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它通过影响动脉附壁血栓形成、内皮再生、新内膜形成和基质沉积等环节参与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or-1,PAI-1)反义RNA对离体培养的主动脉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PAI-1表达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VEGF)的影响。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手增PAI-1第2外显子,将PCR产物纯化克隆后连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AI-1反义RNA重组质粒。将pcDNA3.1-反义PAI-1重组质粒转染EC中。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细胞中PAI-1表达的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中PAI-1表达量的变化对VEGF的影响。结果 转染后第3天,细胞中PAI-1含量为0.017ng/ml,细胞浆内代表VEGF的绿色荧光最弱,表明VEGF的表达也减少;第5天,PAI-1含量为0.093ng/ml,细胞浆内绿色荧光物质略增加。第7天,PAI-1含量为0.143ng/ml,接近正常值,VEGF的荧光染色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 反义PAI-1RNA能有效阻断EC中PAI-1的蛋白合成,同时抑制剂细胞中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21例健康人、2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及3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测定纤维蛋白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分析三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血压及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高血压组,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低于高血压组。结果提示,高血压及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能引起纤溶、凝血功能的紊乱,并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脂肪酸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机制。方法 以PAI-1启动子控制表达氯霉素转移乙酰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PAI-pCAT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并且部分共转染不同量的过氧化增殖物激活型肥体(PPAR)α或PPARγ表达载体。分别以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诱导转染细胞,酶联免疫吸附CAT表达量显示启动子片面转录活性。结果 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诱导以及增加PPARα表达可提高PAI-1启动子转录活性,硬脂酸诱导和增加PPARγ表达无影响。结论 不饱和脂肪酸可通过提高PAI-1转录活性诱导其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此作用涉及PPARγα对PAI-1基因转录的诱导调节。  相似文献   

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是纤溶系统外激活途径的重要活性物质,绝大多数由小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始动环节。文章综述了内皮细胞产生的tPA和PAI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的影响欧和生,彭建平,刘易林,杨和平,杨永宗(衡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衡阳421001)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了低密度脂蛋白(LDL)作用下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7.
反义myc寡核苷酸对增殖旺盛的平滑肌细胞作用敏感杨和平,万腊香,刘革修,欧和生,彭建平,张彤,杨永宗(衡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衡阳421001)本室合成了大鼠5'端编码区的反义mycODN(GCTCACGTTGAGGGGCAT).同时用正义OD...  相似文献   

8.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概述  纤溶系统负责清除循环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包括一个无活性的酶原即纤溶酶原,此酶原被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成纤溶酶,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纤溶系统的抑制可在两个水平上进行:一是在纤溶酶水平,主要是a2-抗纤溶酶(a2-AP);另一个是在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即受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调节。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PA)包括两种类型,组织型(t-PA)和尿型(u-PA)[1]。  PAIs的免疫学分型有3种:内皮细胞型PAI(PAI-1)、胎盘型PAI(PAI-2)和…  相似文献   

9.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它通过影响动脉附壁血栓形成、内皮再生、新内膜形成和基质沉积等环节参与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调节因子,通过抑制纽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影响血浆纤溶和凝血系统的平衡,引起或者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尤其对冠心病的诊断、分型、危险分层、预后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的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的辅助检查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将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基因生组技术,将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cDNA与逆转录病毒载体LNSX重组后转染至病毒包装细胞.其分泌的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再用来感染NIH3T3细胞和牛血管内皮细胞,经G418筛选,二周后计数存活的阳性细胞克隆数,得到病毒滴度为4×10~8cfu/L。计算转染效率为6×10~8克隆/gDNA/10~6细胞。在含人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的纤维蛋白板上点样并用标准品作对照,发现经逆转录病毒感染的重组内皮细胞和包装细胞.分泌的细胞培养液,在纤维蛋白板上显示有大小不一的溶圈。使用发包底物法也测得含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刘cDNA转基因内皮细胞培养液的分泌活性.正常的内皮细胞则由于分泌量少而在敏感度以下.使用特异性的免疫组织化学杂色并经图像分析证实,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基因在牛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得到表达。说明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基因的cD-NA已正确转入牛的血管内皮细胞中,为将来进行基因治疗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因生组技术,将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cDNA与逆转录病毒载体LNSX重组后转染至病毒包装细胞.其分泌的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再用来感染NIH3T3细胞和牛血管内皮细胞,经G418筛选,二周后计数存活的阳性细胞克隆数,得到病毒滴度为4×10~8cfu/L。计算转染效率为6×10~8克隆/gDNA/10~6细胞。在含人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的纤维蛋白板上点样并用标准品作对照,发现经逆转录病毒感染的重组内皮细胞和包装细胞.分泌的细胞培养液,在纤维蛋白板上显示有大小不一的溶圈。使用发包底物法也测得含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刘cDNA转基因内皮细胞培养液的分泌活性.正常的内皮细胞则由于分泌量少而在敏感度以下.使用特异性的免疫组织化学杂色并经图像分析证实,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基因在牛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得到表达。说明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基因的cD-NA已正确转入牛的血管内皮细胞中,为将来进行基因治疗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5’上游序列的调控元件在该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不同时间。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Northern印迹分析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mRNA水平。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四个含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不同长度5’上游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瞬时转染进入内皮细胞,并测定荧光素酶的表达情况。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分析法对构建质粒上的三个AP-元件分别进行定点突变。结果发现,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高;当转染质粒含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上游序列-1509/ 90和-823/ 90时,肿瘤坏死因子α使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当转染质粒含有-553/ 90和-47, 90时,肿瘤坏死因子α的诱导作用不明显。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5’上游序列的三个AP-1元件突变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诱导作用明显降低。结果提示,肿瘤坏死因子α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与mRNA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提高与其mRNA表达增加呈正相关;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5’上游序列中三个AP-1元件在肿瘤坏死因子α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诱导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L-1)主要与组织型纤溶酶原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结合,起着抑制纤溶活性的作用。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指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与PAI-1有着密切联系,,两者共同作用时,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他血管性疾病,降低PAI-1和改善代谢紊乱的措施将可以预防或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高蛋氨酸饮食对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数量的影响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该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同型半胱氨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正常对照组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普食,同型半胱氨酸及同型半胱氨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两组饲以1%蛋氨酸饮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d,腹腔注射。观察1、2、3、4、8、12周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数量的变化。第12周测血清一氧化氮、同型半胱氨酸。结果①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数量变化:正常对照组基本稳定于低水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相对稳定于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组前4周呈下降趋势,第8、12周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同型半胱氨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呈下降趋势,前2周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第2周开始低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P<0.01)。②血清一氧化氮值:同型半胱氨酸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同型半胱氨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高于同型半胱氨酸组(P<0.05)。③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同型半胱氨酸组和同型半胱氨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开始使内皮前体细胞下降,随后升高;并可致血清一氧化氮下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前2周可升高同型半胱氨酸组内皮前体细胞,以后不增高;并可拮抗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的一氧化氮下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的内皮功能损害,可能与其动员内皮前体细胞有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系统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在培养兔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加入兔天然低密度脂蛋白后分为七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叶酸组;四氢喋呤BH4)组,一氧化氮供体药SIN-1组,同型半胱氨酸组;同型半胱氨酸加叶酸组和同型半胱氨酸加四氢喋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