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测定砂仁中樟脑在沸水后下煎药法中煎出量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225(0.25mm×30mm,0.25μm),柱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90℃,保持4分钟,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40℃,再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1分钟。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载气:N2,气压:0.5kPa,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结果:樟脑的回归方程为:y=6509.9x+65.5,r=0.9992;线性范围:0.21=1.25μg。结论:砂仁在沸水后下煎药法中,其樟脑在汤药中的含量在煎煮30秒时达高峰。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砂仁中樟脑在沸水后下煎药法中煎出量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225(0.25mm×30mm,0.25μm),柱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90℃,保持4分钟,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40℃,再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1分钟。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载气:N2,气压:0.5kPa,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结果:樟脑的回归方程为:y=6509.9x+65.5,r=0.9992;线性范围:0.21~1.25μg。结论:砂仁在沸水后下煎药法中,其樟脑在汤药中的含量在煎煮30秒时达高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以气相色谱法测定聚酰胺树脂中己内酰胺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内标法进样,以FFAP毛细管柱(30m×0.53mm,1μm)为色谱柱,柱温为175℃,载气为氮气,柱前压20kPa,进样口温度为220℃,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80%,空气流速400ml·min^-1,氢气流速40ml·min^-1。结果己内酰胺在5.85~374μg·ml^-1(r=0.9999)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聚酰胺树脂中己内酰胺100.6%(RSD=2.7%),洗脱液中己内酰胺99.96%(RSD=3.0%)。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柱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6批广藿香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作参照物,在室温25℃下,510nm处测定广藿香叶中总黄酮的吸光度。结果:该方法在线性10.1~50.5μg/mL范围内,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2%~98.3%;RSD≤2.0%。结论:该方法测定广藿香叶中总黄酮,方法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中百秋里醇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广藿香中百秋里醇的气相色谱法(G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P-5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起始150℃,保持23 m in,8℃/m in升至230℃,保持2 m in;气化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80℃;分流比为5∶1;流速为0.9 m l/m in。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为1.89%。14批广藿香的百秋里醇含量在0.259%~0.810%范围之间。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广藿香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8)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中β-榄香烯、β-石竹烯、百秋李醇、广藿香酮的含有量。方法广藿香二氯甲烷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20∶1分流进样;初始温度100℃,保持1 min,5℃/min的速率升温至140℃,保持5 min,3℃/min的速率升温至190℃,10℃/min的速率升温至230℃,保持2 min;体积流量1 mL/min。以百秋李醇为内标,计算β-榄香烯、β-石竹烯、广藿香酮、百秋李醇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测定其含有量。结果榄香烯、β-石竹烯、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分别在0.027 1~0.474 0、0.033 6~0.588 0、0.193 0~3.371 0、0.143 0~2.498 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101.3%、100.2%、97.7%,RSD分别为0.39%、1.05%、0.70%、0.49%。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接近内标法。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广藿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分子蒸馏法纯化广藿香挥发油中广藿香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广藿香挥发油进一步纯化,得到含广藿香醇更高的产品.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分子蒸馏技术纯化广藿香挥发油所需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了弹性石英毛细管柱HP-5,在检测器温度为280℃,气化温度为280℃;分流比为20:1条件下进行GC法测定.并用内标法定量,考察了蒸发温度对广藿香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分子蒸馏技术与传统的水蒸气法的比较.结果 利用分子蒸馏提纯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蒸发温度为65℃时,广藿香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和提取率分别达到40.71%和76.55%.结论 分子蒸馏法比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所得产物中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和转移率要高,在广藿香挥发油提纯的工业化生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大果木姜子中指标性成分1,8-桉叶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DB-624毛细管(30in×0.25mm,1.4μm)色谱柱,载气为高纯氮气,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程序升温:50℃保持5rain,5℃·min-1升温至150℃保持1min,10℃·min-1升温至250℃,保持20min。结果:1,8-桉叶素在0.3078~3.078m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Y=364.28747X+2.81698(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4%(RSD=3.1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大果木姜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GC法检测(R)-碳酸丙烯酯中异构体(S)-碳酸丙烯酯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Cyclosil B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载气为氮气,体积流量:1mL/min;分流比:20:1;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30℃;氢气:45mL/min;空气:450mL/min;柱温:起始100℃,以5℃/min升至160℃,保持2min。对所建立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回一碳酸丙烯酯在2.86-21.86μg/mL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1.8%(n=6)。结论本法快速、准确、灵敏,可作为(R)-碳酸丙烯酯中异构体(S)-碳酸丙烯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羚竺散中龙脑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B-35安捷伦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25mm×30m,0.25μm);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10%;柱温为120℃;检测器温度为170~C。结果:龙脑在0.1152~0.3983μg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回收率为100.97%,RSD=1.6%(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羚竺散中龙脑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非极性毛细管柱AT.SE-54(15m×0.25mm×0.33μm);柱流速1.0ml.min-1;柱箱起始温度150℃,保持15min,以10℃.min-1的速率升至230℃,保持8min;进样口温度:280℃;检测器(FID)温度:280℃;载气为氮气。结果:钩藤碱在0.25442~1.272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21%,平均RSD为1.32%。结论:该方法稳定,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可为钩藤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川贝枇杷糖浆中薄荷脑的含量。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测定。Agilent HP-5石英毛细管柱(30×0.32mm,0.2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柱温为130℃,顶空进样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30min。结果:薄荷脑线性范围为0.400-40.400μg/ml(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2%,RSD%为2.1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西黄滴丸中麝香酮和乙酸辛酯的含量。方法:Agilent 19091S-433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结果:麝香酮浓度在8.75~140.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95%,RSD为1.03%;乙酸辛酯浓度在0.0325~0.6000 mg/mL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1.33%。结论:本方法可准确测定西黄滴丸中麝香酮和乙酸辛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GC法检测舒血宁注射液中乙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外标法,色谱柱DB-624的毛细管柱(30×0.530mm×3.00μm),FID检测器;柱温50℃;分流比100 ∶ 1.载气为氮气,流速1.2mL/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结果:乙醇在1.0122~202.4480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8,平均回收率为99.4%,RSD=0.6%(n=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作为舒血宁乙醇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不同地区市售乳香中乙酸辛酯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HP-6890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毛细管色谱柱HP INNOWAX(30m×0.53mm×1.0μm);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230℃;柱程序升温:130℃(3min)-30℃/min-200℃(4min);检测器温度:250℃;载气流速(N2):6.3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线性范围0.5~2.0μg,r=0.9990。结论:5个不同地区乳香挥发油中乙酸辛酯的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留兰香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lient6890N气相色谱仪,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3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化室温度250℃,检测室温度280℃,进样分流比为20∶1,程序升温。采用正十一烷为内标对照品溶液。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留兰香油中柠檬烯质量浓度在41.71042.5μg·mL-1(R=0.999)间,香芹酮质量浓度在102.81042.5μg·mL-1(R=0.999)间,香芹酮质量浓度在102.82570μg·mL-1(R=0.999)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7%,103.0%,RSD值为1.92%和1.59%。薄层色谱清晰,空白对照无干扰。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高,能有效测定留兰香油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薄层鉴别专属性强,可用于留兰香油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7.
于敬  齐悦  罗刚  段宏泉  周晶 《中药材》2012,(5):796-799
目的:优化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并考察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在蒸馏法提取广藿香油之前进行酶解处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酶的用量、酶解时间、温度以及pH对广藿香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最佳工艺。采用气-质联用(GC-MS)测定广藿香挥发油的组成以及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MTT法测定广藿香油对Hela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酶辅助提取广藿香油的最佳条件是:酶用量为生药重量的1%,在pH 4.5,45℃条件下酶解1 h;药典法、酶解法提取的总挥发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2220、3.1360 mg/g;两种方法提取的广藿香油抑制He-la增殖细胞活性的IC50分别为:12.2±0.46、0.36±0.03μg/mL。结论:酶解法可提高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率,该法提取的广藿香油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活性强于药典法提取的广藿香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陈皮挥发油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测定陈皮挥发油密度和折光率;采用气相色谱法,条件为:色谱柱为HP-1石英毛细管柱(320.00μm×0.25μm×29.9 m),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与检测器温度为250℃,采用程序升温,内标法测定陈皮挥发油中柠檬烯的含量。结果:3批供试品平均相对密度为0.8518(g/mL),折光率为1.474;柠檬烯含量在0.087451.3992 mg·mL-1范围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5),精密度为1.94%%,加样回收率为99.11%。3批供试品平均含量为80.9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陈皮挥发油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了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天然抗皮肤真菌新药和开发芳香油植物资源。方法目的:筛选天然抗皮肤真菌新药和开发芳香油植物资源。方法: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对12种皮肤癣菌和条件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和主要化学成分,比较了3种不同地理来源(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广藿香油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这4种挥发油都可以选择性地完全抑制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其中中国广藿香油的活性最强,其最低抑制浓度(MIC)50~400 μl·L-1,主要化学成分为广藿香醇、异愈创木烯和广藿香烯。藿香油最弱,MIC位于700~1000 μl·L-1,主要成分是薄荷酮类化合物。结论:证明了广藿香油的选择性皮肤癣菌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筛选抗真菌外用新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和气相色谱一质语联用技术,研究了蓄香和广曹香挥发油时12种皮肤癣菌和条件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和主要化学成分,比较了3种不同地理来源(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广茬香油的杭真菌活性。结果:这4种挥发油都可以选择性地完全抑制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其中中国广着香油的活性最强,其最低抑制浓度(MIC)50~400μl·L/〈sup〉-1〈sup〉,主要化学成分为广蓉香醇、异愈创木烯和广蓉香烯。蓉香油最弱,MIC位于700~1000μl·L〈sup〉-1〈sup〉,主要成分是薄荷酮类化合物。结论:证明了广茬香油的选择性皮肤癣菌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筛选杭真菌外用新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