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瘤,VIPoma)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013年1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VIPoma,并检索1979—2013年国内文献,取其中资料相对完整的34例,对35例VIPoma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位置、大小及有无转移、手术方式、病理学检查和随访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周期性发作的分泌性腹泻、低钾血症、低胃酸或无胃酸分泌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血浆VIP水平增高具有诊断价值,经生长抑素或手术治疗后,水泻缓解或停止,血钾恢复正常,血浆VIP 明显下降。采用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化疗、肝移植等治疗方法对于肝转移者均有效果。结论:VIPoma 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浆VIP测定;B 超及CT检查是胰腺VIPoma定位诊断的可靠方法。生长抑素可缓解腹泻,手术切除为胰腺VIPoma有效治疗手段,姑息性切除亦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的临床、实验窜和影像学特点,以及诊断办法和治疗手段方法报道1例胰腺VIPoma,同时检索国内文献得到49例胰腺VIPoma患者临床资料,许对此50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分泌性腹泻、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是胰腺VIPoma的主要临床表现,InL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增高具有诊断价值。经手术治疗,腹泻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对于远处转移患者,生长抑素、化疗、干扰素等治疗均有效。结论VIPoma早期诊断闲难,确诊依赖下典捌临床症状、血浆VIP水平、影像学检仓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可改善颅后,生长抑素等治疗可缓解症状,发生转移者也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一例报告并国内文献复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JT  Peng SY  Liu YB  Fang HQ  Wu YL  Wang XB  Tang Z  Qian HR  Ji C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9):524-527
目的 总结国内报道的15例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的临床资料,探讨VIPom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本院2002年收治的1例VIPoma,并检索1987年1月-2002年12月国内文献,取其中资料较完整的14例VIPoma,包括本院1例共15例VIPoma,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病理学检查和随访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周期性发作的分泌性腹泻、低钾血症、无胃酸或低胃酸分泌是VIPoma主要临床表现,本院诊治的1例还表现为周期性腰背部疼痛、皮疹和结肠多发腺瘤性息肉;免疫组化染色包括胰腺血管活性肠肽(VIP)在内的多种消化道激素表达呈阳性;经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及水样泻消失(结肠多发腺瘤性息肉除外),血浆VIP明显下降。本院1例合并切除VIPoma侵犯的肠系膜上静脉。结论 VIPoma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浆VIP测定;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肝转移者可采用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移植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VIP瘤发病罕见,临床表现特征为周期性水样腹泻、低血钾、低胃酸。定性诊断依赖于血浆VIP浓度的检测和病理学检查;定位诊断主要依赖于CT和超声检查。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肝转移者可采用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移植等方法。笔者拟对VIP瘤的上述诊治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2月收治1例VIPoma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国内1993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文献报道的24例。对25例VIPoma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有记载的24例中22例有周期性发作的水样泻;22例检测血清钾,21例有低钾血症。13例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测定均高于正常。行B超检查15例中13例发现病变,10例病变于胰腺内。行CT检查22例中18例胰腺内发现病变,其中7例发现肝脏转移性病灶。25例中24例行手术治疗,行胰体尾切除术13例中11例术前有水样泻,术后7例水样泻消失,1例好转,另3例无记载。行肿瘤摘除术3例中1例术后水样泻消失,1例明显好转。1例胰头部VIPoma并发肝转移,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水样泻消失。行胰体尾切除术13例,获得远期随访8例,随访3个月至3.5年,1例术后3个月大出血死亡,1例术后3.5年复发、肝转移,另6例无复发。结论 VIPoma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浆VIP测定;B超及CT是胰腺VIPoma定位诊断的可靠方法。手术切除为胰腺VIPoma有效治疗手段,即使是姑息性切除亦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Ѫ�ܻ��Գ���������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胰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术前、术后病人血VIP浓度及其它消化道激素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染色了解肿瘤组织中VIP的表达;肿瘤细胞原代培养,了解培养液中VIP的浓度;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肿瘤切除后,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三联征(WDHA)消失;(2)术后血VIP浓度呈动态下降;(3)肿瘤细胞原代培养液VIP浓度明显增高;(4)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VIP有较强表达;(5)生长抑素对改善WDHA症状有显著作用。结论 典型的临床症状及血浆VIP测定是VIPoma诊断的关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生长抑素对控制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1月至201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例VIPo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有周期性发作水样泻、低钾血症和低或无胃酸。有2例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值显著升高。B超及CT发现3例肿瘤均位于胰腺内,其中1例肝转移,1例怀疑肝转移。3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肿瘤位于胰头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随访3年无肿瘤复发;1例肿瘤位于胰头颈部及肝脏多发转移灶,行胰腺头颈部切除及肝脏转移结节摘除术,术后4个月腹泻症状复发,证实肝脏多发转移灶,又先后3次手术,于第1次手术后3.5年死于电解质紊乱;另1例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胰头部无法切除,肝脏多发转移灶,摘除1枚肝脏结节病理确认为转移癌,术后间断应用奥曲肽,术后2.5年仍在随访中。结论VIPoma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恶性肿瘤即使无法根治手术,也应该姑息性切除和间断应用奥曲肽,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血管活性肠肽瘤(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secrating tumors,VIPoma)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4例胰VIPo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顽固性腹泻和低钾血症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例病变位于胰头部;3例位于胰体尾部,其中1例为胰体部和胰尾部占位病变,2例合并肝脏转移。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肿瘤切除及肝转移病灶切除,术后2次行肝脏转移病灶切除;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因向肠系膜上静脉和十二指肠浸润生长,肝多发转移结节,未行肿瘤切除。结论 胰VIPoma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合并肝脏转移;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血管活性肠肽瘤(vasoactive intestinal Deptide-secrating tumors,VIPoma)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4例胰VIPo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顽固性腹泻和低钾血症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例病变位于胰头部;3例位于胰体尾部,其中1例为胰体部和胰尾部占位病变,2例合并肝脏转移.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肿瘤切除及肝转移病灶切除,术后2次行肝脏转移病灶切除;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因向肠系膜上静脉和十二指肠浸润生长,肝多发转移结节,未行肿瘤切除.结论 胰VIPoma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合并肝脏转移;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tumors,VIP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由于D1细胞分泌大量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而引起严重水样腹泻、低钾血症、胃酸缺乏或胃酸过少等表现.我院于2010和2011年收治2例该病患者,症状均典型,手术切除肿瘤后症状均消失,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本院收治的4例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的临床资料,探讨VIP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1年1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4例VIP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病理学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顽固性腹泻和低钾血症是VIP瘤主要的临床表现,1例病变位于胰头部,其余3例均位于胰体尾部,其中1例为胰体部和胰尾部2处占位病变.2例合并肝脏转移.4例均经病理诊断为胰血管活性肠肽瘤,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行肿瘤切除及肝转移病灶切除,术后2次行肝脏转移病灶切除.1例因与肠系膜上静脉和十二指肠浸润生长,肝多发转移结节,未行肿瘤切除.3例症状得到治愈或缓解.结论 VIP瘤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合并肝脏转移,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告了2例胰血管活性肠肽瘤,均具有典型胰血管活性肠肽瘤综合征且合并远处转移。2例均行手术及术后化疗,其中1例术前用生长抑素控制症状,手术切除肿瘤后症状改善明显。观察表明生长抑素对控制症状有明显效果,而早期诊断是决定预后的关键。作者结合文献对胰血管活性肠肽瘤的一般临床特点和诊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1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肿瘤位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12例,回肠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腹痛、腹部肿块、腹部不适、贫血等。术前确诊14例。本组均手术治疗,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小肠部分切除18例,小肠部分切除加肝部分切除2例。术后复发3例,1例腹腔广泛转移,1例局部复发并肝转移,再次行复发灶及肝转移灶切除,1例术后1.2年死亡,1例术后3年,仍存活。 结论:小肠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空回肠肿瘤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容易误诊,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玉沛  吴斌 《普外临床》1997,12(1):15-19
作者报告了2例胰血管性肠肽瘤,均具有典型胰管管活性肠肽瘤综合征具合并远处转移。2例均行手术及术后化疗,其中1例术前用生长抑素控制症状,手术切除肿瘤后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空回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2.8岁,病程10h至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腹痛、腹部肿块、腹胀不适、发热、乏力、贫血、体重下降等.发生部位:窄肠26例,回肠5例,空回肠多原发性1例.B超检查12例提示腹腔肿块,其中4例提示来源于肠道,5例小能提示来源,3例误诊为卵巢肿瘤.4例行消化道造影,均阴性.20例行CT检查,均发现肿瘤或转移病灶,阳性发现率100%,其中15例定位于肠道肿瘤(75.0%).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6例提爪小肠肿瘤.5例行小肠镜检查,均明确诊断小肠肿瘤.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间质瘤.4例肝转移患者口服格列卫治疗.22例获得0.5~5年的随访,术后复发4例,肝转移2例,死亡2例.结论 空回肠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CT和DSA对诊断有帮助,小肠镜诊断率高,手术及分子靶向治疗是其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对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癌( NPNEC)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年间收治的NPNEC 1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肝转移组8例及无转移组10例。分析该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2例行非手术治疗;16例行手术治疗,15例多次行介入化疗。肿瘤标本行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铬粒素( CgA)、神经特异性烯醇酶( NSE)、突触素( Syn)及相关激素胰岛素( Ins)、胃泌素( Gas)、胰高血糖素( Gluca)、血管活性肠肽( VIP)和生长抑素( Soma)的定性检测。结果年龄、原发瘤大小在组间(肝转移组与无转移组)无明显差别;肿瘤中CgA, NSE及Syn两项以上阳性者见于所有标本,Ins,Gas, Gluca, VIP及Soma 5项全部阴性者占25%。2例非手术治疗者分别于确认后39.61个死亡手术切除至术后首次复发或转移的时间平均为29.8个月。生存期超过3年者8例,超过5年者7例,最长的2例已达7年。结论NPNE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虽无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但肿瘤大多可产生激素;即使有肝转移,如能积极手术并辅以介入治疗仍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排空与血浆和胆汁血管活性肠肽 (VIP)的浓度及其胆囊壁VIP受体 (VIP R)表达的关系以及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B超测定胆囊排空功能 ,同时抽空腹静脉血及胆囊结石手术病人胆汁放免测定VIP浓度 ,免疫组化测定VIP R的表达。结果 胆囊结石病人胆囊排空障碍 ;血浆VIP浓度正常人为 ( 8.2 8± 0 .98)ng/L ,胆囊结石病人为 ( 15 .64± 2 .5 1)ng/L ,显著升高 ( P <0 .0 1) ;胆汁VIP高于血浆VIP ;空腹容积越大 ,血浆VIP(P <0 .0 5 )和胆汁VIP(P <0 .0 1)浓度越高 ,VIP R表达越强。结论 胆囊排空功能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胆囊结石病人胆囊排空障碍与VIP明显相关 ,空腹容积与VIP及其受体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tumors,VlPoma)为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水样腹泻、低钾血症、胃酸缺乏。胰体尾部是病变的主要部位。临床筛查,早期诊断,恰当的处理方式,可影响病人的存活率并提高生存质量。典型症状和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值是诊断的关键。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可以使疾病症状(即使是未行手术者)长期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BT)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9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38例CBT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24例;年龄23~76岁;单侧36例,双侧2例;40个瘤体中,Shamblin I型6个、II型12个、III型22个。 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颈部CTA或MRA明确诊断。38例患者中,3例单侧患者行保守治疗,其余35例患者共37个瘤体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1例手术患者术前行DSA检查并行双侧颈外动脉栓塞术。无术中死亡病例,手术平均时间(140±4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4±148)mL;Shamblin I型病变均行单纯CBT切除,Shamblin II、III型病变行单纯CBT切除或CBT切除+其他手术(颈部动脉离断、重建、结扎)。所有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颈部良性副神经节瘤。术后发生短暂脑神经损伤8例,永久脑神经损伤2例,死亡1例。单纯CBT切除患者的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CBT切除联合其他手术患者(P<0.05)。随访半月至10年,手术患者未出现肿瘤复发及其他并发症。3例保守治疗患者均带瘤生存。 结论:CTA或MRA为诊断CBT的首选方法,手术切除是CBT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还需根据瘤体的大小形态以及分型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腺胃泌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胰腺胃泌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定性诊断,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等检查进行定位诊断.术后根据病理学结果给予相应的放化疗.结果 1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胰头者9例,胰尾者1例,胰体者2例以及胰腺内多发肿瘤者1例;肿瘤直径为0.2~4.0cm,其中>2.0 cm者11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1例,行瘤摘除术7例,行胆胰结合部切除术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术后出现胰液漏1例,切口感染2例.13例中有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1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78个月.12例胰腺胃泌素瘤患者术后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半年后行电子胃镜检查,显示溃疡均愈合,基础胃酸分泌及12 h胃液量均在正常范围内.1例因其他疾病于术后1年死亡;1例因肿瘤复发于1.5年后死亡,另1例因肝转移行再次手术治疗4年后死亡;其余10例痊愈.结论 外科治疗是胰腺胃泌素瘤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