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脏卵圆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葡萄糖、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和胰岛转录因子等诸多因素均参与分化过程的调控。文章就肝脏卵圆细胞向胰岛β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脏卵圆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葡萄糖、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和胰岛转录因子等诸多因素均参与分化过程的调控。文章就肝脏卵圆细胞向胰岛β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卵圆细胞是在肝损伤大鼠模型肝内发现的一类细胞,被认为是多能肝干细胞的子代细胞,也被认为是一种肝干细胞。大量研究认为肝卵圆细胞能够在肝脏严重受损、肝细胞增殖受抑制的情况下被活化,通过增殖、分化而形成成熟的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重建受损的肝组织。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肝卵圆细胞诱导分化被广泛发掘,因此,其必将在治疗肝脏疾病方面具有前景,而且在治疗胆道疾病,尤其是在修复胆道损伤及胆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肝脏干细胞的研究逐渐深入。关于肝脏干细胞的定位、来源以及卵圆细胞(OVC)与肝病的关系已初步阐明。OVC的分离成功为肝细胞移植提供了新的可选方案。本文重点介绍肝脏干细胞的定位、来源、卵圆细胞与肝病的关系及肝脏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大鼠成体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获取纯净的干细胞并观察诱导分化前后从肝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 采用AAF/PH肝干细胞刺激模型,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的方法,用地塞米松、DMSO和EGF、HGF、SCF、LIF等生长因子联合应用诱导肝卵圆细胞增殖和分化为肝实质细胞.观察肝卵圆细胞到肝细胞形态变化过程,用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了干细胞标志c-kit和RT-PCR分析法检测肝干细胞白蛋白和CK19 mRNA表达鉴定卵圆细胞.结果 分离得到的肝卵圆细胞活度达到90%,细胞形态包括大小和颜色呈不均质,卵圆细胞直径是肝细胞直径的1/4~1/6.诱导后出现大而圆的肝细胞,可见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中间变化过程,新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在生长因子诱导下有向肝细胞分化的特性.经c-kit免疫荧光染色显黄绿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卵圆细胞有c-kit蛋白条带,而大鼠肝细胞及胆管细胞则未出现条带.PCR分析显示卵圆细胞有CK19和白蛋白mRNA表达.结论 新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同时表达c-kit,CK19和白蛋白3种抗原,诱导分化出现一系列从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这种现象证明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就是肝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可以产生成熟的肝细胞,成为进一步研究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HOC)的增殖模型,探讨分离培养及鉴定HOC的方法.方法 采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术刺激建立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于肝切除术后第12天切取剩余肝脏,使用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KT-PCK分析法检测肝卵圆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行体外培养并添加干细胞生长因子(SC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其分化.结果 分离得到的肝卵圆细胞存活率达到90%,经c-kit免疫荧光显色,PCR 分析显示有CK19和白蛋白mRNA表达.生长因子诱导下有向胆管细胞和肝细胞分化的特性.结论 肝卵圆细胞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和肝卵圆细胞成功培养,为进一步研究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与肝癌的关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肝脏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重要的消化器官,参与体内蛋白质、糖类、脂类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代谢,胚胎肝和某些病理状态下可以重新造血。很早发现各种生物、理化因素引起肝细胞损伤的同时,伴随着新生肝细胞的再生、分化和成熟,以维持肝脏功能的正常发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发现大鼠实验性肝癌组织中存在一种卵圆细胞,以后在人肝脏中也找到这种卵圆细胞,目前认为,它是肝脏专能干细胞,在肝脏的微环境调控下,可以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1,2]。  相似文献   

8.
文军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458-459
肝干细胞是目前肝病基础研究的重点之一,其应用于临床仍有许多问题,如人肝干细胞建系困难,人肝于细胞生长缓慢,体外培养易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有关肝干细胞向肝细胞癌细胞分化机制及各种癌基因、抑癌基因调控仍未明r。本文将就肝干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肝于细胞(hepaticstemcellHsc)是一类具有双向分化(可同时向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化和增殖)、自我更新潜能的原始细胞。当肝实质损害尤其是肝大部分切除时,HSC发生分化和高效增殖,参与肝细胞严重损害后的再生和修复。1肝干细胞的来源及其标志物:目前认为HSC可分为肝源性和非肝源性。肝源性HSC来源于前肠内胚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以胚胎肝细胞的形式存在,在成年哺乳动物中以胆管源性肝卵圆细胞形式存在,包括成熟肝细胞、肝卵圆细胞等。非肝源性HSC主要来源于胚胎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等。  相似文献   

9.
肝干细胞研究近年来已取得重要进展 ,肝干细胞的存在目前趋于肯定。肝干细胞分为肝源性和非肝源性两类。前者包括胆管源性卵圆细胞和分化肝细胞 ;后者包括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骨髓 /血液干细胞及胰腺上皮细胞等。1 肝干细胞与肝脏生长、发育及再生成熟肝细胞和肝内胆小管细胞均系原始肝细胞(primitivehepatocytes)生成。目前认为 ,肝再生通常通过处于增生静止期的分化肝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完成。如果这一途径出现缺陷 ,胆管上皮细胞可从门脉汇管区移出并分化成肝细胞。这种胆管上皮细胞被称为卵圆细胞 (ovalc…  相似文献   

10.
张晟晃  林木生 《吉林医学》2006,27(6):575-577
干细胞被认为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能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身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多种成体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可在受者(包括小鼠.大鼠和人)肝脏内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1956年Farber的研究揭开了对于肝干细胞研究的新篇章,他首次提出在肝内存在小上皮细胞.在由化学因素引发的肝癌的早期,这种细胞大量增殖.修复受损的肝脏,并将这种具有很强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具有卵圆形胞核的细胞命名为卵圆细胞。本文从肝干细胞的分类、分离和增殖等方面对肝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便于人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培养和研究,寻找一种建系细胞作为人ES细胞的饲养层细胞.方法 以小鼠成纤维细胞系SNL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培养人ES细胞株hES1.传代17代后,检测hES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包括碱性磷酸酶(AKP)、Oct-4、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3和SSEA-4的表达;同时观察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 hES1细胞在SNL细胞饲养层上能持续生长.经多次传代后持续表达人ES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其注射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皮下仍能形成畸胎瘤组织.结论 SNL细胞能够作为饲养层细胞用于人ES细胞的培养,且操作更方便;该细胞已转染了耐受新霉素的基因,为将来对人ES细胞基因操作时进行药物筛选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SNL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培养人胚胎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便于人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培养和研究,寻找一种建系细胞作为人ES细胞的饲养层细胞。方法以小鼠成纤维细胞系SNL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培养人ES细胞株hES1。传代17代后,检测hES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包括碱性磷酸酶(AKP)、Oct-4、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3和SSEA-4的表达;同时观察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hES1细胞在SNL细胞饲养层上能持续生长。经多次传代后持续表达人ES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其注射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皮下仍能形成畸胎瘤组织。结论SNL细胞能够作为饲养层细胞用于人ES细胞的培养,且操作更方便;该细胞已转染了耐受新霉素的基因,为将来对人ES细胞基因操作时进行药物筛选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Kuehn BM 《JAMA》2005,294(12):1475-1476
  相似文献   

14.
Poliovirus resistant cells derived from HeLa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破坏,不能正常释放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患者需终生注射胰岛素,由于给药过程缺乏理想的血糖感应系统,常导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为了有效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治疗策略来改进胰岛素的治疗,一是胰岛素输入方式的改进: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胰岛素泵就是通过24 h不停地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次是寻找方法替代被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破坏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包括胰腺或胰岛移植、对非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以及对干细胞的诱导分化.70年代初,Lacy等成功地证明了移植胰岛细胞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状态,胰岛细胞移植开始蓬勃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肝脏NK/NKT细胞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然杀伤细胞(NK cell)的研究近年受到高度关注。研究发现,肝脏NK/NKT细胞含量在机体天然免疫反应时可增加10倍,可能是机体最大的专职天然免疫的器官,对抵御病理、寄生菌、恶性转化细胞等的侵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肝脏NK/NKT细胞的功能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当前的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切入点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和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实验分组:A组,对照组(单纯共培养);B组,静压力组,共培养后第2天即对共培养细胞施加120 KPa压力,持续作用1 h后继续培养;C组,诱导因子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因子1,25二羟基维生素D3(1×10-8mol/L)和前列腺素E2(1×10-6mol/L)。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TRAP染色,骨磨片染色等方法检测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s,OLC)的形成及功能。结果各组第3、7天OLC计数比较结果显示,施加静压力后,直接共培养组OLC数量明显多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而诱导因子组,直接共培养组OLC少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结论牙周膜干细胞能够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且在静压力作用下,两种细胞直接接触时,这种调控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和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实验分组:A组,对照组(单纯共培养);B组,静压力组,共培养后第2天即对共培养细胞施加120 KPa压力,持续作用1h后继续培养;C组,诱导因子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因子1,25二羟基维生素D3(1 ×10-8 mol/L)和前列腺素E2(1×10-6 mol/L).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TRAP染色,骨磨片染色等方法检测破骨样细胞( osteoclast-like cells,OLC)的形成及功能.结果 各组第3、7天OLC计数比较结果显示,施加静压力后,直接共培养组OLC数量明显多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而诱导因子组,直接共培养组OLC少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结论 牙周膜干细胞能够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且在静压力作用下,两种细胞直接接触时,这种调控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 give rise to all blood and immune cells and are used in clinical transplantation protocols to treat a wide variety of refractory diseases, but the amplification of HSCs has been difficult to achieve in vitro.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xpansive effects of aorta-gonad-mesonephros (AGM) region derived stromal cells on HSCs were explored, attempting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HSC transplant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 The murine stromal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GM region of 12 days postcoitum (dpc) murine embryos and bone marrow(BM)of 6 weeks old mice, respectively. After identification with flow cytometry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the stromal cells were co-cultured with ESCs-derived, cytokines-induced HSCs. The maintenance and expansion of ESCs-derived HSCs were evaluated by detecting the population of CD34+ and CD34+Sca-1+cells with flow cytometry and the blast colony-forming cells (BL-CFCs), 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colony-forming cells (HPP-CFCs) by using semi-solid medium colonial culture. Finally, the homing and hematopoietic reconstruction abilities of HSCs were evaluated using a murine model of HSC transplantation in vivo.Results AGM and BM-derived stromal cells were morphologically and phenotypically similar, and had the features of stromal cells. When co-cultured with AGM or BM stromal cells, more primitive progenitor cells (HPP-CFCs ) could be detected in ESCs derived hematopoietic precursor cells, but BL-CFC’s expansion could be detected only when co-cultured with AGM-derived stromal cells. The population of CD34+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were expanded 3 times,but no significant expansion in the population of CD34+Sca-1+ cells was noted when co-cultured with BM stromal cells. While both CD34+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and CD34+Sca-1+ cells were expanded 4 to 5 times respectively when co-cultured with AGM stromal cells. AGM region-derived stromal cells, like BM-derived stromal cells, could promote hematopoietic reconstruction and HSCs’ homing to BM in vivo.Conclusions AGM-derived stromal cell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M-derived stromal cells could not only support the expansion of HSCs but also maintain the self-renewal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more effectively. They are promising in HSC transplantation. Chin Med J 2005; 118(23):1979-19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