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黄方对异硫氰酸-α-萘酯(α-naphthyl isethiocyanate,ANIT)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消黄方低、中、高剂量组和熊去氧胆酸(UDCA)阳性对照组.造模前分别以消黄方低、中、高剂量5 g/kg、10 g/kg、20 g/kg和熊去氧胆酸15 mg/kg体质量灌胃7天,正常组及模型对照组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以2%ANIT色拉油溶液6 mL/kg体质量一次性灌胃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48小时后模型大鼠随机处死6只观察成模情况,其余各组大鼠继续以相应药物及生理盐水灌胃7天,处死所有大鼠,观察模型大鼠血清肝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消黄方对其影响.结果:造模48小时时模型大鼠肝组织广泛点片状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AST、TBil、TBA、LDH显著升高(P<0.01),造模7天后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ALT、AST、TBil、TBA、LDH虽然明显恢复,但仍然显著高于正常大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消黄方中、高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Bil、TBA、LDH显著降低(P<0.01或P<0.05),作用类似于UDCA.结论:消黄方对ANIT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黄方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大鼠黄疸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抗氧化应激效应。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ANIT处理组(30只)。ANIT按照2mL/kg一次性经口灌胃,48h后,ANIT处理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消黄方组及熊去氧胆酸(UDCA)组(各10只),各组每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消黄方、UDCA治疗1周,实验结束处死全部大鼠。观测大鼠死亡率、检测肝功能及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肝功能结果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ALT、AST、ALP、TBIL、DBIL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UDCA和消黄方显著降低血清TBIL和DBIL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降低ALT、AST及ALP活性(P0.05,P0.01)。肝组织氧化应激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GST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T-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消黄方显著降低GST活性及MDA含量(P0.01),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结论:消黄方具有保肝退黄作用;氧化应激是ANIT大鼠黄疸模型的重要病理环节,抗氧化应激效应是消黄方退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谭张奎  陈利锋  卢绮萍 《中成药》2024,(4):1327-1331
目的 探讨消黄去疸汤对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及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0.075 g/kg α-萘异硫氰酸酯)、熊去氧胆酸组(0.06 g/kg)和消黄去疸汤低、中、高剂量组(5.62、11.23、22.47 g/kg),每组8只。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ALT、AST、TBIL、TBA水平,RT-q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RORγt、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以及肠组织ZO-1、occludin、claudin-3、Jam-3 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h17、Treg细胞百分率。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形态脂质样沉积,脂肪样变性,汇管区周围有结缔组织增生,伴随炎性细胞浸润;各给药组均能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且高剂量组更为明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TBIL、TBA水平升高(P<0.01),肝组织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肠组织ZO-1、occludin、claudin-3、J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黄方对进展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作用.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24只).腹腔注射DMN 4周制备肝硬化模型.造模2周末取正常和模型大鼠各3只做药前观察,其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黄方组、三氯化钆组和模型对照组(各7只);消黄方组于继续造模同时每天给予消黄方煎出液灌胃2周;三氯化钆组予三氯化钆每周2次(7mg/kg)尾静脉注射.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的死亡情况,体重、肝脏大体形态、肝功能、肝脏及脾脏重量、肝脏组织学变化等.结果 DMN造模2周,大鼠肝脏呈现明显的纤维化,造模4周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随造模时间呈梯形增加;而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随模型进展逐渐降低;4周时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黄方组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LP活性及TBiL含量(P<0.05或P<0.01),显著提高血清TP及ALB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和胶原染色,三氯化钆无此显著作用.结论 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功用的消黄方显著干预DMN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ICP孕妇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中药疏利肝胆,消热利湿方,结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应用熊去氧胆酸。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分别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治疗前TBA、ALT、AST及TBil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瘙痒、黄疸症状明显改善,TBA、ALT、AST及TBil水平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中药结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效果明显,且无不良反应,是可供临床选择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异源二聚体伴侣受体(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在急性淤胆型肝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大黄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给予α-异硫氰酸萘酯(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50 mg·kg~(-1)一次灌胃,建立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造模后48 h留取标本,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SHPm RNA表达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 glutamine transferase,GGT)的水平;肝组织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肝组织中SHP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59±0.194、0.313±0.087,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黄素组肝组织中SHP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92±0.390、0.706±0.193,均高于模型组(P0.05);大黄素组血清TB、DB、ALT、TBA、AST、ALP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大黄素组TB、DB、ALT、TBA、AST、ALP明显低于熊去氧胆酸组(P0.05);大黄素组肝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熊去氧胆酸组肝组织病理改变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但程度重于大黄素组。结论大黄素可升高ANIT诱导的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肝组织中SHP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大黄素可降低血清中TB、DB、ALT、TBA、AST、ALP水平及减轻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疗效优于熊去氧胆酸,其作用机制与促进SH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胆退黄汤对胆汁淤积型黄疸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一次性灌胃α-萘基异硫氰酸盐(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溶液(5mL/kg)造模,诱发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病变。造模48h后,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是10、20、40g/(kg·d),阳性药组给予茵栀黄颗粒1.6g/kg灌胃,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天,各组大鼠采集血液及肝脏组织,分析血清指标、肝脏组织中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胆汁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蛋白表达、mRNA表达和观察病理切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血清指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NTCP、BSEP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NTCP、BSEP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切片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大,排列无序不规整,显点状或灶性坏死,轮廓不清,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窦变大,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炎细胞浸润和脂肪细胞减少,肝细胞肿胀明显改善,肝细胞排列比较规整,细胞大小大致相等。与阳性药组比较,利胆退黄汤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善较明显,血清中ALT、ALP、AST、γ-GT、T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NTCP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胆退黄汤可降低调节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型黄疸大鼠血清中ALT、AST、ALP、TBil、DBil、TBA的水平,且疗效优于茵栀黄颗粒。利胆退黄汤可能通过调节NTCP、BSEP mRNA的表达来改善胆汁淤积大鼠的肝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丹桃养肝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80只SD大鼠,随机选择14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连续9周轮替四肢内侧皮下注射CCl4方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5组,秋水仙碱组给予秋水仙碱0.75 mg/kg灌胃,丹桃养肝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6 g/kg、3 g/kg、1.5 g/kg丹桃养肝丸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21 d。大鼠处死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TT)水平,计算AST/ALT值;分离肝、脾和胸腺,计算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GGT、ALP水平有上升趋势,AST/ALT有下降趋势,肝组织中Hyp含量、肝纤维化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丹桃养肝低剂量组血清AST水平,丹桃养肝中、低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退黄汤(THT)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诱导大鼠肝损过程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设立空白组6只,对剩余78只在0 h时间点均以ANIT 100 mg/kg予以灌胃造成急性肝损伤,在肝损后24 h取6只处死留取标本(肝损24 h组),然后分为生理盐水组(18只,9 mL/kg体重的生理盐水灌胃)、UDCA组(18只,20 mg/kg体重的UDCA溶液灌胃)、THT组(18只,20 mL/kg体重的THT灌胃)、UDCA/THT组(18只,20 mg/kg体重的UDCA和20 mL/kg体重的THT联合灌胃),各组分别在肝损造模后48 h、72 h、96 h处死6只大鼠。所有大鼠处死留取血清和肝组织,生化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总胆汁酸(TB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mRNA,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结果:UDCA和THT在降低血清ALT、AST、TBI、TBA、IL-6、TNF-α和提升血清IL-10及肝组织Mrp2 mRNA均存在明显的主效应(P<0.01),两药在调控血清TBI、IL-6、TNF-α、IL-10及肝脏Mrp2 mRNA均存在明显交互协同作用(P<0.01或P<0.05)。HE染色显示联合用药组96 h肝组织炎性程度轻于单药组及生理盐水组。结论:UDCA和THT联合降低了ANIT诱导的肝损作用可能和两药联合作用调控血清细胞因子及肝脏Mr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消黄方对胆管结扎大鼠肝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胆管结扎组(BDL)。BDL大鼠在2周末随机分为消黄方组和模型组,第3周开始消黄方组每天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BDL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3周。5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获取血清和肝组织样本。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显著上升(P〈0.05或0.01),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消黄方显著降低ALP活性和TBIL含量,显著抑制Alb含量的降低(P〈0.05或0.01),降低肝组织Hyp含量(P〈0.05),同时病理学显示消黄方组肝纤维化程度也显著减轻。结论:消黄方能显著抑制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黄对胆汁淤积幼龄大鼠的保护效果。方法:将42只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地塞米松(DEX)组,大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UDCA、DEX、及大黄灌胃。第5天各组动物(正常组除外),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50 mg/(kg·d)一次性灌胃建立肝内胆汁淤积模型,ANIT灌胃后48 h分别处死各组动物。比色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UDCA组血清TBIL、TBA、ALP、GG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DEX组血清TBIL、TBA、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各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高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UDCA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中剂量组血清T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UDCA组明显降低(P0.01)。大黄低剂量组血清TBIL、TBA、ALT、AST与UDCA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不同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DEX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低剂量组血清DBIL,TBA,ALP,ALT,AST水平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中剂量组血清DBIL,TBA,ALP,ALT,AST水平较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最重,UDCA组、DEX组、大黄不同剂量组肝脏病理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其中大黄高剂量组病理改善最明显。结论:大黄可以缓解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其效果优于UDCA和DEX,高剂量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9,(10)
目的:研究琴叶榕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37.8 mg/kg)阳性对照组及琴叶榕高(144 g/kg)、中(72 g/kg)、低(36 g/kg)剂量组。各给药组预防性灌胃给予相应药物3 d,正常饲养;第4天起,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在给药1 h后,均给予50%乙醇灌胃2次,间隔6 h,高脂饲料饲养,连续7 d,末次造模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ST、ALT、TBA、TC、TG、TBIL、DBIL、LPO、NO、NOS及肝组织中SOD、GSH-Px、MDA、TNF-α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肝脏组织NF-κB炎症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观察大鼠一般体征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降低,肝组织SOD、GSH-Px水平及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肝脏系数、肝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及血清AST、ALT、TBA、TBIL、DBIL、TC、NOS、MDA、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HE显示其肝细胞中广泛分布脂肪滴。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以上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逆转。结论:琴叶榕具有降酶保肝、促进脂质代谢及抗炎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黄浸液防治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及对肝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大黄高剂量组及大黄低剂量组4组,每组8只,以4%ANIT按100mg.kg-1剂量1次灌胃建立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黄高低剂量组在造模前2天及造模当天分别灌服大黄浸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灌服等容量蒸馏水;各组大鼠均在造模后24小时取血处死,生化法检测血清ALT、AST、ALP、TBIL及TBA水平;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ALP、TBIL、TB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NF-κB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大黄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NF— κB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浸液明显抑制大鼠肝组织NF— κB过表达可能是其防治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藏药打箭菊对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D-Gal)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给药组、阳性对照组等6个组。给药组按18 g/kg、9 g/kg、4.5 g/kg剂量以打箭菊水提物灌胃;阳性对照组按50 mg/kg联苯双酯灌胃,每天1次,共7天。灌胃给药第6天下午,模型组和给药组按500 mg/kg体重腹腔注射D-Gal一次。第8天,末次给药24 h(腹腔注射36 h)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并测体重和肝脏重、脾重、胸腺重,求脏器系数,同时切取肝脏检测肝糖原,取肝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打箭菊18 g/kg、9 g/kg、4.5 g/kg剂量给药组均可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ALP水平和TBA、T-Bil含量,促进血清中TP、ALB和肝组织中肝糖原的增加,且中低剂量给药组对肝重量增大和胸腺萎缩有抑制作用。病理检查结果也显示有明显的保肝作用。结论:打箭菊对D-Gal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多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虎藻脂肝消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作用。方法:取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虎藻脂肝消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高脂乳剂灌胃联合自由饮用蔗糖水12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予虎藻脂肝消胶囊低、中、高剂量组(3.5g/kg、7.5g/kg、15g/kg)及多烯磷脂酰胆碱(0.228g/kg)灌胃,每日1次。持续6周后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计算肝重指数并观察肝组织学变化。结果:中剂量组TG、TC、LDL-C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组TG、LDL-C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而HDL-C显著增高。低、中、高剂量组ALT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肝指数比较,中、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虎藻脂肝消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明显改善。结论:虎藻脂肝消胶囊可有效调节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6.
消黄方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消黄方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难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脱落2例),对照组51例(脱落1例)。对照组中重度黄疸者口服甘草酸二铵、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胶囊,轻度黄疸者口服水飞蓟素胶囊、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消黄方。治疗12周后,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64%、48.65%(P〈0.05)。治疗组治疗后身目黄染、脘痞腹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积分、总积分及TBiL、DBiL、TBA、ALT、AS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脘痞腹胀积分、总积分、TBil、Dbil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消黄方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SIRT1/AMPK信号通路探讨茵陈蒿汤对大鼠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的治疗效应及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他多辛50 mg/kg组、茵陈蒿汤1.75、3.50 g/kg组,采用梯度灌服不同浓度白酒制备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相应药物或蒸馏水,连续10 d。观察大鼠整体状态,记录各组大鼠酒后行为学表现并评分;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SIRT1、p-AMP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中央静脉附近肝细胞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血清ALT、AST、MDA、TC、TG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SIRT1、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茵陈蒿汤1.75、3.50 g/kg组大鼠肝细胞病理损伤均明显减轻,血清ALT、AST、MDA、TC、TG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SIRT1、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茵陈蒿汤能有效减轻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AMPK信号通路,减轻肝细胞氧化应激和脂质蓄积相关。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236-2239
目的:探讨保肝消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脂代谢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保肝消脂汤低、中、高剂量组(1.65、3.3、6.6 g/kg),东宝肝泰(0.09 g/kg蛋氨酸)组,除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5组都以高脂饲料喂养,造模同时连续灌胃给予各组药物,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处死大鼠,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制备肝匀浆,检测各组大鼠肝匀浆组织中TC、TG、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含量;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学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保肝消脂汤低、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TC、TG、LDL-C及FFA的含量,升高HDL-C含量,能降低肝匀浆组织中TC、TG、ALT及AST含量,并能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结论:保肝消脂汤能降低高脂血模型大鼠血脂水平,能保护肝功能,并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起到治疗大鼠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牛磺酸150,300,600 mg/kg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540mg/kg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CCl_4复合法制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连续4周。灌胃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ALT、AST、TBil及肝纤维化四项(CⅣ、PCⅢ、LN、HA)水平,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对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进行分级评分,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一氧化氮(NO)、环鸟苷酸(cGMP)含量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结果牛磺酸300,600 mg/kg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540 mg/kg组血清ALT、AST、TBil、CⅣ、PCⅢ、HA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牛磺酸600 mg/kg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540 mg/kg组LN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牛磺酸各组肝脏组织纤维化病变明显改善,其中以600 mg/kg组最为显著;牛磺酸300,600 mg/kg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540 mg/kg组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NO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牛磺酸600 mg/kg组e NOS活性和cGMP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牛磺酸对CCl_4所致大鼠肝脏组织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能够有效上调e NOS表达、提高NO和cGMP含量、保肝降酶以及改善肝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空白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另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50 d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合并一次性链脲佐霉素(STZ)35 mg/kg腹腔注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5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黄连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0.2 g/kg灌胃,黄连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黄连温胆汤3,6,12 g/kg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均连续灌胃30 d。末次灌胃后测定大鼠饮食量、饮水量、尿量,取血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之后处死大鼠镜下观察肝脏组织表现,计算肝质量指数。结果模型组大鼠的食量、饮水量和尿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各给药组大鼠的饮水量和尿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各给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给药组大鼠的饮食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大鼠肝质量指数及血清AST、ALT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各给药组大鼠肝质量指数及血清AST、ALT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镜下观察各给药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细胞空泡和炎症细胞浸润均明显减少。结论黄连温胆汤能抑制糖尿病大鼠的肝肿大和炎症反应,降低血清AST和ALT水平及肝质量指数,保护肝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