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和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研究 总被引:72,自引:6,他引:72
目的 建立高脂血症和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0 )和模型组 (n =2 0 )。对照组喂普通饲料 ,模型组喂普通饲料并给予脂肪乳剂灌胃 (10ml·kg-1)。动态观察一般情况和血清TG、TC、ALT、AST、MDA、SOD和肝脏TG、TC、MDA、SOD的变化 ,并行病理检查。结果 1wk后 ,模型组血清TG和TC明显高于正常组 ,形成了高脂血症模型。 2wk后 ,随机处死模型中的 10只 ,与正常组相比 ,发现血清TG、TC、ALT和肝脏MDA均明显升高 ,而肝脏SOD则明显降低 ,病理显示有 2只轻度脂肪变性。在第 3wk处死剩余动物 ,发现肝指数、血清脂质、ALT、AST、MDA和肝脏TG、MDA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而SOD则明显降低 ;光镜下所见模型组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 ,并有炎症病灶。结论 通过 1wk脂肪乳剂的喂养 ,形成了高脂血症模型 ;继续给予脂肪乳剂 ,2wk后形成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 相似文献
2.
3.
4.
叶加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3):29-30
目的研究2005年至2007年机关干部单位体检中发现的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福州市机关干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高脂血症者642例,随访调查其脂肪肝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高脂血症组脂肪肝发病率较血脂正常组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脂血症对于早期预警和诊断脂肪肝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脂肪肝与高脂血症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2004至2011年我院体检人员及住院患者1550例,经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脂肪肝,同时行空腹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检测,比较脂肪肝的程度与血脂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中度及中度以上脂肪肝患者高脂血症的检出率为80.67%,脂肪肝的程度越重,高脂血症的检出率越高。结论脂肪肝程度与高脂血症呈正相关性,超声对脂肪肝程度的判断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消脂饮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乳剂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脂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以东宝肝泰为阳性组,以高、低剂量消脂饮和东宝肝泰进行干预,测定肝脂含量及肝中超歧物过氧化物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维生素E水平。结果用药各组肝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和肝MDA含量均明显降低;而肝SOD活性、维生素E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结论消脂饮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消脂护肝胶囊治疗脂肪肝伴高脂血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探讨消脂肪护肝胶囊在脂肪肝治疗过程中的降脂作用及机理,我们于1994年4月-1996年5月进行了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并与西药东宝肝泰片,不完全随机对照。结果发现:两组TC、TG均降低,HDL-C均有升高,治疗组降TC、TG均降低,HCL-C均有升高,治疗治疗组降TC、TG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升高HDL-C作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动物实验也表明:大、小剂量治疗组均 相似文献
9.
植物甾醇月见草油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植物甾醇月见草油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受试物组,以及东宝肝泰对照组。受试物组设低、中、高三个剂量水平,分别为1.0g/(kg.d),2.0g/(kg.d),6.0g/(kg.d)。以植物甾醇月见草油和东宝肝泰进行干预,然后测定各组大鼠血脂、肝脂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受试物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肝组织中的TC、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受试物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血清中的TC、TG、LDL-C含量。结论植物甾醇月见草油可明显降低血脂及肝脂含量,提示该受试物在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同时,对脂肪肝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4例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指标变化情况,并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组间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可靠,调脂效果理想,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昆藻调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取59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1)、阳性对照组(n=10)及昆藻调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n=9、9、10),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及30%乙醇方法复制脂肪肝模型,同时给予相应溶剂或药物,10wk后运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DNA的S期细胞比例(SPF)及增殖指数(P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大鼠PI、SPF值明显升高(P<0.05);昆藻调脂胶囊能降低造模后大鼠PI、SPF值(P<0.05),尤其对♀大鼠的作用更为显著(P<0.01)。结论:昆藻调脂胶囊通过抑制高血脂大鼠特别是♀大鼠肝细胞的增殖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体脂、脂肪肝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方法: 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喂以高脂饮食8周,建立肥胖模型,随后进行6周的腹腔注射红花黄色素(100 mg·kg-1·d-1)干预。实验终点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及胰岛素糖耐量(ITT)试验,小鼠处死后,检测体脂、血脂等代谢参数,并采集附睾脂肪及肝脏组织,行HE染色,定量脂肪细胞面积、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果: 红花黄色素可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的体质量、体脂含量、脂肪细胞面积、肝脏重量及血脂水平(P<0.05),并且明显减轻肥胖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同时,IPGTT及ITT实验显示红花黄色素可显著改善肥胖小鼠的糖耐量异常,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显著降低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体脂含量,减轻脂肪肝,改善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前脂肪肝发病呈上升趋势。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脂肪肝的发病涉及到多个脏器。笔者认为脂肪肝虽病位在肝,但与脾关系密切,在治疗之时采取“肝脾同治”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肝脾生理、病理上的联系,以及机体运化等方面阐释了“肝脾同治”的依据;列举了脂肪肝治疗中“肝脾同治”的常用治法;并就治疗脂肪肝与脾有关的几味常用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公交司机人群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在我院体检的2378名公交司机进行超声检查及血脂检验,分析这一职业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及脂肪肝患者血脂异常检出率。结果:共检出脂肪肝1004例(42.22%),其中男911例(43.73%),女93例(31.53%),男女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脂肪肝患者病变程度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不同病变程度者血脂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在公交司机中高发,其发病与年龄和性别因素相关,患者血脂异常检出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生素E对高脂血症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性成熟雄性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10只,A、B、C、D组高脂饲料喂养,其中B、C、D组同时灌胃不同浓度维生素E,E组普通饲料喂养,连续喂养4周后处死小鼠,取主动脉内皮细胞测定凋亡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及静脉血脂的浓度。结果 B、C、D组中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Bax蛋白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A组(P〈0.05),但高于E组(P〈0.05);B、C、D组中Bcl-2蛋白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P〈0.05),但低于E组(P〈0.05);Bax与Bcl-2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量之间为负相关;B、C、D组中静脉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显低于A组(P〈0.05),除D组TC外均高于E组(P〈0.05)。结论维生素E能抑制高脂血症所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升高抗凋亡基因的表达,同时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与血糖及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患者病例4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得知,脂肪肝组血脂、血糖以及各项肝功能指标均较健康组高(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加强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监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野马追提取液对大、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大鼠和小鼠各60只分别随机分为大、小鼠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野马追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小鼠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30d后腹腔注射75%蛋黄乳,大鼠各组喂高脂饲料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30d。各组均于末次给药后采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含量。结果野马追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LDL-C水平,并明显升高HDL-C水平。结论野马追对实验性大、小鼠高脂血症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鼠高脂血症造模方法的比较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不同造模方法的比较来建立新的高脂血症造模方法。方法:对四组小鼠分别进行正常喂养、乳剂灌胃、高脂饲料喂养和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隔天乳剂灌胃。然后在第0,7,14,21天检测小鼠血压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在实验结束时测定脏器系数。结果:乳剂+高脂组肝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血压值在14d后显著升高(P〈0.01);TC含量和TG含量分别在7d和14d后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在7d后显著性降低(P〈0.01);第21天与第14天相比,血压和血脂水平能够继续维持,并且乳剂+高脂组较乳剂灌胃组小鼠死亡率低。结论:本造模方法切实可行,在短期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7,(31):4393-4397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高血脂模型小鼠的预防作用和对模型金黄地鼠(以下简称地鼠)的改善作用。方法: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饲养诱导高血脂动物模型。将小鼠和地鼠均分为模型组和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给予40、80、160 mg/kg,地鼠给予25、50、100 mg/kg),每组10只,同时设立10只相应动物为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动物喂食正常饲料和ig生理盐水外,其余小鼠在喂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的同时ig相应药物;其余地鼠先建模2周,成模后再ig相应药物,给药期间继续喂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持续给药4周,每周检测各组小鼠和地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和地鼠血清中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mRNA及蛋白、微小RNA-27a(miRNA-27a)表达,以及小鼠肝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从给药2周后开始血清中TC、LDL-C、PCSK9 mRNA及蛋白、miRNA-27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中LDLR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地鼠给药期间血清中TC、LDLC、PCSK9 mRNA及蛋白、miRNA-27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和地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白藜芦醇对高血脂模型小鼠有预防作用,对模型地鼠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中miRNA-27a表达与PCSK9蛋白表达,进而升高肝组织中LDLR蛋白水平,最终降低血清中LDL-C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法研究金银花醇提物对模型小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与金银花醇提物(2 g/kg)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给药第8天开始复制模型[ip给予0.2%二甲基亚硝胺(DMN,1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分析开始给药与开始给予DMN第1、3、5、7天小鼠24 h尿样总离子流图,考察尿样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主成分分析法探寻尿样代谢物谱的变化及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果:金银花醇提物组小鼠给予DMN 1~5 d后,色谱图轮廓发生变化并达到最大,但第7天呈明显回归趋势;DMN可导致小鼠尿样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中8-苯基-8-氮杂环[4,3,0]壬-3-烯-7,9-二酮、2-(6-苯基庚炔)-1,3-二氧戊烷、双-(邻-甲基肟)-4-酮葡糖酸含量增加,丙二酸、(4-氯苯基硫代甲氧基)乙酸、四氢-2-呋喃乙醛、D-半乳糖、赤式戊糖酸、半乳糖醛酸含量减少;金银花醇提物能改善这一情况。结论:预先ig给予金银花醇提物对DMN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