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石性胆囊穿孔致腹壁外瘘及十二指肠内瘘的发生机制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来收治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均行一期手术,其中2例患者行胃次全切除+胆囊切除+胆石清除术,3例患者行胆囊切除+瘘管切除术,6例患者行胆囊切除+小肠切开取石术+瘘口修补术,2例患者行胆囊切除+经瘘口取石术+瘘口修补术,4例患者行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术.术后患者全部康复,无一例死亡.结论胆囊穿孔致内外瘘是胆石症的严重并发症,熟悉其发病规律,恰当的辅助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原则是切除胆囊、清除结石、切除瘘管、修补十二指肠瘘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石性胆囊穿孔致腹壁外瘘及十二指肠内瘘的发生机制和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年来收治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行一期手术,其中2例患者行胃次全切除+胆囊切除十胆石清除术,3例患者行胆囊切除+瘘管切除术,6例患者行胆囊切除+小肠切开取石术十瘘口修补术,2例患者行胆囊切除+经瘘口取石术+瘘口修补术,4例患者行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术。术后患者全部康复,无一例死亡。结论 胆囊穿孔致内外瘘是胆石症的严重并发症,熟悉其发病规律,恰当的辅助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原则是切除胆囊、清除结石、切除瘘管、修补十二指肠瘘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所作的肝内胆管结石并局部肝萎缩的肝叶切除术近远期效果.方法:总结分析我院36年来所作肝内胆管结石至肝萎缩病例.结果:本组31例,男14例,女17例,急诊入院16例,非急诊15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向右肩放射,超声发现胆囊、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其中1例合并肝左叶癌,1例肝左叶血管瘤.实施手术:胆囊切除左肝外叶切除并肝胆管取石+胆总管切开取石1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左外叶肝管取石切除8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肝内胆管取石,左肝叶切除术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左肝叶切除,肝管取石,左肝管空肠Y型同步吻合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左叶肝胆管癌切除,左肝管空肠Y吻合术1例;胆囊切除总胆管切开取石,左外叶海绵状血管瘤及肝左叶切除1例.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并纤维化作切除术,出血少,并发症少.未纤维化萎缩者常有较多并发症.本手术优点:切除了病灶,并行肝内胆管成形,辅以胆肠Y型吻合术,近远期效果均好.  相似文献   

4.
胆石性肠梗阻是胆石症少见的并发症,胆囊十二指肠瘘是其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医师对本病的重视是诊断的关键。病史结合影像学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手术是目前治疗胆石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在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中的价值。方法37例经手术证实为胆囊十二指肠瘘的患者,回顾性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本组37例声像图中32例胆囊萎缩,5例胆囊结构显示不清,31例胆囊和,或胆管内积气,17例胆石性肠梗阻。结论超声检查为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的可靠方法,可用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6.
陈新波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80-1181
目的 探讨胆石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及临床要点.方法 选取2011年4月到2012年4月经诊断为胆石性胰腺炎患者62例,通过临床手术疗法进行治疗(主要方法为胆囊切除术,同时结合T 管引流术),进而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在本次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有29例患者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T管引流及胆管探查23例,切开胆囊进行取石引流患者10例.经过手术治疗,共有30例胆石性胰腺炎患者病灶完全清除,胆管取石患者5例,同时进行术后跟踪调查发现患者的复发率为2.3%.结论 对于胆石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来说,需要首先对胰腺炎进行科学的处理,其中需要结合相关的手术方法以及腹腔灌洗方法进行,从而使得胰腺炎病情发展能够得以及时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胆石性肠梗阻是指一个或多个胆道结石通过异常通道进入肠道,嵌顿于肠管而引起的肠道机械性梗阻,属胆石病的少见并发症.Bouveret首先报道胆石性十二指肠梗阻,故又称Bouveret综合征.由于该病表现特殊,易于误诊,应引起重视.最近收治12例胆石性肠梗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临床治疗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方法 将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治疗组50例,采用的是十二指肠镜取石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对照组50例,采用的是采用的传统开腹行胆囊切除并胆管总管切开取石手术,从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在手术后的进食时间、并发症、疼痛情况以及住院天数都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先行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行胆囊切除并胆管总管切开取石手术相比较,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 ,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应同时行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 2 8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同时对胆囊结石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 2 1例 ,胆囊大部切除 2例 ,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术 1例 ,此 2 4例均治愈。 4例未行胆囊切除仍有结石存在 ,术后 6个月及术后 12个月各有 2例出现发作性胆囊炎胆绞痛 ,其中 3例急诊胆囊切除术治愈 ;1例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同时应手术治疗胆囊结石 ,可行胆囊切除术 ,胆囊大部切除术或胆囊切开取石、造瘘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病例资料特点。结果52例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成功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置入术,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安全可靠、损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对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对胆石性胰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45例胆石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病人中30例急诊行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据胰腺病变可同时行胰包膜切开,清除胰腺坏死病灶,小网膜腔灌洗引流术.15例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待炎症消退后,8例早期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尽早明确胆石性胰腺炎的诊断,根据胆道有无明显梗阻决定是首先采取急诊手术治疗方式、还是采取保守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控制疾病发展与减少并发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1月~2005年11月收治的19例XGC临床资料。结果经B超或CT检查,诊断为XGC 5例,慢性胆囊炎4例,胆囊癌10例,(胆囊结石16例,胆总管结石2例)。术中冰冻切片18例,15例XGC、3例不排除胆囊癌,胆囊切除16例,附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及内瘘修补各2例。胆囊癌根治3例。术中损伤胆总管2例、肝动脉1例。18例治愈,死亡1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XGC。结论XG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胆囊癌,术前诊断困难,增厚胆囊壁内多个低密度结节是其特征。术中冰冻切片既可确诊又有利于正确选择术式,胆囊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张俊仲  柴仲秋  赵飞  肖铃  周冰 《职业与健康》2014,(22):3324-3325
胆石性肠梗阻是一种老年性疾病,胆石性肠梗阻通常起源于急性胆囊炎,随着胆囊炎的反复发作,胆囊内部分区域的炎症及粘连不断加重,造成胆囊管阻塞及胆囊内压增高,最终由于胆结石的压迫而形成胆-小肠甚至胆-大肠的瘘管,而使结石异位。当结石的体积足够大就可能导致肠梗阻,其临床表现以"滚动型梗阻"为特征。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胆石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文旨在回顾近5年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报道,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更深入的理解该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4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采用腹脏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无中转开腹病例。15例患者术后未放置T管,其中2例发生术后胆漏,保守治疗后痊愈;25例患者放置T管,2例术后残余结石经胆道镜取出,拔除了管时间术后4~6周。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围手术期的梢心护理对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以及术后快速痊愈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建平 《现代保健》2012,(28):68-69
目的:总结分析10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以探讨影像学手段在诊断胆石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5年来收治已经临床证实的10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均具有较为典型的X线平片及B超特征,但以CT表现最为典型,几乎所有患者CT检查均可见肠梗阻征象、肠内异位结石、胆囊及胆系积气,多数患者可见十二指肠与胆囊分界不清,少数患者则可显示胆肠瘘。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胆石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X线平片和B超检查可作为CT诊断的筛查手段,而CT诊断则可为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提供最为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对25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其中行T管引流132例,肝胆管盆式引流67例,胆肠内引流51例,胆囊间置人工乳头十二指肠内引流2例。同时加作左肝叶切除49例,左半肝切除15例,右肝部分切除11例。全部病例术后作胆道镜检查取石。结果 术后发现残余结石58例(23.0%),行胆道镜检查取石后,仍有2例有残石。手术并发胆瘘1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肝脓肿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228例,优良率90.5%。结论 术后常规胆道镜检查是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高龄患者胆石症急性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0年5月~2005年1月间收治的87例高龄老人胆石症急性发作时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疗效.结果:87例中69例(80%)合并其他疾病,3例(3.5%)并存胆道肿瘤.70例(80%)行急诊手术,术式以胆囊切除、胆道探查为主,胆囊切开取石 胆囊造瘘3例.围手术期死亡7例(8%),共治愈80例(92%).结论:高龄老人胆石症患者急性发作时手术治疗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式力求简单、有效,胆囊切开取石 胆囊造瘘在基层医院仍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法.围手术期应注意合并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来说,除传统的开腹手术以外,可供选择的微创术式有以下4种:先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再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胆道镜经胆囊管取石。本次研究中仅探讨了前两种手术的优劣,具体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晓伟 《中国保健》2008,16(15):667
目的:探讨老年胆石症的手术治疗时机、术式及并发症.方法:对50例老年胆石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中行急诊手术27例,择期手术23例.单纯胆囊切除术28例,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7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3例,胆囊造瘘术2例.结果:手术后44例治愈(占88%),3例好转(占6%),3例死亡(占6%).结论:对老年胆石症的手术治疗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合理术式、掌握手术时机,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治疗伴随疾病和并发症,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粪块性结肠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0~2002年收治的粪块性结肠穿孔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明确诊断17例,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剖腹探查15例。全部病例均行急诊手术,病变结肠Ⅰ期切除吻合7例,穿孔段结肠切除、远端关闭、近端结肠造瘘15例,穿孔结肠拖出双腔造瘘6例,穿孔修补+乙状结肠造瘘4例。治愈24例,死亡8例,并发伤口感染6例。结论 粪块性结肠穿孔的误诊率高(47.1%),预后差,改善本病治疗效果的关键在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