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以及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均可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且两药的抑制效应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浓度为100mg/L时,两药对T24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90.1%、95.6%,G1期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可见胞内空泡形成、核染色质凝聚等典型细胞凋亡特征。结论: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具有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生长和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作用,此种作用与药物浓度呈依赖关系,亦可能是两药拮抗肿瘤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Epirubicin,EPB)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SBC)术后复发及副反应方面是否优于丝裂霉素(Mitomycin,MMC).方法将106例SB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EPB和MMC作膀胱灌注化疗,灌注化疗期间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定期随访行膀胱镜或B超,评价肿瘤复发时间记录毒副反应.结果 EPB组51例,平均随访17.1个月,术后1年复发率为17.6%(9/51),MMC组55例,平均随访时间16.4个月,术后1年复发率为18.2%例(10/55),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EPB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58.8%(30/51),MMC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56.4%(31/55),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B膀胱灌注在预防SBC术后复发及副反应方面并不优于与MMC.  相似文献   

3.
王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7):3649-3650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术后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3年4月到我院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膀胱癌患者62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取表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采取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治疗后2组采取相应的护理,最后对比护理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发现,试验组患者复发3例,复发率为10.2%;对照组患者复发10例,复发率为32.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效果要优于丝裂霉素,而且实施相应的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表柔比星和脂质体多柔比星药物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和253J,以及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评估2种制剂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不同浓度(0、0.25,0.5、1.0、2.0、4.0ug/ml)表柔比星和脂质体多柔比星分别作用于T24、253J和人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24、48和72h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结果:2种药物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与对T24、253J的作用相比,脂质体多柔比星对人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小(F=21.112,P<0.01;F=20.541,P<0.01).脂质体药物对T24的抑制作用强于253J(F=13.264,P<0.01).结论:恶性程度低的膀胱癌细胞对脂质体多柔比星的敏感性高,恶性程度高的细胞则化疗敏感性低.脂质体制剂较普通制剂对于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毒性小.  相似文献   

5.
钱颖俊 《河北医学》2004,10(3):271-272
膀胱癌是常见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对82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表柔比星(EPI)和羟基喜树碱(HCPT)交替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洪宜  商亭 《吉林医学》2014,(36):8098-8099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临床价值,为治疗膀胱癌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进行膀胱癌治疗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手术后24 h,患者采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40 mg表柔比星溶于40 ml 5%葡萄糖溶液中,每次灌注的药物在膀胱停留1 h。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术后12个月,随访记录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膀胱癌原位复发的例数分别为4例、7例,异位复发的例数分别为2例、3例,总的复发率分别为15.38%、25.64%。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可反复进行、疗效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洋川芎内酯A(SEA)联合表柔比星(EPI)干预膀胱癌5637细胞的作用机制,探讨SEA对EPI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人输尿管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和人膀胱癌细胞5637的细胞活力,选用人膀胱癌细胞5637进行后续实验,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SEA低剂量组(SEA10组)、SEA中剂量组(SEA20组)、SEA高剂量组(SEA40组)、EPI单独处理组(EPI组)和联合处理组(SEA40+EPI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光密度(OD)值;免疫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多药耐药关联蛋白1(MRP1)、肺耐药蛋白(LR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蛋白水平。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SEA药物组、EPI药物组和SEA+EPI组,并采用相应药物灌胃进行干预。检测肿瘤体积;Western blot检测裸鼠移植瘤模型MRP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表柔比星(EPI)联合卡介苗(BCG)与单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诊膀胱移行上皮癌,病理结果Ⅰ~Ⅱ期的患者3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随机分成联合组、单用组,每组18例。联合组术后第1周灌注EPI,第2周灌注BCG,每周交替使用灌注药物,共8次后,用BCG每月1次灌注,共8次;单用组术后每周灌注EPI,共8次后,用EPI每月1次灌注,共8次。比较两组治疗后3年内的膀胱肿瘤复发情况、药物治疗期间泌尿系感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内的膀胱肿瘤复发率方面,联合组与单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期间泌尿系感染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联合组较单用组比较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PI联用NCG和EPI单用均具有良好的预防肿瘤复发效果,而EPI联用BCG可显著减少治疗期间的泌尿系感染和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KRBt(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术中黏膜下多点注射联合表柔比星灌注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63例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手术均采用PKRBt术中黏膜下多点注射,术后即刻或者24h之内辅以表柔比星膀胱灌注。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时间30~55 min,术中并发闭孔神经反射4例,1例术后出现膀胱填塞,未出现膀胱穿孔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2年,其中8例复发,再次进行相同手术,未出现复发。结论 PKRBt术中黏膜下多点注射联合表柔比星灌注化疗治疗表浅膀胱肿瘤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联合表柔比星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生存素(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噻唑蓝)法检测不同剂量表柔比星及厄贝沙坦联合表柔比星对乳腺癌MCF-7细胞分别作用24 h、4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研究干细胞相关基因Sox2在膀胱癌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检测Sox2在膀胱癌组织及膀胱癌细胞株T24的表达;将构建成功的pcDNA3.1-SOX2-EGFP质粒转染膀胱癌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ox2的表达,进一步通过MTT实验初步探讨Sox2对膀胱癌细胞T24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膀胱癌Sox2高表达率为68.6%;构建的pcDNA3.1-SOX2-EGFP转染膀胱癌细胞T24后能够成功表达;MTT实验显示,Sox2可促进膀胱癌细胞株T24体外增殖(P < 0.05)?结论:Sox2在膀胱癌组织及细胞均可检测到表达,并能促进膀胱癌细胞株T24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与茶多酚合用对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检测塞来昔布、茶多酚单药及两者联合用药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塞来昔布(10umol/L)与不同浓度茶多酚(6.25、12.5、25、50、100ug/mL)单用及合用均对MDA—MB-231细胞产生增殖抑制作用,且联合用药组的抑制率高于各单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塞来昔布(10umol/L)与茶多酚(50、100ug/mL)合用组的凋亡细胞较单用组明显增加,出现典型凋亡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进一步证明两药合用使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塞来昔布与茶多酚合用具有显著抑制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膀胱癌T2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T2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并应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以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冬凌草甲素可显著抑制T24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关系。结论冬凌草甲素对膀胱癌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氢青蒿素体外抗膀胱癌T24细胞株活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T24细胞株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仪检测二氢青蒿素作用后T24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蛋白p53、Bax、Caspase-3、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二氢青蒿素能够诱导T24肿瘤细胞凋亡(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二氢青蒿素还可引发T24肿瘤细胞Caspase-3活性水平升高(P〈0.05或P〈0.01),促凋亡蛋白Caspase-3、Bax高表达(P〈0.01),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P〈0.01),且均呈现时间-效应关系。p53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二氢青蒿素具有明确的抑制膀胱癌T24细胞株的效应,其机制可能是激活非依赖于p53的Bcl-2家族介导的细胞色素C途径,进而引发T24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Celecoxib抑制膀胱肿瘤T24细胞株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Celecoxib对膀胱肿瘤T24细胞株的作用.方法用MMT比色法、Annexin V流式细胞分析术(FCM)分别观察不同浓度Celecoxib及其联合丝裂霉素C(MMC)作用不同时间后膀胱肿瘤T24细胞系的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结果25μM Celecoixb作用12、48h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5.90%±1.69%、11.80%±3.63%;浓度400μM时,抑制率分别为21.54%±1.79%、53.87%±4.50%;单用MMC(2.5μg/ml)48h抑制率为20.28%±1.97%),联合25μM、400μM Celecoixb 48h细胞生长抑制率则升为32.06%±3.32%、73.77%±1.62%.400μM CeIecoxib 作用12h可诱导24.65%±2.19%的肿瘤细胞凋亡,作用24h诱导细胞凋亡上升至39.45%±1.91%.结论Celecoxib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膀胱肿瘤T24细胞系生长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并有促进小剂量化疗药MMC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otch1基因沉默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pGenesil质粒构建靶向Notch1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iRNA1,并将其转染到膀胱癌细胞系T24中,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FCM)检测Notch1沉默后膀胱癌细胞生长变化、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Notch1基因的mRNA和蛋白在转染前后表达变化。结果转染psiRNA1质粒后T24细胞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60?h内),凋亡率增加,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未转染组、空载体组、阴性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otch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结论沉默Notch1基因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Notch1在膀胱癌中可能具有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外源导入TERE1 (UBIAD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系T24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将外源TERE1( UBIAD1)基因导入T24细胞.转染TERE1 (UBIAD1)基因一定时间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细胞数目,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转染基因48h后,较之对照组,实验组细胞数目减少了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6E-07),且随转染时间的延长细胞数目逐渐降低.MTT方法检测到转染TERE1( UBIAD1)基因48h后实验组细胞活力值为0.4178,较之对照组,细胞活力抑制率达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3).流式细胞仪检测到转染TERE1 (UBIAD1)基因48h后实验组T24细胞出现凋亡峰,PI和ANNEXIN V-FITC双染实验发现处于凋亡期的细胞占总数的93.73%.结论 外源导入TERE1 (UBIAD1)基因后膀胱癌T24细胞的数目和活力降低,细胞走向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625、1.25、2.5 mg/mL)氧化苦参碱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光镜及电镜观察其诱导膀胱癌T24细胞的凋亡作用。用RT-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及caspase-3转录水平的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氧化苦参碱作用人膀胱癌细胞后,光镜及电镜下均见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观察发现凋亡峰。同时观察到氧化苦参碱抑制survivin的转录和表达,对caspase-3有上调作用(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抑制survivin、上调caspase-3表达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维生素K3(VK3)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VK3(0,2,5,10,20 μmol/L)对T24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VK3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0,2,5,10,20 μmol/L VK3作用T24细胞48 h后,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0±0.038)%,(13.30±0.036)%,(26.55±0.032)%,(42.58±0.028)%和(65.35±0.03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6±0.4)%,(5.16±0.7)%,(10.85±1.1)%,(23.01±0.8)%和(75.80±1.2)%,其中10 μmol/L,20 μmol/L VK3对T24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 结论 10-20 μmol/L VK3在体外作用48 h后可明显地诱导膀胱癌T24细胞株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维生素K3(VK3)是否能影响吉西他滨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方法 用噻唑蓝(MTr)法筛选出吉西他滨作用T24细胞72 h后的适宜作用浓度,再用该浓度联合不同浓度的VK3(2,5,10,20 μnol/L)筛选出作用72 h后的适宜联合用药浓度.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吉西他滨组,药物联用组.用PI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并通过流式软件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MTT法筛选出吉西他滨与VK3的适宜药物浓度分别是1.0 μg,/ml和10 μmol/L.药物联用组与吉西他滨组相比,可显著提高细胞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均P<0.05).VK3可显著增强吉西他滨诱导细胞集中于S期的作用.结论 联用维生素K3可增强吉西他滨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s期阻滞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