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5-156
目的探讨对34例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34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34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经过护理后,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好转29例,好转率为85.3%;无变化4例,恶化1例。结论对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缓解病情、确保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直视气管插管在临床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经直视气管插管抢救患者42例,观察其抢救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中成功41例(97.6%),其中一次插管成功38例;仅有1例(2.4%)因甲颔距离6 cm(参考范围6.5 cm),操作者未掌握好合适的导管深入长度而失败。插管成功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时,直视气管插管是一种值得优先选用的方法。直视气管插管操作简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见效快,对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11):868-868
气管插管是临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呼吸机的应用使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我科2004年10月-2005年1月共收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9例。通过术后观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各种新型多功能呼吸机的引进,使得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科自2003年以来,应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有35例,现将我们对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气管插管位置的确定气管插管通常在紧急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普通卒中单元病房(SU)和卒中单元监护病房(SCMU)对重症脑血管病治疗的疗效。方法:同期选取在SU及SCMU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各45例,比较两组病死率,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评分、治疗2周时的Barthel评分。结果:在卒中单元监护病房治疗后,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治疗2周时的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卒中单元病房患者;而病死率则明显低于普通卒中单元病房患者(P<0.01和P<0.05)。结论:重症卒中患者在卒中单元监护病房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地西泮、丙泊酚和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记录患者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次数、插管完成时间及有无其他并发症。结果丙泊酚组心血管功能抑制最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大;依托咪酯组插管前后上述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地西泮组插管条件不够理想,MAP和HR明显升高。结论依托咪酯对于拟行急诊气管插管的患者是首选的静脉麻醉诱导药。 相似文献
7.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50例危重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其中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34例,经鼻引导气管插管16例,记录操作时间及次数。结果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成功率为100%,均为一次性插管成功,其中经口操作时间为154~261s,经鼻操作时间为231.447s。结论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定位准确,一次成功率高,可用于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王永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4):362-363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最紧急的危重症情况,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苏成功率低的特点。有关资料研究显示;院内复苏抢救的成功率仅有12%~40%,院外的复苏成功率更低,只有4%。因此,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4月成功复苏的13例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气管导管前端角度对模拟颈椎制动患者视频喉镜(GlideScope)插管成功率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G1组(气管导管弯曲呈60°)、G2组(气管导管弯曲呈90°),配戴颈托模拟颈椎制动,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观察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1 min(T1)、3 min(T2)、6 min(T3)时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结果 G2组插管时间较G1组缩短(P〈0.05),两组各时段血浆E、N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GlideScope并将气管导管弯曲成90°有助于模拟颈椎制动患者提高插管成功率,但在插管时所致的应激反应方面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此类患者的气道管理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4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灌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气道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dyn)、吸气阻力(RAW)3项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灌洗后患者PaO2、Cdyn升高,PaCO2、PIP、RAW降低,与灌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内对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临床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前静脉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和拔管前静脉使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拔管后即刻予以布地奈德雾化拔管后咽喉部不适症状的发生率. 方法 收集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5例气管插管患者,分为A组(拔管前静脉使用甲基强的松龙40 mg组)36例和B组(拔管前静脉使用甲基强的松龙40 mg联合拔管后即刻予以布地奈德1 mg雾化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咽喉部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A组咽痛发生率为50.0%(18/36)、声嘶为55.6%(20/36);B组咽痛发生率为30.8%(12/39)、声嘶为35.7%(14/39);喉头水肿发生率两组均不高,分别为2例(5.6 %)和1例(2.6%),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88、2.92、0.44,P=0.089、0.088、0.509),但B组发生率较A组呈下降趋势.结论气管插管拔管前使用甲基强的松龙且拔管后即刻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能可减少拔管后患者咽痛、声嘶和喉头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综合阐述近年来对有效预防非计划拔管进行的临床研究分析与护理进展,从而减少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全面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3年来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不动杆菌属分离率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近3年我院RICU收治的有完整细菌学资料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离不动杆菌属菌株97株,每年的分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每年分离率相比有显著差异;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约占同年不动杆菌属总数的71.43%~78.85%。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结论不动杆菌属是最重要的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之一,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可根据病情选用于不动杆菌所致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导致急危重症孕产妇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38例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ICU治疗时间将其分为ICU治疗时间延长组(≥3d)及不延长组(<3d),分析急危重症孕产妇ICU治疗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20例患者(占52.6%)ICU治疗时间延长,4例患者死亡(占1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行规律产前检查、急诊剖宫产、SCr增高、机械通气是ICU治疗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危重症孕产妇ICU治疗时间延长的发生率高。加强危险因素管理可有助于缩短ICU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预防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气管插管前5min静注美托洛尔50u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时(暴露声门时),插管后1min、3min、5min及10min共6个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及插管期间发生的心律失常。结果治疗组MAP在插管前、后无明显变化,HR插管后一度上升,但仍低于诱导前(P〉0.05);对照组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3min、5min的MAP、HR均显著升高,与诱导前及治疗组相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期间对照组有3例发生室性早博。结论美托洛尔可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插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重症感染患者75例,按住院时间分为≤48 h组(19例)和〉48 h组(56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乳酸水平、DIC和MODS的发病率对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间慢性疾病史、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DIC和MODS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D IC和MODS的发病率是影响患者ICU治疗时间长短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65、4.902、1.927、1.098、7.514,P〈0.05或〈0.01)。结论 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D IC和MODS的发病率是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非心脏术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观察非心脏手术后患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发病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连续收入解放军总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105名非心脏手术术后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62名,女43名;年龄(51.0±18.1)岁。沿用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提出的ALI/ARDS诊断标准,所有观察病例按照入住SICU期间的最低氧合指数水平分为3组:氧合指数正常组,ALI组,ARDS组。分别比较各病例组年龄,体重,体重指数,ICU停留时间,以及患者住ICU期间以及转出ICU后30d内患者总死亡率,术中出血量与输液量。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各因素对ALI/ARDS患者总死亡率的影响。结果3组患者间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差异,发生ARDS组患者体重最重,体重指数最高。ARDS组在ICU停留时间明显高于其他2组。3组患者总死亡率无显著统计差异。各组患者中,术中出血量和液体入量无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发生ALI/ARDS的SICU患者中,年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高龄ALI/ARDS患者更容易发生死亡。结论老年、体重较重的患者更容易在术后发生ALI/ARDS,应加强此类高危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从而降低外科术后ALI/ARDS发病率,减少发病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在抑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艾司洛尔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及罗库溴铵诱导,插管前1 min给予药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艾司洛尔组给予0.5 mg/kg艾司洛尔稀释于生理盐水10 ml中静脉注射。监测并比较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2 min(T3)和3 min(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T1时,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的MAP[(76±13)mm Hg,(75±12)mm Hg]及HR[(65±9)次/min,(64±8)次/min]较T0时的MAP[(87±12)mm Hg,(86±12)mm Hg]及HR[(75±12)次/min,(74±12)次/min]明显下降(P<0.01),下降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和T4时,对照组的MAP[(103±23)mm Hg,(106±21)mm Hg,(89±19)mm Hg]和HR[(85±7)次/min,(83±8)次/min,(79±9)次/min]较T1时MAP[(75±12)mmHg]和HR[(64±8)次/min]明显升高(P<0.05),而艾司洛尔组的MAP和HR在插管后升高不明显[插管后MAP:(89±15)mm Hg,(86±14)mm Hg,(74±12)mm Hg,HR:(66±13)次/min,(74±12)次/min,(72±5)次/min;插管前MAP:(76±13)mm Hg,HR(65±9)次/min,P<0.01]。艾司洛尔组有8例患者在插管后HR下降到60次/min以下,最低为53次/min。结论艾司洛尔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0.5 mg/kg艾司洛尔与瑞芬太尼合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