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鳞状细胞癌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已发现 ,p53基因的突变是人类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基因事件 ,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本研究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技术 ,对35例舌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舌粘膜的 p53基因第7 ,8外显子和第7内含子突变进行检测 ,并分析它与舌鳞癌的发生发展 ,包括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探讨上述检测指标作为指导舌癌治疗及判断预后手段的可能性。1材料与方法1 1标本来源收集本科1993~1996年舌鳞状细胞癌术后新鲜组织标本35例 ,其中5例系活检术后标本。所有标本均作常规石…  相似文献   

2.
p53基因突变几乎是各种肿瘤致病的关键因素,microRNA参与肿瘤的发生也已经被实验证实,目前关于口腔鳞癌中p53与microRNA具体的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p53与microRNA存在的可能调控模式及口腔鳞癌p53和microRNA功能与表达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手术切缘组织p53突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HAO Gen 《癌症》1999,1(Z1):1
】  相似文献   

4.
目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外科手术切除.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重要器官密集,可切除范围相对有限,术后切缘局部复发率较高,其原因大多认为是切缘残留癌细胞所致,但临床资料显示,在常规病理学检查切缘阴性患者中局部复发率也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表明,头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是一系列分子事件逐步演进的过程,并且是多个相关基因的改变并相互作用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p53基因杂合性缺失(LOH),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56例ESCC中p53基因LOH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56例ESCC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7 %(34/56),它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家族史无关(P>0.05),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81.0 %(17/21),48.6 %(17/35);生存率低于3年组和高于3年组的p53阳性表达率为73.9 %(17/23),46.4 %(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3基因LOH率为80.5 %(33/41),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3年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p53基因总突变率为76.8 %(43/56),突变位于17号染色体第4外显子者5例,第5外显子者23例,第6外显子者1例,第7外显子者4例,第8外显子者7例,有3例在内含子。p53基因突变/过度表达率为46.4 %(26/56),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55.4 %(31/56)。结论 p53基因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伴有p53基因LOH/p53蛋白过度表达的3年生存率明显降低。p53蛋白阳性表达的ESCC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可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p53基因突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快速银染多了矣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PCR-SSCP)方法检测了30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p53基因变异情况。结果13例癌组织中有异常电带,其中2闰于第5外显子,各有3例位于第6和第7外显子,位于第8显子有5例,p53基因变异的病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均阳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技术能有效检测出基因突变;肝细胞癌中p53基因突变率较高且有多个位点;肝细胞癌p53基因突变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孙玉满  吴蒙  刘宏侠  梁振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6):1036-1040
目的:研究早期喉癌手术切缘阴性组织中p53、p21及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92例早期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联合检测肿瘤及其切缘组织中p53、p21及PCNA的表达情况。电话随访2年以上,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p53、p21及PCNA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及分期无关。92例喉癌患者术后2年内有16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7.39%。喉癌阴性切缘复发和未复发标本中p53、p21及PCNA蛋白表达阳性的切缘复发率分别为50.00%、34.21%和33.33%,明显高于p53、p21及PCNA蛋白表达阴性的切缘(8.33%、5.56%和9.68%)。经统计学分析,喉癌复发标本3种蛋白切缘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标本,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喉癌阴性切缘组织中p53与p21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CNA的表达与p21的表达亦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早期喉癌手术病理阴性切缘组织中的p53、p21及PCNA是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喉癌切缘组织中p53、p21及PC? NA的表达有望作为预测喉癌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脑胶质瘤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突变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LSAB免疫组化法对已确诊的48例脑胶质瘤进行p53基因突变以及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48例胶质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41.7%(20/48).在高级别(Ⅲ、Ⅳ级)中p53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Ⅱ级)的肿瘤,分别是63.2%、27.6%(P<0.05).PCR-SSCP检测发现17例(35.4%)呈现p53基因突变,均位于5~8外显子,突变例数依次为7(41.2%)、1(5.9%)、4(23.5%)、5(29.4%).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89.6%(43/48).p53基因的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结论]胶质瘤中p53突变多在第5~8外显子,p53基因突变在胶质瘤的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53基因表达蛋白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p53基因表达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织化学的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检测18例肺鳞癌和21例肺腺癌石蜡切片中p53突变蛋白的表达。结果和结论肺鳞癌和腺癌p53突变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和52.4%,两者无显著差异;p53突变蛋白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讨膀胱瘤的治疗途径,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BST739细胞中,并行到表达。结果细胞在体外标准条件下,生长增殖率降低。流式细胞计检测: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凋亡指数升高,细胞生长速度减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体内接种致瘤性下降。结论增加野生型P53基因表达能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p5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5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以及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81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出现转移性食管鳞癌的淋巴结及10例正常官粘膜组织。结果:10例正常食管粘膜未发现p53表达,181例食管鳞癌p53阳性率为47%;p53阳性病例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出现p53表达,而p53阴性病例癌六非典型增生上皮亦为p53阴性。30例原发部位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食管粘膜下鳞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随访及SP免疫组化技术P^53蛋白在30例管粘膜下粘癌的表达,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30例食管粘膜下鳞癌的P^53蛋白阳性率为66.7%,经病理证实术时淋巴经吉的转移率为60%,术后各种转移率为47.8%,其中伴肺转移4例,单纯肺转移1例,其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0.0%、31.3%和11.1%。结论 食管青草古鳞癌术时及术后转移  相似文献   

13.
应用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1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乙肝病毒(HBV)存在状态,采用PCR-SSCP(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银染技术研究其p53基因突变。结果癌组织中13例(86.7%)有HBVDNA整合,同时3例伴游离HBVDNA;癌旁4例(26.7%)有HBVDNA整合,而游离的HBVDNA却有6例。癌组织中p53基因变异8例(53.3%),1例位于第5外显子,各有2例位于第6、第7外显子,3例位于第8外显子,癌旁组织未见p53基因异常,p53基因异常的癌组织中均有HBVDNA整合。研究结果表明,HBVDNA整合与p53基因突变密切相关,HBVDNA可能通过整合基因组后导致抑癌基因突变失去抑癌作用而引发肝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7-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银染技术,检则2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1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6例(60%);在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1例(8.3%)。在有p53基因突变的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6例(85.7%);无p53基因突变的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6例(40%)。在有淋巴结转移的10例大肠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5例(50%);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1例。结论: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晨  李春明 《现代肿瘤医学》2023,(11):2169-2172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头颈部癌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并且预后不佳。 OSCC患者的当前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化学疗法、生物疗法和放射疗法等。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进步,但过去几年的总生存率仍然很低。 TP53基因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一直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TP53突变与OSCC患者的生存率下降以及肿瘤对放疗和化疗的抵抗力等不良预后有关,这使得TP53突变状态成为预测这些患者预后和临床反应的潜在分子标记。为了更深入地了解 TP53基因在OSCC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文拟就 TP53基因突变与OSCC预后的关系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卢虹  杨宏  蔡扬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3):775-778
  目的  分析STK15及p53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心体扩增相关性,探讨OSCC中心体扩增可能分子调控机制。  方法  8例正常口腔黏膜及43例OSCC石蜡包埋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了解OSCC中心体数目扩增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应组织p53、STK15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中心体扩增相关性。  结果  中心体扩增可见于76.74%(33/43)OSCC中。OSCC中STK15阳性率为67.44%(29/43),STK15阳性率在p53阳性组高于p53阴性组(P < 0.05)。OSCC中心体扩增发生率在STK15/p53阳性共表达组高于STK15/ p53阴性组(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TK15/ p53阳性共表达与OSCC中心体扩增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356,P=0.019)。  结论  中心体扩增是OSCC常见异常现象,p53/STK15转激活-非依赖通路可能参与中心体异常的形成,与之共同参与OS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中p53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76例肾细胞癌根治术蜡块标本进行标记,观察p5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p53基因阳性表达者28例,阳性率为36.8%(28/76).其中透明细胞癌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38%(19/50):颗粒细胞癌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35.7%(5/14);混合细胞癌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33.3%(4/12)(P>0.05).临床分期Ⅰ期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30.8%(8/2);Ⅱ期p53基因阳性表达率42.8%(12/28);Ⅲ期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1%(5/12);Ⅳ期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30%(3/10)(P>0.05).p53基因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31.8%(7/22);p53基因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75%(21/28)(P<0.05).结论 p53基因表达变化对临床判断肾细胞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Wang XH  Wang PL 《癌症》2003,22(7):715-718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慢性感染是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其确切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整合型 HBV 前 C区突变、 p53基因突变与 HCC发生的关系,以期更好地了解 HCC发生的分子机理.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 PCR SSCP) 技术对 28例肝癌组织、 2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 12例肝硬化组织和 15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内的整合型 HBV DNA及其前 C区基因突变和肝细胞 p53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癌旁肝硬变组织和肝癌组织中整合 HBV DNA 阳性率分别为 6.66%、 66.67%、 96.43% 和 96.43%,正常肝组织与其它三组间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05); (2)4组整合型 HBV DNA前 C区突变率分别为 0%、 25.00% 、 48.15% 和 70.37%, 4组间的突变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 3)肝癌组织的 p53基因突变率( 57.14%)明显高于肝硬化组( 16.67%) (P< 0.05);( 4)不同肝组织中 p53基因突变率与整合 HBV DNA 阳性率、 HBV前 C区基因突变率呈正相关.结论: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整合 HBV DNA及其前 C区基因突变和 p53基因突变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5例胃癌石蜡切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全组阳性表达率为60%,细胞分化越差,组织浸润程度越深,淋巴经转移数越多,则p53蛋白的表达频率和水平越高。结论p53基因蛋白表达对胃癌有较好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ELSIA、PCR-SSCP方法对46例贲门癌组织、配对癌旁黏膜及30例手术残端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p53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结果贲门癌癌灶、配对癌旁及正常黏膜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分别为82.61%(38/46)、43.48%(20/46)、13.33%(4/30)。p53基因Exon5→8的突变率分别为39.13%(18/46)、14.35%(2/46)、0。上述两组数值癌与非癌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端粒酶-A值癌组1.89±0.41,癌旁1.49±0.43,正常组0.54±0.45,癌与非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活性表达组p53基因突变率44.74%(17/38),未表达端粒酶活性组p53基因突变率12.50%(1/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贲门癌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及端粒酶-A值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表明端粒酶激活与贲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贲门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明显高于非癌组织,且端粒酶活性表达组p53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非表达组,提示p53基因突变使其抑癌功能丧失并促发端粒酶活性,导致贲门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