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疗效、血脂及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可溶性CD146(s CD14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PCI手术治疗的ACS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每晚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研究组术后每晚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40 mg,均维持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s CD40L、s CD14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治疗有效率(75. 6%)高于对照组(51. 1%)(P0. 05);两组TC、TG、LDL-C及血清s CD40L、s CD146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 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心绞痛、肾功能不全、心功能减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6. 6%)低于对照组(17. 8%)(P0. 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服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者血脂和血清s CD40L、s CD146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与2型糖尿病(T2DM)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90例T2DM和30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90例T2DM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水平分为三组:A组:正常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排泄量(uAlb)30 mg);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24 h uAlb 30~300 mg);C组:大量白蛋白尿组(24 h uAlb300 mg)。测定血清APN水平、uAlb、血肌酐(Scr)水平,常规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T2DM组血清AP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uAlb、TG、Sc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血清APNu、Alb、Scr水平为A组B组C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为A组B组C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与uAlb、S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37、0.431,P0.05),与TG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12,P0.05)。结论 T2DM肾病患者血清APN水平随着uAlb、Scr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且与脂代谢显著相关。血清APN水平的升高可能预示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进展与肾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内脂素、脂联素和瘦素水平,为阐明T2DM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将220例新诊T2DM患者和214例年龄、性别与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按BMI≥25kg/m2或25kg/m2分为肥胖亚组和非肥胖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其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并同时采用生化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等。结果1.T2DM组血清内脂素、FP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Cho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01),而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瘦素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是T2DM组还是健康对照组中,其肥胖亚组中的内脂素、瘦素、FINS、HOMA-IR、TG、Chol水平均高于非肥胖亚组(P0.05~0.001),而脂联素低于非肥胖亚组(P0.01~0.001);3.消除BMI因素影响的偏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仅与FPG、FINS、HOMA-IR呈正相关(r=0.267~0.443,P0.05~0.01),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312,P0.05)。结论内脂素和脂联素参与了肥胖、胰岛素抵抗以及T2DM发生过程,而瘦素可能仅与肥胖状况有关,未能以独立因子作用直接参与T2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收集初诊T2DM患者86例(T2DM组),另选门诊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血清脂联素、血脂、尿酸、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IR指数(HOMA—IRI),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结果T2DM组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OMA—I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WH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索、HOMA—IRI、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尿酸无相关性。WHR、BMI、脂联素和空腹血糖是影响IR最显著的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IR、低脂联素血症,低脂联索血症可能影响T2DM患者IR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其中大血管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是引起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死亡原因中,动脉粥样硬化约占80%。新近研究发现,CD40与CD40L是一对互补跨膜糖蛋白,是新的炎症标志物,CD40L可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表达的CD40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促进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并用随机双盲法比较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普罗布考和安慰剂干预治疗12周后的血浆脂联素、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改变情况。结果普罗布考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前血浆脂联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普罗布考治疗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在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使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7.
脂联素(adiponectin)是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之一,具有降低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代谢紊乱.脂联素是肥胖所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生物标志物,阐明其影响因素对防治代谢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脂联素水平与MS的关系,为MS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于2009年3-5月在辽宁省沈阳某大学教职工中随机抽取78例MS和49名非MS教职工进行人体测量、血清脂联素及MS指标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CS患者血清MMP-2、hs-CRP和APN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72例ACS患者(包括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MP-2,hs-CRP和APN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将ACS各亚组与SAP组的血清MMP-2,hs-CRP和APN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ACS组血清MMP-2水平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而血清APN水平则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2)ACS亚组和SAP组的比较中,AMI组血清MMP-2水平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而血清APN水平则显著低于UAP组和SAP组.(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UAP组的血清MMP-2与APN呈负相关(r=-0.289,P<0.05),hs-CRP与APN呈负相关(r=-0.347,P<0.05);AMI组的血清MMP-2与hs-CRP呈正相关(r=0.429,P<0.05),与APN呈负相关(r=-0.436,P<0.05),hs-CRP与APN呈负相关(r=-0.605,P<0.01).[结论]血清MMP-2和hsCRP水平升高和APN下降均为ACS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及斑块稳定性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佶赵钢于文慧张美君 《慢性病学杂志》2023,(5):704-706
作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会导致较高的下肢不良事件发生率,甚至会导致非创伤性截肢,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其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脂联素作为成熟脂肪细胞分泌的特异性激素,具有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功能。本文旨在对脂联素与T2DM并发LEAD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收集初诊T2DM患者86例(T2DM组),另选门诊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血清脂联索、血脂、尿酸、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IR指数(HOMA-IRI),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结果 T2DM组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OMA-I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WH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尿酸无相关性.WHR、BMI、脂联素和空腹血糖是影响IR最显著的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IR、低脂联索血症,低脂联索血症可能影响T2DM患者IR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脂必泰对高脂血症患者CD40/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 6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脂必泰治疗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0周)、治疗4周和8周后CD40和sCD40L的浓度进行对比,同时入选44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高脂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40/sCD40L治疗前表达明显上调,而应用脂必泰治疗4周后sCD40L即有显著下降(P〈0.05);CD40治疗后亦有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脂血症刺激细胞CD40/sCD40L表达显著增加,脂必泰具有抑制CD40/sCD40L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炎、抗动脉硬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不同糖耐量状态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和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4例,根据OGTF试验结果分三组:糖耐量正常组(NGT)61例、糖耐量减低组(IGT)48例、2型糖尿病组(T2DM)45例,三组均于入院时即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并对其行冠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各组患者sCD40L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中,糖耐量减低组[(41.8±19.8)分]和糖尿病组[(40.1±18.7)分]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21.9±15.3)分](P〈0.01);糖尿病组与糖耐量减低组间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减低组血清sCD40L水平[(2.46±0.79)ng/m1]高于糖耐量正常组[(2.12±0.81)ng/ml](P〈0.05),糖尿病组[(2.57±0.68)ng/m1]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糖耐量减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清可溶性sCD40L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r=-0.147,P〉0.05)。结论ACS患者在血糖轻度异常时CD40/CD40L即可过度激活,不一定血糖过高,即达到糖尿病状态时才有CD40/CD40L的激活;糖耐量异常的ACS患者中血清sCD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能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孕妇60例,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发病时孕周<34周)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发病时孕周≥34周)各30例;分别选择同期妊娠孕妇作为早发型对照组(对照1组)和晚发型对照组(对照2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①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sCD40L和hs-CRP的水平分别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且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晚发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2组,且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低于晚发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sCD40L、hs-CRP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sCD40L、hs-CRP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呈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sCD40L、hs-CRP水平升高可引起新生儿体重下降,可能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患者29例(对照组),进行血清APN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6.43±4.22)mg/L比(12.68±6.47)、(9.94±8.48)mg/L](P<0.01或<0.05).对照组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12.68±6.47)mg/L比(8.80±6.23)、(8.04±5.93)、(6.43±5.12)mg/L](P<0.01),单支病变组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三支病变组(P<0.01).0~1分组血清APN水平[(12.68±6.47)mg/L]和2~20分组血清APN水平[(8.74±6.68)mg/L]分别显 著高于21~40分组[(7.64±5.32)mg/L]和>40分组[(6.32±5.46)mg/L](P<0.01).21~40分组血清APN水平高于>40分组(P<0.05).血清APN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负相关(r=-0.584,P<0.01).结论 APN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及血IL-6、hs-CRP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CDN)患者和4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的生化指标和ELISA法测定IL-6,散射免疫浊度法测定hs-CRP,并与55例单纯性糖尿病肾病(SDM)患者和52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CDN组与EDN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DM组(P<0.01),SDM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6、hs-CRP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活动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衍生物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选择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52例,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29例)和吡格列酮治疗组(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常规治疗,待血糖稳定1周后,对照组继续维持原治疗,吡格列酮治疗组加用吡格列酮片口服8周(30mg/日)。各组治疗前后均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水平。结果①糖尿病肾病对照组与吡格列酮治疗组对比,治疗前FPG、HbA1c、24hUA、hs-CRP和脂联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8周后,糖尿病肾病对照组的24hUA、hs-CRP和脂联素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吡格列酮治疗组的24hUA、hs-CRP和脂联素水平却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唑烷二酮衍生物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脂联素水平,改善糖尿病的肾脏损害,减少尿白蛋白滤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脂联素的变化及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T2DM+牙周病),50例无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T2DM),测定两组人群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水平,并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IMT与FPG、FINS、血脂、脂联素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FPG、FINS、TG、IMT、HOMA-IR水平高于无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而HDL-C、脂联素水平低于无牙周病的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且IM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PG、TC、TG、LDL-C、FINS、HOMA-IR、BMI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无牙周病的糖尿病组,且低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sCD40L及其预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1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小剂量(10mg/d,56例)、中剂量(40mg/d,55例)和大剂量(80mg/d,57例)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sCD40L和血脂水平。并随访(平均7.6±3.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血清sCD40L水平在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而大、中剂量组治疗后分别降低52.4%和52.2%(P均<0.05);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大、中剂量组比小剂量组分别减少29.1%和30.1%(P均<0.05),但大、中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通过抗炎作用稳定冠脉斑块,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效应以中剂量(40mg/d)为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并用随机双盲法比较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普罗布考和安慰剂干预治疗12周后的血浆脂联素、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改变情况。结果普罗布考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前血浆脂联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普罗布考治疗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在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使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