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方始见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中医滋补肝肾的经典方剂。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其研究较多,先后发表研究论文1000多篇:从药理、药效、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证实该方是一个具有多方面作用和用途的良方。为给该方药物动学研究提供有关的参考资料。故将六味地黄丸研究概况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北京中医医院(100010)王禾,张建华关键词六味地黄丸(汤),药理研究,综述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后世医家尊崇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广泛,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衍生出都气丸、知柏地黄丸、...  相似文献   

3.
<正>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儿科名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补肾填精的经典方剂,配伍上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深受广大医者的青睐。因其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学认为肾藏先天之精,是脏腑阴阳之本,也是生命之源,因此称为“先天之本”。肾脏疾病属中医学“水肿”“关格”“癃闭”等范畴[1]。现代医学中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等都属于肾脏疾病的范畴。近年来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改善肾功能等多种作用[2-3]。笔者现将近年来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汤)药效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保国  刘庆芳 《中成药》2007,29(7):1052-1057
六味地黄丸(汤)是中医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由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来,该方出自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传统应用于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手足心热等症。十几年来,随着对传统方剂现代研究的深入,发现六味地黄丸(汤)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增强免疫、延缓衰老及防癌抗癌作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1抗肿瘤及减毒作用六味地黄丸有抑制癌细胞生长以及在治疗肿瘤过程中或治疗其他疾病中所产生的药物毒副作用。董玫[1]等采取小鼠腋下接种肿瘤细胞来观察六味地黄发酵液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该液对小…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源于《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肝肾之阴的基础方剂,配伍组方上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用于肝肾阴亏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头痛,疯狂,性欲特旺或冷淡,手足心热,消渴等,沿用千年,为著名经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可显著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能抗肿瘤、抗细胞突变,能减轻和对抗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应激反应,广泛应用于疲劳综合征、顽固性失眠及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阳痿早泄、高血压、糖尿病(肾阴亏损型)、化疗不良反应等病症中,疗效显著,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著名的经典方剂之一,其最早源自东汉“医圣”张仲景,是从《金匮要略》的“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北宋名医、儿科学家钱乙,把金匮肾气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两种温补的药物去掉,演变成“六味地黄丸”,即熟地黄、山茱萸、LLI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成为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近年来六味地黄丸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用于治疗肾、肝、脾之阴不足所引起的多种病证。  相似文献   

7.
六味地黄丸又叫地黄丸,原方载于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决》,由金匮肾气丸化裁而出,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被后人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具有滋阴补肾之功能,是治疗肾阴不足的基本方。中医常用来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手足心热等病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六味地黄丸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现将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新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六味地黄丸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六味地黄丸最早记载于宋代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称地黄圆,系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衍化而成,由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6味药成方。六味地黄丸自成方以来,其应用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目前在临床糖尿病的治疗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就该方对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做一综述。1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多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机体阴虚燥热、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等。其中以阴虚为本。临证时,常按三多症…  相似文献   

9.
李明权 《中医研究》1997,10(5):56-56
知柏地黄丸源流考湖北432300汉川县人民医院李明权主题词知柏地黄丸/治疗应用考证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知母、黄柏而成,功能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之证,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近些年所出版的医书如《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大辞典·...  相似文献   

10.
六味地黄丸出自北宋医家钱乙所撰《小儿药证直诀》,具有滋补肝肾、兼降虚火之效。在临床实践中,许多病例在其病情演变过程中表现为肝肾阴虚证,根据中医“证同治亦同”之原则,笔者选用滋补肾阴之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颈性眩晕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病人住院均行常规检查,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六味地黄丸改汤方。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症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干扰素导致的骨髓抑制及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160例,随机分六味地黄丸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在应用干扰素治疗的同时口服六味地黄丸,对照组仅使用干扰素,丙肝患者两组同时加服利巴韦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PLT)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疗程为4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六味地黄丸可有效降低干扰素骨髓抑制及不良症状的发生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味地黄丸为预防干扰素副反应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隐匿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1年4月~2011年3月收治的72例隐匿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人数均为36人。对照组接受补中益气丸治疗,实验组接受补中益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所接受的治疗均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对照组临床控制9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6.7%;实验组临床控制12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两组患者的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隐匿性肾炎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九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加六味地黄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前脂肪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情况,以酶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的影响,油红O染色方法测定其对细胞内脂肪积聚的影响。结果10%以内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分化过程中的GPDH升高有抑制作用,而对于分化过程中的脂肪积聚则有促进分解的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能促进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以没食子酸、马钱苷、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为指标,筛选溶出度测定条件,建立六味地黄浓缩丸多指标成分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计算并绘制累积溶出曲线,再通过相似因子(f2)比较不同厂家产品的溶出度差异。结果显示,最佳的溶出度测定条件为采用桨法,以250 mL 0.1 mol·L-1盐酸为溶出介质,转速100 r·min-1。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中4种成分的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大多小于50,表明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溶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为完善六味地黄浓缩丸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并将维生素和西米替丁调成糊状外涂于溃疡面,治疗组患者口服六味地黄丸,并用云南白药用棉签调些药粉涂于渍疡面。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1%。结论:通过内服六味地黄丸加外用云南白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通过整体补阴化湿等阴阳调整,全面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研究多剂量口服六味地黄丸对细胞色素P450(CYP)3A4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试验设计, 8例健康志愿者口服六味地黄丸14 d(每天3次,每次8粒)的前后单剂量口服咪达唑仑15 mg, HPLC测定给药后咪达唑仑10 h内的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浓度。结果 口服六味地黄丸前与口服六味地黄丸14 d后的咪达唑仑ρmax,AUC0-10, CL/F和t1/2比值的90%可信区间分别为(44.5, 78.5) ng·mL-1, (58.9, 85.8) ng·h·mL-1, (116.4, 170.7) L·h-1和(88.1,124.9) h,口服六味地黄丸前后咪达唑仑tmax无明显差异。结论 口服六味地黄丸14 d对肠道CYP3A4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36例,根据中医分型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1个月,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并观察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过1个月的治疗,显效为22例,有效为12例,无效为2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候,六味地黄汤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辅助用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宋代医家钱乙因创立六味地黄丸而名垂青史,这首方剂为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组成、用法、功效、适应症、应用范围、组方原理及特点等,都值得细细的探究,通过对古方的研究,学习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组方思路,最终使一方在手,便可启发治病救人之思路,发现异病同治之奥秘,开发临床研究之思维,通晓理法方药之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