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与体重指数(BMI)无关及有关部位古今未变骨度折成1寸的长度均值,来分别验证已变部位骨度折成1寸的尺寸大小,以期为规范骨度分寸定位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骨度分寸古代文献"数据库,分别总结古今未变及已变的骨度尺寸,并结合人体测量对BMI在不同范围的200名志愿者15项骨度进行实测。结果:(1)古今尺寸大小未变及已变的骨度均有6条;(2)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尖)、腘横纹(平髌尖)至外踝尖的测量值与BMI存在相关关系;两乳头之间和两乳晕内侧缘之间的测量值与BMI存在显著相关关系;(3)已变部位骨度尺寸建议按照两乳头之间9.5寸、两乳晕内侧缘之间8寸、天突至岐骨9寸、岐骨至脐心9寸、脐心至横骨6.5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胫骨内侧髁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16寸折量定穴。结论:(1)将BMI作为影响因素,符合骨度适于"众人之度"的特点;(2)由"已知"(古今未变骨度)骨度推"未知"(已变部位骨度)骨度,依据"局部"(各部位骨度折成1寸的长度)与整体(BMI)的固定关系,可验证骨度起止点,探求正确尺寸。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未病和体质学说与亚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病"的涵义应指健康、亚健康、已病防变等内容;"上工治未病"是最先进的医学观。亚健康处于健康与已病之间的阴阳失调临界态;亚健康的证候与中医体质学息息相关。了解个人不同体质,并以治未病理论出发改善体质,从而来维护健康,是当今最富魅力、最具有前景的新领域,也是中医学展示特色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临床慢性代谢性骨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其防治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中之重。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俨然已成为骨科学界的热点议题之一。而中医学素有"肺与大肠相表里"之经典理论之说,文章将基于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经典理论去浅述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以期对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782-1784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可以同时研究整个生命体内全套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的学科,近年来已成为许多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它的"整体""动态"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相契合,因而逐渐成为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重要手段。现阶段,蛋白质组学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冠心病的中医治疗的研究中,不仅扩大了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分子生物学与传统医学之间的联系;文章将从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蛋白质组学表达特点的关系,中药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热潮的背景下,以"互联网+"形态构建教育云平台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其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宏观所需,是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而如何将云平台与高等中医药教育之间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如何搭建中医药院校"云"框架,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国家教学团队已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6.
现在人们来重新认识山乡时,已开始运用现代的科学目光进行具体的测试。测试的结果发现了不少与养生保健关系密切的情况。1.好山好水好地方可运用"黄金分割律"寻找所谓"黄金分割"是古希腊人的重大发现,认为用一根直线定为"1",然后在0.618的地方分割,剩下的一小段与分割的一大段之间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物象与其寒热药性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梳理近10年相关文献,分析"物象-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结果已报道的相关研究结果证明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均显示"物象-寒热药性"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不同药性属性的中药组群存在物象共性特征及其规律性。基于物象的寒热药性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半表半里"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榕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69-2070
现在多用"半表半里"来解释少阳病之病机及少阳病之病位,似乎已成为定律."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则认为,少阳其病位既不在太阳之表,又不在阳明之里,而在半表半里之位.但笔者就有关资料进行探讨时,"半表半里"指太阳与阳明之间具有很大的漏洞,很有争议.  相似文献   

9.
比较不同版本教科书及相关医籍对直推五经方向补泻的不同观点,分析其与流派传承之间的关系。结合已开展的临床试验及迎随补泻理论,认为在直推五经操作上,肝、心、脾、肺四经"向指根直推为补,向指尖直推为泻";而肾经反之,即"向指根直推为泻,向指尖直推为补"。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状态与“未病”防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现代之亚健康状态理论与中医所述"未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近年来的社会调查及临床工作体会,对亚健康状态问题及"未病"预以分析。[结果]中医所说的"未病"其实包含着现代之亚健康状态。并对"未病"产生的原因早有认识。[结论]用中医治"未病"亦早有防治方法,如中药、针灸、理疗、按摩、熏蒸、气功、导引、饮食起居方面的调节、道德修养等进行实施行之有效,已被众多专家认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祖国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并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从胃、肝、脾三脏及经脉之间的关系,以及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极具有中医学特色的中脘穴中药贴敷疗法达到对消化性溃疡"未病先防,已病治病"的机理,并且介绍了中脘穴中药贴敷的具体方法及疗程。  相似文献   

12.
临床观察发现,心血管病患者的汗液较多但并非正常排泄,中医传统理论有"五脏化液,心为汗"之说。汗与心病,已成为中医研究的重要方向。从病因病机的角度阐述汗与心病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行探讨,选择一则典型病例进行论述。立足于中医之根,分别从理论、实践、应用三方面对"汗为心之液"理论进行论述,以期对临床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迈入21世纪,综合治疗肿瘤已成为当今中国肿瘤学界的治疗大方向。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系把传统中医药学中有关肿瘤治疗知识和西方医学中的肿瘤学防治肿瘤的基本经验密切地结合起来。在这过程中,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这涉及到平衡以及合理性的问题:在"证型"的鉴别上,如何确切地体现出"同病异治"原则,以便在治疗的模式上,兼顾到既根据  相似文献   

14.
《内经》"开阖枢"是对六经气化功能的形象比喻,说明六经之间生理、病理及内在联系。现代医家通过对中医古典医籍及现代文献的分析,发现手足同名经脉之间以及脏腑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即手足同名经之间具有"同气相应""同气相求"的相通关系;而脏腑之间除了常规的表里属络关系,还具有别通关系。两者与"开阖枢"关系密切,是"开阖枢"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指导临床针刺镇痛选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检索从《刘涓子鬼遗方》至《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间的中医古籍中,涉及外治法中"溻法""渍法""溻渍法"的所有内容,从定义、适应证、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主要方剂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其中涉及"溻法""渍法""溻渍法"的记录共133处。溻渍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重要门类,适合已溃、未溃各个阶段的急、慢性创面,尤其在慢性创面的诊疗中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以较快速度上升,我国卫生部《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显示,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已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其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主要在40~70岁之间,虽然随着影像学技术与临床诊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收治的可根治切除的肺癌患者5年生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开创了方证辨证与六经辨证两大辨证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六经辨证"是否就是指足三阴与足三阳6条经络,自古就争论颇多。近代医家已逐渐抛弃了"六经"即指经络的说法,而是普遍认为伤寒"六经"实指病变上的6个阶段,是在病理上某一分野里暂用的"代号"。张仲景创建"六经辨证"方法的主要目的,实际上就是要为原始方剂与其适应症之间引入病机与治法的内容,在不同方证间建立有机的联系,从而可以将其进一步归纳整理后使之系统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药杂志》2014,(18):3420
中药上市后在临床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高效低毒"、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对于冠心病、肿瘤等诸多复杂疾病的治疗,很难用一种药物阻断疾病的多重靶标、实现全部的治疗目的,因而中药-中药、中药-西药联合应用的模式普遍存在,其效果已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对于上市后中药联合用药的评价,目前多以症状等主观指标评价为主。那么,联合用药有着怎样的体内代谢特点和作用机制?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量"与"时"对风险(安全性)/效益(疗效)有  相似文献   

19.
五脏之间相互制约与促进的关系是一种自发性的客观规律,且这种客观规律以"和"为目的与归宿,故将五脏之间的这种客观规律称为五脏之间的"自和"规律。治疗肺病不仅仅可以从本脏入手,还应该顺应五脏之间的"自和"规律从其他四脏入手进行调节,即从肝治肺、从心治肺、从脾治肺、从肾治肺。  相似文献   

20.
佘继林主任医师从医近50载,医德高尚,临床上观察细致入微,对临床接诊工作有超前的认识,多年来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接诊模式。佘继林主任接诊初期避免与患儿直视,采用亲和、放松适合儿科的接诊方法,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消除患儿的恐惧感;接诊期坚持中医的"四诊"诊断和西医体检的"四诊"内容互参互用的方法,使诊断依据更加全面、客观、可靠;接诊后期在制定治疗原则、选方择药的基础上强调接诊后期的医嘱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