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凡物质经口摄取或经消化器官消化、吸收,被身体利用,以完成下列三种功能之一者,即为食物。这三种功用即:①供给热能以维持体温和工作、劳动以及体内生理活动的需要;②组成和修补体内组织;③调节体内各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温春光 《新医学》1996,27(1):47-48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现状──血液系统疾病(4)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温春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的病理基础是由于促凝物质进入血流,或其他各种原因使人体凝血与抗凝过程出现病理性平衡失调,发生弥漫...  相似文献   

3.
鼻饲常用于脑血管病急性期病人,如昏迷、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他们可通过从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由于各种原因,鼻饲过程中会出现食物返流误吸发生,吸入的食物、胃内容物及其他液体或固体物质易引起肺部化学性(或合并细菌性)炎症,导致弥漫性急性肺损害ARDS发生,危急生命.  相似文献   

4.
在运动过程中,脂肪(fat)的分解代谢加强,从而减少体内糖元消耗,形成能量节省化,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人们试想是否可以通过营养干预来促进体内脂肪的氧化,从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已有研究发现摄取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可以影响体内脂肪氧化。现就有关营养干预的原理和方法做一综述。1运动营养和物质利用1.1fat供给从理论上讲,内源性的fat储存量非常大,一般认为运动中fat的摄取是没有必要的。此外,长链甘油三酯(LCT)的吸收会引起脂肪组织体积增大、体重的增加,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主张fat作为底物供能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乔霜  孙秀春  刘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29-4129
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肝细胞对血液内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胆红素的形成、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排泄入胆道,这是三个互相衔接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发生障碍都可使胆红素积聚于血液内而出现黄疸[1].新生儿黄疸正是由于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积聚而引起.新生儿的肝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有效的进行胆红素代谢,而结合胆红素的脂溶性弱,水溶性强,易经肝肠循环形成尿胆原,大部分尿胆原氧化形成尿胆素随粪便排除体外.  相似文献   

6.
甘小红 《护理研究》2010,(5):1200-1200
临床上连续输液时常会遇到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致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的现象,若不及时处理会增加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甚至气体进入病人体内产生严重的后果。用传统的方法将空气向上弹费时、费力,当排气时间长时易造成静脉血液回流堵塞针头,给病人增加二次穿刺的痛苦;若按常规用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接头或分离留置针头再排气的方法,易造成药液浪费、细菌污染和血液的流出,增加职业危害的机会,甚至会有微量空气进入病人体内而造成病人恐慌。有文献报道,用手指或笔缠绕法排除输液管内空气,但易导致手指疼痛或麻木不适,而且用手指和笔缠绕,不仅费时、费力,还影响排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可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判断食物酸碱性,与人们在口感上所品尝到的味道是完全不同的。判断酸碱性,是根据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其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而定。酸性食物通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碱性食物含有各种有机酸,在人体内经代谢后产生较多的碱性物质,能阻止血液向酸性方向变化.在体内并不产生酸或碱,或其代谢产物的酸碱达到平衡,称为中性食物。正常人的体液酸碱度都能保持相对平衡,体液呈弱碱性的人则智商高,长期处于酸性体质的人会引发多种疾病。因此,要保持体液酸碱平衡,需要科学的饮食结构,要荤素搭配,食物多样化,营养要均衡,要多食用大豆、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保持体液呈弱碱性,以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Gilbert综合征又称特发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肝组织摄取非结合胆红素障碍或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致使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增高而发生黄疸的一类遗传性疾病。本病在临床上易误诊为各种肝炎。现将我科收治的Gilbert综合征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几乎100%受累而表现为狼疮性肾炎,由于体内出现大量自身抗体,临床常予以免疫抑制剂冲击和血浆置换治疗,但部分重症狼疮性肾炎疗效欠佳。免疫吸附(IA)是凭借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理化亲和力的物质结合在吸附材料上,选择性或特异性吸附清除血浆或全血中特定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现已成为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有效、安全的方法。现将这种新型血液净化技术的特殊操作方法和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护士进修杂志》2011,(3):215-215
答:脂类可分为脂肪与类脂,由中性脂肪、磷脂和胆圊醇类物质组成。脂肪由碳、氢、氧3元素组成,其组成形式为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类脂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按其结构不同脂肪酸可分为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后者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为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故称为必需脂肪酸。  相似文献   

11.
铁在人体内的分布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是地壳表面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是各种生物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在自然界中铁多以不溶性氢氧化物形式存在,不能直接被生物体利用,各种生物均具有特殊摄取、转运、贮存铁的能力,并有各自严格的摄取范围。人类主要通过体内能与铁结合的蛋白质从食物摄取铁。人体内铁量甚微,按每公斤体重含元素铁计算:正常男性成人50mg,女性成人35mg,小儿30-60mg,足月新生儿60-70mg。人体内铁的分布经肠道摄取或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组织细胞破坏释放的铁离子均迅速被载体蛋白结合,递  相似文献   

12.
Gilbert综合征又称特发性结合性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肝组织摄取非结合胆红素障碍或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不足,致使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增高而发生黄疸的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在临床上诊断时程较长,且易误诊为各种肝炎,常导致不必要的医疗费用。现结合我所出现的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低能量He-Na激光治疗高脂血症能有效地清除血液内的中等分子 量物质,改善体内的血脂代谢。短期内达到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感染是血液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之一是长期应用化疗,激素等药物使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减少造成质和量的异常,机体正常造血机能和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其次是大量使用各种广谱抗生素,使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而至一些常居菌发生机会感染,医疗实践中损伤性操作如静脉穿刺,骨穿,留置尿管均可破坏皮肤粘膜的完整性,破损处即可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门户,感染的病原菌既可以是人体内部的正常寄生菌,也可以是来自食物水及住院期间交叉感染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尿中的结晶及盐类成分是摄取食物和体内盐类代谢等产物从尿中排泄的,并因尿中含有的浓度、尿pH及温度等发生变化而从尿中析出的结晶。这种结晶及盐类成分常见于健康人尿中,通常认为无临床意义。但是,极少量氨基酸结晶在尿中的出现可作为重危肝疾患或先天性代谢异常症的指征,磺胺类等药物结晶的出现应怀疑有药物结石的存在。此乃预后或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当代威协人类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造成中老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降低其发病率已受到世界各界的关注。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膳食结构不能合理调节,导致过多的摄人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使体内胆固醇含量增高。市场的竞争,就业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使部分人不适应这一变革的现实,导致精神紧张疲劳失调,使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液中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糖素增高引发高血压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调解膳食结构树立正确人生观,制怒、忌愁、祛除烦恼、乐观愉快。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当代威协人类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造成中老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降低其发病率已受到世界各界的关注。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膳食结构不能合理调节,导致过多的摄入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使体内胆固醇含量增高。市场的竞争,就业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使部分人不适应这一变革的现实,导致精神紧张疲劳失调,使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液中的几茶酚胺肾上腺皮质糖素增高引发高血压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调解膳食结构树立正确人生观,制怒、忌愁、祛除烦恼、乐观愉快。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临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血浆置换(PE)是一种体外净化疗法,系将患者血液引至体外,经离心法或膜分离法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弃去血浆,而把细胞成分以及所需补充的白蛋白、血浆及平衡液等回输体内,以清除体内致病物质,包括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胆红素、胆固醇、药物和毒物等,从而治疗一般疗法无效的多种疾病。尽管PE相对安全,但仍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PE常见的并发症有发热、低血压、过敏反应、低钙血症等。本院风湿免疫科对40例行PE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  相似文献   

19.
脂肪肝与单项转氨酶增高的相关性苏莉莉,杨子田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的可逆性病变,多见于肥胖者,且多系饮食不当,过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或由于内分泌失调抗脂肪物质缺乏所致的代谢障碍。由于上述原因,使脂肪在肝内多量浸润聚集而处于过剩状态,脂肪颗粒侵入肝细胞,...  相似文献   

20.
小儿急性中毒多发生在婴幼儿至学龄前期,是儿科急诊常见病之一。婴幼儿时期常为误服药物中毒,而学龄前期主要为有毒物质中毒,小儿的中毒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小儿接触的各个方面,如食物、环境中的有毒动植物,工农业化学物品,生活中的消毒防腐剂、杀虫剂等。造成幼儿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年轻无知,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家长随意把农药放在室内,以致小孩把东西放在口中,造成小儿的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