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在本院脑外科行开颅手术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20例,研究组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探究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收缩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发病至手术时间、GCS评分、Babinski征阳性、舒张压、血浆凝血酶时间以及颅骨骨折等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经过多因素回顾性分析,颅骨骨折、发病至手术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以及Babinski征阳性是诱发患者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因素.结论: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中,颅骨骨折、发病至手术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以及Babinski征阳性是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医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干预,以便可以降低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王磊  张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2,5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组患者均为2006年7月到2012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DTICH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年龄、DTICH确诊时间、确诊时GCS评分、DTICH出血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GCS评分为13-15分、年龄在≤60岁患者、确诊时GCS评分为13-15分、及DTICH出血量小的患者预后良好,与其他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后影响因素为年龄及确诊时GCS评分(3-8分)。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方法,其影响因素为年龄及确诊时GCS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240例行急性颅脑损伤术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量与计数资料,讨论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机、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Fbg、APTT、TT、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ORmin>1.000,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入院时间较短、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与Fbg水平高、APTT与TT延长、并发生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的患者,临床上应更为注意迟发型颅内血肿的发生,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血肿因其高致死率及致残率而受到重视。目前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填塞效应解除及微血管功能障碍两种假说,而术前颅内压增高、中线结构偏移及颅骨骨折等则是迟发性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对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血肿进行早期预测、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可能有帮助,但是目前尚无明确定论,有待建立前瞻性研究和实验模型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56-58
目的?观察不同减压方式对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来诊时间排序,序列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45 d后的死亡率、清醒率以及患者意识恢复时间。随访患者6个月,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5 d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后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预后不良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大骨瓣减压术比较,改良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玮  沈宏 《浙江医学》2005,27(1):33-35
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比例相对较高,一旦发生则预后较差.本文对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1年10月 ,对1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大骨瓣开颅术,并选取我院1990~1994年120例用常规骨瓣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 ,以进一步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1.1一般资料两组所有病例均属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 ) ,按损伤类型分为一侧额、颞、顶部广泛脑挫裂伤、出血、水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 ,急性脑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和颅内多发性血肿 ,不包括单纯硬膜外血肿。治疗组男90例 ,女30例 ;年龄15~78岁 ,平均年龄 (45.6±29.…  相似文献   

8.
马强 《大家健康》2016,(1):111-1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血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因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形成对侧血肿的18例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二次开颅手术 ,在再次手术术中发现存在对侧颅骨骨折17例 ;其中15例术前CT已明确对侧骨折.术后6个月按 GOS 评定预后:5例死亡 ,6例植物生存 ,5例重残 ,2例中残 ,良好0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 ,术前CT提示存在对侧颅骨骨折的 ,应考虑到术中或术后新发对侧血肿可能 ,应立即复查头颅CT明确诊断.去骨瓣减压术后新发对侧血肿的早期诊断及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是治疗的关键 ,并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试验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通过腰椎穿刺对两组颅内压波动进行监测,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及手术预后。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P<0.05);试验组术后第4、6、8天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手术预后好,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DTICH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恢复良好52例,中残16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8倒.结论 压力填塞效应变化、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凝血功能异常、首次影像学检查时间为DTICH高危因素,早诊早治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脑外伤的作用.方法 对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组(实验组)和常规开颅术后常温治疗组(对照组).其中选择性亚低温采取亚低温治疗机给予头颈部降温,持续4天左右后自然复温.监测两组患者的颅内压、伤后6月GOS和主要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24、48、72 h的颅内压分别为19.5±2.6、20.3±1.7、17.3±1.9 mmHg,而对照组分别为23.1±2.1、20.1±1.5、20.7±1.4 mmHg,在24、72 h前者较后者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43.8%、9.5%,6月后预后较佳率(GOS评分4-5分)分别为81.3%、47.6%,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有降低硬膜外压力和改善预后的作用,但增加了硬膜下积液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头部CT图像探讨脑外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血肿扩大或新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提高预测血肿扩大或新发出血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97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后的头部CT检查图像.通过CT检查图像确定患者术前是否伴有中线移...  相似文献   

13.
去骨瓣减压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促进损伤神经修复。颅内压升高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直接原因,通过动态监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对评估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结果发现,去骨瓣减压手术后实施动态颅内压监测,甘露醇使用总剂量显著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0天白血病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水平显著较低,术后半年ADL等级明显提高。这表明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实施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有效应用药物降压,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行颞顶瓣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常规骨瓣组),与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的30例(大骨瓣组)进行对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情况,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观察比较大骨瓣组与常规骨瓣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根据GOS评分法,大骨瓣组3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6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常规骨瓣组3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中残6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大骨瓣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骨瓣组。大骨瓣组术后脑梗死、脑膨出及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3.33%、6.67%和6.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癫痫、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但仍存在颅内感染等部分术后并发症,仍需要临床上神经外科医生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呼吸支持和轻度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2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早期进行呼吸支持及轻度低温治疗,对照组高热者使用降温毯降温、呼吸衰竭者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第72小时颅内压比较,P<0.01;死亡率比较,P<0.05;两组间肺部感染率比较,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进行呼吸支持和轻度低温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标准外伤大骨瓣的切口、骨瓣进行改良,用于6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 按GOS评分,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良好40例,中残5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脑嵌顿、颅内感染.结论 改良外伤大骨瓣是治疗重型脑外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吴云龙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53-54,57
目的对比研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的56例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各2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应用X2检验、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比分析两组的预后、并发症、CCS评分、术后不同时间点颅内压监测情况、术后随访ADL分级等。结果标准组术后死亡率低,预后良好,术后GC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且术后颅内压降低较对照组明显,标准组术后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12个月,标准组存活患者ADL分级Ⅰ级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好、并发症少、降低颅内压明显、患者存活率高,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第3、5、7天进行腰椎穿刺,监测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标准大骨瓣组术后第3、5、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20.53±3.64)mmHg、(18.59±2.81)mmHg、(16.34±2.16)mmHg,分别明显低于常规去骨瓣组(P<0.05)。两组术后预后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8%、63.3%,标准大骨瓣组术后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去骨瓣组(χ2=5.749,P<0.05)。标准大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1%(13/68),常规去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相比,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可以明显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