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15例心脏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患者接受开胸心脏直视手术移除起搏装置及赘生物,2例同期放置起搏器,1例同期放置心脏电复律除颤器,10例术后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术后20~45d再次放置起搏器,2例单纯行心内电极导线取出。结果15例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后随访2周至1年,未有复发。提出对心脏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做好起搏器治疗的护理、营养支持、用药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有效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健康指导时应加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避免起搏装置感染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医学生物工程领域中进展较快的一项新技术,为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正确而完善的护理配合、及时而恰当的术后随访是安置起搏器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重点阐述对术后护理的配合及随访的体会。一、起搏器在护理中的有关概念 (一) 起搏与起搏阈值人工心脏起搏器基本原理是通过起搏器发放电脉冲,经起搏导管刺激心脏,以引起收缩,完成心脏射血功能。心脏能否起搏与电脉冲刺激强度有关,能引起心脏兴奋的最小有效脉冲称为起搏阈值。多以振幅大小表示。影响起搏阈值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起搏导管的位置,在护理中特别重要。当发生移位时,起搏阈值可突然升高,重者可使起搏失效。 (二) 电脉冲信号波与正常起搏图形的识别电脉冲信号波,即起搏信号。在常规速度记录心电图中表现为直上或直下的纵线。电脉冲直接激动心室时,可在起搏信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心脏功能、并发症种类及原因.方法:随访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并发症的种类,分析其原因.结果:右室心尖部起搏(RVA)术后6个月时LVEF明显低于术前,右室间隔部起搏(RVS)组无明显变化.发生起搏器并发症4例,起搏器囊袋血肿2例,电极移位及电极导线断裂各1例.结论:RVS更符合心脏生理起搏节律,术后心功能改善优于RVA.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术后加强随访,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正常心脏,起搏细胞是唯一具有发生和维持心脏搏动的细胞群。通常窦房结统率起搏抑制了所有的异位逸搏。低位起搏点是作为窦房结或部分传导系统(象房室结)功能低下时的预备性应急起搏细胞。一、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起搏器反复释放很低的电能至心脏以触发和维持心脏的节律。 (一)起搏器可分 1.临时(体外):脉冲发生器在体外。 2.永久(体内):脉冲发生器植入体内。  相似文献   

5.
乐晓平 《护理学杂志》1996,11(3):150-150
心脏临时起搏术后的遥控心电监护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乐晓平1989~1992年笔者运用日本光电产品—心脏遥控监护仪(Model—8430A/J/K),对12例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患者术后进行心电监护,为及时发现起搏并发症。提高起搏效果起了重要的作用。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嚣植入术护理措施.方法:时我院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30侧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安装固定,其中3例在术后出现电极脱位.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人工心脏起搏嚣植入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心脏人工起搏是应用电子仪器摹拟窦房结的功能,按一定频率直接刺激心脏,有节律地控制和调节心脏活动的自律性,维持必要循环功能的方法。近年来心脏人工起搏术已成为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1981年4月至1986年2月先后为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束支传导阻滞及Ⅲ°房室传导阻滞等病人安装人工起搏器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现将术后监护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术后一般护理: 心脏人工起搏术后,病人应送入设备完善的监护室,护理人员应立即在床边描记心电图一次,以了解起搏的效果。以后即应用连续心电示波观察,如发现异常,立即描记心电图,同时详细记录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等。伤口用多头胸带包扎,并用砂袋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PM)所致心脏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10例安装PPM所致心脏并发症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2.9岁。术前植入单腔心房同步型(AAI)起搏器1例,双腔房室全能型(DDD)起搏器9例。心脏并发症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IE)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4例,肺动脉血栓1例。依据患者病情不同分别行三尖瓣成形术(TVP)、三尖瓣置换术和/或电极去除、赘生物清除等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5例术中保留起搏导线与电极者术后均无起搏器功能障碍,3例去除电极的起搏器依赖患者行再次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随访9例,平均随访时间5.5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例行TVP患者术后遗留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I)。结论PPM所致IE患者如感染难以控制应尽早行手术治疗;PPM所致TI术前较难明确诊断,应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或手术探查;保留起搏导线者术中应采取措施保护起搏器;去除导线再次植入起搏器者要选择合适的植入时机。  相似文献   

9.
心脏手术患者术中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心律失常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与术中低温、麻醉、传导束水肿及手术损伤等因素有关,安置起搏器是最有效且可靠的防治手段。我科1997~1998年对10例心脏手术患者于术中安置临时起搏器,护理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措施,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对31例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给予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及规范实施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周内发生囊袋血肿2例,术后3个月发生起搏器综合征1例,经对症处理和抗心衰等综合治疗及护理后康复。未发生切口及囊袋感染、电极导线脱位、起搏阈值升高、心外肌肉收缩等其他并发症。复查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良好。结论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和自觉规避起搏器的不规范使用习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人工心脏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植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发生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的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11例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心电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细致周全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监护、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更换起搏电极,无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至4年,均未发现起搏电极再次断裂.结论 密切的心电监护、个体化的心理干预等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心脏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手术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85例心脏病病人置入永久起搏器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能源耗竭、因病情需要改变起搏模式、起搏电极破损断裂、起搏器囊袋破溃感染。经更换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电极,变换起搏模式及改换起搏器置入部位后,起搏器均正常工作。认为优质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发生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的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心电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细致周全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监护、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更换起搏电极,无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至4年,均未发现起搏电极再次断裂。结论密切的心电监护、个体化的心理干预等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心脏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手术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龄患者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莉娟 《护理学杂志》1999,14(4):216-216
人工心脏起搏器用于心脏起搏或传导系统障碍的心脏病患者,以代替正常心脏的起搏点,使心房或心室按一定的频率有效地收缩。我科1993~1997年收治19例心率极其缓慢,甚至停搏的高龄患者,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有效率达100%。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9例中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3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总结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实施综合护理的方法。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顺利植入起搏器,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9.01%)。其中囊袋出血2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经综合护理后全部康复,无电极移位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良好。结论对实施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3年Schnitzler首先报道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此项技术在国内、外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现已成为医院重要的抢救技术之一。心脏起搏的目的不仅要起到心率支持作用,还需要提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动力学效应,从而恢复患者的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某些类型的起搏器还有诊断和存储心电信息的功能。临时心脏起搏则主要用于心率支持方面,并为某些心脏疾病患者行心脏或非心脏手术时安全、平稳渡过手术麻醉期提供了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在围手术期应用逐渐增多。因此,麻醉科医师应该熟悉和掌握临时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和安置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长QT综合征并发尖端扭转性室速中的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59例长QT综合征并发尖端扭转性室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植入临时起搏器前后QTc及心脏事件(晕厥或非致命性心脏骤停)发作情况.结果:临时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次数和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1),QT间期及QTc间期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临时起搏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长QT综合征并发尖端扭转性室速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起效迅速,效果稳定,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前永久型心脏起搏埋藏术已成为抢救和治疗危及生命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措施。我院心内科通过对2006年2月至2007年21例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确保病人安全、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疗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永久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起搏器植入术后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有2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占同期行心脏手术患者的0.54%,现将此类患者行心脏手术的特点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3例喉癌并存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于喉全切除术前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通过术前精心准备,加强起搏器管理,做好体位护理、气道管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取得满意抗心率失常治疗效果,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