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2009年周口市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对周口市2009年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009年周口市10个县(市、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合计报告传染病报告卡39232张,其中未及时报告的58张,未及时报告率为0.15%,除项城市外的9个县(市、区)均有报告未及时卡;预防控制中心平均未及时审核率为0.11%;重卡率为0.00%;县区零缺报率为0.00%;评价综合指数为0.07%,各县(市、区)为0.00%~0.19%。[结论]周口市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
2006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为今后完善和规范网络直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与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6年河南省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2006年河南省网络总直报率为83.13%,其中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了网络直报,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率为75.83%。2006年河南省未及时报告率为13.76%,未及时报告率以焦作市最低,信阳市最高,不同地区未及时报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及时审核率为1.31%,未及时审核率以焦作市最低,新乡市最高。不同地区未及时审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报告率0.01%,县区零缺报率0.61%。[结论]2006年河南省传染病报告质量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报告和审核及时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005—2007年万州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质量,发现影响直报质量的因素,为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万州区2005—2007年全部卡片,并结合历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资料,分别评价医疗机构报告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疾控机构审核、查重工作情况。结果3年共查传染病报告卡1124张,医疗机构填写完整率85.50%、录入完整率96.09%、填写准确率86.65%、录入准确率90.66%、填卡及时率83.19%、录入及时率96.35%;3年共报告传染病卡片35528张,疾控机构及时审核率95.97%、及时查重率42.36%。本地报外地病例以及外地报本地病例不详乡镇卡片率分别为5.79%、26.41%。结论疫情报告责任人填写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是影响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的主要原因,但是仍然需要加强传染病报告卡的录人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我国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50家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调查。结果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总的漏报率为23.1%,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率为76.0%,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为75.9%,网络录人报告卡上关键指标与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上相应指标的一致率仅为50.3%。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不容乐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姜文国  王燕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2):159-159,161
[目的]做好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提高疫情报告的质量。[方法]对2005年济宁市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收到传染病报告卡27 874张,其中来自县及以上医院21 062张,占75.56%;乡镇卫生院2 845张,占10.21%;其他单位3 967张,占14.2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1张,占0.62%。27 874张报告卡的未及时报告率为9.03%,未及时审核率为4.74%,重卡未及时剔除的4张,无县区传染病零缺报,疫情报告综合指数为3.44。[结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及时性、准确性较高,但各县(市、区)报告质量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兖州市2007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Excel对2007年充州市报告单位信息和全部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对报告单位的类型、报告情况、病例的重复报告、报告审核及时性、完整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2007年全市共建立报告单位24个,其中18个单位通过系统报告传染病报告卡2002张。全市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97.62%,审核及时率为98.63%。从诊断到审核的平均间隔为0.40d,无重卡,未填写工作单位的传染病报告卡占63.08%。[结论]2007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报告单位网络直报率、报告审核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南昌市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综合质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小仙  李芳  褚国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765-2767
[目的]评价南昌市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以下简称网络直报)质量,探讨影响网络直报质量的因素,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报工作.[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南昌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信息,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结果]网络直报率除22所专业防制所(站)为68.18%,其余医疗卫生机构平均为99.46%;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占总报告数的87.12%;与2005年比较,2006年报告及时率上升20.55%(x2=1 251.59,P<0.000 0),审核及时率上升14.95%(x2=1 021.76,P<0.000 0);两年传染病报告填报时同均存在逻辑错误. [结论]南昌市网络直报工作总体运行良好,基层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有待全面加强.运用ISO9000核心概念-过程方法进行全面质量监控,将有效地提升网络直报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5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我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Excel对2005年山东省报告单位信息和全部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对报告单位的类型、报告情况,病例的重复报告、报告审核及时性、完整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5年全省共建立报告单位3352个,其中2 278个通过系统报告传染病报告卡213 446张。全省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84.83%,审核及时率为98.17%,从诊断到审核的平均间隔为0.72d,重卡率为0.09%,未填写工作单位的传染病报告卡占21.48%。[结论]2005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报告单位网络直报率、报告审核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光山县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光山县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统计模块数据,根据《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进行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光山县2012年医疗卫生机构平均未及时报告率为1.0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未及时审核率为0.03%,重卡病率为0.02%,县区零缺报率为1.04%。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明显比2011年有明显进步。结论光山县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医疗卫生机构的报告及时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审核及时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09年青海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现状进行评价,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2009年青海省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统计模块数据,根据《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进行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2009年青海省医疗机构平均及时报告率为90.46%,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及时审核率为96.74%,重卡率为0.26%,县(区)零缺报率为13.77%。[结论2009年青海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总体情况不是很理想,医疗卫生机构的报告及时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审核、查重及时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2年广西宜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了解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以便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方法对宜州市26家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网报质量进行调查,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验影像部门等临床记录,对传染病登记数及报告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宜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5.8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5.04%,准确率为90.86%,一致率为86.68%,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患者登记率为52.13%。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漏报率较高,主要漏报病种有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较差。结论2012年宜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及其报告质量差别较大,应加强传染病督导检查力度,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建立功能科室和临床医生的结果反馈机制,是减少传染病漏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四川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四川省传染病漏报调查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四川省各级医疗机构年均漏报率9.64%,其中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9.03%、11.64%。漏报率最高的前5位病种依次为风疹(26.32%)、猩红热(23.08%)、流感(19.23%)、丙肝(18.18%)、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7.06%)。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99,P﹤0.001),且随级别降低其漏报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47.205,P﹤0.001),其中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3.33%,市州级6.69%,县区级8.27%,乡镇级21.47%,个体医疗机构19.05%。两年抽查卡片平均及时率为88.47%,完整率85.32%,准确率80.08%,卡片录入一致率79.98%。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88,P﹤0.001),省级临床医生对传染病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其他三级;防保医生对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比临床医生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6,P﹤0.001)。[结论]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形势仍然严峻,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应重视传染病报告工作和制度建设,加强医务人员依法报告传染病意识和相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常豫红  雷启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891-893,896
[目的]了解泸州市龙马潭区2005~2009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近5年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漏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平均漏报率22.50%,呈逐年下降;5年平均报告及时率、卡片完整率、准确率、录入一致率分别为92.22%、88.95%、87.52%、82.35%,报告质量逐年上升。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漏报率存在差异,县区级机构漏报率最低,村卫生站、个体诊所和民营医院漏报率最高。漏报病例数居前3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结论]龙马潭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高。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加强督导检查与通报,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是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龙胜县2009-2011年辖区内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和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和《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督导检查方案》(2009年版),对全县县、乡级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漏报调查分析.结果 3年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9.72%,其中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9.31%和10.02%.猩红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伤寒、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是漏报率较高的病种,乡镇卫生院漏报率高于县级医疗机构,门诊漏报率高于住院部和化验室,报告及时率为99.80%、报卡填写完整率90.96%、准确率95.68%、一致率86.84%.其中县级医疗机构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分别为96.67%和98.52%,乡镇级为84.52%和92.47%,报告一致率县级92.59%、乡镇级80.33%.结论 龙胜县医疗机构漏报率较高,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规范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05-2009年四川省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通过结构化查询语句对监测数据库中传染病个案卡片进行查询和计算,得出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复报告率以及县区零缺报率等评价指标。结果 2005-2009年四川省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率分别为69.18%、84.08%、84.07%、82.58%和81.84%,未及时报告率分别为:43.48%、19.90%、4.46%、2.23%和1.87%;未及时审核率分别为:12.75%、5.41%、1.02%、0.24%、0.14%;重卡率分别为:0.05%、0.04%、0.03%、0.04%和0.01%;县(区)月零缺报次数分别为:15、7、1、1、2次;报告质量综合指数率分别为11.05%、6.42%、1.39%、0.64%和0.53%。结论 2005-2009年全省网络报告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不及时报告率和不及时审核率逐年下降,重卡数、县区零缺报数逐年减少。各市州报告质量参差不齐,近两年部分市(州)网络报告质量呈下降趋势,提示今后应针对一些重点地区加强传染病网络报告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管理和网络直报人员队伍建设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络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宜昌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小兵  彭磊  刘军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60-4562
[目的]为了解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和漏报原因,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9家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自查,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城区13家医疗机构进行漏报调查。[结果]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10.63%,民营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最为严重,漏报率为50.77%。[结论]目前我市疫情报告工作的薄弱环节是民营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故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定期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进一步提高我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的报告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自贡市2007年度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漏报率及其报告质量,为政府部门制定传染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全市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93所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07年自贡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总漏报率为0.62%。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均存在传染病漏报,其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急诊部外,其余科室亦存在传染病漏报,但其漏报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漏报的病种有: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1.06%、准确率为89.29%、一致率为98.29%。[结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仍存在漏报,应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传染病漏报调查的方法对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信息。方法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了《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及质量调查方案》,对全区乡镇级以上的87家医疗机构2006年1~9月法定传染病报告进行漏报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法定传染病报告21种4637例,漏报612例,平均漏报率为13.20%,北海市漏报率最低为0%,河池市最高达29.37%;乙、丙类传染病的漏报率分别为12.39%,17.15%;省、市、县、乡镇四级医疗机构的漏报率分别为:13.85%、11.16%、14.74%、21.70%;病种漏报率较高的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艾滋病、淋病、风疹、百日咳等。结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