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参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临床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坚持基础治疗: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和二甲双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芪降糖颗粒。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水平及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降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疗效(P<0.01或P<0.05),而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血糖及调节血脂水平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参芪降糖颗粒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水平等作用,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起到协同降糖作用,比单纯应用二甲双胍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糖耐量减低)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20例IGT患者临床资料,随即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转为糖尿病2例,占10%,对照组患者转为糖尿病6例,占9.99%,观察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都能较好的控制IGT人群的血糖情况,阿卡波糖控制IGT患者转为糖尿病效果优于二甲双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将86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治疗1 a,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后比较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明显下降(P<0.05)。安慰剂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减低,除能改变血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还有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胰岛素抵抗、抗炎等作用,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糖消渴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ICR小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0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二甲双胍)、中西药联合3组(降糖消渴颗粒低、中、高剂量分别与二甲双胍同用)。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的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血清胰岛素(Insulin,Ins)、胰高血糖素、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结果:降糖消渴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的体重(P0.05)、空腹血糖(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P0.05)、胰高血糖素水平(P0.05),提高胰岛素敏感性(P0.05),改善糖耐量(P0.05),并有一定调节血脂的作用,且降低空腹血糖较西药组更明显(P0.05)。结论:降糖消渴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较单用二甲双胍能更有效地降低体重和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芪颗粒对糖耐量降低(IGT)患者大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治疗组加服乌芪颗粒,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近;治疗组降低C反应蛋白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乌芪颗粒能显著改善IGT患者大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相关指标;在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减低(IGT)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前后测定体重指数(BMI)及OGTT2h血糖值。结果:治疗后的体重指数BMI及OGTT2h血糖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于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PG、Ins、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76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仅予改善生活方式;二甲双胍组38例,予改善生活方式和二甲双胍1.0/日,治疗48周,测空腹及负荷后PG、Ins。结果:48周后对照组空腹及负荷后PG及Im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空腹及负荷后PG及Ins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体重及BMI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对于合并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的IGT患者,二甲双胍可以明显减轻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8.
健脾疏肝法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中医中药健脾疏肝法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IGT),以期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危险。方法:将确诊为葡萄糖耐量减低的患者随机分为生活干预组(干预组)22例、中药加二甲双胍组(中西药组)24例、二甲双胍组(西药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生活干预,而中西药组给于口服健脾消糖颗粒及盐酸二甲双胍,西药组给于盐酸二甲双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对血糖、血脂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后比较,3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均有下降(P〈0.05-P〈0.001),中西药组及西药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下降较为明显(P〈0.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变化比较,干预组TG、TC水平下降不明显(P〈0.1);而中西药组TG、TC降低较为明显(P〈0.05-P〈0.001);西药组TG下降不明显(P〈0.1),TC降低较为明显(P〈0.05)。结论:通过生活干预、服用健脾消糖颗粒及盐酸二甲双胍均可改善IGT患者的血糖水平;中药健脾消糖颗粒能够改善空腹、餐后血糖水平及血脂水平,可以有效的治疗IG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参芪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降糖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通过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二甲双胍联合参芪降糖颗粒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糖参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分别为75.76%、93.9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血糖参数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21%、3.03%,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参芪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明显改善血糖指标,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有着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参芪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其中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参芪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结果两组血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芪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各3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连续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抑郁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AMD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程度,还可降低盐酸氟西汀引起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三九咳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的98侧患者采用随机、阳性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口服三三九咳散颗粒,对照组予酮替芬口服,两组同时喷吸普米克气雾剂。14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并随访1年,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5%,经X^2统计两组疗效比较(P〈0.05),证实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咯痰、喘息、口干咽燥等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三三九咳散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生津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予生津降糖饮早晚分服治疗。对照组(31例)予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根据血糖水平作剂量调整,一般每日量1~1.5g。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8.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纽疗效优于对照纽;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后FPG、2hPG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津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f临床疗效,能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4.
降糖饮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降糖饮。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FBG、F2BG均有所下降,分另4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而两组治疗后FBG、F2BG分别比较,均P〈0.01。结论:降糖饮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降糖通络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疗效.方法:120例DPN患者随机分成降糖通络片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两组DPN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占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占68.33%.治疗后两组病人SNCV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SNCV提高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的降糖通络片,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降糖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加服参芪地黄降糖颗粒,对照组46例加服氯沙坦钾片,2组共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尿蛋白排泄率( UAER)、24 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UAER、24 h尿蛋白定量、Ccr及Cr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芪地黄降糖颗粒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早期DN的进程,对DN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对自汗盗汗的临床治疗作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240例自汗盗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中药配方颗粒组方作为治疗组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以传统中药饮片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比传统中药饮片高出十四个百分点。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对治疗自汗盗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比传统中药饮片的临床效果更优。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就诊于吉林油田总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教育,均在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的基础上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5 g/次,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每日剂量,最大剂量<2 g,3次/d;治疗组口服金芪降糖片,7片/次,3次/d,餐前0.5 h口服,其他同对照组。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血脂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9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治疗组糖代谢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 B2(TXB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治疗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芪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较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并可  相似文献   

19.
调脂降糖片治疗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脂降糖片治疗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除接受基础治疗外,治疗组予调脂降糖片、对照组予二甲双胍缓释片(泰白),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每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HDL-c升高,TG、WC、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降糖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脂降糖片能显著改善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脂代谢、糖代谢,降低体质量,并能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肾汤保留灌肠结合西医治疗对肾性贫血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予西医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肾汤保留灌肠。2组共治疗12周。统计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血肌酐(Cr)及微炎症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27%,对照组总有效率72.5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Hgb、Cr及hs-CR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肾汤保留灌肠配合西药可显著改善肾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