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患者50例作为合并肺栓塞组,另取同期收治的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作为未合并肺栓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检出值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因素。结果:合并肺栓塞组患者D-二聚体检出值为(760.0±50.0)μg/L,明显高于未合并肺栓塞组的(250.0±30.0)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时间≥7 d、双下肢不等粗≥1 cm及存在深静脉血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以卧床时间≥7 d,双下肢不等粗≥1.0 cm及深静脉血栓为主,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是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因素,可供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期病患者104例,按照影像学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PE)和对照组(无PE),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心电图SⅠQⅢTⅢ检出率、彩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7 d、呼吸困难及下肢不等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电图SⅠQⅢTⅢ检出率、彩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者,除采用CT检查明确诊断外,可通过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进行早期鉴别,而对于卧床时间较长且下肢肿胀者,应加强监护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共42例COPD合并PE患者的临床资料,与42例单纯COPD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组胸痛、咯血、发热、胸腔积液和不对称下肢水肿的发生率高,肺动脉压明显升高,与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PE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当COPD患者出现胸痛、咯血、发热、胸腔积液和不对称下肢水肿时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并尽快选择CT肺动脉成像或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4.
庄明 《吉林医学》2011,32(13):2638-263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电解质紊乱特点、治疗与转归。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电解质异常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低钠血症者38例,治愈及好转率84.21%;低钾患者25例,治愈及好转率88.0%;出现低氯血症患者46例,治愈及好转率91.3%;低钙者13例,治愈及好转率92.3%。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其中以低钠和低氯血症最为常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建议常规监测电解质,及时发现电解质异常并给予纠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转归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士杰  曲宝亮 《求医问药》2014,(20):200-201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中白介素8含量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和10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液中白介素8的含量,然后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检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白介素8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介素8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最主要的相关炎性介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中白介素8的浓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因,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及防控措施。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268例诱发因素及防控进行分析。结果:感染、劳累及情绪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主要诱因。结论:有效地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对防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及进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PT)隐患因素,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6收治AECOPD合并PE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ECOPD合并肺栓塞主要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心悸,晕厥,下肢疼痛。结论:诊断方法用螺旋CT进行肺动脉造影(CTPA),肺通气灌注扫描,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罗振军  罗胜  何小宇 《海南医学》2021,32(2):153-15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疑诊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呼吸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疑诊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法莫替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08年10月在我院急诊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法莫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发生胃肠道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44例,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对照组43例,发生胃肠道反应8例.计算两组计数资料的x2值为4.225,P<0.05.结论 法莫替丁可有效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0.
杨昕  王迪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50+152-150,152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浓度变化,从而观察血浆C-反应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设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正常对照组49例:采取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所有患者均测定肺功能。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均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结论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韩雪峰  乜庆荣  张爱民 《中外医疗》2012,31(15):59+61-59,6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低钠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低钠血症病因比较复杂,多合并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治疗棘手。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密切监测电解质,如出现低钠血症需及时处理,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肺栓塞(PE)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因表现不典型而造成诊断困难,对于基层医院尤其如此。而且肺栓塞一旦发生,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系统病理生理方面的一系列改变,其结果是增加了心脏和肺血管阻力,导致右心衰竭及低氧血症。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发生PE,无疑是雪上加霜,心肺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及生命。而对于有PE易患因素的COPD患者,积极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抗凝治疗,可预防PE的发生,使患者心肺功能改善,临床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3.
曾伟光  邱桂凤  荆维丽 《吉林医学》2010,31(21):3426-3427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住院病因分析,提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认识及减少急性加重发作。方法:分析250例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因素。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50例,Ⅰ级98例、Ⅱ级89例、Ⅲ级51例、Ⅳ级12例,急性加重期入院的病因呼吸道感染182例、心功能不全28例、气胸16例、其他24例。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病因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提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系统感染预防工作,减少急性住院次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早期治疗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PaCO_2以及PaO_2等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PaCO_2以及PaO_2指标表现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疾病发展程度加以了解后,于早期合理选择低分子肝素加以治疗干预,可以确保患者的PaCO_2以及PaO_2等指标获得确切改善,最终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的1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观察组为4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对照组为73例为未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观察和对照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经分析筛选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OR=12.480)、COPD的治疗时机(OR=1.324)、有创通气(OR=11.055)、肺炎(OR=8.667)、持续发热(OR=3.836)这5个因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多器官功能衰竭与病程、有创通气关系最为密切,持续发热也可促发MOD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0月松滋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联合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混悬液)吸入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 对我院呼吸科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经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急性加重期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达90%以上.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呼吸衰竭,改善肺心功能,从而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脑梗死的防治及意义.方法对2009年6月1日到2012年5月31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脑梗死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年内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48例,死亡16例.其中合并脑梗死54例,发生率7.2%.死亡4例,死亡率7.4%.给予阿司匹林防治3例,占5.6%.给予氯吡格雷防治5例,占9.3%.给予他汀类药物防治0例,占0%.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脑梗死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012年1月-1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的住院患者2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120例及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91例进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定量测定比较。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早期预防性使用抗凝剂可有效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3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97至2012年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分型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并以此量表内的中医症状及体征作为调查条目,对302例患者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从而归纳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症状及体征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中医证型,分别为痰热壅肺、肺气上逆,肺肾气虚、外邪留恋,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脾肾气虚、气滞血瘀。结论通过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分型,对促进本病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