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本文对 35例年龄 6 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并以 34例年龄相当的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 ,旨在研究冠心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心肌缺氧的关系。资料及方法 对象 :(1)冠心病组 35例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6 0 80岁 ,平均 6 9岁 ,符合1974年冠心病诊断标准 ,有心绞痛发作史且休息时心电图明显心肌缺血表现 ,经病史 ,体检及辅助检查排除心肌病、心瓣膜病及高血压等其他心血管病和糖尿病。 (2 )对照组 34例 ,男 2 0例 ,女 14例年龄 6 0~ 80岁 ,平均 6 4岁。经病史 ,体检及辅助检查排除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及血…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左室舒张功能的参数变化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8例正常人和 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 ,分析比较静息状态与峰值负荷状态下两组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多巴酚丁胺负荷后 ,两组心率、收缩压均明显增加 ,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左室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 (E)和左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 (RFP)在对照组表现为增加 ,在冠心病组为减低 ;冠心病组出现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RWMA) 2 5例 ,对照组有 1例出现 RWMA。结论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左室舒张功能的参数变化是反映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可为冠心病诊断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7.
硝苯吡啶对右心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九根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2):110-110
硝苯吡啶对右心室功能的临床研究梁九根对5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15例正常人进行了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观察一次性舌下含服硝苯吡陡(NIF)对其右心室功能的影响,并与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对比,探讨NIF对OiPD患者右心室功能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9.
冠心病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业已报道,91%的冠心病患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冠脉血流突然中断的供氧性缺血,主要损伤收缩功能,伴有轻度的舒张功能异常;但需氧性缺血(如调搏、运动试验)主要引起舒张功能不全,收缩功能相对正常。了解冠心病患者在不同情况下心功能不全的特点,对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特点目前研究证明冠心病患者、尤其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均发生异常,但在多数临床情况下,以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硝苯吡啶对高血压、冠心病病人血糖的影响马黎霞,李春生,周府伯,吕进东,杨日润,李玲,杨玉春,李秀梅,王静力(空军第461医院,长春130021)杨世忠(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硝苯吡啶是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剂,以扩张阻力血管为主,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也... 相似文献
14.
作者将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51例及对照组38例作高频心电图检测,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A/E以了解两者的相关性。发现冠心病患者高频心电图的高频切迹数明显增多,彩色超声心动图的A/E较对照组增高,着别有显著性意义,且高频切迹数与A/E存在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血栓素A_2(TXA_2)和前列环素(PGI_2)是调节血小板功能和血管壁张力最强的一对内源性物质。本文观察了32例冠心病患者在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吡啶前后TXA_2—PGI_2的变化,以期探讨硝苯吡啶治疗心绞痛、预防心肌梗塞的作用机理。一、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组对象为冠心病患者78例,均按1979年WHO制定的标准确诊。其中男64例,女14例;年龄39~67岁,平均59±6岁。受试者在试验前两周停用一切药物。试验前12小时内避免进高脂肪饮食,抽血前避免剧烈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正常人和心脏病人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改变。结果显示:正常人小于40岁与大于40岁者TRTI、A/D、DATI、O—F四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差异(P<0.01);正常人(>40岁),TRTI=0.20±0.02,DATI=0.74±0.18,A/D=0.29±0.08,F/H=0.14±0.06;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人A/D明显增大,分别为0.43±0.14,0.44±0.12(P<0.01)。两组患者TRTI、DATI、F/H三项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正常人随年龄增长,左心室舒张功能有自然“衰变”趋势,两组患者左室主动舒张和顺应性均明显减退。作者认为,这种无创性方法对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 PCI)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左心舒张功能不全而左心射血分数正常患者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PCI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等容舒张时间(IVRT)、舒张早期及晚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比值(E/A)、肺静脉血流反流速度(Ar),治疗后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6个月随访,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IVRT缩短,E/A升高,A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I治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