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疏肝宁心调阴阳方 组 成:仙茅10 g,淫羊藿10 g,黄柏10 g,知母10 g,柴胡6 g,郁金10 g,五味子10 g,酸枣仁10 g. 功 效:疏肝宁心,调和阴阳. 主 治:乳腺癌术后行内分泌治疗所致的心、肝、肾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2.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预防及调治是临床上一大难点,随着现代女性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基于心的生理特性及"心(脑)-肾-子宫轴"理论,认为此病本为肾中阴阳失调,源之于肾,发之于心,心肾失济是其发病关键。治疗上另辟蹊径,创新地以心为切入点,从心论治,临证灵活运用清、养、镇、舒等法,宁心以实肾,心肾水火同治,为中医药治疗DOR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宇飞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与创始人。她在中西医论治乳腺癌方面注重“以和立法”、“寓补于通”,认为乳腺癌的根本病机除了传统认为的肝肾阴虚、肝郁脾虚,还有肝肾不通、心肾不交、少阳不和三大枢机,故临床中在疏肝健脾、补肾活血的基础上采取交通阴阳、心肾、半表半里之“三交”之法,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攻补兼施的“三交疏肝补肾方”。并且非常注重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与内分泌治疗相配合,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多种加减取得了较好疗效。此外,还在治疗中注意患者免疫功能,重视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4.
心脏神经症多见于更年期女性,发病与心、肝、脾、肾有关,始于肾、伤于脾、发于肝、显于心,常见心肾不交、脾虚肝郁、气血不足、痰瘀内阻证,治以交通心肾、济既水火、健脾益气、疏肝养血,常配合活血化瘀、化痰宁心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静静  张茗  李洪伟 《河南中医》2019,39(10):1496-1499
李敬孝教授认为心气亏虚是心悸发病的内因和始发因素,肝郁血虚、心肾不交、心阳不振、心胆气虚、脾胃失和是其常见病因。李教授治疗心悸以益气养心,补益肝肾为主,擅长以心为本,从肝肾论治,顾护胃气调阴阳,自拟珍蒲宁心汤,该方"养心温肾疏肝以定悸,活血化瘀与健脾理气并行",旨在以心为本,从肝肾论治,为心悸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指导思路。李老师强调临证之时不可局限于常见证候类型,应四诊合参,八纲辨证,一人一方。  相似文献   

6.
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具有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治疗手段少等特点。卞卫和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优势,形成了一系列三阴乳腺癌的治疗理念,认为三阴乳腺癌在辨证方面,其正虚及毒炽的程度均更深,更易形成他处转移,在治疗方面强调培补脾土,重视扶正;分期辨治,病症结合;三黄为基,益气活血;疏肝宁心,调畅情志,为三阴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夏桂成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云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37-839
夏教授援易入医,应用太极后天八卦理论,坎离与心神关系,创立了心-肾-子宫生殖生理轴学说,心肾交合,水火阴阳的统一,形成太极阴阳鱼图。认为以冲任督带等奇经为主,肾与心、肝、脾(胃)、子宫等经脉在内的纵横联系,正负反馈下形成的月经周期节律、生殖节律。认为补肾调周法是顺应月经周期中七期的变化,也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之一。经后期治法特点经后初期养血滋阴,以阴助阴,方选归芍地黄汤;经后中期养血滋阴,佐以助阳,方选滋肾生肝饮;经后末期滋阴助阳,阴阳并重,方选补天种玉丹;治疗在于扶阳济阴,促进阴长阳消。经间排卵期在偏重补阴的基础上适量加用补阳之品,补肾助阳,佐调气血,方选补肾促排卵汤。经前期补肾助阳,维持阴长,方选毓麟珠;经前后半期补肾助阳,养血理气疏肝,助阳健脾,疏肝理气,方选毓麟珠合越鞠丸。提出"欲补肾者先宁心,心宁则肾自实"。  相似文献   

8.
裴晓华认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累及心、肺、肝、脾脏。基于五脏相关理论分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从肾论治为基本原则,以心肾相关、肺肾相关、肝肾相关、脾肾相关为诊治思路,以此为基点,结合疾病不同阶段加减用药,调和五脏阴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宁心疏肝补肾法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绝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辨证论治分为心肾不交型、肝肾阴虚型、肝郁气滞型,采用相应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对照组口服中成药更年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88.7%,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宁心疏肝补肾法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邓悦教授日夜分治"二步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宁  邓悦 《吉林中医药》2008,28(5):325-326
根据顺应自然、平秘阴阳的整体观,日为阳、夜为阴的动态平衡观以及时间医学和不寐的用药时间原则,邓悦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对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患者辨证论治,总结了日间调畅气机,重在疏肝理脾,达到疏畅气机,和血舒脉;夜晚则侧重养心安神、重镇安神、调和气血、交通心肾,勿扰动阳气.此日夜分治之"二步法"顺应天地阴阳与自身阴阳的消长规律,为调理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包括烦躁易怒、潮热汗出、乏力、失眠多梦、心悸、骨关节异常等症状,在乳腺癌患者中高发,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王笑民教授基于“火水未济”理论,提出相火肾水未济、君火肾水未济等是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病因病机,同时伴有脾、胃、肝、肺等脏腑功能失调,人体阴阳失衡,辨证施以滋补肾水、引火归元、交通心神、补益脾胃、疏肝宣肺等法,在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生理而言,“心-肝-肾”共司泄精,在男性射精全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与该过程中的“欲-动-泄”密切相关;从中医脏腑病机而言,若“心-肝-肾”失司,出现心神不宁、肝郁不疏、肾气不固则会导致“欲-动-泄”各环节失常,表现为精液施泄过早甚或精关不固即为早泄。治疗方面,主张以“宁心-疏肝-固肾”为基本治法,推荐临床中可化裁调治早泄的宁心安神、疏肝解郁、益肾固精经典方剂,并提出了“心-肝-肾”同治思路及介绍了自拟方交泰固精汤。基于“宁心-疏肝-固肾”并治理念,文中附交泰固精汤化裁治疗早泄验案一则,认为该法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燕  马强 《中医药信息》2012,29(1):67-68
失眠症在中医学中属于"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属于阳盛阴衰、阴阳失调,阳盛不得入阴或阴虚不能纳阳,皆可导致失眠,故治疗上以滋阴清热、宁心疏肝为主,鲜有从肝气虚、阳虚及肺虚肝郁论治失眠症者。从临床来看,运用补肝、温阳及补肺调肝之法治疗失眠,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卵巢早衰的发生涉及肾、肝、脾、心等多个经络脏腑系统,但以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为主要特征,肾虚肝郁是卵巢早衰的基本病因病机,从而引发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紊乱,导致卵巢早衰。采用补肾疏肝的治法治疗本病,提高卵巢对性激素敏感性,可直接激发卵巢及其他受损组织修复,又可避免激素的不良反应,达到防治卵巢早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房快速无序颤动的心律失常疾病,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该病病位在心,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标实有瘀血、痰浊、火热之邪为患。李文杰教授以疏肝泻火、宁心定悸为治疗原则,以经方为立方之根本,临证时灵活加减用药,治疗心房颤动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张忠德平调五脏法治疗虚劳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德教授对虚劳病的中医认识,着重从五脏虚损入手,认为虚劳病核心病机为五脏虚损,尤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以五脏辨证调治为总则,立平调五脏之法,有"健脾调营、醒脾疏肝、补脾宁心、补脾通络"的治脾法,调肾法及调肺法。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证,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谈谈冠心病的辨证施治。1温补心肾,兼调五脏冠心病的病位主要在心肾,病情主要为阳气不足,因此治疗时应以温补心肾阳气为主,但由于阴阳互根互用,阴虚可以及阳,阳虚可以及阴,故在温补...  相似文献   

18.
失眠在临床治疗上存在耐药性、依赖性及常见不良反应等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安全、个体化、疗效稳定的特点.文章总结了吴辉副教授多年来诊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吴辉副教授认为该病病机在于人体阴阳失衡、水火不济,导致神不得安发为失眠,临证首选黄连阿胶汤加减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阳潜阴藏,人体五藏阴阳归于平衡,疗效显...  相似文献   

19.
GnRH激动剂在妇科内分泌疾病中应用广泛,但其存在的不良反应(如潮热、出汗、失眠等)给患者带来严重困扰。GnRH激动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从中医辨证论治出发,张晓峰教授认为长期应用GnRH激动剂所表现出来的卵巢功能抑制状态与中医围绝经期中的心肾不交证密切相关。临床上通过滋水宁心,交通心肾治法的运用可减轻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关于从肾论治心悸的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心肾之间相互联系,生理平衡状态下互为依存,病理失衡状态下交互影响,分别体现为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其美主任医术精湛,深谙经典,临证尤其重视从肾论治心悸,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治疗经验,在辨证施治平衡心肾阴阳、补益精气血以交通心肾、宁心定悸的基础上,认为心悸日久患者应从肾虚血瘀入手,临证多加予活血化瘀之品,再者基于脾升胃降乃和济水火之机临证多顾护脾胃,同时基于心肾之间神志相关临证多强调双心同治并倡导辅以非药物疗法以助宁心调神,常疗效显著,本文将董老基于“心肾相交”理论从肾论治心悸之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并附以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