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广东省2002~2003年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方法按照2001年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于2002~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按地区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结果土源性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共抽样调查17县个(市、区)51个点(村)26 363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8.59%。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9.99%、女性为27.20%;年龄组感染率5~9岁组最高,为37.36%,15~19岁组最低,为19.56%;渔民感染率最高,为44.00%,待业人员最低,为8.70%。人群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7.78%、6.13%、4.58%、30.38%和10.13%,其中钩虫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蛲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P均〈0.01)。结论广东省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华支睾吸虫、蛲虫感染率上升。  相似文献   

2.
2006-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显示,当地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6.65%,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39%、0.71%、0.39%、25.71%和45.49%。华支睾吸虫已成为优势虫种,应继续加强宣教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经大规模防治及经济发展后,江苏省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方法,1999年在江苏省33个县(市)进行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总感染率为20.39%,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9.95%和20.82%。共查出21种人体寄生虫,包括线虫8种、吸虫2种、绦虫3种和原虫8种。感染1、2、3、4种虫者分别占感染人数的88.70%、9.73%、1.48%和0.09%。人群中蛲虫、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4.44%、6.97%、5.78%和4.66%。华支睾吸虫和姜片虫感染率分别为0.12%和0.07%。蛲虫和蛔虫感染率最高的年龄组在10岁以下,钩虫感染率最高的是40~60岁年龄组。结果表明,江苏省人体寄生虫的感染率较10年前已有大幅度下降,但寄生虫病仍是危害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济南市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制定寄生虫病防治对策和开展驱虫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法检测蛔虫、钩虫、鞭虫和华支睾吸虫虫卵,透明胶纸法检测蛲虫虫卵。结果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16%,共查出5种寄生虫,其中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91%、2.05%、0.74%、2.00%和0.46%。城、乡中小学生寄生虫总感染率分别为5.50%和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585,P<0.05);男性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85%,女性为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2,P<0.05)。结论 2000~2009年济南市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农村感染率仍然偏高,建议把肠道寄生虫防治的重点放在农村,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人群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人体肠道蠕虫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掌握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按照全国统一方案,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安徽省10个抽样县(市),29个土源性线虫调查点,每个点检查50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及其它线虫幼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全部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结果.共调查14874人。检出肠道蠕虫13种。总感染率为21.43%,(其中男性19.63%,女性23.37%),蛔虫、钩虫和鞭虫占全部感染者的91.28%,其中蛔虫、鞭虫和钩虫感染率分别为9.77%、3.14%和9.65%,华支睾吸虫为0.67%(100/14874);蛲虫阳性率为5.39%(163/3022);蛔虫和鞭虫感染沿江平原最高,钩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淮北平原最高。结论与我省第一次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相比,发现虫种减少,总感染率及各虫种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老年龄组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群在过去的防治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分析福建南部地区人体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状况与态势,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福建南部6县(市、区)18个中签点进行调查。Kao-Katz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透明胶带肛试法检查蛲虫卵;试管滤纸培养钩蚴以鉴定虫种。结果人群总感染率为39.72%,男、女感染率分别为37.67%、41.7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6.73,P<0.01)。检出肠道寄生虫9种,其中线虫6种、吸虫2种、绦虫1种。感染一种的占感染人数92.90%,同时感染2、3种分别占6.82%、0.27%。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9.10%、5.08%、8.37%、22.77%。2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高于19岁以下年龄组(χ2=142.76,P<0.01);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区(χ2=74.61,P<0.01)。钩虫感染率农民高于学生、学龄前儿童及半工半农人群。结论在经济不发达福建南部地区,人群寄生虫感染率仍达40%以上。钩虫感染率在经济作物为主的县、市仍居高不下,低年龄组中蛔虫、蛲虫感染率仍处较高水平,华支睾吸虫、福建棘隙吸虫等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呈明显增加。土源性寄生虫病仍是福建南部寄生虫病防治重点,同时应关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与态势,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结果共查出10种寄生虫,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7.68%,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74%,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1.75%,囊虫病血清学阳性率为0,特殊人群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为7.19%。在162所县级以上医院调查,10年共有3 746例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其中85%是由蛔虫寄生引起。苏南地区主要以钩虫感染为主,苏中地区钩虫、蛲虫感染率较高,苏北地区蛔虫、蛲虫感染率较高。低年龄组和中老年农民是感染寄生虫的高危人群,苏北地区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结论与第一次寄生虫分布调查相比,虽然总感染率和各虫种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但土源性线虫病目前仍是江苏省流行的主要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流行现状。方法按照全国统一调查方案,分层整群随机抽样29个肠道蠕虫调查点,27个华支睾吸虫调查点,16个绦、囊虫调查点。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带绦虫/囊尾蚴病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肠道蠕虫调查点共调查14873人。检出肠道蠕虫13种,总感染率为21.43%(其中男性19.63%,女性23.37%),女性高于男性(χ2=30.88,P<0.05),蛔虫、钩虫和鞭虫占全部感染者的91.28%;蛲虫检查3022人,阳性率为5.39%(163/3022);华支睾吸虫调查点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72%(男0.73%,女0.72%),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095,P>0.05)。囊尾蚴病共调查16389人,未检出带绦虫病例,血清学阳性率为0.4%。结论与第一次全国分布调查结果相比,总感染率及各虫种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老年龄组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群在过去的防治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华支吸虫睾流行区人群感染率降低。人群带绦虫、囊虫感染率极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和分析盐亭县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评估十年来防治效果,为制定全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进行。结果蛔虫感染85人,感染率为5.67%,鞭虫感染8人,感染率为0.53%,钩虫感染308人,感染率为20.53%,284名12岁以下儿童中蛲虫感染33人,感染率为11.62%,结论本次调查盐亭县存在蛔虫、鞭虫、蛲虫及钩虫感染,但未发现其他寄生虫。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特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了解经大规模防治及经济发展后,江苏省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方法,1999年在江苏省33个县(市)进行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总感染率为20.39%,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9.95%和20.82%。共查出21种人体寄生虫,包括线虫8种、吸虫2种、绦虫3种和原虫8种。感染1、2、3、4种虫者分别占感染人数的88.70%、9.73%、1.48%和0.09%。人群中蛲虫、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4.44%、6.97%、5.78%和4.66%。华支睾吸虫和姜片虫感染率分别为0.12%和0.07%。蛲虫和蛔虫感染率最高的年龄组在10岁以下,钩虫感染率最高的是40~60岁年龄组。结果表明,江苏省人体寄生虫的感染率较10年前已有大幅度下降,但寄生虫病仍是危害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江苏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与态势,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结果共查出10种寄生虫,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7.68%,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74%,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1.75%,囊虫病血清学阳性率为0,特殊人群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为7.19%。在162所县级以上医院调查,10年共有3746例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其中85%是由蛔虫寄生引起。苏南地区主要以钩虫感染为主,苏中地区钩虫、蛲虫感染率较高,苏北地区蛔虫、蛲虫感染率较高。低年龄组和中老年农民是感染寄生虫的高危人群,苏北地区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结论与第一次寄生虫分布调查相比,虽然总感染率和各虫种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但土源性线虫病目前仍是江苏省流行的主要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洋青镇曲水村人体寄生虫病流行与危害情况。方法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试管滤纸钩蚴培养法检查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询问登记、填写调查表方式,了解寄生虫病的危害情况。解剖检查褐家鼠、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检出钩虫、蛔虫、鞭虫、蛲虫和粗脚粉螨5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0.75%。钩虫感染率为6.07%,蛔虫和鞭虫均为1.87%,蛲虫和粗脚粉螨均为0.47%。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与职业和年龄分布无关。感染度多以轻度为主。钩虫感染者钩蚴性皮炎发生率为69.23%,虫种为美洲钩虫。鼠类、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6.66%,13.04%和10.00%。结论遂溪县曲水村分布虫种主要为线虫,以钩虫为主;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和分析江西省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并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4年全国第3次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方案,结合江西省具体情况开展调查。其中土源性线虫和肠道原虫调查以生态区为基础,按照经济条件和地理方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华支睾吸虫的调查在农村地区与土源性线虫调查一并进行,在城镇地区以随机整群抽样法进行调查。 结果 在全省32个县的92个调查点共计调查了23 606人,其中21 569人接受了肠道原虫检查,1 486名儿童接受了蛲虫卵检查。全省共查出肠道寄生虫20种,感染率为9.64%,推算全省肠道寄生虫感染者约429.6万人。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3.73%,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58%,肠道原虫感染率为1.42%,目标人群弓形虫阳性率为7.50%。 结论 江西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在局部地区明显上升,全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1989–2014年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1989年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和2014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中提取江西省调查数据,对2次调查中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9年和2014年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79.59%和9.64%,25年间感染率下降了87.89%(χ2 = 30 870.5,P < 0.01);1989年和2014年江西省分别检出24种和20种人体肠道寄生虫,2次调查共检出26种人体肠道寄生虫。1989年调查,江西省感染率居前3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别是蛔虫(71.06%)、钩虫(17.61%)和蛲虫(17.59%);2014年调查,感染率居前3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别是蛲虫(13.73%)、钩虫(4.66%)和鞭虫(0.95%)。2次调查中,江西省女性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均< 0.01);25年间,不同年龄组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下降82.50% ~ 95.31%。结论 江西省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土源性线虫仍然是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虫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1989–2014年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1989年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和2014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中提取江西省调查数据,对2次调查中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9年和2014年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79.59%和9.64%,25年间感染率下降了87.89%(χ2 = 30 870.5,P < 0.01);1989年和2014年江西省分别检出24种和20种人体肠道寄生虫,2次调查共检出26种人体肠道寄生虫。1989年调查,江西省感染率居前3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别是蛔虫(71.06%)、钩虫(17.61%)和蛲虫(17.59%);2014年调查,感染率居前3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别是蛲虫(13.73%)、钩虫(4.66%)和鞭虫(0.95%)。2次调查中,江西省女性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均< 0.01);25年间,不同年龄组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下降82.50% ~ 95.31%。结论 江西省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土源性线虫仍然是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虫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了解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 分析相关因素。 方法 方法 抽取东营、 潍坊、 济宁和菏泽等4市24个村为研究区, 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居民粪便标本, 并对 ≤ 12岁儿童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50户家庭, 就家庭一般情况和家庭成员寄生虫病防控知识、 卫生行为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结果 共计调查8 227名常住居民, 并为1 313名儿童检查了蛲虫卵。居民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0.55% (45例), 其中蛔虫、 钩虫、 鞭虫、 蛲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15% (12例)、 0.06% (5例)、 0.09% (7例)、 1.37% (18例) 和0.04% (3 例)。共计采用问卷调查3 767名居民, 寄生虫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28.72% (1 082例), 饭前洗手、 便后洗手、 生吃瓜果蔬菜洗净、 不喝生水等4种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0.66% (2 285例)、 50.17% (1 890例)、 48.71% (1 835例) 和87.07% (3 280 例)。 结论 结论 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蛔虫、 钩虫、 鞭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低, 但儿童蛲虫感染率相对较高; 居民寄生虫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 卫生行为形成率亦较低, 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分析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6年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农村地区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分和各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划分(高、中、低),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省抽取4~36个县,每县抽取2~4个自然村,共1 890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样调查常住居民250人,采集粪便,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二检)检测蠕虫感染情况,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碘液涂片法检测原虫感染情况,对3~6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情况。同时,在城镇地区调查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按感染水平将全国划分为5类华支睾吸虫流行区(Ⅰ-Ⅴ),不同流行区类型的各省抽取2~37个县,在城镇地区以居委会为调查点,共抽样517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常驻居民250人,仅调查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结果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调查617 441人,其中农村484 210人,城镇133 231人,检出重点寄生虫感染者20 351例,检出率为3.30%;查出虫种34种,其中蠕虫23种,原虫11种。重点寄生虫加权感染率为5.96%,推算感染人数约为3 859万。其中蠕虫加权感染率为5.10%,肠道原虫加权感染率为0.99%,推算感染人数约为642万;土源性线虫加权感染率为4.49%,推算感染人数约为2 912万;3~6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3.43%,推算感染人数约为155万;带绦虫加权感染率为0.06%,推算感染人数约为37万。全国华支睾吸虫加权感染率为0.47%,推算感染人数约为598万;农村华支睾吸虫加权感染率为0.23%,推算感染人数约为152万;城镇华支睾吸虫加权感染率为0.71%,推算感染人数约为446万。重点寄生虫感染流行呈明显区域性分布,土源性线虫中、高度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四川、海南、贵州、云南、重庆、广西、广东和江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华支睾吸虫流行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黑龙江和吉林等省(自治区);带绦虫感染仍然主要分布在西藏;3~6岁儿童蛲虫高感染地区主要集中在海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和重庆等省(直辖市、自治区)。50%以上的肠道原虫感染者集中分布在西藏、贵州和广西等西部省(自治区)。结论全国重点寄生虫感染率大幅降低,尤其是土源性线虫病下降最明显,绝大部地区处于低度流行或散发状态,且流行区域也明显缩小,但仍有一些省或局部地区感染较严重。重点寄生虫感染流行呈明显区域性分布,土源性线虫中、高度流行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南部两大片区,华支睾吸虫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华南和东北两大片区,带绦虫仍然主要分布在西藏,3~6岁儿童蛲虫高感染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和西南地区,肠道原虫呈现出局部地区感染率较高的特点,主要分布在西部省份。我国农村地区重点寄生虫感染人数仍然较多,防控任务仍然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