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五味子脂A(GA)与卡铂(CBP)联合应用对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GA的协同抑瘤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GA和CBP单独及联合对卵巢癌Skov3细胞株进行干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根据其结果选择GA和CBP合适浓度。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GA(0.04μmol·L-1)组、CBP(16mg·L-1)组、GA(0.04 μmol· L-1)联合CBP(16mg·L-1)组(联合用药组),药物处理48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指数(AI),JC-1染色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ccaspase-3和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A联合CBP作用后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GA和CBP单独应用组(P<0.01),且GA及CBP浓度分别为0.04 μmol·L-1和16 mg·L-1时量效比最佳(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2.1%)。与对照组比较,GA组和CBP组细胞折光性减弱,细胞回缩明显,部分脱落呈悬浮状;联合用药组细胞回缩现象更为明显,并见大量脱落细胞。流式细胞术和TUNEL检测,与对照组、GA组和CB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凋亡率和AI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JC-1染色检测,与GA组和CB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联合用药组细胞中Bax和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GA组和CBP组(P<0.05),Bcl-2mRNA和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GA组和CBP组(P<0.05)。结论:GA能增强CBP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caspase-3的基因表达、下调Bcl-2的基因表达有关,可协同CBP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紫杉醇在体外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二甲双胍与紫杉醇的药物协同效应。方法: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0.01、0.50、1.00、5.00和10.00 mmol·L-1)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用药组(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及紫杉醇联合用药)。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KOV3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下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药物作用48h后实验组SKOV3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而 G2/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MTT法检测,1.00 mmol·L-1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0.50 mmol·L-1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P<0.05);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单独紫杉醇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增殖,二甲双胍能够增强紫杉醇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二者具有药物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神经胶质瘤C6细胞损伤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C6细胞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100 μmol•L-1 LPS组、1 000 μmol•L-1 H2O2组及1 000 μmol•L-1 H2O2与100μmol•L-1 LPS联合应用组。药物作用C6细胞6 h,取培养液上清与细胞沉淀,利用LDH检测试剂盒,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RT-PCR检测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Caspase-3、细胞色素C(Cyt-C)及CLIC4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100 μmol•L-1 LPS组C6细胞凋亡率及LDH释放率增加(P<0.05),在mRNA水平上Bcl-2、Bax表达率未见明显改变(P>0.05),而Caspase-3表达率升高(P<0.05);在蛋白水平上,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cl-2、Bax、CLIC4及胞浆Cyt-C蛋白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 ,而Caspase-3蛋白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 000 μmol•L-1 H2O2组C6细胞凋亡率及LDH释放率增加(P<0.05);在mRNA水平上Bcl-2表达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Bax、Caspase-3表达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蛋白水平上,Bcl-2蛋白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Bax、Caspase-3、CLIC4及胞浆Cyt-C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H2O2组和LPS组比较,LPS与H2O2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率及LDH释放率明显增加(P<0.05),在mRNA水平上Bcl-2表达率下降(P<0.05),Bax、Caspase-3表达率升高(P<0.05);在蛋白水平上,Bcl-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Bax、Caspase-3及胞浆Cyt-C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LIC4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单独应用LPS能够激活Caspase-3信号通路,引起C6细胞早期凋亡,同时LPS能促进H2O2引起的C6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凋亡相关的Bcl-2/Bax及Caspase-3途径过度激活有关。线粒体氯通道蛋白CLIC4在此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褪黑素(MLT)、顺铂(DDP)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为MLT作为卵巢癌化疗辅助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用MLT组(0.5、1.0和2.5 mmol/L)、单用DDP组(25和50 mg/L)、联合应用MLT及DDP组(MLT 0.5 mmol/L联合DDP 25 mg/L; MLT 0.5 mmol/L联合DDP 50 mg/L;MLT 1.0 mmol/L联合DDP 25 mg/L;MLT 1.0 mmol /L联合DDP 50 mg/L;MLT 2.5 mmol/L联合DDP 25 mg/L;MLT2.5 mmol/L联合DDP 50 mg/L)。应用显微镜观察法、MTT法测定用药后卵巢癌SKOV3细胞的凋亡及增殖抑制率,并采用免疫化学方法测定卵巢癌SKOV3细胞用药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用药组细胞贴壁能力减弱、变小变圆、折光性减弱、细胞皱缩、核固缩、染色质凝集、核碎裂。联合用药组凋亡细胞增多;MTT 法检测结果显示0.5、1.0和2.5 mmol/L-1的MLT单独应用或与25和50 mg/L的DDP联合应用均有抑制细胞生长作用(P<0.05),且随浓度升高抑制率升高,联合用药组两药物间均有协同作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1;免疫化学染色法显示单用药组及联合用药组VEGF表达较对照组均降低,联合用药组VEG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MLT对卵巢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MLT联合DDP对VEGF表达下调有协同作用,提示适当浓度的MLT配伍DDP作用于卵巢癌细胞SKOV3可达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味子甲素对脑胶质瘤C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及50、100和200mg·L-1五味子甲素组,采用MTT法检测C6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yclinD1、Bax、Bcl-2和Case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4和48h时50、100和200 mg·L-1五味子甲素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 < 0.01),72h时100和200 mg·L-1五味子甲素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与对照组比较,200 mg·L-1五味子甲素组Sub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 < 0.05),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 < 0.05)。与对照组比较,100和200mg·L-1五味子甲素组细胞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1),不同浓度五味子甲素组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5或P < 0.01),200mg·L-1五味子甲素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1),不同浓度五味子甲素组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 < 0.01),200 mg·L-1五味子甲素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1)。结论:五味子甲素通过下调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促凋亡因子Bax和Bcl-2表达水平而抑制C6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萱草花总黄酮(HCBF)含药血清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低(900 mg·kg-1)、中(1800 mg·kg-1)和高(2700 mg·kg-1)剂量HCBF组。采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pG2细胞形态表现,AnnexinⅤ-PI双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中凋亡蛋白Bax、bcl-2和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HCBF组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CBF组HepG2细胞体积缩小,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呈浓缩和破碎状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HCBF组HepG2细胞凋亡率升高(P < 0.05或P < 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高剂量HCBF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结论:HCBF含药血清可以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途经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LAC)对体外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采用0、2.5、5.0、10.0和20.0μmol·L-1 LAC干预SKOV3细胞48 h,5μmol·L-1 LAC干预SKOV3细胞0、24、48和72 h;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不经药物干预)、LAC组(加入5μmol·L-1 LAC)、卡铂组(加入10、20、40及80μmol·L-1卡铂)和LAC联合卡铂组(加入5μmol·L-1 LAC和10、20、40、80μmol·L-1卡铂)。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结果:MTT检测,随着LAC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SKOV3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48 h时LAC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36μmol·L-1;LAC联合卡铂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较相同浓度卡铂组明显升高(P<0.05),卡铂的IC50由58.08μmol·L-1下降至18.37μmol·L-1。FCM检测,随着LAC作用时间的延长,SKOV3细胞凋亡率呈升高趋势;与卡铂组和LAC组比较,LAC联合卡铂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LAC可有效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体外增殖且能诱导其凋亡,并可以明显增强卡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蝎毒组分Ⅰ(SV-Ⅰ)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卵巢癌细胞SKOV3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V-Ⅰ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200、400、800 mg•L-1),采用MTT法检测SV-Ⅰ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抑制率,集落形成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200、400和800 mg•L-1-1组, SKOV3细胞集落数分别为57.00±6.16和48.00±4.11,明显低于对照组(84.00±5.29)(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 mg•L-1组SKOV3细胞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G2+M期细胞明显增多 (P<0.01), 800 mg•L-1组SKOV3细胞G2+M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G1期细胞数有增多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 和800 mg•L-1组SKOV3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蝎SV-Ⅰ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其机制与SV-Ⅰ抑制SKOV3细胞DNA合成、诱导SKOV3细胞发生G2+M和G1期阻滞及诱导SKOV3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桦木醇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传代后用于实验。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剂量桦木醇(1、5、10、20、50和100 mg·L-1)组,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以不加桦木醇的SW480细胞为对照组,DAPI染色观察15 mg·L-1桦木醇作用SW480细胞6、12和24h后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Sub-G1细胞百分比即细胞凋亡率,体外caspase活力测定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激活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底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断裂和凋亡蛋Bcl-2、Bcl-xL和cytochrome C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桦木醇剂量(1、5、10、20、50和100 mg·L-1)增加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P<0.05或P<0.01),其增殖抑制率呈剂量效应关系,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875 mg·L-1。DAPI染色,与对照组比较,15 mg·L-1桦木醇组正常细胞数量减少,在12和24 h时呈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膜气泡,核固缩、变形及染色质浓缩等)。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15 mg·L-1桦木醇组SW480细胞中处于Sub-G1期的细胞逐渐增多,即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caspase活力测定,与对照组比较,caspase-3和 caspase-9活性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免疫印迹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5 mg·L-1桦木醇组SW480细胞中PARP出现断裂,凋亡蛋白Bcl-xL表达下调,cytochrome C表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桦木醇可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xL表达启动线粒体介导的cytochrome C释放进而激活caspase-9凋亡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骨脂乙素(IBC)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Tca8113细胞分为对照组(0 μmol·L-1)和不同浓度IBC组(10、20、40及80 μmol·L-1)。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kt、p-Akt、Erk、p-Erk、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随着IBC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12、24和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5.13±8.97)、(132.40±7.76)和(58.56±5.93) μmol·L-1,不同时间点IC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1.69%±0.65%)比较,作用48h后20和40 μmol·L-1 IB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21%±2.32%和22.45%±1.18%)明显升高(P < 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作用48h后20和40 μmol·L-1 IBC组细胞中Bcl-2、p-Akt和p-Er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Akt和Erk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与对照组比较,作用48h后40 μmol·L-1 IBC组Tca8113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结论:IBC可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Akt和Erk通路可能是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味子脂A (GA)与卡铂(CBP)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阐明GA的协同抑瘤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GA与CBP单独或联合对卵巢癌Skov3细胞株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根据其结果选择GA和CBP合适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GA (0.04 μmol· L-1)组、CBP (16mg· L-1)组、GA (0.04 μmol·L-1)联合CBP (16mg·L-1)组(GA+CBP组),药物处理48h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MP-2、MMP-9、AKT1和pAK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GA组和CBP组比较,GA+CBP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1),且GA和CBP浓度分别为0.04 μmol·L-1、16 mg·L-1时量效比最佳。克隆形成实验,与对照组比较,CBP组和GA+CBP组Skov3细胞克隆形成率均降低(P<0.05或P<0.01);GA+CBP组Skov3细胞形成率明显低于GA组和CBP组(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比较,GA组和CBP组Skov3细胞迁移的数量减少;GA+CBP组细胞迁移的数量明显低于GA组和CBP组。Transwell实验,与对照组比较,GA组和CBP组Skov3细胞穿过细胞外基质(ECM)的能力降低;与GA组和CBP组比较,GA+CBP组Skov3细胞穿过ECM的能力降低。RT-PCR法,与GA组和CBP组比较,GA+CBP组Skov3细胞中MMP-2和MMP-9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GA组和CBP组比较,GA+CBP组Skov3细胞中MMP-2、MMP-9、AKT1和pAK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GA可增强CBP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从而发挥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不同浓度粒径为90 nm的SiO2颗粒作用于SH-SY5Y细胞,分别为0、3.125、6.250、12.500、25.000、50.000 mg·L-1 SiO2组,其中0 mg·L-1组为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SH-SY5Y细胞存活率;采用AO/EB染色和 Annexin Ⅴ-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百分比和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MTT检测,6.250、12.500、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 (P<0.05),12.500、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细胞存活率低于3.125 mg·L-1 SiO2组 (P<0.05)。AO/EB染色和 Annexin V-FITC/PI法检测,6.250、12.500、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12.500、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细胞凋亡率高于3.125 mg·L-1 SiO2组(P<0.05)。FCM检测,3.125、6.250、12.500、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细胞中ROS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低于3.125 mg·L-1SiO2组和对照组(P<0.05),50.000 mg·L-1 SiO2组G2/M期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纳米SiO2 可降低SH-SY5Y细胞的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增加细胞中ROS水平,可干扰细胞周期进程,对SH-SY5Y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紫薯中原花青素(PCI)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细胞毒性作用,阐明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HCT-116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HF-91随机分为对照组(PBS组)、阳性药组[25 mg·L-1顺铂(DDP)]和PCI组(终浓度分别为25、50和100 mg·L-1)。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O/EB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JC-1线粒体膜电位变化,qPCR法检测p53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DDP组比较,100 mg·L-1 PCI组HCT-116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各浓度PCI组HF-91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与DDP组比较,50和100 mg·L-1 PCI组HCT-116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DDP组和不同浓度PCI组HCT-116细胞中caspase-3和p5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DDP组比较,不同浓度 PCI组HCT-116细胞中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100 mg·L-1 PCI组HCT-116细胞中p5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紫薯花青素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不同组分对高糖培养下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分别给予GBE、总黄酮、总内酯、总黄酮水解物、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银杏内脂A、银杏内脂B和银杏内脂C,药物浓度分别为0(高糖对照组)、3.125、6.250、12.500、25.000和50.000 mg·L-1,同时设低糖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增殖情况。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分别给予GBE、总黄酮、总内酯、银杏内脂A、银杏内脂B和银杏内脂C,药物浓度分别为0(高糖对照组)、0.05、0.50、5.00和50.00 mg·L-1,同时设低糖对照组,ELISA法检测条件培养基中Ⅳ型胶原(Col 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结果: MTT检测,与高糖对照组比较, 50.000 mg·L-1GBE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25.000 和50.000 mg·L-1总黄酮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总黄酮水解物、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各浓度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50.000 mg·L-1内脂C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组细胞增殖活性与高糖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与高糖对照组比较,5.00和50.00 mg·L-1GBE 组Col Ⅳ和F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 0.50 mg·L-1GBE组FN水平明显降低(P<0.05),0.50、5.00和50.00 mg·L-1总黄酮组Col Ⅳ水平降低(P<0.05或P<0.01),50.00 mg·L-1总内脂组Col Ⅳ和FN水平降低(P<0.05或P<0.01),50.00 mg·L-1内脂 C 组FN水平降低(P<0.05)。结论: GBE在高浓度时(50.000 mg·L-1)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而低浓度(自0.500 mg·L-1起)时抑制系膜细胞ECM积聚;GBE中总黄酮在抑制细胞增殖和ECM积聚方面起主要作用,总内脂无明显效果;苷元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远远强于糖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黄芪中提取、纯化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受体相互作用凝集素(FRIL),分析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黄芪水浸粗提物,用BCA蛋白测定法测定FRIL含量,糖抑制红细胞凝集实验鉴定FRIL与糖结合的生化特性;培养Raji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0及40 mg·L-1FRIL组;培养FLT3受体高表达细胞株HL-60细胞,分别设置对照组和2.5、5.0、10.0、20.0、40.0 mg·L-1 FRIL组;流式细胞术和MTT法分别检测FRIL对Raji细胞和HL-60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 从黄芪中分离得到含有4个亚基的凝集素FRIL达到27 mg;FRIL主要与α-D-甘露糖有很高的亲和性,证实FRIL能与糖专一性结合具有凝集素活性;40 mg·L-1FRIL组Raji 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20 mg·L-1FRIL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 5.0~40.0 mg·L-1FRIL组HL-60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增加(P<0.05)。结论: 成功从黄芪中分离得到具有凝集素活性的FRIL蛋白,对表达FLT3受体的细胞具有刺激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荞麦花叶芦丁(RBFL)对高糖所致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取出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7只空腹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 (n=10)和低剂量(45 mg·kg-1,n=8)、中剂量(90 mg·kg-1,n=8)及高剂量(180 mg·kg-1,n=8)RBFL干预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给药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记录血糖和体质量,检测不同浓度乙酰胆碱 (Ach)(1×10-9~1×10-5 mol·L-1)和硝普钠 (SNP)(1×10-10~1×10-5 mol·L-1)诱导的各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舒张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氧自由基(ROS)、一氧化氮(NO)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正常大鼠处死并迅速分离胸主动脉,分为正常葡萄糖对照组(11 mmol·L-1 葡萄糖),高浓度葡萄糖损伤(HG)组(44 mmol·L-1 葡萄糖),低剂量RBFL(0.2 mg·L-1)、中剂量RBFL(0.4 mg·L-1)和高剂量RBFL(0.8 mg·L-1)处理组,HG+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组,HG+L-NAME+RBFL组,HG+亚甲蓝(MB)组,HG+MB+RBFL组(n=6)。检测不同浓度Ach 和SNP诱导的各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舒张率,检测正常葡萄糖对照组、HG和RBFL处理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SOD和NOS活性。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糖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RBFL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升高,血糖降低(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Ach诱导的血管舒张率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RBFL干预组Ach诱导的血管舒张率均升高(P<0.05或P<0.01),且该作用可被L-NAME和MB所取消;各组大鼠SNP诱导的血管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ROS水平升高(P<0.01),NO水平及SOD和NOS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 高剂量RBFL干预组大鼠血清ROS水平降低(P<0.01), NO水平及SOD和NOS活性升高(P<0.01)。各组大鼠血清GSH-Px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葡萄糖对照组比较,HG组大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血管舒张率降低(P<0.01);与HG组比较,不同剂量RBFL(0.2、0.4和0.8 mg·L-1)处理组大鼠Ach诱导的血管舒张率均升高(P<0.05或P<0.01),且该作用可被L-NAME和MB所取消;各组大鼠SNP诱导的血管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葡萄糖对照组比较,HG组大鼠血管组织中SOD和tNOS活性下降(P<0.01);与HG组比较,高剂量RBFL 处理组大鼠血管组织中SOD和tNOS活性升高(P<0.01)。 结论: RBFL慢性整体给药和急性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小鼠高糖刺激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保护作用与增强血管SOD活性、减少ROS过量生成及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合成NO有关。  相似文献   

17.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肝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对肝细胞HL-7702的毒性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正常HL-7702肝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12.5、25.0、50.0、100.0 mg·L-1 SiO2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法对纳米SiO2颗粒进行表征和粒径检测。细胞处理 24 h 后,HE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TEM观察,纳米SiO2呈球形,颗粒大小较均匀一致,分散性较好,颗粒平均粒径为(65.87±9.02)nm;DLS法检测,纳米SiO2颗粒在高纯水和RPMI-1640培养液中的水合粒径明显增大,分别为(124.57±8.02)和(139.32±9.93)nm。HE染色,纳米SiO2颗粒能够导致HL-7702细胞形态改变,25.0和50.0 mg·L-1 SiO2组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100.0 mg·L-1 SiO2组细胞质皱缩、细胞排列稀疏,部分细胞呈凋亡的形态学表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米SiO2组HL-7702细胞存活率均下降,50.0和100.00 mg·L-1 SiO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50.0和100.00 mg·L-1 SiO2组培养液中LDH 活力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纳米SiO2颗粒能够对HL-770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其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中ROS的产生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杨梅素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按杨梅素给药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杨梅素组,杨梅素给药浓度分别为0、20、40和60 mg·L-1。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SKOV3细胞核形态变化并计算异常细胞核比率;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active Caspase-3)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DNA损伤相关蛋白γ-H2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浓度杨梅素组SKOV3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t=-12.35,t=-11.42,t=-10.21,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各浓度杨梅素组细胞出现核皱缩等凋亡形态学改变,且细胞中异常细胞核比率高于对照组(t=6.87,t=9.35,t=7.22,P<0.05),高浓度杨梅素组异常细胞核比率高于低、中浓度杨梅素组(t=9.55,t=7.25,P<0.05);随着杨梅素给药浓度的增加,SKOV3细胞中active Caspase-3的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各浓度杨梅素组SKOV3细胞中γ-H2AX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5.41,t=3.21,t=6.58,P<0.05)。结论:杨梅素可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DNA双链断裂可能是其促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杨梅素与mdivi-1分别或联合作用于人卵巢癌SKOV3细胞后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分裂情况,探讨杨梅素诱导SKOV3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KOV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divi-1组、杨梅素组和联合给药组,mdivi-1组以50 μmol·L-1 mdivi-1作用1 h后更换普通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23 h,杨梅素组以50 g·L-1杨梅素作用24 h,联合给药组以50 μmol·L-1 mdivi-1作用1 h后更换含50 g·L-1杨梅素的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23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Muse®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细胞色素C(Cyt 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分裂蛋白1(FIS1)表达水平;MitoTracker® Red荧光探针特异性标记线粒体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分裂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杨梅素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杨梅素组比较,联合给药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杨梅素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杨梅素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杨梅素组细胞中Cyt C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杨梅素组比较,联合用药组Cyt C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杨梅素组细胞线粒体分裂程度增强;与杨梅素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线粒体分裂程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杨梅素组细胞中DRP1和FIS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杨梅素组比较,联合用药组DRP1和FIS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杨梅素可通过促进DRP1依赖性线粒体分裂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导致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的抑制作用,阐明纳米SiO2颗粒致细胞毒性的机制。方法:选用粒径为68 nm的纳米SiO2颗粒,以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肝细胞(L-02)为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2、5、10 mmol·L-1)NAC预处理组、不同浓度(10、20、50、100 mg·L-1)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和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NAC预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以及不同浓度NAC预处理后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NAC预处理后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形态;荧光酶标仪检测NAC预处理后暴露于不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中ROS水平。结果:NAC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在5 mmol·L-1 浓度时达到峰值,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NAC能使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存活率升高,以5 mmol·L-1 NAC的作用最明显(P<0.05);与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比较,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数目增多,细胞边界较明显;随纳米SiO2颗粒浓度的升高,细胞中 ROS水平随之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在50和100 mg·L-1浓度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比较,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中ROS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纳米SiO2颗粒所致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细胞中ROS水平升高,细胞中ROS水平升高是纳米SiO2颗粒导致人正常肝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