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 MRI表现 ,并就其诊断价值与 CT扫描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 :2 4例中男性 10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 4 5岁。 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 2例术后复发 ,余均经临床、内分泌检查及 CT扫描诊断。结果 :3例为小于 1.0 cm的微腺瘤 ,大于 1.0 cm者 2 1例 ,最大 1例为 3.0 cm× 4 .0 cm× 3.2 cm。结论 :垂体微腺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信号为等 T1 或略长 T1 略长 T2 ,大小应小于 1.0 cm ,垂体柄偏斜及腺体上缘偏侧隆凸是诊断微腺瘤的重要征象。大于 1.0 cm的腺瘤一般为稍长 T1 和稍长 T2 信号 ,当有囊变或出血时 ,信号不均匀  相似文献   

2.
目的:强调冠状薄层增强扫描在脑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重要性以及与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我们通过对38例脑垂体瘤在实际诊断中分析总结发现,对于临床怀疑垂体瘤的患者除通常采用轴位扫描外,也要将3 mm冠状薄层增强扫描来作为常规检查,其可以更好的发现垂体微腺瘤(即直径<1.0 cm者),同时为与鞍区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结果及结论:对其中13例常规轴位扫描未见异常而临床有典型症状者,采取上述3mm冠状薄层扫描增强发现是脑垂体微腺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Keyhole动态MR对泌乳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MR影像表现,双盲法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不告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情况下作用诊断,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异常信号者作肯定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不均者作可疑微腺瘤诊断;垂体信号未见异常者不作微腺瘤诊断。结果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参考时,可肯定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8例;可疑垂体微腺瘤诊断者26例;不作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例。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率达97.8%。结论动态MR对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的病人应常规作动态MR检查。  相似文献   

4.
问:我今年55岁,5年前患垂体微腺瘤(0.7cm),但至今未增大,我不想手术。请问像我这种情况,可以暂时不做手术吗? 答:垂体腺瘤发病大多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据肿瘤体积大小可分为:微腺瘤(直径1cm以下)、大腺瘤(1~5cm)、巨大腺瘤(5cm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Keyhole动态MR对泌乳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PRL分必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MR影像,又盲法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响像科医师阅片,不告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情况下作用诊断,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异常信号者作肯定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不均者作可疑微腺瘤诊断,垂体信号未见异常者不作微腺瘤诊断,结果: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参考时,可肯定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8例,可疑垂体微腺瘤诊断者26例,不作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例,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率达97.8%。结论:动态MR对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的病人应常规作动态MR检查。  相似文献   

6.
0 引言 垂体微腺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颅内肿瘤.MRI是诊断垂体微腺瘤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但CT检查也有重要价值.我们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应用CT轴位薄层扫描、冠状位薄层扫描及增强扫描,对等密度垂体微腺瘤12例(经MRI证实)的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及探讨CT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上将直径不足1.0 cm的垂体瘤统称为垂体微腺瘤[1],患者多无临床表征,不易于垂体内分泌学检查中检出,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对其生命健康安全威胁较大。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磁共振检查技术(MR)逐渐于临床普及,对多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意义重大。本次研究选取32例垂体微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等3种检测方案,以探讨其在垂体微腺瘤临  相似文献   

8.
泌乳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吉林省人民医院MRI室姜春子,李凤霞泌乳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是直径小于10mm以下的功能性垂体腺瘤。本文分析和讨论8例PRL分泌型微腺瘤的常导MR影像特征,并提出了年轻女性PRL分泌型垂体微...  相似文献   

9.
垂体微腺瘤的MRI、CT诊断解放军第202医院(110003)黄国辉,向阳广州南方医院陈龙华,戚官迅,何炬斌随着CT临床应用逐渐普及,MRI进入临床,在垂体微腺瘤的影像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目的是评价它们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各自表现及优势。1临床...  相似文献   

10.
脑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为良性缓慢生长的肿瘤。目前,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激素将其分为两类;即分泌性腺瘤和无分泌腺瘤。前者又分为营养激素腺瘤(包括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促激素腺瘤(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根据瘤体大小,将直径大于1cm者称为大腺瘤,小于1cm者称为微腺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图像假阴性表现的原因,探讨对这类微腺瘤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垂体微腺瘤患者54例,男9例,女45例,患者平均年龄34.5岁(16~57岁),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分析平扫与增强检查均为假阴性表现的垂体微腺瘤的特点,探讨磁共振对这类微腺瘤的诊断方法。[结果]经手术证实垂体微腺瘤患者54例中正常垂体形态的微腺瘤18例,其中12例形态与信号均正常,动态增强检查后18例垂体表现为正常形态的微腺瘤中14例可以明确诊断,4例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均为阴性。该4例患者3~6个月后复查磁共振均明确诊断。[结论]部分垂体微腺瘤患者垂体形态可以表现为正常,甚至表现为形态与信号均正常,动态增强可以提高垂体微腺瘤检出率,应列为常规检查,对于临床高度怀疑垂体微腺瘤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均表现为正常的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相关化验结果并定期复查可以进一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垂体增强检查的56例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17例检查正常,36例垂体微腺瘤,3例垂体微腺瘤术后复查.结论:MRI增强检查能最大程度的把微腺瘤与正常垂体间的信号强度显示出来,大大提高了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了垂体微腺瘤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5 mm以下垂体微腺瘤中的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1.5 T超导磁共振仪,对36例可疑垂体微腺瘤患者在常规平扫后,不论有无发现病变均进行动态增强冠状位扫描.结果 36例均呈阳性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小于5 mm的垂体微腺瘤平扫有时难以发现病灶,而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发现病灶明确诊断.结论动态增强MRI对5 mm以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极有价值,尤其是动态早期在33.5 s之前表现最为敏感,它是目前MR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垂体腺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行自旋回波(SE)序列横轴、矢状及冠状面的T_1加权及T_2加权像,对怀疑微腺瘤者再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26例,微腺瘤6例,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85%(27/32)的大腺瘤在T_1 WI上为中、低信号,80%(26/32)在T_2WI呈高信号。微腺瘤信号变化及形态学改变均不明显,但行Gd-DTPA增强扫描后均可确诊。结论:MRI检查定位准确,诊断正确率高,是检查诊断垂体瘤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5mm以下垂体微腺瘤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Philips 1.5T超导磁共振仪,对36例可疑垂体微腺瘤患者在常规平扫后,不论有无发现病变均进行动态增强冠状位扫描。结果 36例均呈阳性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小于5mm的垂体微腺瘤平扫有时难以发现病灶,而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发现病灶明确诊断。结论 动态增强MRI对5min以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极有价值,尤其是动态早期在33.5s之前表现最为敏感,它是目前MR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6.
垂体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与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0.48%,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一般根据瘤体大小,凡小于1,Ocm者称垂体微腺瘤;凡大于1.0cm者称为垂体腺瘤。一般垂体腺瘤在CT、MR等影像学检查中都能做出定性诊断。而一类以广泛侵袭鞍旁、鞍上、蝶窦尤其是斜坡为特点的非典型垂体大腺瘤,因其少见及其非典型的生长方式故不易做出正确影像诊断。由于目前尚未见报道其病理细胞学所见与其生长方式之间的统一关系.故命名不一。笔者引用学者的观点。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现将笔者所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徐春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45-2846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明确诊断的24例垂体微腺瘤MRI资料,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延迟扫描。结果:24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MRI平扫15例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呈稍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21例为低或稍低信号,3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平扫时显示病灶15例(63%),增强后显示病灶21例(88%)。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延迟扫描可作为动态增强扫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垂体微腺瘤(肿瘤直径小于10mm)的CT表现,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CT征象。结果本组垂体微腺瘤CT直接征象有垂体内局限性低密度灶22例,等密度灶13例;间接征象有垂体上缘局限性隆起12例,垂体柄移位16例,鞍底骨质凹陷、吸收19例。结论鞍区冠状位CT直接增强扫描对微腺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快速静脉注射造影剂立即扫描或动态扫描是提高微腺瘤检出率最佳方法;某些等密度或低密度不甚明确的微腺瘤诊断较困难时,必须参考CT间接征象,结合临床症状、内分泌检查结果才不致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春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微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珐回顾性分析10例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临床症状、生物化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其中5例行双侧岩下静脉窦采血(BIPSS)。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肿瘤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ACTH阳性8例,阴性2例。随访12~63个月,治愈7例(70%),缓解1例(10%),复发2例(20%)。结论BIPSS有助于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的诊断和肿瘤定位;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是儿童和青春期垂体ACTH微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行自旋回波(SE)序列横轴、矢状及冠状面的T1加权及T2加权像,对怀疑微腺瘤者再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26例,微腺瘤6例,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85%(27/32)的大腺瘤在T1WI上为中、低信号,80%(26/32)在T2WI呈高信号。微腺瘤信号变化及形态学改变均不明显,但行Gd—DTPA增强扫描后均可确诊。结论:MRI检查定位准确,诊断正确率高,是检查诊断垂体瘤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