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铜川市就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及满意度现状,为建立合理的双向转诊制度、促进双向转诊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0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 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是否接受过双向转诊以及接受过双向转诊患者对双向转诊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1 300例就诊患者就诊时首选社区进行治疗的患者为155人,仅占11.92%。曾经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为150例,占11.54%。1 300例就诊患者中,有560人知晓双向转诊服务,知晓率为43.08%,主要知晓途径是医院(19.08%)、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23%);患者中愿意接受上转的为1 253人,占96.38%,患者愿意接受上转主要原因是上级医疗技术更好(96.38%)、上级医院药品齐全(84.92%)、上级医药辅助检查设备更齐全(88.62%)、通过转诊可预约专家(32.92%);愿意在病情稳定后下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共918人,占70.62%。患者愿意接受下转的原因主要是距离近(70.62%)、医保报销比例更高(70.62%)、价格便宜(64.31%)、下转后上级医师仍可指导(61.15%)、有家庭医生(57.69%);不愿意接受下转的原因主要是不信任社区医疗水平(29.38%)、转诊程序复杂(27.23%)、医保报销差距不大(25.31%)、社区无家庭病床服务(23.54%)等;150例曾经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对双向转诊的接诊及时性调查中,满意者占73.33%,一般者占22.67%,不满意者占4.00%;对双向转诊的治疗效果的评价中,满意、一般及不满意者分别占66.00%、26.00%和8.00%。结论铜川市居民首诊去社区的比例较低,医院和社区是城市居民获得双向转诊认知的主要渠道,接受过双向转诊患者双向转诊的及时性及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双向转诊实施力度、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标准与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转诊指征的需求情况,为相关政策及转诊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3月参加全科医生培训的199名北京市各区、县社区医生实施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02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频数及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76.6%的医生认为双向转诊运行情况一般或较差;86.0%的被调查者曾向上级医院转诊过病人,42.5%的医生曾接收上级医院转下来的病人;转诊存在转上不转下(64.8%)、病人盲目要求转诊(60.1%)等问题;47.2%的全科医生对疾病转诊把握度不高;转诊依据主要为依靠有关诊断资料和信息(53.9%)及自我决定(48.2%);全科医生认为最需要的转诊症状是气短和胸痛(88.6%);最需要转诊的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85.5%)。结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现状不容乐观,社区医生对双向转诊的了解情况不尽如人意,对转诊指征或标准需求迫切。应加强社区卫生建设及全科医师培训,扩大宣传,提高双向转诊的知晓率,制定完善的转诊标准及转诊规范,增加医疗机构间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门诊病人双向转诊的实证研究,获取有关证据,为卫生管理和医院管理提供决策证据。方法:分析深圳市公明人民医院及其社康中心(站)就诊的585例患者。结果:社康站(中心)上转率为8.95%,公明医院下转率为2.44%;77.14%的医生口头建议转诊,71.43%的医生只告知病人转诊医院层面,公明人民医院首诊比例为68.29%。结论:下转难,社区首诊病例相对少,转诊规范落实不到位,应落实病人社区首诊制,加强转诊规范建设和落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复兴医院与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以及就诊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度,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医生75名,月坛地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44名,医院患者166名,社区患者103名,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1)住院患者中71.69%表示出院后出现不适时首选到大型医院就诊,社区患者在出现不适时73.79%首选到社区中心就诊;(2)社区医生上转病人的比例高于住院医生下转病人,社区医生对转诊流程的知晓程度高于医院医生,有显著性差异(P<0.01);(3)患者中知道医院与社区开展双向转诊工作者占44.24%,13.75%了解具体流程.对双向转诊的接受程度,社区患者与住院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目前双向转诊的工作仍存在困难与不足,医院医生及患者对现行双向转诊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三级医院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无缝链接”双向转诊模式的运行效果.方法:在“三甲”医院和周边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通过成立双向转诊职能部门、双向转诊顾问团、填写双向转诊联系单、定期召开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交流会等方式建立了“无缝连接”双向转诊模式,并对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三方进行双向转诊模式运行效果满意度调查和评估分析.结果:接受该转诊模式的病人共204例,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为78.6%、社区医生满意度为85.4%、医院医生满意度为89.2%.患者满意主要体现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方便、省钱、有专人管理、治疗有连续性;社区医生的主要受益是有了技术后盾,医院医生的受益是可以提高重病收治率和床位周转率.结论:“无缝链接”双向转诊模式可促进双向转诊可持续性实施,可为全国双向转诊制度的推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双向转诊下转难原因的“冰山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双向转诊下转难原因进行分类,探索下转难实质.方法:采取"冰山角"分析法分析双向转诊下转难原因.结果:双向转诊下转难的表面原因为大医院怕承担责任不主动下转、病人不信任基层医院、患者怕麻烦不愿意下转;过渡原因为大医院怕病源流失不主动下转、基层医院技术差、病人追求名院名医不愿意下转、双向转诊流程不明确、缺乏首诊医师机制、医疗保险制度不匹配(无激励机制)、无全科医师负责转诊;根本原因为基层医院设备差、基层医院人员配备差、双向转诊标准不明确、社会宣传不够.结论:解决基层医院设备差、基层医院人员配备差问题,制定双向转诊标准,加大双向转诊社会宣传是解决双向转诊下转难的关键;制定双向转诊标准和建设基层医院是解决双向转诊下转难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城乡医生执行分级诊疗制度的情况。[方法] 2018年5-9月,在新疆14个地州32个县市区135所医院,面向在岗临床医生发放新疆临床医生分级诊疗制度执行情况调查问卷共2160份,回收2119份,有效问卷2092份,有效率为98.73%。[结果] 79.06%的医生认为本单位已开始执行分级诊疗制度,其中城市医生比例明显低于农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5.64%的医生处理过"上转患者",14.65%的医生处理过"下转患者",36.70%的医生"接收转入患者"。城市和农村一级医院上转率高,达50%左右,主要原因是患者为急危重症、病因不明、需要接受特殊检查或治疗。三级、城市二级、农村县级医生将病情好转及终末期患者下转的比例均不足30%。47.56%的医生有过应转诊而未转诊的情况,农村县级医院医生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及家属盲目选择就诊机构、医保/卫生行政部门对转诊制度执行情况监督、处罚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是医生应转而未转患者的主要原因。[结论]农村医院分级诊疗开展情况好于城市医院;上转工作好于下转工作。患者及其家属盲目选择就诊机构、医保/卫生行政部门对转诊制度执行情况监督、处罚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是制约新疆城乡医生转诊工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城乡基层医生的转诊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6年中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及质量综合评价调查项目横断面数据,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两类机构的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三水平随机截距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医生转诊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被调查医生中有84.01%曾向上级机构转诊过患者,38.72%曾接受过上级机构下转的患者。乡镇卫生院医生向上转诊患者的行为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更容易发生(OR=2.24,P<0.001)。男性、有执业资格、可以常规使用电子信息系统对基层医生参与双向转诊有正向影响。高学历、高职称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高龄对乡镇卫生院医生参与双向转诊有促进作用。基层与二级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差距增加以及乡镇卫生院万元以上设备数量增加都对医生接受上级机构转诊患者有促进作用。医生转诊行为的变异归属于医生个体的部分和归属于机构水平的部分分别为26.9%~33.3%和48.0%~59.9%。结论:实现双向转诊的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基层的人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西乡街道双向转诊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双向转诊的现状,分析影响双向转诊的相关因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西乡人民医院及其所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西乡街道双向转诊服务发展迅速,但主要集中在从社康中心向上级医院转诊,下转较少。(2)医院和社区医务人员对转诊认识存在差异,医院医务人员转诊意识不强(P<0.05)。(3)对双向转诊了解、文化程度越高、参与过社区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接受过转诊病人的医务人员更赞同双向转诊制度。结论应加强对双向转诊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社康中心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加强对双向转诊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开展门诊病人双向转诊的实证研究,荻取有关证据,为卫生管理和医院管理提供决策证据。方法分析深圳市公明人民医院及其社康中心(站)就诊的585例患者。结果公明医院及其下设社康中心(站)间的上转率为7.39%,下转率为2.44%;62.96%医生口头建议转诊,65.71%的医生只告知病人转诊医院层面,公明人民医院首诊比例为68.69%。结论下转难,社区首诊病例相对少,转诊规范落实不到位。建议落实病人社区首诊制,加强转诊规范建设和落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现状,为建立社区发热和腹泻症状监测与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从北京市城八区抽取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调查所有在职社区医生和管理者.结果:被调查社区卫生机构中,分别有55.8%和51.2%设有发热和肠道门诊;有80%以上的社区医生认为目前诊断发热、腹泻症状为重症或疑似传染病的能力不足.90%以上认为缺乏实验室和影像学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某城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的满意度。方法:对调查前三个月以内利用过该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居民进行分层抽样,发放自填式满意度利用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北京市某城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中50岁以上者占到83.5%,他们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满意度较高;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各变量中,满意率最高的是医护人员服务态度(95.1%),满意率最低的是基本药物供给(79.2%)。建议:针对利用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注重加强慢性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继续保持良好的信任关系,正视药物供求矛盾,调整社区居民用药需求,可提高居民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明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基层医疗评价工具成年人版(PCAT-AE)简化版,调查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801人,使用描述性分析、均数比较、影响因素分析法分析。[结果]PCAT-AE量表10个维度,答案分布中位数大于3但所占条目比例小于60%的维度是:首诊(可及)、协调性(转诊)、综合服务(提供)、面向社区;7个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正向因素是:到该社区中心看病历史、过去1年中到该社区就诊次数、本次使用医保、诊断出慢性病、女性性别、受教育程度高、过去1年看病有医疗保险支付(P0.05)。[结论]首诊社区、社区与综合医院的双向转诊、对医生提供的综合保健信息的利用、联系社区特点使用社区卫生服务,这4个方面是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薄弱环节。而建立长期的医患关系、社区服务与医疗保险绑定、坚持社区管理慢性病模式可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收支两条线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标准服务量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市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13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6至2009年健康管理数据作回顾性研究,使用SPSS 13.0软件对城区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前后的健康管理年标准服务量均数作配对t检验.结果 收支两条线管理前后城区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标准服务总量分别由1081965.53和157492.23减少为971793.98和149305.25(P〉0.05),其中城区机构医疗卫生标准服务量比例由59.94%减少至52.14%(P〈0.05)、院外服务与管理标准服务量比例由13.50%增加至18.88%(P〈0.05).城区机构以妇女保健、慢性病新建档案、健康宣传、卫生信息管理标准工作量的明显增加和住院标准工作量的明显减少为主(P〈0.05);郊区机构则以临时观察患者和地方病防治标准工作量的增加为主(P〈0.05).结论 收支两条线管理可减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工作比例,增加健康管理与院外服务工作比例,适应了健康管理的工作需求和发展趋势,城区好于郊区,但相关配套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HS) in urban areas in China. Therefore, determining if it plays important roles and establishing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HS are critical emphases in research. This study measured the effects of CHS through the choices of patients and their evaluation of CHS, and aim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health services. Face-to-face interview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with a random sample of 865 patients in CHS institutions from five provinces in China. Pearson’s Chi square tests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atients’ choices and evaluations. A total of 62.2 % of the patients would choose CHS for their first treatment. Patient choice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following: (1) social demographic factors of the patients, namely, age, educational level, medical insurance, and survey areas; (2) evaluation of CHS by the patients: convenience, reasonable charges, and attitude of the doctors. In addition, the patients showed more satisfaction with convenience, waiting time, and communication with doctors, and less satisfaction with the medical charges, drug costs, and medical equipment of CHS. Through the results, we sugges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more regard to the convenience, reasonable charges,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doctors as important factors to attract the patients to CHS.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exert efforts to reduce the medical charges (especially the drug costs) for CHS.  相似文献   

16.
朱丽娜  戴晟  娄懿  郭清 《健康研究》2012,32(1):51-54
目的 了解新医改背景下杭州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水平及服务需求.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了杭州市下城区、拱墅区、余杭区三个地区,并分别于三个区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拦截式满意度问卷调查,每个社区分别调查70例当天的就诊居民,共210例.结果 了解和熟悉新医改的居民为0.5%,社区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为33.3%,最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常见病诊治和配药服务.结论 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和社区医师的主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强基层”重在“强人才”,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医改需要舆论助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服务质量,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制。方法:采用SERVQUAL量表为理论基础编制的社区内部服务质量问卷,对北京市4个区县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卫生站的699名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服务存在质量差距,差距较大的几个维度是薪酬与福利、工作环境、工作认可度;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对内部服务质量的评价不同。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进展问题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进展、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未来发展的10项主要思路,包括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与性质,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策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运行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行社区预防保健和药品供应的惠民制度,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健康保障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针对成都市五大城区的14家社区医院分层随机抽样,实地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社区就诊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81.97%,其中设备条件、医生技能、疫苗接种的满意度较低,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和性别。结论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总体比较满意,尤其是对医护的服务态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宣传,提高民众对其功能的知晓率,提高医护人员水平,保证老年人群的卫生保健质量。政府应加大投入,落实相关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现况。方法对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5名精防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基本情况、具备心理咨询资质情况、心理咨询师的服务情况、机构关于心理卫生服务的计划与打算等内容。结果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26名心理咨询师,但其中1家机构的咨询师达18名之多,占69.23%;在承担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115名精防医生中,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只有1名,仅占0.87%;社区中26名心理咨询师平时以不同形式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的只有5名,仅占19.23%。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心理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分布不均、利用率不高,亟需加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