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胸膜外病灶清除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并截瘫的效果。方法:对12例胸椎结核并截瘫患者,采用胸膜外病灶清除减压术治疗,并采用X线检查,下肢肌力测定及Frankel评分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随访9-48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病人腰背部疼痛不适等症状消失,下肢肌力恢复,按Frankel评分优5例。良4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使用胸膜外病灶清除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并截瘫,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行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患者23例,对手术前后ESR、CRP、神经功能ASIA分级、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1个月、1年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年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神经受损情况ASIA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椎结核的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行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加植骨内固定的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 1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诊 2~ 46个月 ,平均 2 4个月。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改善 12例 ,有效率 92 % ;术后无一例局部结核复发或胸腔内结核扩散 ,复发率为 0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11°;术后随诊 4~ 10个月的 12例患者均显示植骨处骨性融合。结论 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 ,能促进病灶愈合及截瘫恢复 ,矫正后凸畸形和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回顾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胸椎结核115例,其中经肋横突切除行病灶清除植骨术73例(A组),经胸腔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钛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42例(B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植骨融合、脊髓神经恢复、畸形矫正情况和治愈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5~3a(平均2a),A组与B组相比,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情况和治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70例有脊髓神经损害的病人,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经胸腔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经肋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植骨术相比,术野宽敞,利于操作,易于结扎止血,彻底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可较好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减少结核复发.但开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范围有限,而且内固定材料较贵,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肋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植骨术适用于全胸椎结核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7.
刘锐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3):378-380,383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4例胸椎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行经胸膜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经肋骨横突病灶清除植骨术。结果:随访12~24个月,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和平均矫正角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有脊髓神经损害的患者,两种术式对其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效果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膜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具有手术视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等优点,是治疗胸椎结核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更好方法。方法;自1990年以来,对21例胸椎结核导致椎柱不稳的患者,应用病灶清除,哈氏棒内固定,椎间及椎板植骨的手术方法。本组平均33.2岁。胸7椎体6例,胸8椎体8例,胸10椎体7例,椎体压缩〈1/2椎体高度13例,〉1/2椎体高度8例,并不全瘫14例。手术中先行病灶清除,然后哈氏棒内固一,撑开后再次清除病灶,取肋骨和髂骨行椎间及椎板上植骨。术后化疗12~15月。结  相似文献   

9.
胸椎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之一,后期常引起脊髓受压导致患者截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胸椎结核可采用多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我院对61例胸椎结核患者分别采用经胸腔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和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天洪  黄勇  曾建成  邓友章 《西部医学》2010,22(10):1878-1880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21例患者,病灶位于胸5~12,均有程度不同的后凸畸形,后凸角27~57°,平均31.7°;术前15例患者伴脊髓不全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7例。所有病例术后均给予至少12月的系统抗结核治疗。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一期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及固定;随访9~24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复发及螺钉松动,所有病例均获得植骨愈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6.8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9.4°,随访期内未见明显丢失,脊髓不全损伤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33级,除3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外,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能够有效清除病灶减少复发,并能有效重建和维持脊柱稳定性,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透视辅助下病灶有限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的28例胸椎结核患者,包括12例男性,16例女性,平均年龄39.46岁,均采用在透视辅助下行病灶有限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行JOA、VAS疼痛视觉评分,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X线检查测量病变椎体Cobb角,红细胞沉降率,植骨融合情况,术后3、6、9月随访,以后每隔6月随访一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 61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20~240 min,术者出血量200~400 m L,术中未出现大血管或脊髓损伤.结核症状均消失无复发,无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JOA评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为23.75±2.33,与术前15.67±3.72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VAS疼痛视觉评分评分末次随访评分为1.46±0.92,与术前4.53±1.93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E级11例,D级9例其中有4例恢复至E级,C级4例其中1例恢复至D级,B级3例均恢复... 更多  相似文献   

13.
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患者36例,其中T2~32例,T3~42例,T4~53例,T5~65例,T7~810例,T8~96例,T9~104例,T11~124例。术前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21例,D级10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为11.25~48.32°,平均35.34°。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未出现复发。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所有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在位,无松动、塌陷及断裂。术后后凸畸形纠正0.89~27.63°,平均16.20°,随访1年未见明显丢失。结论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一期完全清除结核病灶,脊髓减压,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椎结核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路与后路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56例单节段胸椎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18 ~76岁,平均38岁.其中前路术式组26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结构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术式组30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结构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定期随访观察结核治愈、神经功能改善及后凸、侧凸畸形矫正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植骨融合时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后凸及侧凸畸形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前及末次ASIA等级评分及并发症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 ~ 56个月,平均29个月,均获得临床治愈.在后凸及侧凸矫正角度丢失方面,前路术式组>后路术式组.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神经功能改善、后凸及侧凸畸形矫正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均能达到良好的治愈效果.与前路术式相比,后路术式在后凸和侧凸矫正角度的维持上优势明显,安全性好,更具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节段胸椎结核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对我院 2 0 0例胸椎结核手术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 5年来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了相应的手术入路 ,在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率都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正确的手术入路 ,直接关系到手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报告1958~1980年期间我科收治的50例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治疗结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并结合疗效着重讨论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儿童胸椎结核术后康复治疗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2年10月-2000年月10月共收治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病人3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继发性肺结核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的异同。方法 对242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以21~30岁的年轻人为最多。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有贫血与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1)。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有发热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1)。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合并≥3种肺外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5)。继发性肺结核组痰涂片阳性率明显高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P<0.01)。在继发性肺结核组,肺部病灶范围分布在6个肺野的患者最多。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脑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1)。继发性肺结核组合并浅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P<0.01)。继发性肺结核组合并胸壁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P<0.01)。两组合并脊柱结核、肠结核、喉结核、泌尿系结核、结核性腹膜炎无差异(P>0.05)。结论 对年轻、肺部结核病灶范围广、全身情况差的肺结核患者,要警惕同时合并肺外结核,尤其是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脑结核、浅表淋巴结结核、脊柱结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