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带来沉重的家庭负担。目前,国内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治的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主要依靠少数医疗中心。考虑到该病终身复发性的特点、长期随诊的家庭负担以及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等综合因素,加快溃疡性结肠炎规范化诊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夏正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5):301-303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成规范治疗组和对照组,规范治疗组根据病情轻重等情况,选择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和服用SASP或5-ASA。结果规范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规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及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张振书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2,7(3):10-12
【诊断】一、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伴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体检可有发热、脉速和失水的表现,左下腹或全腹常有压痛,伴肠鸣音亢进,触及变硬的肠管。有肠扩张者常有腹胀、腹部膨隆和腹部压痛。 相似文献
4.
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情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内镜、组织学等检查,尚无诊断的金标准.内镜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该病的诊断、疾病活动性、癌变监测以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超声内镜、放大色素内镜、窄谱内镜及激光...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疗规范要点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溃疡性结肠炎(UC)最新共识,简介了UC的诊断标准和分度治疗方案,评述了UC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终点指标、维持途径、癌变风险和手术适应症等,对临床UC诊治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重视对溃疡性结肠炎规范化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类型,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主要累及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多自直肠开始,由远段结肠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病变多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西方UC常见,其发病率为10~20/105,患病率达100~200/105。近年来UC的发病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呈增高趋势,我国十几个IBD研究中心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调查显示,近15年来UC患病数逐年增多,已过14万。UC病因不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愈十分困难,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加重经济及社会负担,亟需针对U… 相似文献
8.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10218例的特点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分析中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特点.方法对从1981年到2000年20年间中国医学文献报告及我院确诊的1021 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①病例数目20年间,中国医学文献报告及我院确诊的患者共10218例,其中最近10年报告的病例数目是前10年3.8倍.②病变范围直肠乙状结肠炎和直肠炎占70.20%,左半结肠炎占22.50%,广泛性或全结肠炎占7.30%.③病变类型初发型34.8%,慢性反复发作型52.6%,慢性持续性10.7%,急性暴发性1.9%.④病程75.5%患者小于5年,15.5%患者在5年和10年之间,只有9.1%患者大于10年.⑤肠外表现6.1%患者有肠外表现.⑥年龄发病的平均年龄是40.7岁(范围从6岁~80岁,高峰年龄段是30岁~49岁).⑦性别男女比是1.09.⑧吸烟病情严重程度和吸烟之间无负相关(P>0.05),⑨家族遗传性270例患者中有4例有家族史.⑩治疗单纯采用西药(氨基水杨酸类或/和皮质激素)治疗的占18.6%,单纯采用中医治疗的占20.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占59.1%,手术1.3%,其他治疗占0.9%.结论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数目在过去10年中显著增加,病变主要以左半结肠为主,病程短,肠外表现少见,发病年龄相对较大,男女比例数目大致相等,家族遗传少见,吸烟与病情轻重之间无显著相关,中医药治疗在中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迄今病因未明.此病属中医"肠癖"、"痢疾"、"滞下"、"肠风"、"脏毒"、"泄泻"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肯定,显示出独到之处,现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20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未能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成为溃疡性结肠炎(UC)研究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在上述诸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细胞因子在发病、发展及其预后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前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性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起着关键性作用[1]。众所周知,UC的治疗一直比较棘手,目前仍以氨基水杨酸和激素为主,西医及中医疗法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并未获得突破性进展。鉴于细胞因子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已开展应用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类药物的治疗途径,此文就细胞因子与UC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清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我院51例溃疡性结肠炎、15例克罗恩病、30例对照患者血清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5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32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2.75%及95.56%。15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有2例阳性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3.33%,30例对照组未发现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及高度的特异性,对其检测有利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危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分析临床极重的危重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搜集近18年UC,参考国外分型标准,拟订诊断标准,分出危重型:(1)血性腹泻≥9次/d;(2)体温≥38℃;(3)脉搏90次/min以上;(4)血红蛋白<90d/L;(5)血浆白蛋白≤30g/L;(6)明显营养障碍或严重中毒症状。具备3/6条属危重型。结果:40例重症UC中危重型27例。腹泻、便血、体重下降、发热、贫血频率分别为100%、100%、92%、82%及82%。均为全结肠或广泛性结肠炎。并发休克3例,肠穿孔1例。24例皮质激素治疗,最终手术9例,3例死亡。结论:危重型属UC重中之重,预后差,需特别监护、强化内科治疗,1周后无铲者原则上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治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黏膜损伤无法修复的原因还没有阐明,至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造成该病病程迁延、无法治愈.通过研究结肠黏膜干细胞减少与病变黏膜损伤的关系以及骨髓干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结肠黏膜并转分化为结肠黏膜干细胞和上皮细胞情况,有可能阐明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损伤无法修复的原因及为从根本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67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大肠黏膜与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该病既往在我国少见,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电子肠镜的普及,使得UC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现回顾性地总结我院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67例UC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基于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结肠非特异性炎症,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治愈。该病表现复杂、转归复杂、治疗方案复杂,对医师的临床技能要求很高。本文针对UC不同阶段表现以及处理原则及手段进行剖析,并结合自身经验对UC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进行点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常见的肠道疾病。目前的诊断主要依靠肠镜,但是肠镜检查患者要承受一定的痛苦。本文对最新的检测指标钙卫蛋白(calprotectin,CP)在UC诊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Ulcerative colitis (UC) is a chronic disease featuring re- current inflammation of the colonic mucosa. The goal of medical treatment is to rapidly induce a steroid-free remissio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reventing complica- tions of the disease itself and its treatment.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depends on severity, localization and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For proctitis, topical therapy with 5-aminosalicylic acid (5-ASA) compounds is used. More extensive or severe disease should be treated with oral and local 5-ASA compounds and corticosteroids to induce remission. Patients who do not respond to this treatment require hospitalization. Intravenous steroids or, when refractory, calcineurin inhibitors (cyclosporine, tacrolimu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tibodies (infliximab) or immunomodulators (azathioprine, 6-mercaptopurine) are then called for. Indications for emergency surgery include refractory toxic megacolon, perforation, and continuous severe colorectal bleeding. Close collaboration between gastroenterologist and surgeon is mandatory in order not to delay surgical therapy when needed.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give a general, practice-orientated overview of the key issues in ulcerative colitis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are based on published consensus guidelines derived from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o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缺血性结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与组织病理学的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2013年20例缺血性结肠炎及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性别、病程、年龄、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肠镜结果及病理特点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发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起病急,病程短,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以中青年患者为主,病程长,伴随基础疾病较少见,前者临床表现以腹胀、呕吐多见,后者以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症状较多见。缺血性结肠炎肠镜下病变较少累及直肠,多出现黏膜水肿,溃疡多呈纵行,溃疡性结肠炎常累及直肠,常合并炎性假息肉,溃疡以地图状为主,病变部位呈连续性。病理上,缺血性结肠炎以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及血管壁增厚多见,而炎性细胞浸润及隐窝脓肿较少见。结论结合年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及内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助于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