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疱疹病毒感染情况以及Th亚群的激活状况。方法 通用引物PCR扩增 32份RA患者和 36份健康对照者全血和血清标本EB病毒 (EBV)、巨细胞病毒(CMV)、疱疹病毒 (HSV) 1、HSV 2DNA ,并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SmaⅠ、BamHⅠ进行酶切鉴定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 36例RA患者和 2 5名健康对照血清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14(IL 4)水平 ,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①RA患者全血与血清标本疱疹病毒DNA检出率分别为6 2 %和 3 1% ,健康对照组分别为 0和 2 8%。②RA患者血清IFN γ水平 (2 1± 33)pg/ml及IFN γ/IL 4比值 2 5± 2 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 (10 1± 2 6 ) pg/ml和 17± 8,P均 <0 0 5。IL 4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③IFN γ水平及IFN γ/IL 4比值与RA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①HSV、EBV、CMV等疱疹病毒DNA检出率与RA发病无相关性。②RA患者体内存在Th1(主要分泌IFN γ)与Th2 (主要分泌IL 4)激活比例失衡的现象。主要分泌致炎性细胞因子的Th1细胞活性增高而主要分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Th2细胞活性相对不足 ,这可能与RA患者慢性持续性关节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8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18(IL 18)的表达及其与Th1/Th2平衡和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 ,用半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 16例RA患者及 15名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IL 18、IL 4、IFN γmRNA水平 ,观察IL 18与IL 4、IFN γ及疾病活动指标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的相关性。结果 ①RA患者PBMC中IL 18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增高非常显著 (1 82± 0 39比 0 45± 0 30 ,P <0 0 0 1)。②RA组IFN γ、IL 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IL 4/IFN γ显著低于对照组。③相关分析显示 :RA组IL 18mRNA与IFN γ、ESR显著正相关 (16例 ,r分别为 0 836 ,0 75 3,P均 <0 0 5 )。结论 RA患者外周血IL 18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RA患者外周血IFN γ的产生及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患者的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是否存在Th1/Th2反应失衡 ,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对 10 0名健康对照和 12 4例未经治疗的菌阳肺结核患者检测血清IgE、IL 4和IFN γ ,比较两组间差异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后痰菌阴转情况及初复治的关系。结果 肺结核组血清IgE(1.0 4 8± 0 .4 96 )、IL 4 (0 .4 39± 0 .16 0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0 .86 7± 0 .2 89和 0 .4 2 1±0 0 2 4 ) ,而血清IFN γ(0 .2 13± 0 .0 17)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0 .2 2 4± 0 .0 0 5 )。病灶范围大或有空洞形成的患者血清IL 4显著高于病灶范围小的患者 ,复治患者IL 4和IFN γ显著低于初治患者。抗结核治疗 2个月后痰菌未转阴组与痰菌阴转组相比 ,前者治疗前血清IL 4较高而IFN γ较低。结论 未经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存在Th1反应减弱 ,Th2反应增强 ,其中病灶范围大或有空洞形成的患者更为显著。而且Th1反应较弱者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结核分支杆菌抗原 85B(简称Ag85B)DNA疫苗经人气道上皮转化后的培养上清液对尘螨过敏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Th1/Th2细胞因子释放的调控作用。方法亚克隆构建表达Ag85B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G Ag85B ,经脂质体介导转化离体培养气道上皮细胞16HBE ,并收集转化细胞培养上清液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气道上皮Ag85BmRNA水平的表达 ,螨过敏哮喘组 (18例 )和正常组 (13例 )PBMC在离体单独与螨或与Ag85B转染上清液共同培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其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 5 (IL 5 )、γ干扰素 (IFN γ)的水平。结果 RT PCR法扩增转染的 16HBE细胞中有 992bp长度的预期片断。无刺激状态下 ,哮喘患者和正常人PBMC培养上清液的IL 5、IFN γ无差异 ,螨刺激可促进哮喘患者PBMC分泌IL 5 ,刺激和未刺激处理分别为 (17 1± 1 9)pg/ml和 (11 9± 0 9)pg/ml(P =0 0 2 ) ;螨 +Ag85B转染上清液与单纯螨刺激比较 ,前者IFN γ水平显著高于后者 ,分别为 (111 5± 15 9)pg/ml和 (5 8 8± 7 8)pg/ml(P =0 0 4 ) ,IFN γ/IL 5的比值分别为 7 2± 4 8和 4 9± 2 5 (P =0 0 8)。正常人不同刺激方法间比较 ,所有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螨过敏的变应性  相似文献   

5.
细辛脂素体外免疫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细辛体外免疫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并与环孢素 (CsA)进行比较。方法 提取中药细辛中的细辛脂素 ,分离成年Wistar大鼠的心肌细胞 (2× 10 6个 /ml)和SD大鼠的脾细胞 (1× 10 7个 /ml ) ,前者做刺激细胞 ,后者做反应细胞 ,各 0 1ml于 96孔板进行混合细胞培养 ,加入 0 1ml含细辛脂素大鼠血清 ,培养 10 8h后MTT法测定脾细胞增殖抑制率 ;培养液上清中IL 2、IFN γ及IL 4水平 ;并用光镜、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结果 含细辛脂素的动物血清可在体外抑制脾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率达 6 0 37% ) ,心肌细胞损伤减轻 ,使培养液上清中IL 2和IFN γ浓度[(6 9 11± 17 4 7)pg/ml;(183 11± 95 2 4 ) pg/ml]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降低 [(16 0 4 4± 19 79) pg/ml;(5 2 1 89± 133 18) pg/ml],IL 4浓度 [(5 3 14± 11 80 ) pg/ml]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14 4 4± 4 2 1)pg/ml]升高。与CsA组相比各指标相似 [IL 2 :(5 3 11± 18 35 )pg/ml;IFN γ :(16 6 2 2± 6 1 5 6 ) pg/ml;IL 4 :(44 2 0± 11 5 6 ) pg/ml],P >0 0 5。 结论 中药细辛提取物细辛脂素与CsA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 ,并能够产生保护受体器官作用 ;细辛提取物体外抗排斥反应时IL 2和IFN γ降低的同时使IL 4升高可能与提高移植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鼠肠炎模型体外实验中 ,雷公藤多甙 (MGT)对唑酮 (oxazolone,OXZ)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中脾脏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类型的影响 ,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MGT治疗炎症性肠病 (IBD)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JL/J小鼠 ,经直肠注入OXZ制成IBD模型 ;3d后将小鼠处死 ,即刻取出脾脏 ,收集脾细胞 ,将MGT(0 .1和 0 .0 1mg/ml两个浓度 )分别加入培养的淋巴细胞液中 ,行ELISA检测白介素 4 (IL 4 )和γ 干扰素 (IFN γ)。结果  1.MGT对IFN γ生成的影响 :(1)正常对照组 :未加入MGT组 (空白对照 )的IFN γ为 (1.2 4± 0 .13) pg/ml;0 .0 1mgMGT组为(0 .97± 0 .2 6 )pg/ml;0 .1mgMGT组为 (0 .87± 0 .18) pg/ml;(P <0 .0 2 ) ;(2 )OXZ肠炎模型组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未加入MGT组 (空白对照 )IFN γ显著降低 [(0 .6 5± 0 .0 8) pg/ml比 (1.2 4±0 .13) pg/ml,P <0 .0 1],0 .0 1mgMGT组和 0 .1mgMGT组IFN γ均低于空白对照 [分别为 (0 .4 7± 0 .0 5 ) pg/ml;(0 .4 6± 0 .0 9) pg/ml],但差异无显著性。 2 .MGT对IL 4生成的影响 :(1)正常对照组 :未加入MGT组 (空白对照 )的IL 4为 (5 .6 5± 0 .4 8) pg/ml;MGT有显著抑制作用 [0 .0 1mg/mlMGT组为(4.97± 0 .38) pg/ml;0 .1mgMGT组为 (3.98± 0 .32  相似文献   

7.
乙肝患者外周血IL—12水平与HBeAg—HBeAb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 12 (IL - 12 )水平与HBeAg/HBeAb的关系。选择HBsAg、HBcAb阳性患者 6 0例进入本研究 ,按HBsAg、HBeAg、HBcAb(大三阳 )和HBsAg、HBeAb、HBcAb(小三阳 )分为两组 ,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及其外周血IL - 12水平。大三阳组CAH患者的血清IL - 12水平显著高于小三阳组 (142 .45± 40 .32 pg/ml、110 2 1± 30 .16 pg/ml,P <0 .0 5 ) ,而CPH患者大、小三阳组无显著性差异 (12 8.32± 47.73pg/ml、118.6 1± 5 5 .5 4pg/ml,P >0 .0 5 ) ,但大三阳组HC患者血清IL - 12水平明显低于小三阳患者 (88.75± 10 .5 4pg/ml、130 .45± 5 0 .86 pg/ml,P <0 .0 5 ) ,在大三阳组CAH、CPH、HC患者血清IL - 12水平依次降低 ,CAH患者明显高于HC患者 (P <0 .0 1) ;而小三阳组三种类型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乙肝患者外周血IL -12水平与HBeAg/HBeAb有关 ,检测外周血IL - 12水平 ,对监测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疾病活动、肝细胞损伤及病毒复制状态 ,指导临床HBV感染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 6、IL 8及sIL 2R含量 ;应用MTT法检测血IL 2活性 ;应用荧光法检测血清NO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IL 2、sIL 2R、IL 6、IL 8及NO水平 :(5 741.5 3± 4376 .5 2 )U/ml、(486 .76± 46 .41)U/ml、(15 .78± 3.0 4) pg/ml、(2 3.89± 2 .13)pg/ml及 (6 .33± 0 .37) μmol/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73.88± 92 .2 1)U/ml、(2 42 .36± 35 .78)U/ml、(6 .14± 3.12 ) pg/ml、(17.71± 1.32 )pg/ml及 (3.6 8± 0 .34 ) μmol/L ,并随肝功受损程度进行性增加。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IL 2、sIL 2R、IL 6及IL 8增加可能为NO增多的诱发因素 ;肝功能损伤可能是白细胞介素活性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内Th1/Th2细胞失衡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中Th1/Th2 细胞失衡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13例Graves病 (GD)患者、12例桥本甲状腺炎 (HT)患者 ,并以 8例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对照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这些患者甲状腺内单个核细胞 (ITMC)的γ 干扰素(IFN γ)和白介素 4(IL 4)细胞因子抗原表达 (分别代表Th1,Th2 分泌的细胞因子 ) ,并与外周血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S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b)等免疫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 1)GD、HT患者ITMC的IL 4、IFN γ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 ;GD患者ITMC的IL 4阳性表达明显高于IFN γ阳性表达 ;而HT患者ITMC的IFN γ阳性表达则明显高于IL 4阳性表达(均P <0 .0 5 ) ;( 2 )GD患者ITMC的IL 4阳性表达与TSAb显著正相关 (r =0 .67,P <0 .0 1) ,ITMC的IFN γ阳性表达与TSAb无相关性 ;HT患者ITMC的IFN γ阳性表达与TGAb、TMAb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 =0 .65 ,r =0 .5 9,均P <0 .0 5 ) ,但ITMC的IL 4阳性表达与TGAb、TMAb均无相关性。结论 GD患者Th1/Th2 细胞平衡失衡偏向以Th2 占优势的免疫应答 ,而HT患者Th1/Th2 平衡失衡偏向以Th1占优势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白细胞介素-13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3 (IL 13 )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夹心ABC ELISA法测定 3 5例老年COPD患者 (急性加重期 2 0例 ,稳定期 15例 )血清IL 13水平 ,并与 2 2名健康者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组 ,COPD稳定期组和对照组血清IL 13水平分别为 (4 7.2 6± 3 .47) pg/ml、(3 6.11± 5 .3 4)pg/ml和 (3 0 .99± 2 .19) pg/ml。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COPD稳定期组血清IL 1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 13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COPD患者血清中IL 13水平显著升高 ,IL 13与COP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γ 干扰素 (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作用。方法 用ELISA方法 ,检测IL 4,IFN γ ,PAIgG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IL 4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达到缓解后 ,IL 4明显下降 ,P <0 .0 5 ,而未缓解组 ,IL 4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前的IFN γ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增加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L 4,IFN γ对ITP患者Th1/Th2应答及临床相关性起着一个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炎患者血清IL—2、IFN—γ和IL—10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IL-2、IFN-γ和IL-10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9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动态观察45例接受免疫增强剂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及IFN-γ水平平均明显升高(P<0.01);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免疫增强剂治疗获得完全应答反应的患者治疗期间血清IL-12、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1),IL-10水平下降(P<0.05)。无应答者治疗过程中上述细胞因子无明显变化。结论:Th1型免疫应答对机体清除病毒起关键作用。Th2型免疫应答与感染慢性化及疾病持续发展有关,免疫治疗可使部分Th2型免疫应答占优势的慢性肝炎患者转化为Th1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T辅助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红梅 《山东医药》2004,44(24):14-15
目的 探讨T辅助细胞 (Th)亚群中的T辅助细胞 1(Th1)和T辅助细胞 2 (Th2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 )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细胞因子体外诱生培养技术对 35例EM患者及 18例健康育龄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加入植物血凝素 (PHA)进行培养诱生 3天 ,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 (ELISA)分别测定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中Th1类因子干扰素 γ(IFN γ)及Th2类因子白细胞介素 (IL) 4、6、10的含量。结果 EM患者PBMC诱生培养上清中IL 4、IL 6、IL 10水平 [(37 36±13 6 5 )、(6 94 32± 110 93)、(80 39± 2 3 0 2 )ng/L]比对照组 [(2 6 36± 4 32 )、(5 2 6 35± 10 2 34)、(5 9 73±2 0 32 )ng/L]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EM患者的IFN γ为 (10 87 3± 380 9)ng/L ,与对照组的(16 37 8± 340 8)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EM患者PBMC诱生培养上清中IFN γ/IL 4为 36 4 7±19 4 1,与对照组的 74 86± 13 4 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在血浆中 ,除了EM组的IL 4、IL 6水平[(36 2 8± 17 4 6 )、(16 4 6± 5 4 8)ng/L]与对照组 [(2 2 4± 5 2 0 )、(12 32± 3 6 7)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0 0 5 )外 ,两组IL 10、IFN   相似文献   

14.
微卡对致敏小鼠气道炎症和Th1/Th2比例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母牛分支杆菌菌苗 (微卡 )对致敏小鼠抗原攻击后气道炎症、Th1和Th2细胞因子的比例变化 ,评估微卡防治哮喘的药理作用。方法 小鼠分 9组 ,每组 7~ 1 0只。采用皮肤划痕、气管滴入、肌肉注射三种给药途径单次给药 ,观察比较微卡菌苗对致敏小鼠吸入抗原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炎症细胞 ,γ干扰素 (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水平变化的影响和作用强度。结果 经皮肤划痕 (2 .2 5μg)、气管内滴入 (2 .2 5μg)、肌肉注射 (2 2 .5μg)后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分别为 (6± 6)× 1 0 8/L、(7± 6)× 1 0 8/L、(8± 5)× 1 0 8/ml,与模型组 (1 5± 8)× 1 0 8/L比较 (P <0 .0 5) ;嗜酸细胞 :皮肤划痕组 (2 2 5μg)为 0 7± 0 5、气管内滴入 (2 2 5μg)为 1 6± 1 9、肌肉注射 (7 5μg)为 2 6±1 3、肌肉注射组 (2 2 .5μg)为 1 .40± 1 .2 0 ,与模型组 (4.90± 4 .60 )比较 (P <0 .0 5或 <0 .0 1 ) ;皮肤划痕组 (2 .2 5μg)BALF中IFN γ水平为 (2 89± 57)pg/ml、气管滴入组 (2 .2 5μg)为 (335± 57)pg/ml、肌肉注射组 (2 2 .5μg)为 (31 3± 49)pg/ml,与模型组 (2 1 6± 42 )pg/ml比较 (P <0 .0 5或 0 .0 1 ) ;皮肤划痕组(2 .2 5μg) BALF中IL 4水平为 (63± 1 9)pg/ml、气管滴入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转导反义内皮素转换酶 (ECE)核酸的气道上皮细胞对尘螨过敏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尘螨过敏患者 2 1例 ,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根据实验要求分为 :未刺激组 (A组 )、反义ECE上皮细胞 +PBMCs组 (A1组 )、对照组上皮细胞 +PBMCs组 (A2 组 )及螨刺激组 (B组 )、反义ECE上皮细胞 +PBMCs+尘螨提取液组 (B1组 )、对照组上皮细胞 +PBMCs+尘螨提取液组 (B2 组 ) ,共培养 72h ,螨刺激组同时加入尘螨提取液 2 0 μg/ml。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5 (IL 5 )、γ干扰素 (IFN γ)。结果2 1例患者中有 12例患者经尘螨刺激后IL 5释放明显增加。将 12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 ,未经尘螨刺激时 ,A1组IL 5和IFN γ水平分别为 [(6 0± 1 3)× 10 -9g/L]和 [(6 3± 2 6 )× 10 -9g/L],A2 组为 [(7 5± 1 1)× 10 -9g/L]、[(70± 5 2 )× 10 -9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尘螨刺激后 ,B1组的IL 5水平和IFN γ分别为 [(8 2± 1 6 )× 10 -9g/L]、[(10 0± 4 1)× 10 -9g/L],B2 组分别为[(12 0± 1 8)× 10 -9g/L]、[(15 3± 71)× 10 -9g/L],两组IL 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4 7) ,而IFN γ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治疗对脑梗死患者Th1/ 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EL ISA法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及血清中IFN-γ、IL - 4水平。结果 在PBMC培养上清液中,UBIO组治疗后IFN- γ水平为(177.2±11.9) ng/ L,与UBIO组治疗前的(191.1±19.9) ng/L、对照组(190 .8±2 5 .3) ng/ L和正常组的(198.5±16 .7) ng/ L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 5 )。IL - 4水平UBIo组治疗前为(5 7.1±19.6 ) ng/ L、治疗后(5 4 .9±18.8) ng/ L 及对照组(5 9.4±2 1.4 ) ng/ L 均低于正常组(82 .8±30 .7) ng/ L (P<0 .0 5 )。血清中IL - 4水平UBIO组治疗后为(4.86±2 .31) ng/ L ,高于正常组(3.32±2 .0 9) ng/ L (P<0 .0 5 )。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 脑梗死患者Th1 / Th2 平衡倾向于Th1 ,UBIo治疗可下调Th1 细胞活性,使Th1 / Th2 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含CpG的寡脱氧核苷酸(ODN)单独及与5- 氟尿嘧啶(5 -FU)联用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Balb/c小鼠皮下接种肝癌H22 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肿瘤周围皮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无CpG ODN、5 -FU、CpG ODN和CpG ODN+5 FU后,定期测量肿瘤大小。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 12和干扰素(IFN) -γ含量;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鼠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肿瘤体积[(6710±910) mm3 ]比较, CpG ODN、CpGODN+5- FU及单用5 -FU治疗后,肿瘤体积分别为(3579±481) mm3、(1998±474) mm3 及(2124±434) mm3(P值均<0.01)。对照组鼠血清IL -12 和IFN -γ的含量分别为(238±45) pg/ml和(57±8)pg/ml,与CpG ODN组[IL 12:(464±24) pg/ml;IFN -γ:(134±26) pg/ml]及CpG ODN+5 -FU组[IL -12:(336±29) pg/ml;IFN -γ:(111±5) 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pG ODN+5- FU组小鼠血清IL- 12及IFN -γ水平显著高于5- FU组[IL 12:(167±53) pg/ml;IFN -γ:(53±17) pg/ml;P<0.05]。与对照组NK细胞的杀伤活性[(19.2±1.0)%]相比,CpG ODN组[(44.0±1.4)%]及CpG ODN+5 FU组[(30.7±1.3)%]显著增强(P值均<0.05),且CpG ODN+5 FU组显著高于5- FU治疗组[(1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 6 (interleukin- 6 ,IL - 6 )及γ-干扰素 (interferon-γ,IFN-γ)与哮喘的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血浆 IL- 6与 IFN- γ水平 ,与2 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 IL- 6水平高于对照组 ,临床缓解期仍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 IFN- γ水平低于对照组 ,临床缓解期升至 (38.4± 13.8) pg/ ml。哮喘急性发作期 IL- 6 / IFN- γ比值 (6 .9±3.2 )高于对照组 (3.4± 1.7)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 ,临床缓解期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支气管哮喘时存在着 IL - 6与 IFN-γ平衡失调 ,T辅助细胞亚群失衡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L-10、IL-12的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IL -10、IL -12在肝炎后肝硬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3 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 -Pugh分级法分为A、B、C级三组 ,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 -10、IL -12水平 ,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3 4例肝炎肝后硬化患者有2 0例HBVDNA(+ ) ,HBVDNA(+ )组患者IL -10水平明显高于HBVDNA(-)组 (4 3 2 9± 18 66pg/mL、2 1 42± 9 47pg/mL ,P <0 0 1) ,而IL -12水平则低于HBVDNA(-)组 (92 45 + 2 9 73pg/mL、2 0 7 3 4± 83 61pg/mL ,P <0 0 1) ;肝硬化患者A级者IL -10水平稍高于对照组 (4 5 2 6± 9 43pg/mL、3 7 42± 5 61pg/mL ,P <0 0 5 )但显著高于B级和C级 (2 0 89± 7 46pg/mL、9 13± 0 2 4pg/mL ,P <0 0 1) ,且C级又明显低于B级 (P <0 0 1) ;肝硬化A、B、C级患者IL -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12 4 2 7± 5 0 14pg/mL、10 6 42± 49 0 6pg/mL、70 3 6± 2 0 62pg/mL ,2 15 64± 78 3 7pg/mL ,P <0 0 1) ,而以C级患者最低 (P <0 0 1)。结论 IL -10、IL -12可能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粉尘螨变应原浸液免疫治疗对螨性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用粉尘螨浸液和平喘药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螨性哮喘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和对症治疗 ,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螨特异性IgE、螨特异性IgG、IL 2和IL 4水平 ,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 + 、CD4+ 、CD8+ 和CD4+ /CD8+ 。 结果 患者血清总IgE、螨特异性IgE、螨特异性IgG治疗前分别为 (2 92 .3 5± 112 .46)IU/ml、(2 5 1.68±12 5 .15 )IU /ml和 (5 87.64± 3 5 4.68)IU /ml ,治疗后分别为 (2 65 .74± 12 4.67)IU /ml、(2 97.5 6± 172 .2 7)IU /ml和(82 4.5 1± 42 8.2 6)IU /ml,两者相比 ,螨特异性IgG显著上升 (P <0 .0 1)。外周血CD3 + 、CD4+ 、CD8+ 、CD4+ /CD8+ 治疗前分别为 (5 5 .87± 7.2 3 ) %、(3 8.43± 6.43 ) %、(3 0 .14± 5 .2 4) %和 1.2 6± 0 .5 6,治疗后分别为 (65 .83± 6.5 5 ) %、(4 2 .72± 6.2 6) %、(2 8.5 7± 4.67) %和 1.5 8± 0 .62 ,CD4+ /CD8+ 比值上升 ,差异显著 (P <0 .0 5~P <0 .0 1) ;治疗前、后IL 2和IL 4的水平分别为 (2 .16± 0 .3 8) pg/ml、(3 .49± 0 .5 7) pg/ml和 (1.64± 0 .82 )pg/ml、(1.0 3± 0 .78) pg/ml ,差异均具显著性 (P <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