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期心肺复苏中不同通气方式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率是医务人员,尤其是急救专业人员的努力方向.早期气道开放,畅通呼吸道,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是CPR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观察CPR时采取不同通气方式、不同气管插管时间及不同通气装置时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性气管插管术在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院前急救性气管插管术是临床抢救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抢救技术,是院前心肺脑复苏(CPCR)过程中的关键措施,是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的保证,在院前急救中十分重要。而在院前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术,就要求出诊的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气管插管这门技术。我院急诊科担负着县急救中心院前、院中的急救任务,自2000年以来,经培训全部掌握了气管插管技术,在抢救1254例急危重症患者中,行气管插管216例,院前插管68例,占气管插管的31.7%。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0年以来,行气管插管216例,男135例,女81例,年龄3~79岁,平均51.3岁。心搏呼吸骤停时…  相似文献   

3.
在经鼻腔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时,常用面罩加压供氧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有部分患者,由于下颌托起困难、口唇开启受限、舌根后坠、和术前留置的鼻胃管、气管导管、小下颌等因素,致使面罩弥盖不严或通气时阻力增大,因无通气时间延长,而可能引发缺氧性并发症。本文采用气管插入鼻腔后,在肌肉松弛下直接连接麻醉机,人工加压通气,较好的克服了面罩加压通气时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5.
两种心肺复苏顺序抢救未被目击心搏骤停患者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两种心肺复苏 (CPR)顺序抢救未被目击心搏骤停 (院前发生 )患者的效果。方法 未被目击心搏骤停患者 6 2例随机分为 2组 ,A组 34例采用传统CPR进行复苏 ;B组 2 8例采用CAB顺序进行复苏。 2组均分别测定复苏前后SaO2 、PaO2 和PaCO2 ,并比较其CPR的成功率。结果 未被目击心搏骤停患者复苏前存在严重低氧血症。复苏后A组SaO2 、PaO2 明显升高 ,PaCO2 则明显降低 ,与复苏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B组复苏前后SaO2 、PaO2 和PaCO2 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A组复苏成功率高于B组 (P <0 0 0 1)。结论 对未被目击心搏骤停患者采用传统CPR顺序比CAB顺序效果更好 ,复苏成功率较高 ,可能与传统CPR能迅速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 ,从而有利于CPR有关。  相似文献   

6.
心性猝死院前三种复苏方法的初期复苏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性猝死在人类死亡病因中居首位,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4,并且约2/3在发病1h内死于院外。所以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经常遇到需要现场紧急复苏的心性猝死患者。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分析以往的工作对不同的复苏方法对心性猝死患者的初期复苏效果进行比较,来探索在院前设备、人员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复苏方法来达到最  相似文献   

7.
早期心肺复苏中不同通气方式的对比观察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率是医务人员,尤其是急救专业人员的努力方向。早期气道开放,畅通呼吸道,改善机体缺氧是CPR成功关键。为此我们观察CPR时采取不同通气方式、不同气管插管时间及不同装置时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创伤的分类与院前急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随着社会及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斗殴伤及建筑创伤等日趋增多,从而给院前急救提出更高的要求^[1]。本文总结青岛市急救中心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共救治急性创伤病人1368例,占同期急救人数的10.3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种不同气道建立方式对院前心搏骤停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按使用喉罩通气、面罩通气分为两组。A组30例在心脏按压的同时予喉罩置入辅助通气,B组30例给予心脏按压的同时予常规复苏面罩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气道装置放置成功时间、呼末二氧化碳值、自主循环恢复率等指标。结果面罩通气建立气道用时短,喉罩通气建立气道用时较长;心脏按压2min、5min呼末二氧化碳值A组高于B组;自主循环恢复率A组高于B组。结论在院前心肺复苏时,早期盲插喉罩通气有利于提高气道通气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世界猝死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死亡率极高,5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外,且大多在症状发生的2h内死亡,猝死的研究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我中心特邀香港院前急救培训专家对全体医护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术、早期除颤等抢救技术培训的同时,按照国际急救标准对院前急救护士进行气管内插管的技能培训,经过临床实践,已取得初步经验,现将我们近年来随车在院外心肺复苏中应用气管插管术抢救26例病人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Probiotics are live micro-organisms with a health promoting effect. Because of their immunomodulating capacity as well as improvement of gut barrier function, probiotics have the capacity to prevent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a variety of clinical settings. Now selected probiotics show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severe traum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贾学英 《护理研究》2007,21(30):2760-2761
机械通气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它对提高病人的生存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通气可以有效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需要;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降低呼吸肌做功,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通过呼吸机特定的装置进行肺内雾化治疗,能有效的改善脑外伤病人的呼吸状况.2005年8月-2006年6月,我科28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现将护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应用于重型脑外伤病人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学英 《护理研究》2007,21(10):2760-2761
机械通气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它对提高病人的生存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通气可以有效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需要;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降低呼吸肌做功,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通过呼吸机特定的装置进行肺内雾化治疗,能有效的改善脑外伤病人的呼吸状况。2005年8月-2006年6月,我科28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现将护理探讨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皮肤深度创伤皮肤移植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将40例皮肤深度创伤进行皮肤移植患者随机抽取2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压氧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皮肤移植封闭创面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皮肤深度创伤皮肤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开放式气管内吸引术(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pen ETS)与闭合式气管内吸引术(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ing,Closed ETS)对重型颅脑伤患者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等方面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32例重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成Open ETS组(n=16)和Closed ETS组(n=16),于吸引前、后动态监测MAP、ICP、CPP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吸引后即时MAP均升高,Open ETS组较Closed ETS组明显(P<0.05)。吸引后即时ICP均短暂升高,两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大多于5min内回落。吸引后即时Open ETS组CPP下降(P<0.01),而Closed ETS组CP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高压状态下OpenETS可引起脑缺血、缺氧反应,而Closed ETS不损害脑灌注,并可维持足够脑氧供。因Closed ETS更具合理性,故建议颅脑外伤后可运用Closed E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个体化康复治疗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18)和康复组(n = 18)。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康复评估,包括临床评估、意识状态和肌力评估。对照组采用重症监护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良肢位摆放以及四肢主被动运动等。康复组增加早期个体化康复治疗,根据每个患者具体评估情况进行四肢主被动运动、转移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呼吸肌训练等。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含量。结果 两组脱机情况和住院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康复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 > 2.067, P < 0.05)。治疗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6含量均降低(t > 2.040, P < 0.05);康复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6、IL-8均显著降低(t > 4.141, P < 0.001);康复组TNF-α、IL-6、IL-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t > 2.217, P < 0.05)。康复组所有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Z| > 2.104, P < 0.05)。结论 对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进行个体化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镇静程度,减轻炎症反应,加速脱机进程,减少住院时间,且并未产生额外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脱机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收住ICU18岁以上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设为实验组,其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方法,把2009年收住ICU18岁以上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2组患者28d内机械通气时间及脱机再次应用呼吸机的情况,2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28d内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实验组脱机后再次应用呼吸机的人数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明显缩短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再次使用呼吸机,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临床救治和护理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74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救治方法和护理措施.74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救治成功率为90.5%,救治时间为(45.3±16.7)h,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95.5%.在急诊中对严重创伤患者临床救治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抓住抢救的最佳时间,同时采取整体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ICU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ICU行机械通气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进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潮气量、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除心率、血压、潮气量外,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吸痰→湿化→扩肺→吸痰→扩肺或者吸痰→扩肺的方法,可以提高吸痰效果,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valuate 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PCV) delivered through a minit-racheotomy in treating severe flail chest trauma.Design Case report.Setting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trauma center.Patient A 34-year-old woman affected by flail chest trauma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who was initially treated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to obtain internal pneumatic stabilization. The patient failed extubation and noninvasive mask treatment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lus PEEP) due to poor chestwall mechanics.Interventions Minitracheotomy was performed and ventilation was achieved with high levels of inspiratory pressure (PCV or assisted PCV) to overcome the resistance of the cannula (Mini-Trach II, Portex, ID 4 mm). Esophageal and carinal pressures were monitored. Ventilatory treatment was always performed with the full cooperation of the patient; the patient's glottic function was always intact.Measurements and results The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delivered through the Mini-Trach. After 7 days of PCV, the patient was switched to assisted PCV. On the 20th day after admission, she was weaned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a suitable gas exchange and pneumatic stabilization in a flail chest condition can be achieved using minitracheostomic venti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treatment could reduce some sid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tracheal intub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