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天津市第四医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6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全组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乳头开窗术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54例患者利用十二指肠镜行EST或乳头开窗术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6例未成功,其中2例结石嵌顿导丝无法通过,另4例则有结石残留,后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4例EST术后一过性血、尿淀粉酶升高者和1例发生轻度急性胰腺炎,1例消化道出血,2例电解质紊乱,均经积极治疗后仍行LC术;经ERCP+EST或乳头开窗术后行LC,LC术全部成功,无1例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与十二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安全有效,符合优先考虑微创治疗的现代理念,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管镜联合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管镜微创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检查(ERCP),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EST)胆总管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LCBDE),联合术中胆管镜取石,对25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进行微创治疗。结果235例手术获得成功,23例中转开腹,无残余结石及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操作熟练后手术时间也短于开腹手术。163例随访6个月以上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三镜联合的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其微创优势明显,可基本取代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并分析在DSA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形成、疗效、并发症及经验体会.方法 收集行ERCP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6例,同时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下网篮及球囊取石,最后均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统计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取石过程、并发症.结果 6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2例占18%,胆囊切除术后及胆道探查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54例占82%,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18例占27%.ERCP三腔切开刀插管成功率94%,针状刀乳头开窗占6%.穿孔并发症1%,胰腺炎的并发症4%,并发胆管炎1%.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操作、合适的医疗器具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规范化的术后管理是降低或减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形成及困难插管因素之一,ERCP下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而高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采取三镜联合治疗11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十二指肠镜下乳头中切开(EST)网篮取石(直径≤1.5CM),留置鼻胆管引流(ENBD),术后3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ENBD(结石>1.5CM估计镜下取出困难),行LC+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管一期缝合;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术前ENBD失败)。结果:成功实施①EST+LC 86例;②ENBD+LC+LCBDE 16例;③LC+LCBDE T管引流术3例;中转开腹5例(4.65%)。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除③组与开腹相当外,其余病例均较开腹手术明显缩短。全组病历无残余结石及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98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手术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镜"(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及术中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LRCL)及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及病情分为保胆组40例及胆囊切除组46例,2组均先进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然后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总管Ⅰ期缝合术,之后保胆组行LRCL,胆囊切除组行LC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和近远期生存质量。结果保胆组手术成功率95%(38/40),结石取净率100%;术后未发生胆漏、出血、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40个月,超声检查与正常胆囊超声相吻合,无结石复发,未发现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无胆囊癌、结肠癌发生。胆囊切除组手术成功率100%,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40个月,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结论 "三镜"联合LRCL是腔镜技术较成熟的医院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优选方法,既能清除胆囊及胆总管的结石,又能保留胆囊及其功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管镜微创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检查(ERCP),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EST)胆总管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LCBDE),联合术中胆管镜取石,对25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进行微创治疗。结果235例手术获得成功,23例中转开腹,无残余结石及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阐明显缩短,操作熟练后手术时间也短于开腹手术。163例随访6个月以上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三镜联合的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其微创优势明显,可基本取代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石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在ERCP基础上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胆总管结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佛山市中医院住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判定并对比分析行ERCP+EST术前后中医证型和临床证候。结果胆总管结石ERCP+EST术前以湿热证45例(45%)最为常见,气郁证20例(20%),血瘀证15例(15%),阴虚证9例(9%),脾虚证7例(7%),脓毒证4例(4%);ERCP+EST术后以脾虚证36例(36%)最为常见,阴虚证24例(24%),气郁证14例(14%),湿热证13例(13%),血瘀证11例(11%),脓毒证2例(2%);术前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P+EST术后胁痛、寒战、发热、黄疸、口苦、腹胀、苔黄腻、脉滑数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疲倦、脉缓弱较术前加重(P0.01);自汗、神昏、嗳气、苔白症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EST术前以实证为主,湿热证最常见;ERCP+EST术后以虚证为主,脾虚证最常见。ERCP+EST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标实症状,但是也加重本虚症状,总体上术后较术前有从实转虚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6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成A组与B组各31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以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B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88.23±6.62)min、术中出血量(26.21±15.23)m L、住院时间(10.14±1.32)d等指标均优于B组的手术时间(120.15±7.54)min、术中出血量(105.54±16.28)m L以及住院时间(18.65±2.45)d(P0.05);A组管道引流时间(3.2±2.8)d明显短于B组的(28.5±6.8)d(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B组的19.3%(P0.05)。结论:应用ERCP+EST+LC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取石成功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加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方法:对71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胰胆管造影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结果:697例一次取石成功,10例碎石后放置鼻胆引流管二次取石成功,1例因患者年龄过大放置塑料支架,5例因十二脂肠孔头旁憩室等原因取石不成功.术后并发症10例,术后胰腺炎7例.出血3例.结论:ERCP+EST取石术已经成为非外科手术的重要部分,护理人员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术中密切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诊治胆总管结石可以直接显示胆总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取石成功率高和费用少等优点,已成为诊治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2002年以来的1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3例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总管残留结石自行排出1例,采用EST成功取石1例,合并胆漏经保守治疗后EST成功取石1例.结论: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应采取以ERCP/EST为首选的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与激光综合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明确并拓宽内镜的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内镜(电子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术及网篮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腹腔镜纤维胆管镜胆总管探查、取石、BD管引流术)与激光综合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55例。结果ERCP及EST成功5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09%,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腹腔镜及胆管镜全部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全组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与激光综合治疗胆囊和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柴胡四金汤预防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行ERCP取石术,治疗组在术后基础上加服柴胡四金汤。观察1年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胆总管结石症状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四金汤联合ERCP术,能显著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3例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总管残留结石自行排出1例,采用EST成功取石1例,合并胆漏经保守治疗后EST成功取石1例。结论: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应采取以ERCP/LST为首选的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防止和减少LC术后的胆道系统并发症和再手术率。方法:比较分析我院LC术后胆道系统并发症和开展术前ERCP检查后LC胆道系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1998年9月至2003年5月共实行LC1038例,术后发生残留结石28例,胆道损伤7例,术后发现胆道肿瘤4例,胆源性胰腺炎3例,胆道蛔虫1例。2003年6月至2011年4月开展术前ERCP后行LC1876例均无显著胆道系统并发症。结论:为了积极预防LC术后的胆道并发症,提高LC安全性,术前进行ERCP影像学检查以了解胆道情况(胆囊和胆囊管是否显影、有无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狭窄以及有无胆道肿瘤、胆囊管的汇合形态等)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管结石嵌顿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为58例胆囊管结石嵌顿致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LC的临床资料.全麻下行四孔法LC,充分游离胆囊三角,显露出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部,尝试将结石推入胆囊壶腹失败后,沿胆囊管长轴剪开0.5-1.0cm,取出结石,断端结扎或缝合.结果:55例(94.8%)成功完成LC,3例(5.2%)中转开腹,2例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内镜胰胆管造影取石治愈.无胆管损伤、胆瘘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住院3~9d,平均4d.58例术后随访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解剖胆囊三角,必要时剪开胆囊管,完全可在腹腔镜下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并可避免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7.
随着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诊治胆总管结石可以直接显示胆总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取石成功率高和费用少等优点,已成为诊治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2003年以来的1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7月-2005年12月48例经手术或ERCP证实的胆道系统结石病例,行常规腹部轴位MRI扫描及MRCP扫描。结果48例中,MRCP明确诊断结石47例,29例为胆囊结石,12例为胆总管结石,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结论MRCP是一种检出率很高的胆道系统结石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内镜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早期借助内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采用内镜下胆总管Oddis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pancreatitis,UP)已成为公认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于2004年10月-2006年6月对收治的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配合中药清胰利胆汤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管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例胆管术后结石残留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胆囊切除5例发生残石;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9例发生残石,其中8例放置T管,1例因胆总管下端不通同时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未放置T管)。6例曾行术中胆管造影术。所有病例均未行术中纤维胆管镜检查。术后1个月内行T管造影8例,其中7例发现残石;术后3周~1 a重新出现症状4例,其中B超检查发现残石1例;CT及MRCP发现残石3例;2例无症状,B超复查发现肝内胆管残石。结论术前检查不完整,术中探查不够彻底及缺乏术中造影及胆管镜检查或应用不当是残石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前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术中系统探查、常规应用胆管造影、胆管镜、B超是预防残石发生的有效方法。可根据残石的部位、大小、治疗条件、有无T管及并发症选择残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