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典型胸痛者32例,不典型胸痛者18例,无明显胸痛者7例。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大44例,13例无明显颈静脉怒张。梗死部位包括下壁梗死+右室梗死15例,下壁+正后壁+右室梗死33例,前壁+下壁+右室梗死9例。经综合治疗后,治愈出院51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心室纤颤2例,泵衰竭4例。结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情复杂,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右心衰竭症状时应该考虑本病的可能。只有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早给予正确的积极治疗才能提高患者梗死后的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对心功能的影响,评估螺旋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永久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21例,分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试验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对照组),以超声心动图(UCG)和心电图评价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和QRS波宽度差异。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RVOT起搏血流动力学优于RVA起搏(P〈0.05),RVOT起搏QRS波宽度较RVA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螺旋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基本可行且较为安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右室心尖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患者缓慢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75例 ,其中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5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加用参麦注射液 )和对照组 (未使用参麦注射液 ) ,比较两组使用阿托品的平均剂量 ;其中合并低血压的住院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多巴胺 参麦注射液 )和对照组 (多巴胺) ,比较两组使用多巴胺持续时间及使用的最大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使用参麦注射液可显著提高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并减少了使用阿托品的剂量 ;在合并低血压患者中 ,使用参麦注射液可缩短多巴胺的维持时间 (P<0.05) ,并使多巴胺的最大使用浓度减低(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患者 ,出现缓慢心律失常及 (或)低血压时配合使用参麦注射液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肺栓塞是指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近年来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伴随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死率仍很高.对肺栓塞的研究,目前颇受国内外医学界关注,范围涉及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诸多方面.本文旨在探讨心电图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及通心络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70例。按照随机设计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静脉输注,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5.6%,对照组为26.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19.4%,对照组为38.2%;治疗组病死率8.3%,对照组为20.6%。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及通心络胶囊配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与放射性核素肺显像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12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螺旋组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放射组患者采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均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分析螺旋CT与放射性核素检查急性肺栓塞结果,并统计其诊断价值状况。结果:经临床诊断结果确诊,螺旋组中3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放射组中有3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放射性核素检查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螺旋CT检查比较,放射性核素肺现象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评价急性肺血栓栓塞(APTE)病人治疗前后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及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急性肺栓塞病人34例,其中25例于治疗后(17.64±7.93)d再次行超声检查;正常对照组30名。于心尖四腔切面应用组织多普勒(TDI)模式获取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位点的频谱图,测量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容收缩时间(ICT)、射血时间(ET)及Tei指数。结果 APTE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IRT延长,ET缩短,Tei值增大。APTE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RT缩短,ET延长,Tei值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T、Tei指数与PASP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3、0.30,P〈0.05)。ICT、ET与PAS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PTE病人右室功能减低,治疗后有所恢复,但较对照组仍异常;组织多普勒成像可反映APTE病人右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超声检测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右室结构和舒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右室结构和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照观测 86例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62例高血压患者及 60例对照组的右心室结构和功能。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右室舒张功能减退 ,表现为三尖瓣E峰减低 ,A峰增高 ,E/A比值变小 ,快速充盈分数 (RFF)、1 /3充盈分数 (1 /3FF)和校正的充盈速率峰值 (PFR)均减低、下降时间 (DT)延长。高血压伴发脑卒中可进一步加重右室舒张功能损害 ,其中以A峰、E/A ,PFR表现更为显著 ,右室壁厚度较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加 ,且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间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右室壁及室间隔增厚可能是影响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RVI)临床上常与左室下壁、后壁梗死同时存在 ,多见右心衰 ,并发低血压和休克者较多。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率 ,笔者收集 1990~ 2 0 0 1年 16例患者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中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5 3~ 75岁 ,平均 6 6 .5岁。 9例为急性下壁合并右室梗死 ,4例为急性后壁合并右室梗死 ,2例为单纯右室梗死 ,1例为急性前间壁合并右室梗死。有右心功能不全体征者 12例 ,低血压 8例 ,心源性休克 2例。 16例均有血清心肌酶异常 ,并符合急性心梗演变过程。1.2 心电图表现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肺栓塞患者178例,采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GRACE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37例、中危组56例和高危组85例,根据hs-cTnⅠ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高hs-cTnⅠ组(hs-cTnⅠ>0.01 ng/mL)114例和低hs-cTnⅠ组(hs-cTnⅠ≤0.01 ng/mL)64例,比较各组30 d死亡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30 d临床结局将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死亡组38例和存活组140例,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高hs-cTnⅠ组30 d死亡、咯血、呼吸衰竭及溶栓治疗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hs-cTnⅠ组(P均<0.05),高危组30 d死亡、咯血、呼吸衰竭及溶栓治疗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危组(P均<0.05)。单因素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TnⅠ水平高、GRACE评分高是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及95%CI分别为1.726[1.273,2.346]、2.457[1.846,3.272]。ROC曲线显示,hs-cTnⅠ、GRACE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急性肺栓塞患者30 d病死率的AUC及95%CI分别为0.754[0.672,0.847]、0.772[0.686,0.869]、0.832[0.749,0.925],二者联合的AUC明显大于hs-cTnⅠ及GRACE评分(P均<0.0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6.8%,85.2%。相关性分析显示,GRACE评分与hs-cTnⅠ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73,P<0.05)。结论 hs-cTnⅠ水平高、GRACE评分高是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主要累及左心室,左心室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前壁心肌梗死及下壁心肌梗死。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右室心肌梗死(右室梗死)常与下壁心肌梗死同时出现,很少单独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易导致右心衰竭和血流动力学异常,临床表现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上对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治疗与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的治疗不同,护士及早发现右室梗死先兆,掌握病情观察要点,可为病人的抢救赢得时机,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参附注射液联合溶栓及抗凝药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合并低血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肺栓塞合并低血压患者12例,给予中药参附注射液静滴联合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措施,分析其28 d病死率,监测联合治疗前后心输出量(CO)、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12例合并低血压的肺栓塞患者中,存活10例(83.33%),死亡2例(16.67%),患者治疗前CVP(20.25±2.73)mm Hg,治疗后明显降低为(13.92±4.91)mm Hg,CO明显上升,从(1.73±0.59)L/min升至(6.60+2.61)L/min,SVRI明显下降,从(4562.50±805.19)dyn·s·cm-5·m2降至(2426.00±405.81)dyn·s·cm-5·m2。根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计算的理论死亡率是65.04%,实际死亡率是16.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合并低血压的肺栓塞患者死亡风险很高,但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初期稳定循环,同时联合病因治疗改善了血流动力学,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快速管理(PCUM)方案在ICU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期间ICU收治的重症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65例,对患者进行常规诊疗.同时采用PCUM方案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初步判断,对其病因初始判断时间、初始诊断正确率和PCUM方案的病因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本次研究中.65例ICU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重症患者经PCUM方案诊断,其初步诊断时间平均为14.9±5.4min,确诊时间平均为64.2±15.7min,初步正确治疗时间平均为33.4±13.9min。结论:PCUM方案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呼吸困难的早期病因判断及评估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安霞  刘畅  张黎明  潘化杰  杨傲然 《陕西中医》2023,(11):1632-1635
目的:分析截瘫三联针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对下肢肌力、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方法:选定92例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NME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截瘫三联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下肢肌力、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BI评分、FMA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AC分级、下肢肌力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股总静脉血流量、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截瘫三联针法联合NMES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加快血液流动速度,提高下肢肌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观察发病12小时内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18例,结果表明:单纯AIMI者(64例)下壁导联ST段抬高与胸前导联ST段压低相关良好。同时合并右室梗死(16例)可使胸前导联ST段抬高。同时合并侧后壁梗死(38例)可使胸前导联ST段进一步压低,同时合并右室梗死或侧后壁梗死者,可使下壁导联ST段抬高与前壁导联ST段下降的相关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金水宝治疗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照肾内科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水宝。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及肾血流动力学改变(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PEDV)改善均高于对照组,而阻力指数(RI)、尿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灌注Ⅰ、Ⅱ级患者总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而血流灌注Ⅲ、Ⅳ级患者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水宝能减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脏血液供应。同时多普勒超声能为DN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及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显著,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肃肺清肠合剂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2组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肃肺清肠合剂,50 mL/次,3次/d。治疗14天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肃肺清肠合剂能够改善ARDS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科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手术中行体外抗凝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1例临床诊断为感染性休克行手术清除病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血液滤过组(Ⅱ组)。Ⅰ组患者在手术的同时进行抗休克治疗,Ⅱ组患者在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体外抗凝血液滤过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中心率(HR)、收缩压(SBP)、中心静脉压(CVP)和尿量;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期间的HR、SBP、CVP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量低于Ⅰ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手术中行体外抗凝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可有效滤出患者体内的内毒素及炎性递质,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良好的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实验研究的急性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组(UK组)、模型组(C组)、假手术组(S组),经右心导管注入条柱状自体血栓,心导管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制备急性肺血栓栓塞实验模型。在血流动力学和核素肺灌注扫描的基础上观察溶栓疗效,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1)肺栓塞后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可见两肺野放射性分布不均,有放射性缺损和放射性稀疏现象,溶栓治疗后可见放射性充填。(2)肺动脉栓塞后可见肺动脉平均压(PAMP)与注栓前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1),UK组在溶栓开始1h后,PAMP即明显下降(P0.01),C组PAMP注栓后随时间无显著性变化。(3)组织病理显示,UK组可见肺出血和肺实变,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脱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线粒体肿胀,核固缩。C组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较UK组明显减轻。结论:本模型制备方法简便,符合肺栓塞病理生理变化,为肺栓塞溶栓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