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目前仍是内科治疗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部分脾栓塞或脾切除治疗方案,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3.
脾栓塞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脾栓塞术治疗13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9例于一次或二次脾栓塞后7~22天血小板升至106×10~9/L~295×10~9/L(平均207×10~9/L)。1例伊文斯综合征患者溶血得到改善。本组病例近期有效率69.2%,与手术切脾疗效相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5.
脾栓塞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2例EVANS综合征患者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显效14例,占60.9%,良效5例,占21.7%,总有效率86.6%。术后观察1年以上者8例,5例仍为显效,3例(37.5%)复发,2例经强的松等治疗再获良效,1例无效。对照组:25例ITP患者作切脾治疗。显效17例(68.0%),良效5例(20.0%),无效3例(12.0%)总有效率88.0%。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欧美国家年发病率为5/105~10/105,儿童及成人各半,男女各半,仅在育龄期女性略多于男性。我国尚无ITP发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近年,ITP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欧美相继发表了IT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本文主要讨论成人ITP的诊断与治疗策略。1发病机制50%~60%的ITP患者血小板表面包被有IgG型自身抗体,可识别血… 相似文献
7.
丙种球蛋白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9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者,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9例ITP患者符合首届中华血液学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1例,女8例。中位年龄34.7(16~58)岁。初治2例,复治7例。复治病人都曾接受过正规激素治疗,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脾切除术后复发1例。病程中位时间165天(1.5月~16年)。临床上都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多为皮肤、粘膜出血点及瘀斑,有口腔粘膜血泡4例,月经过多3例,血尿1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11.8±3.22×10~9/L[(8~18)×10~9/L]、PAIgG135.9±74.4ng/10~7,plt(56~320ng/10~7plt)。 相似文献
8.
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化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7):499-50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由于微循环血管内弥散性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阻塞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症状、发热和肾功能损害。TTP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大部分获得性TTP主要是由自身抗体介导,故称为免疫性TTP。1病因与发病机制TTP患者在大多数器官中形成微血管性血栓,这种血栓主要由血小板聚集而成,包含大量vonWillebrand因子抗原,含有极少量或不含有纤维蛋白。TTP患者内皮细胞和血小板产生异常增大vonWillebrand多聚体。这些异常增大多聚体较正常的多聚体更有效结合vonWillebrand… 相似文献
9.
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TP)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免疫介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特征为重度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和组织器官缺血。治疗性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虽是目前iTTP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或复发。Caplacizumab是一种新型纳米抗体,可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A1结构域结合,并特异性抑制vWF和血小板GPIb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少vWF介导的微血栓形成。近年来,多项研究探索了其临床应用价值。该综述将详述Caplacizumab治疗iTTP的最新进展和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治疗1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1 0 %~30 %的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CITP)治疗十分棘手。近年来国外报道应用干扰素治疗 CITP取得良好疗效。借鉴其经验 ,我们应用干扰素治疗1 1例 CITP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1 1例 CITP为我科 1 996~ 1 998年住院患者 ,均符合 1 994年第五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1治疗 :采用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罗扰素 (α-2 a干扰素 ) 30 0万 U,皮下注射 ,1次 /d,共 1 2 d为 1疗程 ,之后 30 0…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扰素(IFN)作为一种抗肿瘤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生物制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重症慢性ITP(SCITP)或难治性慢性ITP(RCITP)已有近10年历史,取得了良好疗效。我们用r-IFNα-2b治疗34例这类病人,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人选择 34例SCITP或RCITP均为我院1993年2月~1998年5月住院患者。男8例,女26例,年龄18~67(平均34岁),病程1~34年(平均4.8年)。按文献〔1〕标准诊断。治疗前均经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过。血小板计数(BPC)(8.0~37)×109/L。1.2 治疗方法 使用r-IFNα-2b,剂量;体重<50kg者200万U/次,H,每周3次… 相似文献
12.
曹淑燕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通常惯用类同醇、脾切除、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假如这些治疗失败,就成为棘手的临床问题。其出血危害生命,作者尝试应用α2b 干扰素治疗。α2b 干扰素可改变 B 细胞的活力,而 B 细胞则和自身抗体的形成有关。本文使用重组α2b 干扰素治疗13例严重的对类固醇无效的 ITP 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认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IgA肾病这一新的临床病症,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3例ITP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后的转归。结果:3例患者均经骨髓穿刺确诊为ITP,肾活检确认为IgA肾病。经激素等治疗后,ITP和IgA肾病均可得到缓解。结论:ITP可以合并IgA肾病。IgA肾病的发生可以继发于IPT,也不排除二者均源于骨髓干细胞功能异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难治性ITP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小剂量脾区放疗,总剂量1200~1600cGY。结果 12例患者接受2个疗程的放疗,显效5例,良效4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91.7%。结论 脾区放疗可作为一种对顽固性ITP的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前美国血液学会系统全面的分析了既往文献后,公布了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疗指南[1]。最近研究了有关ITP疗效的评价指标,除了血小板计数的增加,还包括生存质量、出血的严重度及治疗的并发症。ITP的自然病程和临床评价指标209名内科医生选取了1997~2000年期间38个国家136所医院中的2031名患儿,包括1~5岁这一发病高峰年龄的儿童,血小板计数均<20×109/L,男性占54.8%。ITP发病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春季和初夏是高峰期,而在冬天发病率最低。血小板持续减少达6个月的患儿比预计要多(占31%),之前UK研究组报道在4… 相似文献
17.
环孢素A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是近年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是用于再障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其用于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国内少见有报道。为了进一步观察CsA对本病的疗效,本文收集了我院1990年1月~1998年9月确诊的17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分析、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17例,系住院确诊经标准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冲击,丹那唑、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半年无效的患者,其中8… 相似文献
18.
罗文茵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3,(10)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破坏性血小板减少症。约80%的病人经皮质类固醇类治疗或脾切除可获得缓解,部分难治性病人对其它药物有疗效反应,但确有一些病人对治疗无效。本文作者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了10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病人和方法 10例中女7、男3例,平均年龄41.5(24~69)岁。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分别并患有何杰金病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另8例为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持续期达5~10个月,除正在接受治疗期,全部病人的血小板数均低于5000/mm~3,参加本次治疗前的血小板数1例为159000/mm~3,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导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26例及我院所见1例IFNα导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共27例,根据发病机制分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2组,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ITP组24例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血小板显著减少,血小板抗体或血小板相关IgG明显升高,骨髓增生活跃,停IFNα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血小板于1-2 wk上升,预后较好.TTP组3例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显著减少,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损害及肾脏损害.血浆置换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预后差,死亡率高.ITP及TTP多发生在IFNα抗丙肝治疗过程中.结论:IFNα抗病毒过程中可能出现ITP或TTP两种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须提高认识给予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20.
庞永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996,(6)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治疗日照市三庄医院(246821)庞永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血证的范畴。自1989年~1994年,我们用中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9例,效果较满意。1辨证论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症可见皮下瘀斑、瘀点,或伴鼻衄、牙龈出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