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少年篮球运动员对递增负荷运动的心血管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递增负荷运动对篮球运动员心血管反应。方法 对12名平均年龄15岁参加业务篮球训练的少年做身体形态主要指标的测量,并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测量了每级运动的心率和血压。综合评定少年业务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和功能水平状况,为训练安排提价科学依据。结果 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优于一般同龄少年,递增负荷运动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的适应力。结论 应定期进行本格检查功能测试,加强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2.
目的:就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负荷递增时心电图的变化进行分析,为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1/2003选择烟台师范学院女子篮球队队员12人,采用日本三导心电图机,记录运动员安静状态,比赛前,比赛后及训练负荷递增时的心电图。结果:3年中通过对12名队员的心电图追踪检查,共测安静时心电图95人次,均为有效心电图,不同训练强度下心电图196人次,有效心电图189人次,有效率为96%。①12名运动员平均心率为53.9次/min,最低心率46次/min;最高为67次/min,窦性心动过缓8人(60次/min以下者)占66.7%。此外,篮球运动员随运动年限的增加,心率有减慢的趋势。②心电图的变化与训练强度密切相关。当强度负荷递增时,心电图改变增加,递增越快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越高,共有7人,可达58%。当心电图有变化的同时,对其进行负荷实验均为不正常型。紧张性增高型3人(43%),紧张性不全性2人(29%),无力型2人(29%)。结论:心电图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训练阶段的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及训练程度。当运动负荷递增时,尤其是强度负荷递增时,心电图的变化增多,其次是当强度符合递增速度过快时,心电图的变化增加。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负荷递增时的心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就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负荷递增时心电图的变化进行分析,为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1/2003选择烟台师范学院女子篮球队队员12人,采用日本三导心电图机,记录运动员安静状态,比赛前,比赛后及训练负荷递增时的心电图。结果:3年中通过对12名队员的心电图追踪检查,共测安静时心电图95人次,均为有效心电图,不同训练强度下心电图196人次,有效心电图189人次,有效率为96%。①12名运动员平均心率为53.9次/min,最低心率46次/min;最高为67次/min,窦性心动过缓8人(60次/min以下者)占66.7%。此外,篮球运动员随运动年限的增加,心率有减慢的趋势。②心电图的变化与训练强度密切相关。当强度负荷递增时,心电图改变增加,递增越快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越高,共有7人,可达58%。当心电图有变化的同时,对其进行负荷实验均为不正常型。紧张性增高型3人(43%),紧张性不全性2人(29%),无力型2人(29%)。结论:心电图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训练阶段的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及训练程度。当运动负荷递增时,尤其是强度负荷递增时,心电图的变化增多,其次是当强度符合递增速度过快时,心电图的变化增加。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运动创伤是篮球运动中比较常见的损伤。及时地诊断与治疗对于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现以浙江省少年体校男(女)篮球队运动员为样本进行膝关节运动创伤的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治疗与康复对策。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浙江省少年体校男、女篮球运动员共33例,其中男性运动员20例,女性运动员13例,年龄在13~18岁,平均年龄15.5岁,篮球专项训练年限3~4年,平均训练年限3.5年。1.2 方法对33例青少年篮球男、女运动员膝关节进行检查,进行损伤类型的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康复对策。2 结果膝关节损伤类型如下:膑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等院校业余健美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关于高等院校业余健美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结果高等院校业余健美操运动员因运动训练时间短、比赛经验不足,在关键比赛时情绪变化较大而影响运动成绩。对其进行一般心理训练,在训练中采用各种方式、手段及变换情境,提高运动员对挫折的忍受力,培养运动员战胜困难的顽强的战斗意志品质。进行赛前心理训练,采用适应时间、适应场地、适应裁判、适应对手、模拟训练以及表象训练等手段。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结论高等院校业余健美操运动队是在课余进行训练的,队员的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在运动训练中必须强化心理训练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业余健美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娜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210-210
目的 探讨高等院校业余健美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关于高等院校业余健美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结果高等院校业余健美操运动员因运动训练时间短、比赛经验不足,在关键比赛时情绪变化较大而影响运动成绩。对其进行一般心理训练,在训练中采用各种方式、手段及变换情境,提高运动员对挫折的忍受力,培养 运动员战胜困难的顽强的战斗意志品质。进行赛前心理训练,采用适应时间、适应场地、适应裁判、适应对手、模拟训练以及表象训练等手段。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结论 高等院校业余健美操运动队是在课余进行训练的,队员的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在运动训练中必须强化心理训练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灵芝耐力宝”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方法运动员口服灵芝耐力宝,测定定量负荷和最大负荷工作时间。结果运动员服用后,实验组递增负荷运动时间和做功值明显高于服药前(P<0.01);运动时心率负荷及血乳酸的消除(P<0.05),也显示了服药后训练程度的提高。结论“灵芝耐力宝”具有一定的提高运动能力及消除疲劳之功效。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中,体育运动已成为增进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科学的训练,对运动负荷量进行监控,一直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运动实验和生理生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在一次性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前后及恢复期,测定健康男性大学生血清和尿液生化指标,动态观察递增负荷训练对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为评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散打大负荷专项训练运动对红细胞参数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有关持续一段时期大强度、或大运动量、递增负荷强度运动的实验较多,而对运动强度大、时间较短的激烈对抗性运动项目的运动研究较少。实验观察了散打大负荷专项训练对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红细胞参数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3—08—25/2003—08—26在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散打馆完成。选取上海体育学院男子散打队运动员共16名,实验组为一级和武英级运动员8名,对照组为二级运动员8名,运动员对均对实验内容均知情同意。所有运动员在实验前及实验过程中身体健康,无心血管、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史,实验前48h内受试者均未进行过剧烈运动。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次散打大负荷专项训练前后红细胞参数的动态变化。 结果:16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一次散打大负荷专项训练可导致两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即刻值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即刻值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运动后12h均恢复到基础水平,但实验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一次散打大负荷专项训练可导致运动员单位体积红细胞数量因大量红细胞破裂溶血而减少,恢复12h后,破裂的红细胞数量与补充的新红细胞数量基本上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与运动员运动水平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青少年业余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情况,分析其损伤原因。方法:调查于2003-03/12进行,对河北省中学十二支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及市内体校教练员和参加训练的运动员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表430份,其中运动员400份,回收378份,教练员30份,回收28份。在被调查的人员中膝关节损伤98人,54人在康复治疗中,44人中断训练、比赛。膝关节损伤的种类主要是内外韧带损伤、髌骨损伤,分别占33%和31%;其次是半月板损伤,占18%;胫骨结节、髌腱、滑囊损伤的比例较小,分别占8%,6%,4%。损伤的原因主要有:突然起跳、落地,过度劳累、顶撞,急剧扭转,超负荷曲伸和外力等。造成膝关节损伤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大方面,内因主要有运动员本身的素质、自我保护意识和膝关节本身的特殊结构及教练员的重视程度;外因主要有训练方法不合理、比赛中的意外冲撞场、地条件差及运动时运动员身体失去平衡等。结论:膝关节损伤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成才和运动成绩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及训练方法不合理、比赛中场地条件差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力竭运动时心率及乳酸代谢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力竭性运动对心率及乳酸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4名运动员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intervalhypoxictraining,IHT),低氧训练模式:5min低氧+5min间歇(常氧);运动模式:低氧训练前及21d低氧训练结束后次日分别进行逐级递增负荷的功率自行车运动:起始负荷为40W,以后每3min递增20W,直至力竭。比较IHT前后的心率和乳酸水平。结果:IHT后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均低于IHT前,曲线均右移。结论:机体对IHT适应后,可以使心率下降,心率储备增加;机体血乳酸的消除速度加快。IHT使机体对同等强度的运动更加适应,提高了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2.
“灵芝耐力宝”对机体耐疲劳作用的实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灵芝耐力宝”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方法:运动员口服灵芝耐力宝,测定定量负荷和最大负荷工作时间。结果:运动员服用后,实验组递增负荷运动时间和做功值明显高于服药前(P<0.01);运动时心率负荷及血乳酸的消除(P<0.05),也显示了服药后训练程度的提高。结论:“灵芝耐力宝”具有一定的提高运动能力及消除疲劳之功效。  相似文献   

13.
广西高校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高校高水平运动游泳员体质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身体形态特征提取共性因子,解释共性因子的含义,分析运动员形态结构,以期有效对赛前训练控制及成绩的预测.方法:于2008年选择广西大学高水平游泳队男队员12名.采用现场调研方式12名运动员身体形态:指距、身高、小腿加足高、手面积、流线型指数、皮脂厚度指数、转子间宽、皮褶厚度等8项指标分析.由SPSS12.0 for windows处理,求出因子特征向量、特征值和贡献率.建立初始因子模型、旋转后的因子模型,了解广西大学身体形态因子结构.结果:①构成游泳运动员形态结构是由3个共性因子构成:即基本形态因子、体型因子、身体成份因子.各因子的权重分别为K1=0.734 54、K2=0.10883、K3=0.09773.②身体形态结构因子分析提示要求运动员应具有身高臂长,身体充实度较高,手面积宽大的特点,同时要体现出"倒锥体"形的流线型体征,但对运动员的皮下脂肪含量要求不高.结论: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运动员形态结构分析,用较少的综合变量分析,使问题简化,为高校高水平游泳运动提供多元化研究,能有效对赛前训练控制及成绩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系统的观点,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影像拍摄解析测量法等研究方法,并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理论知识结合篮球运动员个体,从多个视角分析篮球运动员身体协调功能与竞技战术学习能力的密切关系,探讨身体协调功能与竞技战术能力的相关性及生理机制.得出:协调功能足篮球运动员重要的基础身体素质,是形成运动技能和竞技能力的重要基础.协调能力较好的运动员能够较快地掌握篮球竞技战术,能够在比赛时较流畅地运用已掌握的运动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青少年业余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情况,分析其损伤原因。方法:调查于2003—03/12进行,对河北省中学十二支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及市内体校教练员和参加训练的运动员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表430份,其中运动员400份,回收378份,教练员30份,回收28份。在被调查的人员中膝关节损伤98人,54人在康复治疗中,44人中断训练、比赛。膝关节损伤的种类主要是内外韧带损伤、髌骨损伤,分别占33%和31%;其次是半月板损伤,占18%;胫骨结节、髌腱、滑囊损伤的比例较小,分别占8%,6%,4%。损伤的原因主要有:突然起跳、落地,过度劳累、顶撞,急剧扭转,超负荷曲伸和外力等。造成膝关节损伤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大方面,内因主要有运动员本身的素质、自我保护意识和膝关节本身的特殊结构及教练员的重视程度;外因主要有训练方法不合理、比赛中的意外冲撞场、地条件差及运动时运动员身体失去平衡等。结论:膝关节损伤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成才和运动成绩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及训练方法不合理、比赛中场地条件差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力竭运动时心率及乳酸代谢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茂叶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600-3601
目的:探讨力竭性运动对心率及乳酸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4名运动员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interval hypoxic training,IHT),低氧训练模式:5min低氧 5min间歇(常氧);运动模式:低氧训练前及21d低氧训练结束后次日分别进行逐级递增负荷的功率自行车运动:起始负荷为40w,以后每3min递增20w。直至力竭。比较IHT前后的心率和乳酸水平。结果:IHT后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均低于IHT前,曲线均右移。结论:机体对IHT适应后,可以使心率下降,心率储备增加;机体血乳酸的消除速度加快。IHT使机体对同等强度的运动更加适应,提高了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量举重运动员训练前后的脊柱形态,分析长期运动负荷对举重运动员脊柱形态所造成的长期及短期影响。方法:通过采用DIERS formetricⅢ4D设备对专业举重运动员及普通大学生进行脊柱测试。专业举重运动员进行训练前和训练后两次测试,将训练前测试结果视为运动员日常身体姿态;普通大学生进行一次测试,将此测试结果视为大学生日常身体姿态。结果:在日常身体姿态下,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躯干矢状面倾斜角度和腰曲最大前凸角均大于普通男大学生(P0.05)。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躯干矢状面倾斜角度、倾斜距离和胸曲顶点至第七颈椎竖直距离三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普通女大学生(P0.001);腰曲顶点至胸曲顶点水平距离显著小于普通女大学生(P0.001);腰曲最大前凸角小于普通女大学生(P0.05)。在运动员训练前后的对比中,男、女举重运动员训练后躯干长度和腰曲顶点至第七颈椎竖直距离均出现了缩短(P0.05);女子举重运动员训练后的椎体旋转幅度和腰曲顶点至胸曲顶点水平距离相较训练前增大(P0.05)。结论:举重运动员长期进行举重训练,脊柱受轴向应力冲击,躯干长度缩短,同时,躯干在矢状面上的过度前倾使得运动员重心前移的同时改变了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破坏了脊柱原有生物力学特性,导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承担更高的损伤风险。帮助女子举重运动员改善或预防脊柱侧弯可以通过改善背部两侧肌力为切入点进行。  相似文献   

18.
陈浩  何江川 《中国临床康复》2013,(37):6689-6694
背景:研究显示,身体素质的发展潜力常常与某些手纹特征的组合有关。目的:分析国家女子手球集训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结构特征。方法:由国家体育局科研所上海、北京、天津、解放军、安徽50名国家女子手球集训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测量及手部皮纹采样,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身体形态结构特征的共性因子进行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左手ATO角、右手ATD角、左手AB脊纹数、右手AB脊纹数、AD总脊纹数、上肢总长、前臂长、腕围、手长、手宽、食指长、手大指数。结果与结论:国家女子手球集训队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特征可以分为4类,分别是长躯干精壮型指标,手部骨架和肌纤维发达程度指标,柔韧素质指标,机敏程度和智力的高低指标,其中长躯干精壮型指标是影响国家女子手球集训队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很多研究报道了中国某些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但对中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通过高精度多频率生物阻抗分析技术测试身体成分,探讨中国不同运动水平跳远运动员身体成分组成及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参加2005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和2004年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跳远男女运动员67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体育学院02和03级田径专选班学生60人以及广州大学学生30人.采用"Bios pace"身体成分分析仪八电极法测定纳入对象的身体成分.主要的测试指标为体脂率、瘦体质量、基础代谢率及总含水量等.通过统计分析对不同运动水平跳远运动员年龄、性别、形态指标及身体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中国优秀跳远运动员体成分的特征:脂肪百分比不高,体质量、去脂体质量也不宜过多;体脂百分比和去脂体质量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体脂百分比逐渐减少,瘦体质量逐渐增多;男女跳远运动员之间身体成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瘦体质量、瘦体质量/身高与肺活量、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深蹲和专项成绩呈正相关,与30 m跑呈负相关.男女运动员相比,男子与瘦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高于女子.研究所得结果与专项成绩结果的差距相吻合,为运动员的选择和训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不同衰老程度老年男性生物学年龄的影响。方法:于2002-09/12选择上海市杨浦区退休老年男性13名,年龄59~76岁,平均(64±5)岁,近期无系统健身运动经历。13名老年男性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14周递增负荷有氧运动。以最大心率的75%所对应的运动负荷为训练强度;在第4,8周末重新确定运动强度,第5~8周、9~14周以新负荷作为健身运动负荷。每周3次,起始2周每次持续20min,以后每隔2周每次增加5min。采用刘继武等推荐的生物学年龄成套测试方法测定生物学年龄。运动前和运动后测定生物学年龄以及身体形态、心血管、肺功能等生理指标。并根据生物学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分成提前衰老组(生物学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和延缓衰老组(生物学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老年男性运动前生物学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6),有氧运动后生物学年龄小于实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66),有氧运动后生物学年龄小于运动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65.13±6.33),(67.15±7.13)岁,P<0.01]。②根据生物学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将老年男性分成提前衰老组7名和延缓衰老组6名。提前衰老组老年男性有氧运动前生物学年龄大于实际年龄,递增负荷有氧运动后生物学年龄接近实际年龄,低于运动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69.00±6.73),(71.90±7.55)岁,P<0.01]。延缓衰老组有氧运动前生物学年龄小于实际年龄,有氧运动后生物学年龄进一步减少,低于运动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前衰老组老年男性有氧运动后腰围低于运动前,腰臀比高于运动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4.20±5.14),(99.58±6.48)cm;(0.95±0.03),(0.92±0.04)cm,P<0.05]。延缓衰老组老年男性上臂皮褶厚度低于运动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1.00±2.17),(14.42±2.33)mm,P<0.05]。其他身体形态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生理功能指标变化较明显,最大摄氧量、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均高于运动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6.08±5.40),(30.08±2.21)mL/(kg·min);(28.17±20.51),(12.4±14.78)s,P<0.05]。④两组老年男性有氧运动后心血管和肺功能指标中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下降,肺活量增加。其中延缓衰老组老年男性肺活量高于运动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98±0.69),(3.61±0.71)L,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不同衰老程度老年男性生物学年龄、身体形态和生理功能均可产生良性影响,达到延缓衰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