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局部浸润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等,以及炎性介质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IL-1等,参与组成子宫内膜肿瘤细胞周围的炎性微环境。而这些因素失衡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进展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明确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及其相关炎症介质的相互作用对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就变得极为重要。本文就子宫内膜癌肿瘤微环境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状态能够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肿瘤内免疫细胞对肿瘤生长转移的促进作用与抗肿瘤免疫反应同时存在,而肿瘤细胞能够主动抑制抗肿瘤免疫。本文综述了乳腺癌免疫微环境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并总结了乳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与乳腺癌发展、转移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放射治疗(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电离辐射等因素可改变肿瘤微环境,而其微环境对电离辐射产生抵抗性,降低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已成为肿瘤放疗的瓶颈、复发的根源。为此,本文主要综述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差异、缺氧微环境诱导肿瘤细胞的辐射抗性、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与放射敏感性、肿瘤基质和干细胞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与放射敏感性等方面内容,以加深对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对辐射抗性的肿瘤细胞及其肿瘤干细胞采取可能的干预措施,达到有效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炎症为肿瘤的发生提供可能的条件,目前已经有充足的证据支持这一科学假设。在免疫应答的精确过程中发生的任何误差所导致的炎症都会进一步扰乱细胞微环境,进而导致肿瘤相关基因和一些关键的细胞蛋白翻译后修饰的改变,包括细胞周期,DNA修复和细胞凋亡蛋白。肿瘤微环境与炎症过程的相互作用所涉及的机制和分子可能成为抗癌干预治疗的有力靶目标。本文综述了炎症与微环境在肿瘤进程中的作用,为深入理解炎症与肿瘤间的相关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肿瘤(gastrointestinal cancer, GI)是我国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随着其发病率的日益升高和愈发年轻化的趋势,新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其中免疫疗法正在引领消化道肿瘤治疗新时代。然而,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消化道实体瘤的免疫治疗增添了重重阻碍。本综述以消化道实体肿瘤为切入点,回顾了影响其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形成的主要因素,概述了靶向免疫抑制微环境治疗的策略,分析了各类免疫联合疗法的协同机制,总结了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旨在为消化道实体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代谢重编程是细胞为满足能量需求,通过改变代谢模式来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的机制。肿瘤细胞通过Warburg效应等代谢重编程模式来供能,以促进自身的生存、生长与转移。肿瘤微环境即肿瘤细胞自身所处的内环境,其不仅包括肿瘤细胞本身,还包括与肿瘤细胞关系密切的基质细胞、免疫细胞等组分。肿瘤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代谢产物等生化分子调控细胞之间的免疫功能、信号转导,并塑造一个缺氧、酸性、营养物质匮乏的肿瘤微环境,阻断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竞争相对匮乏的营养物质,使得肿瘤细胞本身就可营造一种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在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影响下,免疫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的方式来产生耐受表型相关的代谢适应,以满足自身需求,并发挥抗肿瘤或免疫抑制的功能。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反应主要依赖于其特有的代谢途径,这与免疫细胞的类型与功能有关。免疫细胞的功能特性与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直接相关。调节免疫细胞的代谢途径,可为肿瘤治疗提供良好的方向。该文阐述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主要代谢途径,总结其代谢特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讨论代谢通路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改造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及改善肿瘤免疫治...  相似文献   

7.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血管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共同构成的肿瘤的局部病理环境,肿瘤血管形成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肿瘤微环境诱导内皮细胞基因表达朝向有利于血管形成的方向发展,血管形成相关因子的主要储存于胞外基质,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使大量内皮细胞募集于肿瘤等;免疫细胞也是血管形成相关的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蛋白酶的的重要来源。肿瘤血管是肿瘤营养输送及肿瘤细胞的逃逸通道,肿瘤微环境可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迁移。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癌症一直是寰球死亡的主要起因之一,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迅速增加。食道癌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5年生存率仅为15%-25%。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对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免疫疗法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在此,本综述结合食管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常见的相关肿瘤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大量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其引发并造成组织一直处于持续慢性炎性反应状态,最终导致肿瘤的发展,并诱导肿瘤组织形成一种无抑制机制的环境。此前针对炎性因子及其产物的治疗在临床前肿瘤模型中取得了成功,进而针对TAMs的治疗进行研究,使部分患者在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获得一定疗效。文章从抑制肿瘤所致炎性反应的角度出发,对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标志,是大多数癌症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肿瘤发生转移是由肿瘤细胞内在的特性改变所决定的,尤其与所处的微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缺氧可以导致肿瘤的适应性更强、恶性程度更高以及耐药性,外泌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泌体是从胞内体脱落下来的小囊泡,主要作用是运送细胞之间的生物活性分子。缺氧会导致外泌体分泌显著增加,而外泌体中的核酸和蛋白质通过信号转导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一系列作用,包括肿瘤异质化、改变免疫应答、诱导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进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此外,研究发现外泌体的内容物类似于来源的细胞,意味着如果把它们视为适宜的缺氧状态标志物就能够通过微创过程进行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因此,研究缺氧微环境中的外泌体可能会开拓癌症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肿瘤炎性微环境与“癌毒”病机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炎性微环境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肿瘤形成过程中经历了由可控性炎症到非可控性炎症的转化过程,最终将肿瘤周围环境塑造成适合其生长的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及免疫逃逸。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创新性地提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癌毒与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病理因素胶结存在、互为因果、兼夹转化、共同为病。我们研究认为"癌毒"病机理论与肿瘤炎性微环境密切相关,癌毒的形成过程及病机特点与肿瘤炎性微环境中"炎症——肿瘤"的转化过程具有相似性;癌毒与多种病理因素兼夹为患的特点与肿瘤炎性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一致性。在此,我们从中西医2种理论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认识出发,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将有可能阐明"癌毒"病机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为临床运用"癌毒"病机理论治疗肿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炎症与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炎症通过炎症细胞、炎症因子及固有免疫的某些信号分子等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而炎性微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趋化因子和各种蛋白水解酶所产生的免疫反应,这些都有利于肿瘤的增殖、侵袭、黏附、血管生成及对放化疗的抵抗。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对子宫内膜癌炎性微环境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放射性肺炎已成为肿瘤放疗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治疗后复发的根源在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的存在,它能抵抗各种治疗方法并最终导致治疗失败。CSCs在放疗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特殊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和周围小生境相互依存的特殊关系及DNA损伤后其损伤修复信号通路的开放等都是肿瘤放疗抵抗和复发的根源。探明CSCs产生放疗抵抗的机制将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基因治疗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了很大进步,这种治疗方法有望彻底治愈肿瘤.本文就肿瘤抑癌基因治疗、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治疗、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四种策略,从其理论基础和相关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就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当前,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城镇居民人口中,肿瘤导致的死亡占各类疾病的25%。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3种治疗方案,其中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有些患者经过有效的化疗后仍会复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的产生限制了化疗的疗效。临床上应用联合化疗虽然能发挥最大的细胞毒作用,也因MDR的产生而失败。因此,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是未来研究肿瘤治疗方法的关键。肿瘤多药耐药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多药耐药的产生,包括:耐药相关蛋白;DNA损伤和修复功能障碍;细胞自噬;减少药物积累和增加药物输出;代谢解毒;药物靶标和信号转导分子的改变等多种机制。肿瘤多药耐药与P-糖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肺耐药蛋白、拓扑异构酶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有关。目前有很多逆转剂应用于临床,但是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MDR逆转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对MDR机制的研究,并掌握癌细胞如何对抗癌药物产生抗性,将有助于研制出更加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本文现就国内外关于肿瘤细胞MDR产生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黄素作为一种羟基蒽醌类活性成分,在大黄、虎杖及何首乌等中药中含量丰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素具有广泛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和免疫调节、抗菌和抗病毒、心肌保护、神经保护、肾脏保护、骨保护、抗纤维化等作用,药用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总结近5年来发表于国内外期刊有关大黄素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并总结大黄素在发挥药理作用过程中涉及的潜在靶点及重要分子信号通路,为大黄素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与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