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5.12汶州特大地震后我院在大批伤员救治过程中的经验,为以后类似大灾难伤员救治提供有用的参考.方法 对大批伤员按分类及伤情轻重进行处理.结果 通过分类处理伤员,在伤员的救治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 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在大灾难时对伤员的救治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面舰船人员大批伤员紧急救治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通过调研海战史有关资料,结合水面舰船实际情况,就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水面舰船大批伤员的紧急救护,完善急救组织、救治程序及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未来海战伤员紧急救治的组织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急程序在院前急救批量烧伤伤员中的应用。方法:迅速启动院前应急程序实施救护人员编组,根据病情分级,进入相应的救治区域对烧伤伤员实施有效的救治。结果:烧伤伤员均得到了及时救治。结论:有效的应急程序可以在批量烧伤伤员院前急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突发事件中伤员的救治流程和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方法:成立各应急小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对伤员进行分类治疗.结果:66名住院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转外省治疗6人,其余痊愈出院.结论:规范的救治流程,严密的组织管理是伤员得到有效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灾害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及救护原则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灾害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和现场救护原则。方法 结合有关研究和101例爆炸伤伤员及167例中毒伤员的临床成功救治的体会,并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及著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善于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可使灾害事故现场的医学应对预案和救护原则更趋合理,个人的防护技术更完善,提高救治的成功率。结论 灾害现场的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是组织机构的临时性,工作条件艰苦,需要紧急赴救,大量伤员同时需要救治并且伤情复杂。灾害事故现场救护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应在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援中,体现“立体救护、快速反应”的救治原则,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侯平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71-1872
目的探讨批量烧伤患者救治组织管理方法,优化批量伤员急诊救治流程,提高急救水平。方法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伤员按特重、重、中、轻度烧伤快速分类进入相应救治区域,救护人员按指挥协调、登记评估、医护救治、后勤保障分组对15例伤员科学救治。结果 15例伤员除1例特重度烧伤死亡外,余全部治愈。结论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全院协作、资源整合、统筹安排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平时的训练有素和精湛技术是救治成功的保证;简化就诊流程,就地尽快接受专科系统治疗是烧伤患者成功救治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伤员救护中的运用.方法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预案,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培训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建立严格的护理质量监护系统.结果 伤员救护按计划完成,无任何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结论 实施有效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伤员救护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隐患,顺利救治伤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晓媛  李洁  李世英 《西部医学》2009,21(2):323-324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抢救成批地震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院前救护及时、院内抢救有序、分类后送得力等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应用于对成批地震伤患者的救护中。结果急救护理应急预案提高了对批量地震伤员收治的抢救成功率。结论急救护理应急顸案的有效实施是保障批量伤员成功救治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战伤时效救治原则对伤员医疗后送的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战伤时效救治原则是指在作战时被枪弹等武器击中者的自然存活时间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延长,死亡概率增大,有效救治时间内采取救治措施可以延长被击中者存活时间,但其延长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只有在有效时间内得到确定性治疗后,伤员生命才可能得到挽救;采取救治措施的时间不同,其救治效果不同,时间越早,措施越合理,被击中者死亡率就越低;伤员救治存在着最佳救治时间段,在黄金时段采取救治措施,救治效果最佳;在战场环境条件下,分时段在不同地点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实施连续性的医疗后送,最终可以挽救伤员生命[1-3].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重症伤员特征与分阶段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汶川大地震重症伤员的特征及分阶段救治的经验.方法 通过对伤员和重症的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掌握不同阶段重症伤员的分布特征,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分阶段救治.结果 "5.12"汶川地震后收治的重症伤员主要包括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颅脑外伤、截瘫、截肢、挤压综合征、四肢及骨盆外伤、耐药性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救治过程拟定分三个阶段救治措施,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第一阶段抢救挤压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二阶段解决伤员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复杂耐药性感染,第三阶段实行"四集中",即实施"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支撑条件、集中收治"的工作方案,降低了死亡率.结论 大地震后重症伤员特征的分析和分阶段科学救治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员病死率,援救伤员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批量伤员救治绿色通道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增加了突发事件的发生,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伤员.绿色通道为患者在第一时间提供最适宜的救治,以最快速度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文中探讨批量伤员救治中绿色通道建立的方法,优化批量伤员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水平. 方法:对批量伤员的急救流程进行优化.根据伤员病情分为危及生命急重症、普通重症、非重症3级,救治时进入相应红、黄、绿3区;实行救护人员编组,分为指挥联络组、预检组、抢救组、清创治疗组、留观组、转运组、协调记录组7组;开放绿色通道,实行批量伤员编号制,危重伤员首诊负责制. 结果:接诊23批次伤员共158例.治愈141例,死亡3例,院外死亡14例. 结论:急救流程的优化在批量伤员的急救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批量伤员救治绿色通道,能够使急救工作快捷、有序,忙而不乱,赢得抢救危重伤员的黄金时间.  相似文献   

12.
在战争、灾害、事故等“医疗资源稀缺的环境”中,医疗资源不能满足所有伤员的需要,急救原则首先是救护那些急需治疗并且救治后存活率高的伤员。因此,有必要对伤员进行分类,尽可能地挽救最大数量伤员的生命,通过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更好地处理大批伤员现场(MCI),使多数伤员受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大批伤员在急救室抢救与护理的经验。方法对交通事故大批伤员救护过程进行回顾、分析与总结。结果所有伤员的救护工作都在严密科学的组织下有序进行,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护。结论急诊室对大批伤员的救护高效有序,医院各部门充分协调,医护密切合作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求护理应急预案在成批伤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有效应用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急诊科于2009—2012年共收治166人次的批量伤员的救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规范救护程序,及时采取急救护理对策,加强护士业务培训等护理管理措施。结果通过我们的积极抢救,166例伤员中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65例伤员得到妥善的救治,治愈出院,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急救采取有效的护理,使抢救成功率达到99.4%,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结论有效地组织是接诊成批伤患者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不断完善急救护理管理,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促进了大批量伤员的救治。  相似文献   

15.
刘琴  廖志林  朱方  杨绍林 《西部医学》2009,21(6):1054-1055
本文结合本院在地震伤员救治工作中建立的系统管理机制方面的实战经验,分别就医院建立指挥、救护、后勤保障、信息发布四方面的系统管理机制进行了阐述,说明医院建立系统管理机制能高效、安全、快捷救治地震伤员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收地震灾害伤病员救治中的护理管理。方法根据震伤员的震伤程度和损伤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护理管理措施,包括应急预案、救护程序的启动,病区、病房、病床、设施的准备,救护人力资源实施定员、定位、定责,注重救护的时效性,专科护士和护理专家临床指导等。结果接收伤员时间、检伤检查时间、按类分流安置时间明显缩短、各项救治护理措施迅速落实到位,保障了救护通道的畅通,救护成功率100%。结论归纳为"四早"原则:护理及时收集临床资料,早期明确诊断,迅速排除漏诊;细心护理,早期发现潜在不良反应和风险,预防并发症,防止意外出现;注重营养护理,早期调整机体内环境,为手术创造条件;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让震伤员和家属振作起来,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地震区域中心医院应急组织模式,为区域中心医院在大型地震等灾害过程中,科学、有序地开展伤员救治提供参考,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该院在5.12大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的医院组织模式,并与2004年制定的《灾害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中的组织模式及职责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5.12大地震区域中心医院应急组织模式在规模、等级上优于《预案》;功能与涉及的内容比《预案》要复杂得多;伤员救治的组织模式在地震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职责。说明地震灾区高效、灵活的组织模式及明确的职责分工是科学、有效地开展伤员救治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8.
林青 《大家健康》2016,(12):78-79
目的:探讨批量伤员应急预案在急诊群体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9起突发群体创伤事件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应急预案救的流程启动、流程特点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226例患者中,抢救无效死亡3例,救治成功223例,及时抢救率100%,及时抢救成功率98.7%。结论:批量伤员应急预案完善的流程、合理的处置可以提高群体创伤救员救治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邓旭军 《新疆医学》2013,43(10):63-64
目的:探讨有效预检分诊对交通事故造成批量伤员院前救治的意义.方法:对昌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小组在新疆昌吉6.18交通事故发生后2h内对伤员的有效预检分诊、安全转运及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分析.所有伤员按伤情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死亡并分别在伤者胸前佩戴红、黄、绿、黑伤情识别卡.并以此为基础决定伤员的现场救治以及优先转运的顺序.按病情分级对伤员实行现场分区救治,完成基本的物理检查,包扎、止血、固定、开放静脉通道等.结果:共预检分诊伤员36人,分别为重度4人,中度9人,轻伤12人,死亡11人为复合伤.结论:在突发事件批量伤员的救援中以及有限卫生资源的情况下,有效的预检分诊能够快速区分病情轻重,降低死亡率,为保障伤员安全及时转运、院前救治顺利进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陶军  杨天德 《重庆医学》2008,37(24):2780-2782
地震直接造成建筑物、设施倒塌,人员被砸伤或被压埋在废墟之下.长时间压埋的伤员可出现脱水、休克、饥饿、挤压伤、感染、低体温等,危及生命[1].对此种伤员的救治相当困难,关键在于早期救治.回顾性研究表明,对长时间压埋伤员早期救治的重点在于现场处理、维护呼吸及循环功能、积极处理挤压伤、抗感染治疗和防治低体温[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