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借鉴近年来国内外大学医学教育改革成功经验,并结合第二军医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介绍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模式的改革方式及优势,建立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横向综合及纵向整合的课程体系,以推动我国八年一贯制医学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科学向整体化、综合化及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今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纵观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大致有4种趋势:(1)沿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在课程数量、学时、理论与实践比例等方面进行优化;(2)实施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3)实施问题为基础的课程体系;(4)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我国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起步较晚,普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主流。国内许多医学院校虽然也在实施器官系统课程改革,但主要是基础医学课程按器官系统整合或临床医学课程按器官系统整合。而把基础与临床课程进行整合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还没有实施过。  相似文献   

3.
“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已成为国内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各医学院校根据不同的整合理念和目标,纷纷开展基于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课程整合的探索和实践.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中提出“结构功能与疾病”的课程整合模式,本文以呼吸系统为例探讨以“结构功能与疾病”模式进行课程整合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构建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分析目前国内PBL及"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的开展现状,借鉴香港大学医学院本科教育采用"以系统为基础"课程结构结合PBL教学模式的成效,提出在"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改革中应用WPBL模式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受到诸多好评.重庆医科大学初步探索适应校情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为全面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系统整合课程模式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与热点。本教学团队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五年制卓越创新班中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内分泌与代谢病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基础医学和内外科学中的内分泌代谢系统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编写相应教学大纲及教学案例,实施基于课程整合为导向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综合性形态学实验教学和多元化考核,构建内分泌与代谢病课程整合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模式,有助于建立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机联系,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7.
王玉波  李民  吕雪  康军  何勇 《重庆医学》2016,(12):1722-1723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临床教学模式在我国已沿用数十年,它将临床专业课分为内、外、妇、儿等学科,该教学模式存在较多弊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认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渗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系统培养学生整体临床思维能力,更利于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医学人才,且已成为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1‐2]。本文探讨了本院器官系统教学模式在气胸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中有关基础医学教育教学要求的内涵和意义,提出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优化基础医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科研五个方面的改革思路.以期保证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培养国际化实用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存在学习内容重复、与临床脱节等不足;"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融合,具有很大优势.改革传统的课程模式,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整合模式,应根据具体的校情、人财物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实施.改革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步,增设"专题型整合课程";第二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部分整合;第三步,实施"模块化教学".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案,有利于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医学教育大多采取的是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这一模式的陈旧化日渐凸显.第二军医大学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在临床医学八年制中率先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神经系统形态功能联席授课的教学改革探索,结合PBL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个性化特色明显.从学生的角度谈谈对联席授课个性化特色的认识,以期对未来深化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的课程模式之一。该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实现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淡化了学科意识,强调了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体现了知识与能力、道德与情感的相互关系。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学习国外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探索与世界医学教育接轨,我院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教学改革,受到了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高度重视。改革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医学专科层次进行;第二阶段在本科层次进行。通过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综合型课程模式教学改革,我们认为这种模式是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本文介绍了由世界著名医药卫生出版集团爱思唯尔公司出版的一套“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教材,期望其编写中的一些特色和经验给中文教材的编写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3.
凌斌  邓世文  张艳  谭丽  张琴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31-133
1866年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一直沿用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但该体系基础与临床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存在相互脱节等不足。自从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来,在国内外许多医学院校进行课程改革实践。90年代初我国在少数几所医学本科院校改革实践,2012年我校在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经验的同时结合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在专科生中实施了以器官系统的课改。经过人们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以器官系统课程体系具有很多的优越性,认为它是一种新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发展前景远大。  相似文献   

14.
·“高等医药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进展现状与展望·面向21世纪医学教育创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综合型课程模式的改革尝试·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与高中同类课程内容衔接情况的调查分析·五届临床医学毕业生的质量评估·国外高等医学教育评估情况简介1999年第3期要目  相似文献   

15.
颜芳  黄燕  黄秀云 《吉林医学》2010,31(6):825-826
从高等中医院校西医类课程现状、国内外医学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现状以及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课程模式国内研究现状入手,探讨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进行相应的教材内容和体例的改革,从而就构建新型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不少院校开展了以器官-系统整合课程(OSBC)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本文概述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并以儿科学专业为例就OSBC在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备受关注。文章介绍了《呼吸病理》网络课件制作背景、研发过程及应用体会,以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医学教育中临床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右江民族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自2013年开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以"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为主线,对生物医学课程、临床课程进行横向和纵向整合,建立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整合体系,以岗位胜任力为出发点,探索培养适合民族地区医疗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医学教育发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逐渐受到国内医学院校的青睐。借鉴国内外的教学改革经验,根据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重庆医科大学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这为讲授生物化学这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我教研室对生物化学教学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和重新分配,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趋势。该模式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主要任务,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本文通过总结消化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在重庆医科大学实施中的经验,分析参与教育改革的学生成绩,结合重庆医科大学实际情况,发掘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整合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