于BMI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而CD4、CD4/CD8高于BMI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超重组IgG、IgA均低于BMI正常组(P<0.05),CD4、CD4/CD8高于BMI正常组(P<0.05)。肥胖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低于BMI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结论随着BMI的增加,肺炎患儿的住院时间延长、肺功能更容易受损,炎性反应及免疫异常在肥胖患儿肺炎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莱诱导治疗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没有应用舒莱(对照组);27例应用两剂舒莱进行诱导治疗(治疗组),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均以普乐可复、吗替麦考酚酯和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比较两组肾移植患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术后血肌酐下降速度、副反应发生情况和1年人/肾存活率。结果对照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为26.32%(10/38),舒莱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为7.41%(2/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舒莱组移植肾的血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但1年人/肾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在应用常规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结合舒莱免疫诱导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且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Liu ZH  Shen B  Tan JM  Ding Y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78-1980
目的 评价肾移植术后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18例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特异性HLA—Ⅱ类抗体水平,随访观察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 (1)生存分析提示HLA-Ⅱ类抗体阳性组第3、第4年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抗体阴性组(第3年:78.6%vs84.4%,第4年:71.4%vs80.0%,P=0.002);排除受者死亡因素后,HLA—Ⅱ类抗体阳性组移植肾存活率仍然低于抗体阴性组(第3年:85.7%vs92.2%,第4年:82.1%vs90.0%,P=0.003)。(2)HLA-Ⅱ类抗体阳性组患者第3、第4年移植肾功能下降的比例高于抗体阴性组(第3年:39.3%vs33.3%,第4年:46.4%vs38.9%,P=0.001)。(3)HLA-Ⅱ类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晚期急性排斥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vs13.3%,P〉0.05)。结论 术后特异性HLA-Ⅱ类抗体可能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的重要因素之一,移植后HLA-Ⅱ类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移植肾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25(OH)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156例,检测患者血25(OH)D水平,根据患者血25(OH)D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缺乏组49例、不足组69例和正常组38例。随访时间为40个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结果随访40个月后,156例中死亡26例(16.7%),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3例。缺乏组死亡15例(30.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9例;不足组死亡8例(11.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3例;正常组死亡3例(7.9%),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1例。缺乏组全因病死率及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分别与不足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25(OH)D≤15 ng/mL是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未矫正(RR=4.43,95% CI:1.28~15.32,P<0.05)和矫正(RR=4.92,95% CI:1.23~19.66,P<0.05)年龄、性别等因素后结果均显示25(O H )D≤15 ng/m L是全因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未矫正时25(O H )D≤15 ng/mL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RR=8.12,95% CI:1.04~64.15,P=0.047)。结论 MHD患者25(OH)D水平普遍偏低,25(OH)D≤15 ng/mL为MHD患者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在亲体肾移植中,采用提前口服免疫抑制剂方案或术前抗CD25诱导方案对于受体术后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60例亲体。肾移植受体均采用钙调蛋白阻滞剂(CNI)+吗替麦考酚酯(MMF)+激素(Prednisone)三联免疫治疗,按是否应用抗CD25诱导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诱导组(I组)30例,提前口服免疫抑制剂组(以下简称提前用药组,Ⅱ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在术后3个月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情况,以及两组部分病例移植1年后人/肾存活率和肌酐清除率(Ccr)的情况。【结果】诱导组2例(6.7%)和提前用药组1例(3.3%)发生急性排斥反应(P=1.00);两组术后3个月内的血清肌酐(Scr)及肾功能恢复情况,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情况以及部分移植一年后患者人/。肾存活率和肌酐清除率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亲体肾移植中,提前13服用药方案的使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替代抗CD25诱导方案,其远期效果及适用范围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CKD2-4期)患者肥胖与氧化应激系统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小球肾炎CKD2-4期的患者43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按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组(BMI<24 kg/m2)、超重组(24≤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脂质过氧化产物前列腺素F2α水平(8-isoprostane F 2α,PGF2α)及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蛋白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及抗氧化应激指标维生素E(Vitamin E,VitE)的含量。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超重组患者体内AOPP及PGF2α含量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组(P<0.05),肥胖组体内AOPP及PGF2αt含量高于超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患者体内VitE含量明显低于体质量正常组(P<0.05),肥胖组患者体内VitE含量低于超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BMI指数分组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AOPP及PGF2α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VitE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状态,且随着BMI指数升高,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提示肥胖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老年超重及肥胖患者牙周状况及其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方法超重组96例,肥胖组71例,对比两组腰围(W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牙周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结果肥胖组体重、腰围、BMI均明显大于超重组(P〈0.05);两组血糖、血脂、PD、CAL、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确诊牙周炎31例(32.29%),肥胖组确诊牙周炎19例(26.76%),两组牙周炎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与HDL呈负相关关系(P〈0.05),PD与TC和LDL呈负相关关系(P〈0.05);CAL与体重、TC呈负相关关系(P〈0.05);身高与TC、HDL呈负相关关系(P〈0.05),BMI与FPG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牙周炎与血脂、体重关系密切,提示血脂、体重异常可能是患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但肥胖与牙周状况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深圳市孕妇妊娠期适宜体重增长范围.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008例足月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679例,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2003例,超重组(BMI>23.9~27.9 kg/m2)278例,肥胖组(BMI>27.9 kg/m2)48例.分析各组正常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母亲的孕期增重,并计算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900~3499 9产妇的孕期平均增重,作为各孕前BMI组孕期适宜的体重增长.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中分娩巨大儿的孕妇孕期平均增重明显高于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长和适宜增重范围:低体重组12.00~18.00kg,平均(15.06±4.52)kg;正常体重组12.00~17.50 kg,平均(15.05±4.20)kg;超重组9.00~15.00kg,平均(12.39±5.17)kg;肥胖组9.00~14.50 kg,平均(12.17±5.09)kg.结论 推荐在深圳地区孕前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的单胎足月妊娠妇女孕期平均体重增长为15 kg左右,适宜增重范围为12.00~18.00kg.  相似文献   

14.
超重和肥胖对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对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90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体质指数(BMI,kg/m^2)分为四组,分别比较低体重(BMI<18.5,n-32)、正常体重(BMI18.5~23.9,n-259)、超重(BMI24-27.9,n-252)和肥胖(BMI≥28,n-147)四组间的临床和病理指标,并按年龄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超重和肥胖IgA肾病患者以男性为主(P<0.05),超重和肥胖组年龄、平均动脉压、甘油三酯、血尿酸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超重和肥胖组肾脏病理总积分显著增加,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肾内血管积分显著高于低体重及正常体重组(P<0.05)。超重和肥胖对IgA肾病临床和病理指标的不利影响,以20-40岁年龄段最为明显。结论超重和肥胖与许多影响IgA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有关,尤其是青壮年,应重视并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军事训练对超重新兵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胰岛素、C肽的影响及机制,为科学施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部新兵29人,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将新兵分为正常体质量组(BMI<24,20人)、超重组(BMI≥24,9人)。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测试血清IL-6、IL-10、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两组新兵训练前血清IL-6、IL-10、胰岛素、C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超重组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训练后超重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1)。结论超重新兵军事训练后胰岛素分泌增加,可能与IL-6介导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男性在职干部中超重、肥胖及多种代谢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2012年在我院行年度体检的1 018例男性在职干部,测量血压、腰围、身高、体重,检测空腹血糖(FPG)、TC、TG、尿酸水平,并根据BMI分为消瘦组(BMI< 18.5 kg/m2,20例)、正常组(18.5 kg/m2≤BMI< 24kg/m2,502例)、超重组(24 kg/m2≤BMI< 28 kg/m2,416例)和肥胖组(BMI≥28 kg/m2,80例)4个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①男性在职干部的超重及肥胖情况分布:超重40.9% (416/1 018),肥胖7.8% (80/1 018),向心性肥胖53.0% (540/1 018),代谢综合征(MS) 11.2% (114/1 018).②从消瘦、正常、超重至肥胖组,FPG、TC、TG、尿酸、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逐步增高,FPG分别为(4.78±0.36)mmol/L ~(5.30±1.65) mmol/L,TC分别为(4.93 ±0.71) mmol/L ~(5.33 ±0.97) mmol/L,TG为(1.12±0.45) mmol/L~(2.23±1.07) mmol/L,尿酸分别为(356 ± 25)和(354±45) μmol/L~(373±58) μmol/L,收缩压分别为(108.7±10.9)mmHg~(127.2±12.0) mmHg(1 mmHg =0.133 kPa),舒张压分别为(69.9±7.1)mmHg ~(82.6±9.5)mmHg,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82、12.09、40.55、6.19、28.97和49.29,均P<0.01);随着BMI增大,高血压(0%、11.8%、27.4%、37.5%)、糖尿病(0、1.6%、5.5%、10.0%)、血脂异常(40.0%、47.2%、66.3%、71.2%)、高尿酸血症(0、5.0%、13.5%、13.8%)的患病率越高(x2值分别为55.97、9.65、43.32和24.08,均P<0.01),同时患上述多种代谢疾病的比例也越高,患3种以上代谢性疾病的比例分别为0 (0/20)、1.4%(7/502)、5.8% (24/416)、13.8% (11/80) (x2 =31.90,P<0.01).结论 肥胖与各种代谢异常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病的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将他克莫司(Tac)转换为环孢素(CsA)在改善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new onset diabetes after transplantation,NODAT)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NODAT患者(免疫抑制方案为Tac+吗替麦考酚酯+强的松),32例将Tac转换为CsA(转换组),13例未行转换(对照组),2组糖代谢指标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转换后1年,平均空腹血糖(FPG)由8.2±2.7mmol/L降至5.9±1.2mmol/L(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由(7.0±0.9)%降至(6.1±0.7)%(P〈0.05);转换组FPG、HbAIe均较对照组低(P〈0.05);NODAT的治愈率在转换组为53.1%(17/32),对照组为0%;药物转换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肾功能无明显变化,1年人/肾存活率为100%,血压和血脂水平维持稳定。结论将Tac转换为CsA,对改善NODAT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哮喘人群的超重对肺功能、哮喘控制水平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体质量正常和超重(BMI≥24 kg/m2并且<28 kg/m2)2组,测定所有对象的BMI、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含量,开始规范治疗后哮喘患者记录哮喘日记,按照GINA指南进行ACT(哮喘控制测试表)评分.结果:超重组的1称钟用力呼气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较体质量正常组显著降低,同时气道阻力显著增高(P值均<0.05).两组中哮喘控制良好(ACT≥20)的患者人数与控制不佳(ACT<20)的患者人数相比后,超重组的比值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组(0.92:1.86,P<O.05).两组的FENO含量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天津地区哮喘人群中,超重可影响肺功能(主要表现在肺通气功能)及导致哮喘控制不佳,但并不引起FENO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七粉对小鼠S180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寻找有效和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方法:建立小鼠S180腹水瘤及实体瘤模型,分别设羧甲基纤维素钠(SCMC)组、环磷酰胺(CTX)组及三七粉低(3 mg/kg)、中(6 mg/kg)、高(12 mg/kg)剂量组。观察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测实体瘤小鼠瘤重、脾重及胸腺重,计算抑瘤率、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各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CMC组比较,三七粉中、高剂量组及CTX组生存时间均延长(P<0.05~P<0.01),瘤体均缩小(P<0.05~P<0.01);与SCMC组及CTX组比较,三七粉中、高剂量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升高(P<0.05~P<0.01)。结论:三七粉对小鼠S180移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重正常产妇与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开始前麻醉感觉平面阻滞范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ASA I 或域级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 例,均在L2~L3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根据体重指数将产妇分为正常组(A 组, BMI〈30kg/ m^2 )和肥胖组(B 组, BMI〉30kg/ m^2 ),每组30 例.测量产妇BMI、麻醉感觉平面阻滞范围及麻醉开始前5min(T0 )和麻醉开始后5min (T1 )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结果:在相同剂量的麻醉药物下,B 组产妇感觉平面阻滞范围高于A 组产妇(P〈0. 05);在T0 时间点,A 组产妇与B 组间比较,SBP、DBP 及HR 无明显差异(P〉0. 05);在T1 时间点,A 组与B 组产妇间比较,SBP、DBP 及H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组内比较T1 与T0 比较,A 组产妇SBP、DB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R 无明显差异(P〉0. 05),B 组产妇BP、DBP 及H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与正常体重的产妇相比较,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时更应关注麻醉阻滞范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