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探讨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疗效评价指标。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9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74例采用针刺治疗(穴取患侧肩、曲池、外关等),治疗2组75例采用针刺(同治疗1组)配合康复训练(同对照组),对照组80例采用康复训练(采用Bobath易化技术);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系统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显示3组基线状况良好,分组均衡,可比性强(P>0.05)。以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63.01%(46/73),治疗2组总有效率为66.67%(50/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00%(33/7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AS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估,治疗2组功能改善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2组改善程度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Ashworth评分(MAS)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4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夹脊、大陵、内关、尺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选用直径为0.25 mm、长度为25 mm和直径为0.25 mm、长度为40 mm的华佗牌针灸针进行针刺。针刺夹脊穴时,患者采用俯卧位,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5~30 min;患者采取平卧位,向心方向斜刺大陵、内关0.8~1.2寸,尺泽直刺0.8~1.2寸,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均直刺1.5~1.8寸;尺泽行提插泻法,其他诸穴均进针后行提插补法,以局部出现酸麻重胀感为宜,得气后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3.33%(22/3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S评分、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MAS评分、C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对肢体痉挛情况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口服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治疗1~2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上、下肢痉挛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口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25例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针刺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FM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升高幅度更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具有协同、疗效叠加的作用,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提高了康复速度和质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解痉方结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痉挛期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痉挛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针刺、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解痉方。4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予改良的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后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加用解痉方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解痉方结合针刺及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予以推拿结合康复训练疗法;于治疗后4周对患者上肢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戴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9):97-98
[目的]评价补缓泻急针刺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21世纪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三大疾病之一,50%~70%存活者遗留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火针已应用到临床中许多疾病。该文结合脑卒中的中医病因病机、现代发病机理及火针治病机理研究,从文献角度就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作用与机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瘀通脉汤联合芒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治疗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脉汤联合芒针针刺治疗,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中医症候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中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3. 55%)明显高于对照组(67. 74%)(χ2=6. 61,P=0. 01);治疗后,2组患者组CSI、改良Ashworth评分等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 0. 01); 2组患者偏身麻木、语言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等中医症候积分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 0. 01); 2组患者Gly、GABA等相关血清指标以及BI、QOL-BREF评分等生命质量指标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水平更低(P 0. 01)。结论:化瘀通脉汤联合芒针针刺可明显者降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肢体痉挛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提高生命质量,同时能够调节Gly、GABA表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81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采用Brunnstorm分期、简式Fugl-meyer评价法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0%(36/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2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改善肢体功能,但观察组简式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原络配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原络配穴法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5月—2019年8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包括Bobath技术、OT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手阳明大肠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分别联合火针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火针组与电针组各41例,火针组采用康复训练加火针疗法,电针组采用康复训练加电针疗法,连续治疗8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痉挛分级,并根据痉挛分级情况判定疗效,同时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及综合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MA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火针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97.56%,电针组为92.68%,但两组MAS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FMA评分中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火针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 两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火针组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与电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治疗,对改善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综合功能均有积极意义,但火针疗法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躯体功能恢复上效果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 ADL指数评定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例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步说明本法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有良好疗效,且该法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同时也为扩大醒脑开窍针法的运用范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每周5次,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和患者下肢的表面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功能综合评分(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EMG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对中风后恢复期肢体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医院康复科收治住院的98例中风恢复期肢体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值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和治疗组50例(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Berg平衡功能进行评定量表(BBS)、巴氏(Barthe)指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有效50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100.0%(50/50);对照组有效4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43/4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2.163,P<0.05)。(2)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N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18.39、16.22,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BBS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增高(t=145.00、54.25,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BBS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增高(t=126.00、27.13,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NDS评分均较照组降低(t=-5.299,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BBS评分均较照组评分增高(t=2.805、13.203,均P<0.05)。
结论埋线疗法结合针刺、康复训练对中风恢复期肢体偏瘫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的质量,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察中药热奄包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临床观察,评定疗效。结果:药热奄包配合康复训练的总有效率为94.74%,单纯康复训练总有效率为6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热奄包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收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组40例采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10d为1个疗程,间隔2d,治疗3个疗程观察结果。结果:对照组治愈率52.5%,治疗组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