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94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胆固醇息肉中,64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5.9mm,蒂窄;6例腺瘤样病变声像图表现均为单发,平均直径约12.4mm,蒂宽。结论 超声根据息肉的数目,大小,蒂部情况可初步判断息肉的性质,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胆囊息肉样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超声检查的日益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术前确定息肉是否属癌前期病变较为困难,可是对息肉性质的鉴别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却至关重要,因胆囊癌恶性度高,预后极差。为此,我们对院内98例胆囊切除标本中息肉样病变的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各种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治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 dlesions of thegallbladder,PIG)是一类向胆囊腔局限性隆起病变的总称。临床上所指的PIC包括有由胆囊炎症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囊黏膜细胞变性所引起的息肉样改变、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息肉样胆囊癌等。由于胆囊腺瘤性息肉被认为发生恶变的可能性较大,而迄今又无有效方法在手术前明确PIG的类型,因此使临床大部分非胆囊腺瘤性息肉病实施不必要的预防性胆囊切除手术。鉴于此,深入系统地认识PIG与恶变的关系以及危险因素,从而确定预防性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胆囊息肉样病变9例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云  章顺南 《临床医学》2003,23(1):33-34
胆囊息肉目前已成为外科医生十分关注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在胆囊息肉病人中潜藏着早期胆囊癌可能。作者在1989年7月~1999年6月期间因胆囊息肉而行切除的胆囊作常规病理检查时发现早期胆囊癌9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常规超声技术对比,明确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形态特征的优势和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到2018年7月因囊息肉样病变行胆囊切除患者146例纳入研究。研究对象于胆囊切除术前分别进行胆囊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组与腺瘤性息肉组。分析并记录胆囊息肉常规超声特征、患者年龄、性别、胆囊结石、息肉数量、息肉内血流、息肉最大径大小以及息肉基底部宽度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鉴别胆囊腺瘤的独立风险因素。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104例为胆固醇性息肉,42例为腺瘤性息肉。胆固醇组与腺瘤组间在年龄、性别、胆囊结石以及息肉数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息肉内血流、息肉最大径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超声测量基底部宽度与超声造影测量基底部宽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内超声测量基底部宽度与超声造影测量基底部宽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息肉内血流、超声造影测量息肉基底部宽度是与腺瘤性息肉相关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 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更准确反应胆囊息肉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别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  相似文献   

8.
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自1992年至今因胆囊息肉或胆囊癌手术的患者,总结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1)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在临床上鉴别困难;(2)胆囊腺瘤性息肉癌变不是胆囊癌发病的主要因素;(3)B超是诊断胆囊息肉的可靠手段;(4)胆囊腺瘤性息肉和胆囊癌者存在血型分布特征,提示基因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B超、CT等影象学检查的普遍使用,临床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比以前增多。本文报道我院最近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并对其手术指征进行讨论。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近五年来经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1362例次(男837、女525例次),同期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龄为26~86岁。72例良性病变中,26~50岁54例,51~60岁18例。24例恶性病变中,30~50岁3例,51~86岁21例。1.2临床表现:本组病人中27例是体检时B超发现,26例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胀痛或绞痛、发热、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0.
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于1995年8月至2000年10月共检查出胆囊息内样病变患者102例,其中5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51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5例,年龄21-68岁,平均42岁。多数病例表现上腹隐痛及不适,少数患者均无自觉症状。B超检查前禁食12小时以上,采用平卧位和左侧卧位。使用仪器为ALOKA SSD-620;西门子-“亚当”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相似文献   

11.
随着B型超声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现率日渐增多,因而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性质、治疗方法和预后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我院8年来收治住院的胆囊息肉样病变76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均有类似胆囊炎症状,且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住院患者。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22~81(中位数41)岁。76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右上腹痛。5例出现畏寒发热,其中1例伴有黄疸,49例有右上腹压痛。1.2 检查 (1)B型超声:76例经B超检查,其中75例提示胆囊有0.2~5cm大小等回声光团,其后无声影,与壁相连,其中…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生活节奏加快及生活习惯改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发病率日益增加,了解胆囊息肉样病变自然病程及病因对胆囊息肉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胆囊息肉样病变研究有较大进展,本文就国内外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自然病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因囊息肉样病变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46例,均于术前分别行胆囊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组104例和腺瘤性息肉组42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常规超声特征、胆囊结石、息肉数量、息肉内血流、息肉最大径及息肉基底部宽度;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胆囊腺瘤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有无胆囊结石及息肉数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息肉内血流信号、息肉最大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基底部宽度的常规超声测值和超声造影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内基底部宽度的常规超声测值与超声造影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息肉内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测得息肉基底部宽度是与腺瘤性息肉相关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准确反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别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B超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了68例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57例胆固醇息肉中有43例声像图表现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6mm,蒂窄;6例炎性息肉声像图均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4mm,蒂窄;5例腺瘤声像图均为单发病灶,平均直径12mm,蒂宽。结论 根据超声声像图上息肉数目、大小、蒂宽窄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性质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80例胆囊息肉的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非肿瘤性息肉大小在5mm以内,常伴有结石。而腺瘤均为单发,底部多见,且息肉大小在7mm以上。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可依据息肉数目、大小等情况,判断其病变性质,指导临床是否手术切除或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范宁  苏锐 《浙江临床医学》2012,(9):1151-1152
本文通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变的49例患者外科手术病理检查和58例非手术患者随访监测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胆囊息肉病变声像特点,以探讨其在诊断胆囊息肉病变及选择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是由胆囊壁向囊腔内呈局性隆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随着B超的广泛应用,PLG的检出率明显增多,已成为外科常见胆道疾病。但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早期癌变术前诊断极为困难,如何从PLG中识别早期胆囊癌或癌前病变,成为PLG诊治中极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B型超声、CT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报告也有逐渐增多趋势。我院自1991年6月~1995年2月共收治3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并经病理证实。现就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结合相关文献加以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2岁。病程1个月~25年不等。1.2ide床表现:均以右上腹痛为主诉,疼痛性质32例为隐痛或胀痛,可忍受。右上腹有剧痛发作史5例,4例有右肩背部放射痛,16例伴有恶心呕吐,全部病人均无畏寒发热。查体8例右上腹胆囊区有压痛。1.3B超检查均显示胆囊内有中等强度回…  相似文献   

19.
胆囊息肉样病变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毅 《临床医学》2009,29(2):58-59
目的总结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诊治。方法对4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全组42例患者均行术前B超检查及胆囊切除术,术后症状消失且无并发症。结论B超检查是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简便易行最为可靠的检查方法,胆囊切除是胆囊息肉样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普遍使用超声诊断仪和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胆囊息肉样病变(也称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率较高,因其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病变的。其特点是在胆囊黏膜上的强回声隆起性病变,不随患者体位改变而移动,并缺少结石的特征性声影。现将我院检出的4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