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其中Zero-P组(A组)65例,传统钛板组(B组)48例,A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44)和双节段组(n=21),B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28)和双节段组(n=20),4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4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e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椎体骨化情况,在颈椎MRI上应用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单节段A组随访时间为18....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评价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行前路减压、钛网与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3~74岁,平均65.7±4.2岁。患者影像学上均表现为连续3个节段及以上的脊髓受压,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1例患者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JOA评分及Odom标准评价神经功能及临床效果。观察并记录手术的并发症、融合率、融合器下沉及手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钛网及融合器置入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3.0±12.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23.0±9.4ml。平均随访时间23.2±2.3个月(12~41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均获得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4±0.7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无浅表及深部感染。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1例(3.1%),经保守治疗7d后治愈。钛网沉降2例(6.2%),患者无临床症状;自锁定融合器无沉降。无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根据Odom标准,术后疗效优11例,良好17例,一般4例。结论: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减少长钛板相关并发症,并获得满意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科行ACDF治疗的55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Zero-P VA治疗27例(Zero-P组),应用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治疗28例(钛板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Cobb角。采用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Bazaz吞咽困难评分及植骨融合率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3.17±4.75个月。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NDI指数和JOA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Zero-P组手术时间3节段为95.47±5.24min,4节段为115.12±7.53min,较钛板组手术时间(3节段130.85±6.97min和4节段155.69±9.28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颈椎Cobb角在术后3个月时为16.71°±1.28°,末次随访时为15.69°±0.26°,均优于术前(10.5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颈椎Cobb角术后3个月时为16.95°±2.64°,末次随访时为16.01°±1.71°,优于术前(10.67°±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各时间点颈椎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例(3.70%)发生椎前异物感,术后1个月完全消失,无吞咽困难发生,未见相邻节段退变加速。钛板组术后4例(14.29%)发生椎前异物感,于术后2~4个月逐渐消失;术后3例(10.71%)发生吞咽困难,其中轻度1例(3.57%),中度2例(7.14%),3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逐渐好转,1例(3.57%)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2年取出钛板,患者声音嘶哑无明显改善;2例(7.14%)患者出现相邻节段(C2/3)退变加速,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予以保守观察。两组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及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Zero-P组植骨融合率为88.89%,钛板组植骨融合率为92.86%,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达到有效植骨融合,但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硬脊膜损伤、食管损伤、神经根损伤、椎前血肿、伤口感染、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在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零切迹融合器能够达到与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一致的临床疗效,和重塑颈椎曲度并恢复颈椎间隙高度的作用,并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cage-plate)治疗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临床疗效、放射学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 Ovid,Medline数据库。中文关键词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自稳型椎间融合器"、"锚定式椎间融合器"、"钉板内固定"、"Zero-p"、"ROI-C"、"ACDF"、"颈椎前路减压融合";英文检索词"Zero-p"、"Zero-profile"、"ROI-C"、"cage and plate"、"stand-alone anchored spacer"、"anchored cage"、‘‘anchored spacer"、"no-profile"、"ACDF"。由2名评价者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收集对比Zero-p与cage联合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ACDF术中应用两种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结果:共纳入8篇高质量文献,共634例患者,零切迹组302例,cage+钛板组332例。Meta分析显示:零切迹组在手术时间[MD=-13.08,95%CI(-23.38,-2.78),P=0.01]、术中出血量[MD=-6.76,95%CI(-12.92,-0.61),P=0.03]与cage+钛板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JOA评分差异[MD=-0.14,95%CI(-0.36,0.09),P=0.23]、NDI评分差异[MD=-0.05,95%CI (-0.43,0.33),P=0.80]及手术节段融合率[RR=0.99,95%CI (0.95,1.04),P=0.78]均无统计学差异;零切迹组与cage+钛板组术后C2-7Cobb角[MD=-3.11,95%CI(-4.47,-1.74),P0.0001]及术后椎前软组织厚度[MD=-1.00,95%CI(-1.35,-0.6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RR=0.61, 95%CI(0.50,0.75),P0.00001]及术后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RR=0.20,95%CI(0.06,0.66),P=0.008]均低于cage+钛板组;零切迹组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率[RR=3.07,95%CI(1.73,5.47),P=0.0001]显著高于cage+钛板固定组。结论:两种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同,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低等特点,但传统cage联合钛板固定在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防止融合器沉降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plate-cage construct,PCC)系统在颈椎前路术后颈椎曲度维持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10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A组),50例采用PCC系统(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病变节段、病程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于侧位X线片测量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和相邻椎体高度,根据Pitzen等椎间融合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t=2.442,P=0.02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403)。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5个月。根据Pitzen等的椎间融合标准,两组均达骨性融合。两组内术后1、24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A组术后24个月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及相邻椎体高度较术后1个月有明显丢失(P<0.05)外,两组其余疗效评价指标术后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术中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虽能获得与PCC系统相似疗效、缩短手术时间,但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以及继发颈椎曲度改变均大于PCC系统。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年龄>60岁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路选择性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该组病例JOA评分在6~13,平均9.2分。术后1个月该组病例JOA评分为7~16分,平均为15.3分,平均改善率为42.3%;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7~17分,平均改善率为54.4%;44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4.3个月,JOA评分为8~17分,平均改善率为65.3%。依据平林冽法评定其中优12例(27.2%),良18例(45.4%),可10例(22.7%),差4例(4.7)%。结论: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以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节段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多节段颈椎病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型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小切口入路(3~4 cm),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后缘切除后保留椎体终板,植人带自体松质骨的SOLIS.以手术前后X线片及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3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5个月.置人的SOLIS位置良好,无移动及脱出迹象;病变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未见椎间高度丢失;所有节段均于术后3~8个月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平均10.4分,术后平均14.9分,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地恢复颈椎高度,融合率高,融合后稳定性好,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8.
钛网联合Cage配合自锁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钛网联合Cage配合自锁钛板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椎间盘切除后椎体间融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7年6月采用钛网联合Cage配合自锁钛板治疗18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男11例,女7例;年龄32~75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5.8年。肢体感觉障碍16例;四肢肌力2级3例,3级12例,4级1例,5级2例;锥体束征阳性16例;大小便障碍13例:性功能障碍8例;伴神经根型症状7例。其中连续的多节段12例,不连续的多节段6例。术前JOA评分为(8.30&#177;1.21)分。X线片及MRI示不同程度椎间盘退变、突出、颈髓受压。术前X线片测得病变椎间隙高度为(6.40&#177;0.87)mm。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早期四肢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感觉障碍恢复较慢;术前肌张力高者术后肌张力下降;患者肢体灵活性改善。手术椎间隙于术后3~6个月获骨性融合,未见塌陷。术后6个月,JOA评分为(12.60&#177;0.78)分,改善率51.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椎间隙高度为(8.20&#177;0.46)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Odom临床效果分级进行评价,优17例,良1例。无死亡,无脊髓、神经、气管及食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Cage移位及松动发生。结论对于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钛网联合Cage配合自锁钛板固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颈前路钢板和钛网联合cage治疗21例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应用颈前路钢板和钛网联合cage进行分节段减压和混合重建,治疗21例多节段颈椎病。结果随访时间6~25个月,JOA评分术前为(6.5±2.2)分,术后为(12.1±1.5)分;术后神经根性疼痛消失,麻木、无力感明显缓解。结论颈前路钢板和钛网联合cage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既减压充分,又保留部分颈椎结构,是目前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Solis椎体间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颈椎疾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Solis植入,随访3~36个月,采用JOA评分法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X线检查观察融合节段的融合时间,融合节段屈伸位Cobb角改变,椎间高度的改变情况。结果神经功能JOA评分法术后12个月优良率91.3%。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手术节段均在3个月内融合,融合率100%,融合节段屈伸位Cobb角改变小于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增加1~2mm,术后最长36个月无椎间高度丢失。结论Solis用于颈椎疾病的治疗融合率高,融合后稳定性好,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术后撑开椎间高度丢失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路钛板在手术治疗颈椎创伤、脊髓型颈椎病、颈椎肿瘤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前路钛板治疗颈椎创伤与疾病22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包括颈椎间盘突出)13例,颈椎骨折5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颈椎肿瘤2例。结果 本组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3年5个月,平均1.5年,21例植骨块与上下椎体融合(95.5%),1例不融合(4.5%)。无钛板松动断裂、移位,亦无植骨块脱出压迫食道。术后除1例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症状无恢复,其它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优良率86.1%。结论 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具有显的优越性,可起到术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明显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作用。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钛板钛网内固定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钛网钛板内同定的方法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58例,观察钛板钛网有否移位、稳定程度、内置物的并发症,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3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37例术后钛板钛网同定良好,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断钉和移位。神经功能评定优3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5%。结论:采用钛板钛网内同定可使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前路切除术后即获得稳定.植骨愈合率高,病人可早期离床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联合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7-07采用ACCF联合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结果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植骨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伤口感染、声音嘶哑及神经功能加重等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出现吞咽不适,非手术治疗后均治愈。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JOA评分改善率评定综合疗效:优12例,良14例,可4例。结论ACCF联合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地恢复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8月-2008年1月期间,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并获随访的2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具体方法为间隙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三面皮质自体髂骨或钛质网及椎间融合器(cage)填充切除病椎之松质骨置入,钢板固定。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无并发症,随访18月~72个月。术后18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5.2%,其中优11例,占39.3%;良9例,占32.1%;中8例,占28.6%;结论采用该术式的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恢复和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和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坚强固定达到即刻稳定,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聚醚醚酮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入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45例,术后定期随访颈椎X线片,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融合情况、椎间隙高度恢复以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结果]随访6~12个月,手术节段稳定,椎间高度恢复满意,术后6个月绝大多数病例获得满意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改善率45%~100%,平均84%。[结论]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弹性膜量小、x线透光等优点,有助于重建并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促进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6.
Sun Y  Pan SF  Chen ZQ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6):321-324
目的 探讨矩形钛质颈椎椎间融合器(SynCage-C)在颈椎前路椎问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ynCage-C行颈椎病前路椎间盘切除后椎体间融合19例,平均随访9个月(6~14个月)。结果本组均为颈椎病患者,脊髓型16例、神经根型3例。平均年龄48岁(34~66岁),男性13例,女性6例。单节段融合16例,双节段3例。每节段平均手术时问40min,平均出血60ml。术后平均围领保护8.5周。3个月时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融合良好。19例患者中仅有1例因戴围领超过3个月而感颈部僵直,1例有短暂髂骨取骨区疼痛。本组未见融合节段曲度不良、反曲、Cage下沉、融合不良。结论SynCage-C操作简单,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植入后即刻稳定,椎间融合良好,取骨区创伤小。  相似文献   

17.
3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3种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选择52例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减压术的连续三间隙病变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第1组:颈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长钛网植骨融合组(16例);第2组:多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融合组(18例);第3组:钛网与cage组合使用组(18例)。t检验比较3组之间椎间高度变化、方差分析法比较JOA评分改善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随访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1组术后早期椎间高度有丢失趋势(P〈0.05),并有3例明显钛网下沉,2例内植物松动,第2组无松动或下沉病例,第3组有1例钛网下沉。[结论]3种方法均可得到可靠的临床效果,但在术后稳定性及椎间高度维持方面第2、3组较第1组满意。  相似文献   

18.
颈椎椎间融合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椎退变性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的外科治疗 ,现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上世纪 5 0年代Smith、Robinson[1]和Cloward[2 ] 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以来 ,大量的颈椎病患者由此经典的手术方法而得益 ,但随全球开展此类手术病例数的增加 ,由此而出现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3 ] ,一般认为经典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的不足在于 :融合材料的来源问题 ,取自体髂骨被认为是经典而理想的植骨来源 ,但髂骨供骨区的并发症至今仍困扰着脊柱外科医生[4] ,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替代材料存在融合率不足的弊端[5]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终板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碳纤维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CDH)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8例单节段CDH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保留终板、碳纤维cage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进行JOA评分、摄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Cobb角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2月。植骨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3.4月。椎间高度、Cobb角维持满意。症状改善率75%。本组病例未见脊髓、神经损伤及cage移位、下沉,1例髂骨供骨区短期疼痛。结论碳纤维cage能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融合率高,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68-1574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与传统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CDF)治疗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病效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背痛专业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手工检索中文文献,收集19952013年12月发表的关于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治疗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病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160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ybrid手术组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术前C22013年12月发表的关于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治疗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病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160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ybrid手术组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术前C27ROM、上位临近节段ROM、下位临近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平均出血量Hybrid手术组少于ACDF组,术后24个月C27ROM、上位临近节段ROM、下位临近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平均出血量Hybrid手术组少于ACDF组,术后24个月C27ROM Hybrid手术组大于ACDF组、术后24个月上位临近间盘ROM及下位临近间盘ROM Hybrid手术组少于ACDF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ybrid手术对于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拥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Hybrid手术患者在随访期间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降低,而ACDF手术患者在随访期间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增加,术后C27ROM Hybrid手术组大于ACDF组、术后24个月上位临近间盘ROM及下位临近间盘ROM Hybrid手术组少于ACDF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ybrid手术对于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拥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Hybrid手术患者在随访期间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降低,而ACDF手术患者在随访期间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增加,术后C27整体活动度Hybrid手术组较ACDF组大,颈椎活动度更接近生理水平。但上述结果因样本量较小、文献质量不高等可能存在各种偏倚,以及Hybrid手术的远期临床效果,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