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的联合应用在早产儿出血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14-09—2015-12新生儿科住院且有出血性疾病症状的患儿63例,胎龄(32±4)周,对其在输注全血或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前后进行PT、APTT、Fib的检测,探讨其输注前后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PT、APTT、Fib在输注全血和成分血前后均改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成分血较输注全血后凝血指标改变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和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的联合应用都能有效的改善早产儿出血性疾病的凝血指标,防止早产儿出血性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的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成分血具有哪些优点?输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3-43
答:成分血的优点有:(1)纯度高,体积小,由于加工制备及时,其有效成分高且优于全血,比全血疗效好,副反应少;(2)成分血比全血含钾、氨和枸橼酸盐都低,更适合心、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3)成分血稳定性好,便于保存和运输;(4)成分血一血多用,达到节约用血、有针对性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血室温放置过夜制备的24h冰冻血浆(FP24)质量。方法选取12份自愿捐献的400ml新鲜全血放置室温,将每份全血(采集6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分血制备与发血融浆时血袋破损情况及其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8年5月解放军桂林血站采集的34 581袋全血的信息资料,使用Excel 2003和SPSS13.0软件分析比较成分血制备与发血融浆时发生的血袋破损情况及原因;采取热合改良法与热合机性能监测等细节管理予以改进。结果本组血袋破损率为0.14%(108/78 789),排在前3位的破袋原因:离心后热合口渗漏、离心后血袋底部渗漏与冰冻成分血融解后血袋渗漏,破损比例分别为36.11%(39/108)、18.52%(20/108)与32.41%(35/108);制备冰冻血浆产生的血袋破损占73.15%(79/108),其中离心时热合口裂占46.84%(37/79),融浆后折叠处裂占15.19%(12/79),融浆后血袋破裂占20.25%(16/79),冰冻血浆搬运过程破损占17.72%(14/79)。制备及融化冷沉淀产生的血袋破损占7.4%(8/108),其中融化产生的血袋破损占87.5%(7/8)。除了运输破损为人为突发情况外,2016年以后冰冻成分血融解后破袋率与离心后热合口渗漏明显改善(P<0.05)。结论成分血制备过程中,保障设备能力、规范作业、方法得当与妥善管理可有效降低成分血制备与发血融浆时血袋破损。  相似文献   

5.
人血中氨基酸定量测定已成为常规与研究指标,精确的分析方法应是采血后立即处理血标本,立即测定或适当地低温保存标本以保证氨基酸稳定直到进行分析。但在不能及时进行上述工作时,氨基酸谱将发生变化。作者观察短期内(例如2小时),血浆氨基酸是否能保持稳定。12例健康受试者分成两组,禁食过夜,静脉取血,肝素抗凝。将第一组血标本分为3份,按下列方法处理。(1)立即分离血浆,去蛋白;(2)立即分离血浆,冰浴1小时后去蛋白;(3)全血置于冰中1小时,然后分离血浆,去蛋白。第二组除方法(2)、(3)中时间改为2小时外,其余同第一组。全血用2,700×g 4℃离心取血浆;用磺基水杨酸(30g/L)去蛋白,冰浴10分钟,再用8,300×g离心15分钟,上清液置-80℃中保存。用LC 60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折。以正亮氨基酸作内标准。结果是血浆中26种氨基酸无论是1小时组或2  相似文献   

6.
赵婷  李飞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7):655-656
目的 通过输血病例的评估分析,查找不合理输血原因,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 调阅庆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所有住院患者输血病历,按我国现有输血标准,统计分析用血合理性.结果 1)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全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52.3%、35.8%、61.5%.2)内科系统中红细胞、血浆、全血分别为74.1%、43.5%、85.7%;外科系统中红细胞、血浆、全血35.6%、39.8%、15%.3)不合理的“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为62.3、14.7%.4)全年全血输注量为153 U(23 030 mL),成分输血率占98.2%.结论 成分用血得到全面推广,内科系统输血指征掌握较好,血浆输注大多为不合理输血,造成血浆滥用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采血后12—24 h制备的原料血浆经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质量。方法随机选取95袋于2018年1月21—25日采集规格为400 mL/袋的全血(CPDA保存液)制备的血浆作为原料血浆,以采血到血浆制备的时间分组,12—18 h为新鲜冰冻血浆组(45袋),18—24 h为普通冰冻血浆组(50袋);原料血浆经速冻后在-20℃以下保存48 h,再经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成冷沉淀,检测原料血浆的FⅧ含量、冷沉淀的FⅧ和FIB含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来源于400 mL全血的冷沉淀FⅧ含量≥80 IU,FIB含量≥150 mg)和WS/T550-2017《全血和成分血质量监测指南》(冷沉淀标本FⅧ和FIB含量符合率≥75%),FⅧ含量≥0.7 IU/mL的新鲜冰冻血浆组(12—18 h)制备的冷沉淀(FⅧ:121.80 IU,P0.01;FIB:204.33 mg,P0.01)和普通冰冻血浆组(18—24 h)制备的冷沉淀(FⅧ:119.17 IU,P0.01;FIB:222.74 mg,P0.01)符合质量控制标准且符合率均高于75%;FⅧ含量0.7 IU/mL的新鲜冰冻血浆组(12—18 h)制备的冷沉淀FⅧ和FIB含量均值达标(FⅧ:84.81 IU,P0.05;FIB:187.22 mg,P0.05)但FⅧ(53%)符合率低于75%;FⅧ含量0.7 IU/mL的普通冰冻血浆组(18—24 h)制备的冷沉淀FⅧ(72.37 IU,P0.05)含量均值低于标准且符合率(37%)低于75%,FIB(200.82 mg,P0.05)含量均值达标但符合率(68%)低于75%。结论采血后12—24 h制备的原料血浆(FⅧ含量≥0.7 IU/mL)经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质量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和WS/T550-2017《全血和成分血质量监测指南》质量控制要求和检查标准,经该制备仪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不需仅限制于新鲜冰冻血浆。  相似文献   

8.
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输注机采新鲜浓缩血小板 (以下称新鲜血小板 )满足不了临床的需求 ,本站开展了冰冻血小板的制备。冰冻血小板产品应用于临床后 ,通过临床观察 ,除具有新鲜血小板的优点外还具有保存期长、无污染危险、使用方便、随取随用 ,有利于出血危重患者的及时抢救的优点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产品制备1 .1 新鲜血小板的制备 :按国家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体检合格的供者 ,用 CS-3 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按要求和标准操作采集制备的产品 ,每单位含血小板 ( 2 .5~4.0 )× 1 0 1 1个悬浮在 1 70~ 2 0 0 ml血浆中。1 .2 冰冻血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血浆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血浆输注有效率和临床输注的合理性。方法:根据输血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实验室凝血检测值将患者分为血浆输注有效和无效2组。对4 423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13 090.8 U的血浆输注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如输血浆前PT、APTT、血浆种类、保存时间、输注血浆体重比(kg/ml)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外科监护室患者血浆用量最多,占总血浆输注比例最大(30.36%),人均用血浆量最大的科室为心外科(3.96 U)。从输注效果上看,不同年龄组患者的输血效果有差别(P0.001),18岁组患者血浆输注有效率(53%)高于18-60岁和60岁组,18-60岁组和60岁组患者血浆输注有效率分别为41%和30%;女性患者输血浆有效率(42%)高于男性(37%)(P0.001);按不同血浆体重比进行血浆输注效果比较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普通冰冻血浆、去白细胞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3类血浆的临床输注效果间没有差异;输注前血浆保存时间与输注效果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去白细胞血浆与未经去白的血浆相比,并未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结论:血浆输注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年龄、性别,但与血浆体重比、血浆种类和血浆保存时间关系不大;只要于保存期内输注,保存时间的长短与输注效果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室温新鲜全血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方法实验组为24例,新鲜全血(400 mL)置室温于<8 h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所得的血浆,冰冻保存。对照组1为12例,常规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冰冻保存。对照组2为12例,新鲜冰冻单采血浆,血浆单采完毕分装为200 mL/袋并立即冰冻保存。3组血浆按常规制备冷沉淀,评价其质量:外观、凝血因子FⅧ及Fib的含量;血细胞残留量。结果 3组冷沉淀外观均正常;WBC含量在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1比较:实验组凝血因子FⅧ(81.76±34.07)IU较低,Fib(202.63±48.58)mg及Plt(7.81±5.81)×109均较高。与对照组2比较:实验组凝血因子FⅧ含量相当,Fib(202.63±48.58)mg较高、Plt(7.81±5.81)×109较低。结论全血来源的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冰冻血浆还可以用于冷沉淀的制备,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全血和成分血输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术后的疗效。方法 择期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91例,分别输注全血和成分血,对术中用血量、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K^+、术后发热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输注全血与成分血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 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提倡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某些新生儿患儿用新鲜冰冻血浆(FFP)治疗前后血中抗凝血酶Ⅲ(AT-Ⅲ)浓度变化。 42例新生儿,产后24小时内入院,患者临床表现有低血压、出血倾向、血容量不足。孕期23~42周,出生体重548~3686g。30例因呼吸功能不全用人工呼吸器治疗、早期死亡7例。输用FFP治疗,方法是FFP10ml/kg,2~3小时内静滴。测定输注前、刚输注后以及输注完12~18小时后(仅33例)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液采集后不同时间段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Fib活性水平。方法随机抽取采集后不同时间段(8 h、8-10 h、10-12 h、12-14 h、14-18 h)成分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经离心法加工制备而成的冷沉淀各30份,检测其FⅧ、Fib含量。结果采集后8 h和8-10 h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含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2012版);采集后10-12 h、12-14 h、14-18 h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含量,不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结论为了保证冷沉淀的质量,用于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应选择在采集后10 h内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原料浆。  相似文献   

14.
血浆儿茶酚胺分析采血的标准方法,是将标本采于含有肝素的容器后,立即置冰水中.然后,尽快将标本于4℃离心,分离血浆贮在-20℃冰冻保存,直至试验前.据Carruthers全血儿茶酚胺在室温迅速降解的报道用荧光法测得儿茶酚胺在离体30分钟时,丧失40%,24小时丧失60%.近来一些研究表明,用放射酶法分析全血儿茶酚胺,在20℃可稳定22小时,室温稳定48小时以上.HPLC法分析室温至少可稳定3小时.本试验,取志愿献血静脉血30ml肝素抗凝,取一部分立即于4℃静心,并取1ml血浆冰冻,贮于-20℃,其余血样置室温(20-25℃)48小时,并在不同时间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4h冰冻血浆(FP24)质量及其制备程序。方法 24份(400ml/份)全血于采后<6h用无菌接驳机一分为二:1份6h内过滤去除白细胞(简称滤白),在其中设对照组[12份滤白后立即制备血浆(FFP)]、实验组1[12份滤白后置4℃过夜(18~24h)后制备血浆(Ⅰ-FP24)];另1份作为实验组2,置4℃过夜后滤白并立即制备血浆(Ⅱ-FP24)。所有血浆分别制备好后立即保存至-30℃冰箱,并于采血后d337℃解冻后做体外质量评估:观察外观、检测FⅤ、FⅦ、FⅧ及Fib,以及主要生化指标含量。结果对照组FFPFib、FⅤ、FⅦ及FⅧ依次为(2.08±0.16)g/L、(86.57±18.73)%、(91.71±25.53)%和(97.65±25.99)%,与之相比,实验组1依次下降22.6%、29.38%、32.89%和40.71%,实验组2相应下降1.9%、-2.09%、14.91%和32.86%。实验组2与对照组的FⅧ分别为(65.56±13.93)%和(97.65±25.99)%(P<0.05),实验组2与实验组1的FⅤ分别为(88.38±15.97)%和(61.14±13.76)%(P<0.05);实验组2的K+、LDH、FHb分别为(4.33±0.28)mmol/L、(145.70±26.00)mmol/L和(129.96±34.33)mg/L,较对照组和实验组1明显增高(P<0.05)。结论全血采后<6h滤白并置4℃过夜再制备的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损失较多;全血采后置4℃过夜(18~24h)后滤白并随后制备的冰冻血浆,则能很大程度地保持凝血因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751例输注全血及512例输注成分血的不良反应调查、探讨分析全血和成分血的利弊关系.方法 通过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四川省人民医院东区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本组调查输注全血75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0例,不良反应率2.7%,输注成分血51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0.39%.结论 输注全血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成分输注.  相似文献   

17.
成分输血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输全血,已成为输血治疗的主要手段。在输血治疗中护士应熟练掌握成分输血的特点与原则,以保证输血安全。1红细胞的输注及护理1.1制剂类型①红细胞悬液:1U/袋,红细胞悬液是200ml全血去除90%以上血浆后加适量添加液如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等制成,红细胞制剂浓度高,能提高携氧能力,输注量少,可避免增加循环负荷,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老年、幼儿及手术后需要输血的患者。②浓缩红细胞:1U/袋,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红细胞,30ml左右血浆,Hct0.75±0.05,携氧能力同全血,容量仅为全血的1/2~2/3,适用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冰冻血液制品融化仪中加载螺旋装置溶解冰冻血液制品的效果。方法通过对临床申请需要输注的2 000袋普通冰冻血浆制品进行分组。A组1 000袋为加载螺旋装置于水循环式融化仪试验组;B组1000袋为水循环式融化仪对照组;通过对分组普通冰冻血浆制品溶解时间、溶解后是否有絮状物或丝状物、临床输注堵针现象、过敏反应发生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组进行加载螺旋装置与未进行加载螺旋装置在水循环式融化仪中溶解冰冻血液制品的溶解时间、溶解后是否有絮状物或丝状物、临床输注堵针现象、过敏反应发生现象的发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冰冻血液制品融化仪中加载螺旋装置溶解冰冻血液制品能缩短溶解时间,达到无絮状物或丝状物,提高冰冻血液制品的质量,极大地降低输注时发生堵针及过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作者经过比较试验,改进了适于血库小量(平均血浆量14L/批)生产因子Ⅷ浓制剂的方法,其要点如下。 (1)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Cryo)的制备:从CPD抗凝全血500ml分离血浆(含白膜层)约290ml,置-48℃酒精冰冻,融化虹吸分离Cryo(平均5g/单位血浆);ACD-A抗凝单采血浆约630ml,冰冻同前,4℃融化离心得Cryo(平均7.7g/单位血浆)。(2)Cryo的混合:所分离的CPD血浆Cryo48单位或单采血浆Cryo24单位室温下混合为一批(约  相似文献   

20.
取CPDA血和ABP血(加入复状液和白膜)血各两份,一份作微滤(用Imugard I G500型棉毛微滤器),另一部分不作微滤,在贮存的42天中每隔一定时间分别对经微滤与不经微滤的血样的全血和血浆做组织胺含量测定和白细胞计数,组织胺测定用改良的Shaffand Beaven放射酶标法。对样品的处理:全血样品是以1:5蒸馏水稀释溶解白细胞,-20℃冷冻;血浆样品则以使细胞破坏最小的速度离心后分离,-20℃冷冻。细胞计数使用Coulter S+4型细胞计数器。如果白细胞总数小于1×10~(?)/1时,则用计数板手工操作。结果证明:CPDA血和ABP血未经微滤组在贮存过程中血浆组织胺水平均随白细胞计数减少而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