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期间40例确诊为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其中治愈或良好26例,轻残5例,重残2例,死亡3例;1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保守治疗;1例放弃治疗。结论CT、MRA、CTA可为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DSA仍然是诊断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显微手术夹闭是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成熟、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8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夹闭49例,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手术联合栓塞治疗2例。结果 58例病人中,恢复良好45例,轻残7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栓塞均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可靠且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辅助血管内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2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71个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行3D-DSA检查,其中血管内治疗67个动脉瘤,4个微小动脉瘤未进行治疗.结果 支架平行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8个动脉瘤,其中致密栓塞24个,部分栓塞4个;普通栓塞39个动脉瘤,其中致密栓塞28个,部分栓塞11个.术后6个月,28例病人行DSA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及新生动脉瘤.结论 3D-DSA检查可有效检出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支架平行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有利于提高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程度.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措施,以提高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59个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入路、术中和术后的处理。结果55例58个动脉瘤均获夹闭,1例行孤立术后死亡;随访6月至10年,55例均恢复日常工作生活。结论合理的手术措施对颅内动脉瘤包括多发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夹闭双侧多发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12例颅内双侧多发性动脉瘤,其中8例采取了单侧入路治疗双侧颅内动脉瘤。病人均为Hunt-Hess分级Ⅲ级以下,以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最常见。采用单侧翼点入路,夹闭本侧动脉瘤后,继续分离对侧各间隙,直至显露对侧动脉瘤颈及载瘤动脉的近、远心段。结果成功夹闭8例共19个动脉瘤,术后6例DSA复查均示双侧多发性动脉瘤消失,载瘤血管通畅。本组无死亡。结论单侧入路夹闭双侧多发动脉瘤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避免了二次手术的优点。缺点是操作空间较狭小、位置深在,技术要求高,适合有较丰富显微外科经验者选用。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72年11月~1982年5月,经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28例,其中2例脑底动脉环前部多发性动脉瘤,分别有2个及3个动脉瘤,均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院10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病、临床表现、影像资料。结果 103例患者中共查出126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单发84例,多发性颅内动脉瘤19例(15例有2个动脉瘤,4例有3个动脉瘤)。1例合并动静脉畸形,1例合并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动脉瘤,1例合并烟雾病。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15例,占14.6%(15/103)。后交通动脉瘤最多见,占32.5%(41/126)。动脉瘤直径1.5~35mm不等,其中2.0~4.9mm者占61.9%(78/126)。结论 采用适宜的影像学检查及时诊断颅内动脉瘤并及时血管内治疗,可明显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作者遇见2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根据目前各种检查和判断破裂动脉瘤的标准,拟判断为破裂的动脉瘤,但经过手术证实判断错误。现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单侧入路夹闭颅内双侧多发性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夹闭双侧多发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12例颅内双侧多发性动脉瘤,其中8例采取了单侧入路治疗双侧颅内动脉瘤。病人均为Hunt—Hess分级Ⅲ级以下,以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最常见。采用单侧翼点入路,夹闭本侧动脉瘤后,继续分离对侧各间隙,直至显露对侧动脉瘤颈及载瘤动脉的近、远心段。结果成功夹闭8例共19个动脉瘤,术后6例DSA复查均示双侧多发性动脉瘤消失,载瘤血管通畅。本组无死亡。结论单侧入路夹闭双侧多发动脉瘤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避免了二次手术的优点。缺点是操作空间较狭小、位置深在,技术要求高,适合有较丰富显微外科经验者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16例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共38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6个动脉瘤在前循环,2例病人分别有1个动脉瘤在后循环。根据Hunt—Hess评分,Ⅰ级5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15例病人一次性将所有动脉瘤栓塞,1例仅栓塞责任动脉瘤,未能栓塞的动脉瘤二期手术夹闭。无死亡病例,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病例无再出血;预后按GOS评分,良好11例,轻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治疗责任动脉瘤;然后再根据未破裂动脉瘤的处理原则,选择性栓塞其它未破裂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每例均有2个动脉瘤,其中13个为囊性,1个为梭形。有1例为双侧脉络膜前动脉对称性囊性动脉瘤。经单侧额颞开颅,翼点入路将全部囊性动脉瘤一次性夹闭。经术中瘤囊穿刺及术后动脉造影证实动脉瘤被完金夹闭。梭形动脉瘤仅用肌肉包裹。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和重残。结合我们的病例,本文对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识别、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强调有条件时,对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应及时一次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处理较困难,特别是位于两侧大脑的多发性动脉瘤,过去多采用多次开颅手术,近来我们一次开颅治疗5个动脉瘤,计右侧2个巨大型大脑中动脉瘤(MCAA),2个颈眼动脉瘤(COpAA),左侧1个大型COpAA,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估电解式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月至2000年5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病人,共44个动脉瘤.12例病人中所有动脉瘤都在前循环,8例病人至少有1个动脉瘤在后循环.根据Hunt和Hess评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3例.结果18例病人1次治疗将所有动脉瘤栓塞,其余2例在1周内分2次治疗.43个(97.6%)动脉瘤得以完全栓塞(占59%)和次全栓塞(占38.6%),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5%,无死亡病例.临床随访平均10个月,无再出血,GOS评分Ⅰ和Ⅱ级18例.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并应尽可能在1次治疗中将所有动脉瘤栓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湖南省长沙市湘雅医院收治的474名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性别、年龄、多发性动脉瘤、既往患病史、吸烟、饮酒、形态学特征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单发动脉瘤以及既不吸烟也不饮酒人群常见于女性(OR=2.16,95%CI:1.40,3.34)、多发性动脉瘤(OR=2.18,95%CI:1.34,3.56)以及既往既吸烟又饮酒(OR=5.01,95%CI:1.96,12.83)人群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动脉瘤形态学特征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分析:动脉瘤高度、动脉瘤横径、动脉瘤高度/横径、最大瘤颈、最小瘤颈、最小瘤颈/载瘤动脉直径、动脉瘤角度、存在子囊或分叶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论综合各类可能影响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0例多发性动脉瘤,共44个动脉瘤中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24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8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3个,其他部位3个。一期手术处理2个动脉瘤13例(其中微创手术7例,栓塞手术6例),二期手术者7例。结果优良13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DSA显示动脉瘤消失。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和可行的。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相辅相成。尽可能一期处理所有动脉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30%,我科1965年~1984年经脑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46例,其中多发者2例(4.5%),各有动脉瘤2个,皆位于颈内动脉系统,经一次手术治愈,报道如下。 例1男,48岁。因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昏迷,全身抽搐5天,于1965年2月16日入院。1964年曾有类似发作2次。检查:神清,双侧Babinski氏征、脑膜刺激征阳性。腰穿压力300 mmH_2O,脑  相似文献   

17.
心房粘液瘤是心脏常见的肿瘤,其生物学特性被认为是良性肿瘤,并发症主要是栓塞,右房粘液瘤主要导致肺栓塞,左房粘液瘤最常见的是脑栓塞,其次为体循环栓塞。而栓塞常造成多种多样的系统损害,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所以心房粘液瘤的危害性较大,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恶性肿瘤。文献报道心房粘液瘤可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损害,有一部分表现为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及继发的缺血或出血性损害,我中心已将一左房粘液瘤手术切除近两年后发现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进行了报道,本文结合近30年来的中外文文献对左房粘液瘤致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19例,共40个动脉瘤,一期手术10例,二期手术9例。全部采用翼点入路,所有动脉瘤全部夹闭,部分巨大动脉瘤及后循环动脉瘤辅以术中亚低温、控制血压、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等技术。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4例,轻残3例,重残2例。结论根据动脉瘤的分布、Hunt-Hess临床分级等因素,在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正确判断多发性动脉瘤中的破裂动脉瘤,并首先进行处理;一期或二期处理多发性动脉瘤,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发生率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 1/3 (15 %~ 45 % )。虽然文献报道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先天因素或后天形成的动脉壁变性有关 ,但其形成的真正机理尚不明确。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吸烟和饮酒 ,也可以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和自发性脑内血肿的危险性。但是这些危险因素在多发性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较少有明确的阐释。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与多发性动脉瘤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作者回顾性复习了同一所医院 1995~ 1997年间住院诊断为SAH和自发性颅内血肿的所有病例资料 ,应用Fisher精确检验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神经损害的病因.方法 对多发性脑神经损害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因依次是 鼻咽癌脑神经侵害1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2例,多发性脑神经炎10例,颅内动脉瘤6例,海绵窦动静脉瘘4例,海绵窦血栓形成、脑干脑炎各3例,结核性脑膜炎、痛性眼肌麻痹、脑干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各2例,多发性硬化、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干肿瘤各1例.结论 主要病因鼻咽癌脑神经侵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性脑神经炎、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