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注射硬化剂、电凝电切、微波热凝3种方法治疗胃部息肉32例(36颗息肉)的结果,其中男15例,女17例.息肉最小3mm,最大20mm.注射5%鱼肝油酸钠的15颗息肉,10颗成功地摘除,失败的5颗再经电凝电切(4例)和微波凝除(1例),失败率33%;电凝电切摘除息肉共10颗,微波凝除息肉共16颗,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结论:注射硬化剂失败率高,且需多次注射,电凝电切虽然效果与微波相同,但价格高、操作不方便,而国产微波治疗仪则只有上述优点,适合于各级医院使州,故作者推广微波凝除法治疗消化道息肉. 相似文献
2.
简便快速的PCR产物回收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比较几种PCR产物回收方法的回收效果.方法针对PCR DNA的回收效果及回收特点,采用内皮素(Endothelin)基因PCR反应产物,分别利用本室建立的二种新方法--速冻-快速离心法、凝胶浸泡法和传统方法--玻璃珠试剂盒回收法对PCR产物DNA进行回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3种方法回收PCR产物的效果.结果发现两种新方法回收DNA带的亮度强,与传统方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10).结论说明速冻-快速离心法与凝胶浸泡法不仅具有玻璃珠试剂盒回收PCR 产物的效果,而且经济、方便、可靠,是两种可行的PCR产物回收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内镜下切除的216例胃息肉病例进行分析.以寻求胃息肉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16例胃息内病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结果 216例患者中.男性127例,女性89例,息肉检出率4.6%.息肉直径<1.0cm占90.1%.胃腺瘤性息肉占7.6%,增生性息肉占胃良性息肉的90.8%.并发症中出血2例,占0.92%.结论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切除息肉防止恶变,避免剖腹手术,痛苦少.损伤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内镜下切除的216例胃息肉病例进行分析,以寻求胃息肉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6例胃息肉病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结果216例患者中,男性127例,女性89例,息肉检出率4.6%,息肉直径<1.0cm占90.1%。胃腺瘤性息肉占7.6%,增生性息肉占胃良性息肉的90.8%,并发症中出血2例,占0.92%。结论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切除息肉防止恶变,避免剖腹手术,痛苦少,损伤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胃息肉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疗效观察。方法:对132例胃息肉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加强其心理指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结果:132例患者治疗成功,住院天数为5d。结论:内镜治疗胃息肉安全、方便、创伤性小,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可确保疗效,使患者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内镜下切除的216例胃息肉病例进行分析,以寻求胃息肉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6例胃息肉病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结果216例患者中,男性127例,女性89例,息肉检出率4.6%,息肉直径〈1.0cm占90.1%。胃腺瘤性息肉占7.6%,增生性息肉占胃良性息肉的90.8%.并发症中出血2例,占0.92%。结论内镜下息内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切除息肉防止恶变,避免剖腹手术,痛苦少.损伤小。 相似文献
7.
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已成为内镜治疗的基本技术之一。目前,不仅限于小息肉(〈1.0cm)的切除,大息肉(〉2.0cm)也已成为内镜切除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1998年4月至2004年12月,本院胃镜检查中,检出胃息肉的150例,根据胃息肉的大小及其蒂的形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内镜诊断为胃息肉病,排除Peutz-Jeghers息肉,家族性、幼年性息肉、胃底腺囊肿、炎性纤维假瘤。150例中男53例(35.3%),女97例(64.7%),男女之比为0.55∶1。年龄最小14岁,最大74岁,平均42岁。其中<30岁25例(16.7%),31岁40岁35例(23.3%),41岁50岁30例(20.0%),51岁60岁29例(19.3%),61岁70岁28例(18.7%),>70岁3例(2%),50岁以下共90例(60.0%)。1.2内镜检查所见检查出息肉150例中167个,单发性息肉14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息肉的临床及胃镜下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胃息肉患者在胃镜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85例胃息肉患者切除息肉110枚,均治愈,且无复发和并发症出现。结论胃息肉内镜下治疗方式操作简单、愈合快、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301例胃息肉的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 2月至 2 0 0 1年 2月 ,本院在 1 2 5 89例胃镜检查患者中 ,检出胃息肉 30 1例。根据息肉的大小及其蒂的形态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经内镜诊断为胃息肉病 ,并除外 Peutz-Jeghers息肉及家族性、幼年性息肉、胃底腺囊肿、炎性纤维假瘤。 30 1例患者中 ,男 1 0 8例 (35 .9% ) ,女 1 93例 (6 4 .1 % ) ,男女之比为 0 .5 6∶ 1。年龄最小 1 3岁 ,最大 75岁 ,平均 4 2岁。其中 <30岁 5 0例 (1 6 .6 % ) ,31~ 4 0岁 70例 (2 3.2 % ) ,4 1~ 5 0岁 6 1例 (2 0 .3% ) ,5 1~ 6 0岁 5 8例 (1 9.3% ) … 相似文献
12.
13.
我们采用国产 DF-17型电洗脱槽回收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 DNA 片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回收核酸片段的方法.回收的 DNA 片段可进一步用于 DNA 克隆、探针标记和 DNA 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国产DF-17型电洗脱槽回收了限制性内酶酶切的DNA片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回收核酸片段的方法。回收的DNA片段可进一步用于DNA克隆、探针标记和DNA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癌变率在1.6%~20%。为防止胃息肉的恶变,需行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胃息肉的切除可在内镜下进行。内镜下能否根治胃息肉?治疗安全性如何?胃息肉的标本如何回收?为此我们自1990年5月至1994年11月对120例胃息肉作了内镜下治疗。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息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院1989年6月~1991年7月采用北京Nd—yAG激光治疗胃息肉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男18例,女10例,无蒂息肉16例,有蒂息肉12例,小息肉小于1cm11例,中息肉大于1cm17例,发生在胃体部18例,胃窦部10例,28例均为单发,无1例多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胃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胃息肉内镜下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施行内镜下息肉治疗(包括活检钳钳除、高频电凝电切、氩离子凝固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118例病例,共162枚息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息肉的位置、形态、大小、病理情况、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62枚息肉分布的部位以胃窦、胃体为主,分别占46.91%、29.63%;息肉的形态主要为山田Ⅰ型和山田Ⅱ型多见,分别为33.95%、29.01%;息肉的大小以0.5~1.0cm的为主,占60.49%;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和增生型息肉多见,分别占45.68%、37.65%。162枚息肉均予内镜下切除,治疗过程中,21枚采用活检钳钳除,65枚采用圈套电凝电切,51枚采用氩离子凝固术,25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最佳方法,内镜下息肉切除是胃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