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肿瘤样脑炎的MRI表现和Gd-DTPA增强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报告9例肿瘤样脑炎的MRI所见,并与18例脑星形细胞瘤的增强磁共振成像(CE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肿瘤样脑炎的非增强磁共振成像(NC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缺乏特征性,其CEMRI表现为(1)斑片状高信号,大小不一,强弱不一,散在分布。(2)单个或多个结节状增强,(3)脑膜线状增强。(4)血管壁套状增强。脑星形细胞瘤的典型MRI表现为结节状增强或为伴有中心坏死的不规则花环状增强。结论:CEMRI能反映肿瘤样脑炎的炎性渗出、肉芽肿形成、硬膜充血和血管周围炎的病理特点,对肿瘤样脑炎和脑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5例心脏作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增强后为连续动态观察。其中7例为正常对照;7例为心肌梗塞(包括5例亚急性和2例慢性心肌梗塞);1例为陈旧性心肌梗塞。结果显示:增强前正常心肌信号率与梗塞心肌信号率无差别。增强后梗塞心肌信号率既高于增强前也明显高于其周围的正常心肌。无论肉眼观察还是信号测量均发现Gd-DTPA增强MRI能诊断心肌梗塞,改善心肌梗塞的显示。作者对增强后心肌信号率的系列变化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Gd-DTPA增强前后MRI上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心肌梗塞区的心肌信号变化规律的总结,期望对心肌梗塞作出定性定量的诊断。材料和方法:32例不同时期心肌梗塞及12例正常心脏做了Gd-DTPA增强前后MRI扫描,增强后为动态观察。结果:10例急性心肌梗塞和10例亚急性心肌梗塞均见到心肌的异常强化信号;12例慢性心肌梗塞中仅4侧(38%)见到异常强化信号。正常心肌为均匀一致的轻度信号增强,不同时期的心肌梗塞异常信号范围不同,信号率的动态变化规律也不同。结论:Gd—DTPA增强MRI及动态观察可以显示心肌梗塞的部位,范围及为心肌梗塞的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样脑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例肿瘤样脑炎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肿瘤样脑炎平扫呈长T1、长T2不均匀信号,边界欠清晰,周围有水肿带,灰白质同时受累,占位征象较轻。增强扫描4例呈单发结节或环形伴核心样明显强化,6例为单发或多发偏心结节状明显强化,有5例(5/10)伴邻近脑膜线状强化、其中2例(2/10)同时有脑回状强化。结论:肿瘤样脑炎MRI平扫表现缺乏特征性,增强扫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充分认识其MRI表现并结合临床对肿瘤样脑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55例经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其中男31例。回顾分析其脑部MRI表现。结果:55例中共54例脑部MRI有异常表现。病灶单发或多发,可见于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大部分病灶不对称分布,少数累及基底节、丘脑病例可对称分布,病灶呈不规则片状或斑片状、点状,可局限于脑皮质或白质,亦可皮髓质同时累及,T1WI呈等、低信号,TWI呈高信号,大部病灶FLAIR呈高信号,部分病程较长者可见软化灶,FLAIR呈低信号。27例增强扫描见8例病灶无强化,19例增强病灶呈不规则片状、环形、结节状及半环形强化。结论:MRI是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敏感、准确的优点,结合临床可提高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Gd-DTPA药物动力学基础及增强原理Gd—DTPA已成为临床广泛使用的MRI造影剂,由于它具有较为理想的药物动力学特点,副作用小,使用起来特别安全,Gd-DTPA具有以下特征:1.弛豫性强。2.毒性小。3.安全系数大。4.细胞外分布。5.不通过正常的血脑屏障。6.迅速由肾脏排出。7.在人体内结构稳定。8.具有高溶解度。  相似文献   

7.
8.
Gd-DTPA增强MRI对脑囊虫病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价Gd-DTPA增磁共振成像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血清免疫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脑囊虫病患者共振成像检查,成像序列:SagSET1WI、AxlSET1WI、T2WI及T1WI+C(Sag,Axl或Cor)。总结各序列图像对脑囊虫病病例,病灶,病灶数目,发病部位,灶周水肿及头节的显示率,结果:T1WI、T2WI及T1WI+C对病变的显示率分别为:74%、91%、100%;头节的显示率分  相似文献   

9.
本回顾了Gd-DTPA增强MRI在肺部的应用价值。①对周围性肺癌与孤立性肺结节有重要的鉴别价值。②增强后T1WI,尤其是动态扫描区分中央型肺癌肺门肿块与其继发性病变较平扫优越。③对肺癌侵犯胸壁的评价与平扫相似。④依据增强后动态扫描信号强度-时间变化曲线对纵隔肿大淋巴结的定性有重要意义。⑤增强后MRI对肿瘤残余、复发和主入射性改变的鉴别能力与平扫一样,早期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万卫平 《放射学实践》2003,18(6):424-425
近10年来。在乳腺影像学领域中,乳腺MRI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大量的临床实验所提供的科学依据证实,MRI对原发性及复发性乳腺癌具有相当高的敏感性。到目前为止,对一些乳腺传统影像学检杏方式(乳腺钼靶或超声等)不能确定的疾病.或乳腺保留术后或放疗术后伴有的实性疤痕类患者,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乳腺MRI已经确立了其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1.
Gd—DTPA MRI增强对脊柱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dDTPAMRI增强对脊柱病变的诊断价值王雁综述王仁发王承缘审校GdDTPA是最常用的顺磁性造影剂,在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中应用较广泛,但在骨关节肌肉系统应用GdDTPAMRI增强检查国外报道较多[1~9],而国内报道极少[10],本文主...  相似文献   

12.
Gd—DTPA对鼻咽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Gd-DTPA对鼻咽癌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0例鼻咽癌患者行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其中放疗前18例,放疗后局部复发(RNPC)22例;对照组包括放疗后纤维化(RF)6例和炎性病灶2例。结果:Gd-DTPA增强MR检查能清晰显示鼻咽癌的侵犯范围和边界;RNPC与RF病灶增强后信号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灶无强化,可除外RNPC,有强化则不一定是RNPC,炎性病灶  相似文献   

13.
跨椎管肿瘤的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跨椎管肿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24例跨椎管肿瘤的MRI表现及相关影像检查资料(包括3例术后复发)。24例均有MRI检查资料,采用安科公司生产的ASM—016P型低场磁共振仪;20例有CT检查资料,采用西门子(SIEMNS)公司生产的SOMATOMHIQSVB2型全身CT机;19例有普通X线平片资料。结果:检出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共16例,转移瘤4例,骨母细胞瘤、淋巴瘤、脂肪瘤及骨脂肪肉瘤各1例。发现跨椎管神经源性肿瘤最好发于颈段(10/16),发生于腰段者并不少见(4/16)。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跨椎管肿瘤(16/24),可具有典型的“哑铃状”结构,部分病例还可见“斑点症”。转移瘤4例均位于胸、腰段,胸腰段为转移瘤好发部位,如有原发肿瘤史,组织学定性诊断更容易。脂肪瘤有其特征性的脂肪信号,又易合并脊膜膨出,诊断不难。骨母细胞瘤及淋巴瘤的MRI表现也有一定的特征。本组病变的CT检出率为35%,对临床定位的准确性依赖很大,易因定位不准而错过扫描从而导致漏诊或误诊。本病X线检查阳性发现率为26%,很难定性诊断。与CT及X线摄影相比,MR在病变的检出与正确诊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组MR检出率为100%,对大部分病例能定性诊断。MR在肿瘤术后的检出方面也较敏感.结论 MRI对跨椎管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肌肉骨骼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MR是一种无创性的安全检查方法。MR是磁场内核能量吸收和发射产生的一种现象 ,它依赖于能影响组织化学特性的内在组织参数 ,尤其是人体组织内的氢原子 ,这是MRI的基础。肌肉骨骼组织成分特别适于做MR检查 ,MRI正逐渐推广应用于骨关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 ,有助于了解肌肉骨骼肿瘤的特性。MR多层面多向成像可精确地勾画出肿瘤大小、外形、边缘和周围水肿等的特点 ,并显示肿瘤内信号强度的变化 ,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当然 ,MRI仍难以做出多数肿瘤组织特异性诊断。一、技术和方法[2 ,3 ]1.MR扫描序列 :常用扫描序列为T1…  相似文献   

16.
成人第4脑室肿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成人第4脑室肿瘤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岁以上第4脑室肿瘤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行横断、冠状及矢状面MR SE序列扫描,并作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扫描。结论成人第4脑室肿瘤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其他表现有望确诊肿瘤性质。  相似文献   

17.
1.目的 评价磁共振增强扫描对脊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MRI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PMA的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PMA的MRI特征,并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进行比较。结果男、女各2例,发病年龄分别为4岁2例、13岁及22岁各1例。发病部位分别为鞍旁、丘脑、左颞叶及右侧小脑近中线各1例。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MRI2例呈囊实性改变,2例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瘤体呈等信号,肿瘤内可有出血。增强后明显壁结节强化1例,3例均质环形中度强化,肿瘤囊壁轻度均匀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PMA是一类瘤周无水肿、好发于近中线部位、多见于儿童的世界卫生组织(WHO)Ⅱ级的侵袭性星形细胞瘤。MRI作为PMA主要的影像检查手段,有助于术前诊断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平扫和Gd-DTPA(二乙二胺五醋酸钆·马根维显)增强MRI图像对38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TNM分期进行了分析,并与CT和病理分期结果进行了对照。重点评估了T因素分期的四项指标:(1)侵犯胸膜;(2)侵入纵隔;(3)与周围肺组织继发性改变(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的鉴别;(4)胸内淋巴结转移。结果显示:对侵犯胸膜的显示,MRI与CT相似,其敏感性分别为40%和75%,特异性为86%和93%,准确性为74%和89%;对侵犯纵隔的显示,MRI比CT敏感,特异性和准确性相似。  相似文献   

20.
1.材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3—67岁,平均40.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鼻衄、鼻部阻塞感、头痛、复视、听力下降等。MRI检查使用日立AIRIS0.3T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线圈,常规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成像参数:T1WI:TR/TE=500/25ms,12WI:TR/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