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可以借助于其表面膜蛋白与CD4分子及其它细胞表面分子在机体内侵染多种组织细胞[1,2].HIV-1前病毒pol基因是编码多种与复制有关酶的基因,组织细胞中HIV-1前病毒pol基因的检测阳性可视为HIV-1病毒侵染的标志.我们运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对1例艾滋病患者尸检石蜡组织标本进行HIv-1前病毒pol基因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尿液中抗-HIV-1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 ,我国最常用的检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的方法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或胶体金的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 HIV 1,并以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加以确证。本研究以血清标本检验确诊的 5 0例HIV阳性感染者的尿液标本和 10 0例无HIV感染史、经血清检查抗 HIV 1阴性的人群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 ,同时进行抗 HIV 1的尿液检测 ,对尿检抗 HIV 1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作一评价。病例和方法一、病例选择选择 5 0例经血ELISA和Westernblot确诊为HIV的无症状感染者。病例分别来自…  相似文献   

4.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疾病 ,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侵入人体后借细胞表面的CD4分子及某些趋化因子受体侵犯宿主细胞 ,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破坏 ,进而引起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现就该病治疗的中心环节———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一、抗HIV 1化学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抗HIV 1的化学药物主要作用于病毒生活周期中不同环节所必需的酶类如逆转录酶及蛋白酶。目前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有 :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RTI) ,包括齐多夫定 (AZT)、扎西他滨 (d…  相似文献   

5.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人I型免疫缺陷病毒p24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表达人I型免疫缺陷病毒(HIV-1)衣壳蛋白p24,为制备抗p24单克隆抗体及其诊断抗原奠定基础。方法 将编码HIV-1p24蛋白的p24^gag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17b的T7噬菌体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肝菌BL2(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以SDS-PAGE,Westernblotting及点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构建成功重组表达质粒pET24经I  相似文献   

6.
7.
肺结核病人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了目的:了解住院肺结核患者中HIV感染及艾滋病(AIDS)发病状况,方法:对2151例住院肺结核患者常规采用HIV抗体ELISA法检测进行了初筛,阳性者抽血复验,并由广东省防疫站HIV检测中心确定。结果2151例中HIV(+)7例,阳性率3.25‰,男性5例,女性2例,通过静脉吸毒血源性感染3例,多性伴4例,结论:对肺结核患者的HIV感染高危对象进行HIV抗体检测,有助于HIV/AIDS的早期发现和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Cao Y  Zhang F  Mei S  Li L  Gao M  Ding Y  Cai W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2):109-113
目的 首次报道我国于1999年5月开始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的规范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 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AZT+3TC,商品名:双汰芝)联合硫酸茚地那韦(indinavir,商品名:佳息患)对15例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治疗。随访指标为病毒载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 15例随访1年,用药3个月后HIV-1 RNA平均值至198拷贝/ml,比治疗前的90743RNA拷贝/ml下降2.7log。用药后12个月CD4细胞计数平均增加67个/μl,CD8细胞计数平均减少192个/μl,CD4/CD8比例从0.35增加到0.56,15例中2例未作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13例治疗后3、6、9、12个月CD4^ 童贞细胞(CD45RA+CD62L+)数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在治疗1年时平均升高42个/μl。而CD8^ 童贞细胞(CD45RA+CD62L+)数平均升高19个/μl。所有患者用药后出现消化道反应,3例出现一过性黄疸,2例出现泌尿系结石。结论 与国外临床报道的治疗效果相一致,15例HIV-1不同阶段感染者经治疗后病毒载量水平明显降低,CD4平均细胞数有所增加,在具有不同病毒基因亚型的病例显示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低水平病毒载量长期不进展(LTNP)HIV-1感染者HIV-1的遗传特征.方法 采用有限稀释套式PCR、终点PCR和序列确证分析等技术对5例低病毒载量LTNP HIV-1感染者不同随访时间点HIV-1前病毒enw基因c2-v3-c3区域和gag基因p17区域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分别计算不同时间点内以及不同时间点与用于分析的最早时间点之间上述两个基因区域的基因多样性和基因离散率,依据基因离散率计算基因的进化率,统计学分析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结果 5例患者在21个随访时间点共获得115条c2-v3-c3序列和173条p17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不同患者的序列分开,同一患者的序列特异地聚集,序列质量可靠.5例患者env基因c2-v3-c3区域不同时间点基因多样性为0~6.38%,平均为2.1%,病例1、3和5基因多样性随感染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r=0.7257、0.4954、0.3288),病例2和4基因多样性随感染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r=-0.3759、-0.5028);基因离散率为0.1%~6.5%,平均为2.9%,除病例1外,基因离散率均随感染时间间隔的增加逐渐升高,进化率分别为每年每位点-0.13%、0.81%、0.09%、0.14%和0.16%,平均为0.21%.gag基因p17区域基因多样性为0~2.5%,平均为1.2%,基因离散率为0.2%~2.7%,平均为1.4%,除病例3基因多样性和基因离散率随感染时间或时间间隔的增加下降外,其余病例均随感染时间或时间间隔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进化率分别为每年每位点0.087%、0.064%、-0.014%、0.081%和0.087%,平均为0.061%.结论 低水平病毒载量LTNP HIV-1感染者HIV-1有复制能力,病毒基因维持较低水平的进化;HIV-1 env基因变化的程度大于gag基因.  相似文献   

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艾滋病(AIDS)已在许多国家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尚无特效的抗HIV药物 ,因而开发确实有效的HIV疫苗是彻底征服AIDS的出路所在[1 ] 。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HIV感染的疫苗 ,需解决下列问题 :(1 )HIV的传染是通过游离的病毒颗粒还是病毒感染的细胞。 (2 )寻找抗原性强而较稳定的抗原。 (3 )确定保护性抗体的抗原决定簇。全世界现约有 3 0个机构正致力于HIV疫苗的研究 ,其方向可归纳为 :(1 )将完整或分解的HIV中的遗传物质除去再将…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HIV-1env与hIL-6基因在重组痘苗病毒中的共表达研究为目的,将痘苗病毒复制非必需区血凝素(HA)基因作为侧翼,把编码人白细胞介素6的基因片段克隆真核表达质粒pJ38env的下游,构建成含有HIV-1env与hIL-6两种外源基因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J38E-IL6,经同源重组和血凝素阴性空斑筛选,获得了重组痘苗病毒vJ38E-IL6、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Dot-ELISA和Weste  相似文献   

12.
采用套式PCR对含HIV-1膜蛋白基因的B亚型质粒和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env基因部分片断的扩增,套式PCR则扩增出全部样品中HIV-1膜蛋白基因片断。  相似文献   

13.
静脉药瘾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测定及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静脉药瘾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感染亚型,追踪传染源,预测未来流行株。方法:对1997年从新疆至杭州的15例静脉药瘾者血清进行抗-HIV的初步筛选,结果为阳性者再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及HIV核酸序列分析,结果:15例新疆籍静脉药者均感染了HIV-1,其中有2例E亚型,其余均为C亚型。结论:静脉吸毒者主要感染HIV-1C亚型,我国HIV-1主要流行株可能已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人们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asociatednephropathy,HIVAN)的治疗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这些先期研究中,常规免疫抑制剂对HIVAN是否同样有效?能否促进HIV...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母婴传播的现状、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全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母婴传播概况HIV/AIDS已成为全球儿童的一个主要死因 ,HIV感染儿童中有 90 %是由母亲传给的 ,估计全球每年有 2 40万感染HIV的妇女生育子女 ,造成每年 60万的新生儿感染病毒。现在每天有 160 0名新生儿感染HIV。在非洲 ,HIV的流行已使婴儿病死率增加 75 % ,儿童病死率增加10 0 %。在乌干达 ,HIV 1感染儿童中 3 4%死于 1岁 ,66%死于 3岁 ,75 %死于 5岁。全球因HIV/AIDS的流行而失去双亲的孤儿已超过 110 0万。HIV在全球的肆虐使得以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的发展中国家受到…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夫妻间传播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AIDS高发区HIV在夫妻间的传播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HIV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某AIDS高发区一方HIV抗体阳性的346对夫妻逐户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采集其配偶的静脉血检测HIv抗体,对70例HIV感染者进行HIV前病毒DNA序列测定。结果346对夫妻中,发生夫妻间传播99对,传播率为28.6%。其中,一方因有偿供血感染的夫妻125对,发生夫妻间传播18对,传播率为14.4%;一方因受血感染的夫妻135对,发生夫妻间传播32对,传播率为23.7%;婚外性接触而感染的夫妻86对,发生夫妻间传播49对,传播率为57.0%。其中.丈夫传给妻子37对,传播率为69.8%;妻子传给丈夫12对,传播率为36.4%,男传女概率高于女传男(P〈0.01)。婚外性接触的感染者比血源性感染者有更高的夫妻传播率(P〈0.01)。检测30例血源性感染者均为B’亚型,9例发生夫妻传播,其配偶也均为B’亚型;31例婚外性接触感染者.AE亚型20例,07BC重组亚型8例,B亚型2例,B’亚型1例,检测其中发生夫妻传播8对,双方同属一个亚型(5对夫妻均为AE亚型,3对均为07BC重组亚型);基因树显示夫妻的病毒同属一支。结论HIV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加强相关措施预防HIV在家庭内进一步传播很有必要。性传播疾病及HIV亚型可能在HIV的夫妻传播及男传女的传播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陕西省HIV-1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亚型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6份采集于陕西省经确认为HIV-1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提取核酸,从6份样品中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定和分析了C2-V3及其邻区共312个核苷酸序列。结果 6份血样,2份中HIV-1A亚型毒株感染(SHX7、SHX8);4份为HIV-1B’亚型(泰国B’亚型)毒株感染(SHX1、SHX5、SHX6、SHX9)。SHX1、SHX5、SHX6、SHX9彼此问基因离散率为5.62%,SHX7与来自卢旺达的U08794之间的基因离散率仅为2.41%。结论 陕西省目前存在HIV-1A、B’两种亚型的毒株,HIV-1 B’亚型由邻近地区传入,HIV-1A亚型为非常人接触传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中国人基因组中HIV-1感染相关的特异性协同受体(CCR5)的基因多态性和比较提取人基因组DNA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我们分别用常规法和柱层析法从1219名中国人外周血PBMC中提取基因组DNA样品,对纯化后的DNA样品质量进行定笥和定量分析,并对其基因组DNA中CCR5基因进行了PCR,Southern杂交和直接DNA测序等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FN γ和IL 10在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 0例HIV携带者、16例艾滋病 (AIDS)患者血清IFN γ和IL 10水平 ,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和IgM水平 ,选择 2 3名健康人作对照组。 结果 AIDS患者IFN γ水平为 (4 .5± 2 .7)pg/ml,对照组为 (8.2± 4.1) pg/ml,AIDS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HIV携带者、AIDS患者血清中IL 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12 .4± 7.4) pg/ml ,(2 8.1± 11.2 ) pg/mlVs(6.9± 3 .8)pg/ml ,P <0 .0 1] ,且AIDS组高于HIV携带组 (P <0 .0 1)。HIV携带者和AIDS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HIV携带者存在Th1型免疫应答缺陷 ,Th2型免疫应答与感染慢性化及疾病持续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asociatednephropathy,HIVAN)是HIV1感染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在黑人中,约有10%的HIV感染者伴有HIVAN,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