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筱壮 《河北医学》2003,9(3):268-269
我院自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对 4 5例中、晚期胃窦癌进行D3手术并行第 16组淋巴结清扫 ,发现有 2 6 .6 %的患者有 16组淋巴结转移。结合我院临床及病理资料 ,我们对中晚期胃窦癌第 16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4 5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为5 6 .5岁 ,均为中晚期胃窦癌 ,肿瘤直径为 4~ 9cm ,Born mannⅠ型 4例 ,Ⅱ型 18例 ,Ⅲ型 2 3例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 (VICC)新TNM分期[1] 其中Ⅱ期 2 1例 ,Ⅲa 期 18例 ,Ⅲb 期 6例 ,高分化腺癌 6例 ,中分化腺癌 1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通过对50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行D2根治术,检测No.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No.6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肿瘤直径及肿瘤分化程度,然后统计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上述其他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术前CT检查的准确率。结果:术前CT检查发现No.14v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假阴性率为12%。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2%。No.6淋巴结转移阳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24%,No.6淋巴结转移阴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3%。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No.6淋巴结转移、肿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及肿瘤直径有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T对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不高,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No.6淋巴结转移阳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窦癌患者的临床优势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10例胃窦癌患者为例,依照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55例,开腹全胃切除术)、观察组(55例,腔镜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随访1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胃窦癌患者予以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近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28例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发现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癌的生物学特性与原发癌有密切关系,前者细胞分化更差,生长方式更趋向于弥漫性生长。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转移癌的治疗,这样才有望提高疗效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70岁。上腹他胀不适近一年,加重伴腹痛20天。入院前,曾以“胃炎”对症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偶有黑褐色便,体重下降约10kg,上腹隐痛不适,无暖气反酸。查体:体质消瘦,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未触及包块。化验室检查:白细胞8.5×109/L,红细胞3.2×1012/L,血红蛋白78g/L;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空腹时胃泡不大,有少量滞留液,充盈后呈钓型,粘膜清晰,胃小弯侧有一大龛影,周围许状指样改变,幽门蠕动减弱;胃镜:幽门小弯侧有一大新生物,表面溃疡,边缘不规则,质脆,易出血,咬取数块胃粘膜组织送病理。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7.
张健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5):146-14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1例,男性58例,女性43例;年龄26~81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胃窦癌73例(均经病理证实),胃窦外病变致胃窦部痉挛性狭窄病例28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万东数字胃肠机,行气钡双重造影,分别于各期摄仰卧位、双斜位、右侧卧位粘膜相及俯卧位、半卧位、立位充盈相.  相似文献   

8.
赵亮 《吉林医学》2010,31(11):1495-1496
目的:通过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清除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病理改变的分析,确定Hp对其炎症程度、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采用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Hp清除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的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成功组中,治疗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性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未减轻。在治疗失败组中,治疗前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活动性、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均没有变化,且随着Hp感染时间的延长,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还可加重。结论:Hp的清除治疗可使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度减轻,对此类患者应行Hp清除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窦癌手术切除方式及吻合方式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2例胃窦癌患者,54例患者采用小弯全切术作为治疗组,48例采用传统远端胃癌根治术为对照组,统计其小弯侧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淋巴结数。结果:所有患者治愈出院,无吻合口出血、瘘等并发症出现,治疗组小弯侧淋巴结清扫数目在15~35之间,其中阳性淋巴结数目在10~22之间,术后病理分期T2~4bN1~3bM0。对照组小弯侧淋巴结清扫数目在8~24之间,其中阳性淋巴结数目在2~12之间,术后病理分期T2~4bN1~3bM0。两组小弯侧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胃小弯全切除术,不但保留了部分近端胃体,有利于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更多地清除转移的淋巴结,降低切缘癌细胞残留,有助于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分析86例进展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6例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6%。T2和T3、T4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5%、88.6%。BorrmannⅠ、Ⅱ型为54%,BorrmannⅢ、Ⅳ型为91.8%。病灶直径小于5.0cm组为60.1%,≥5.0cm组为87.5%。各组淋巴结中以第3组转移率最高为52.2%,其他依次为第4、6、7、8、5组淋巴结。结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多限于N1及N2;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局限型;浸润浆膜层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浆膜下组;病灶大于或等于5.0cm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小于5.0cm组。  相似文献   

11.
1984~1994年收治进展期胃窦部癌65例,手术治疗19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9例,年龄32~61岁,病程2~5年.术前有上腹部胀痛伴黑便12例、伴呕吐4例、伴吞咽困难2例、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例.入院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7例、慢性胃炎5例、幽门梗阻2例、胃溃疡并消化道出血1例、溃疡恶性变1例、胃癌2例、肝硬化1例.胃镜检查:19例中胃窦部小弯癌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进展期胃窦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转移状况,探讨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以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为标志基因,对45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的86枚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标本进行检测。结果45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有23例出现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CK20阳性(51.11%),与常规病理检查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86枚淋巴结有46枚CK20阳性(53.49%),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结论RT-PCR技术检测CK20 mRNA是诊断胃窦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应包括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进展期胃窦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转移状况,探讨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以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为标志基因,对45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的86枚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45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有23例出现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CK20阳性(51.11%),与常规病理检查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86枚淋巴结有46枚CK20阳性(53.49%),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RT-PCR技术检测CK20 mRNA是诊断胃窦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应包括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4.
<正> 病例女,66岁。自觉嗳气,食欲不撮,消瘦,上腹部触及游离包块3个月。查体:右上腹肿物约1.0×4.0cm,质较硬,活动度良。应用 SDL—100A 型超声显像仪(频率3.5MHz),作多种切面检查见右上腹有3.6×6.2cm 低回声光团,边缘清,内有无回声腔  相似文献   

15.
肺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清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从1995~1998年对128例肺癌行切除术,同时进行淋巴结清除术,术后追踪观察,现就肺癌淋巴结转移及相关问题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28例中男96例。女32例,年龄36~81岁,平均58.5岁;其中中心型肺癌69例,周边型肺癌59例;肺叶切除94例,一侧全肺切除25例,肺叶切除加支气管成形9例;按新的国际肺癌分期标准划分,Ⅰ期56例,Ⅱ期21例,Ⅲ.期37例,Ⅲb期14例。全部病例均采用了肺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对同侧胸腔内各组淋巴结进行了广泛清除。2结果128例根治性切除肺癌中发现67例所属淋…  相似文献   

16.
胃窦部G细胞及其激素在消化性溃疡和胃窦癌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ABC酶标技术及放免方法测定了23例不同类型慢性胃炎、36例消化性溃疡,17例胃窦癌及8例胎儿胃粘膜的胃窦部G细胞和和因清胃泌素的变化,明确了胃窦部G细胞分布特点及不同疾病时G细胞及其激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胃窦癌手术切除范围的探讨袁建立,许怀瑾,张胜忠,林清北京同仁医院(100730)胃窦癌根治术后是否复发,一方面取决于胃窦癌的病期及其生物学行为。另一方面取决于手术的根治性,即淋巴结的清扫和切除断端有无癌细胞残存。本文就切端的癌细胞残存问题,对我院11...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恶性肿瘤中的第5位和第3位。其中,我国胃癌的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均约占全球50%,形势不容乐观~([1])。手术治疗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其中,淋巴结清扫的彻底与否直接关系到进展期胃癌的远期生存,所以如何能更安全、彻底地清扫淋巴结已成为胃癌外科治疗中的热点话题。本文旨在对脾门淋巴结清扫术作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胃窦区癌的淋巴引流方向及SLN分布情况.方法 将示踪染料亚甲蓝抗癌混悬溶液注射至胃窦区癌肿中央肌层及浆膜下,注射时适当加压,以注射部位浆膜隆起为度.注射后观察癌肿区城淋巴液的引流方向.然后于5~10min寻找及切取首先着色的淋巴结即SLN并计算SLN的数量,分析SLN的转移情况.结果24例中22例SLN找到,成功率91.6%.胃窦区癌的淋巴流向呈多向性,先快后慢,以流向胃周淋巴结为主,部分淋巴结呈"跳跃性转移"或不显影;5~10分钟内SLN的出现部位及数量以No 6组最多,转移SLN以No 5组最高.结论 胃窦区癌的淋巴引流呈多向性,先快后慢,以胃周淋巴结为主;No 5、No6、No 3组淋巴结是SLN的常见部位也是转移的高发部位,在外科手术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