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曹玉民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3):460-46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0.4%,在心血管患者中发病率为4%。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心房颤动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栓塞事件明显的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房颤的发病机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的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树江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2):189-19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90%的心房颤动患者是由多种器质性疾病引起,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目前有关心房颤动的机制尚未清楚。研究发现,房颤具有自身延续性,即房颤发生后根据时间长短可使心房发生电生理性和结构的改变,从而使房颤更易诱发和持续。心房颤动的治疗目前研究比较深入。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管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1],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内出现.好发于头面、四肢等[2]体表部位,亦有不少见于粘膜、肌肉、骨骼,甚至颅内等特殊部位. 相似文献
5.
6.
7.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 )是一种常见的妇女良性疾病 ,约占妇女人口的 5 %左右 ,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可高达 30 %。EM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卵巢、子宫直肠陷窝 ,其次是膀胱、直肠、脐部、腹股沟、阴道 ,在胸膜、肺、支气管、输尿管、宫颈、软组织和剖膜瘢痕等也有发生[1] 。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清楚 ,但从最早提出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到后来提出的激素、免疫、环境、遗传学说等各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本文对此作一综述。1.体腔上皮化生与种植学说 1889年 ,Iwanoff首次提出 ,以后又得到妇科病理学家Meyer( 190 3年 )支持的体腔… 相似文献
8.
9.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ALD包括轻型(亚临床型)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ALD是西方国家导致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也是十大常见死因之一[1]。近年来我国由酒精所致的肝损害亦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2]。因此对ALD的研究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1流行病学酒精滥用和依赖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酒类产量1984年为711.3万吨,2001年达到3069.87万吨。对我… 相似文献
1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 ̄5岁妇女,发病率为20% ̄30%,占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的52%其常见的症状有子宫异常出血、盆腔受压和疼痛及生育能力丧失等,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其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与环境因素、基因突变、雌激素、孕激素、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变化等有关。本文针对子宫肌瘤主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都是PICU常见的危重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机体多脏器功能改变.对其发病机制的探索一直是全世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汇总并分类叙述,以便大家及时了解相关动态.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 ̄5岁妇女,发病率为20% ̄30%,占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的52%其常见的症状有子宫异常出血、盆腔受压和疼痛及生育能力丧失等,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其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与环境因素、基因突变、雌激素、孕激素、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变化等有关。本文针对子宫肌瘤主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细胞的机制、HCV直接致病作用及其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除神经系统定位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外尚有一系列异常的神经心理症状和精神行为,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后的第二大痴呆疾病. 相似文献
16.
1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防治房颤的关键在于明确房颤发生和维持的机制。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对其心房重构的发生机制研究较多,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的深入,房颤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也逐渐得到揭示。同时也有证据显示炎症与房颤有关,现就以上领域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翼状胬肉(pterygium)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表疾病,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球结膜及其结膜下组织增生肥厚,并形成纤维血管组织向角膜浸润性生长.角膜被浸润后可引起角膜散光、眼球转动障碍及视力下降等临床表现.具体病因不明,但多项研究表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遗传因素、营养缺乏、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解剖因素及眼部长期受到风沙、烟尘、热、花粉等过度刺激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