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阚红丽 《护理研究》2007,21(34):3189-3189
自2001年1月以来,我院对5例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采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行肠排列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操作方法对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病人,经手术分离粘连游离小肠解除梗阻后拟行肠排列者,首先于右下腹麦氏点处戳孔,引入16号一次性气囊导尿管,于左侧相当于反麦氏点处引入另一根同样尿管。自回盲部10cm~15cm处起向上有序逐段将小肠进行折叠排列,同时将左右两侧的尿管自折叠之小肠系膜无血管区穿入,折叠至屈氏韧带处,将两侧尿管穿出,检查排列满意后,自腹腔外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5mL固定,完成操作。手术后2周~3周抽空气囊内盐水,缓慢…  相似文献   

2.
腹腔内粘连致肠梗阻是常见多发病 ,容易复发 ,预防和治疗肠粘连一直是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 ,对于复发性的粘连性肠梗阻必须作小肠排列术 ,使肠管发生有序。各种小肠排列术尚需进一步完善。 1990~ 1998年作者对逆行内排列的支架管和插管方法进行改进 ,治疗 15例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2 0~ 5 8岁 ,平均 32岁。全组有典型的肠梗阻表现。均有腹部手术史 ,其中因溃疡急性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后 5例 ,阑尾切除术后 4例 ,结肠外伤Ⅱ期手术后 3例 ,外伤性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预防;方法:对14例有广泛肠粘连性肠梗阻和有腹腔广泛炎症的患者行小肠内固定术;结果:治疗组8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全部治愈.预防组6例未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结论:小肠内固定术是治疗和预防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有的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因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肠系膜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3年~2004年间共收治绞窄性肠梗阻154例,其中因门静脉高压肠系膜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11例,对其诊断和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仅7例出现剧烈腹痛,5例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原因均为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肠系膜血栓形成,其中2例为保守治疗24h后未见明显好转而剖腹探查时发现。行部分小肠切除8例,3例术中发现肠系膜广泛血栓形成而放弃手术。术后死亡5例,3例为广泛血栓形成患者,2例为小肠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起病隐匿,常导致诊断困难而延误病情。同时应加强术后护肝、支持治疗,尽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行直肠癌切除术出现术后肠梗阻需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经过手术探查明确梗阻原因,其中小肠坠入盆底并粘连成角7例,小肠间单纯粘连3例,粘连带卡压肠管1例,系膜裂孔疝1例。均经粘连松解、小肠-小肠侧侧机械吻合及肠段切除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于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以简单操作为宜,不宜做广泛分离。  相似文献   

6.
黄展 《临床医学》2010,30(3):63-64
目的讨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开腹手术后11例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早期炎性粘连梗阻,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2.5 d;1例小肠扭转,再手术复位治愈;1例回盲部肠套叠,再手术复位治愈;1例粘连性索带压榨,小肠绞窄坏死,行小肠切除后治愈。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多为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应警惕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肠绞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34-135
分析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选取治疗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肠内排列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粘连性肠梗阻采取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传统手术治疗更具有优势,操作简单,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1998年1月~2003年4月我们应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10例严重广泛粘连性肠梗阻获得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18~60岁。既往手术情况见附表。 附表 严重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既往手术情况  相似文献   

9.
靳峰 《临床医学》2012,32(6):61-62
目的探讨肠排列术对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肠粘连松解及肠排列术,其中肠外排列25例,肠内排列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2~5年后,4例出现不完全肠梗阻症状,无再次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肠瘘2例,发生率为6.5%。结论采用肠排列术来治疗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疗效确切,远期再梗阻率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Foley氏管肠排列术预防和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应用 Foley氏管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41例与同期粘连松解术27例对照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oley氏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并发症小,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小柴胡汤加味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微创科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符合粘连性肠梗阻诊断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了小柴胡汤加味方治疗。2组均3天复查一次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导管的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变化以及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进食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普遍长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指标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柴胡汤加味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比单纯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及手术时机,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腹腔镜对粘连性肠梗阻28例进行粘连松解术。结果26例成功利用腹腔镜完成粘连松解术,2例因术中损伤小肠改为开腹手术,26例利用腹腔镜成功行粘连松解术的患者经过1-38个月随访,均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有选择性地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实用的,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结果:发现粘连性肠梗阻大多数发生于手术后第1年内,且其保守治疗成功率明显低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于手术后1年以上者。结论:术后1年内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防治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MS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SCT对粘连性肠梗阻绞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MSCT征象,评价其对发生绞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及病理确诊34例发生绞窄,MSCT诊断29例发生绞窄,其中26例有既往腹部手术史。MSCT征象中,肠壁强化程度减低、弥漫性肠系膜水肿及血管增粗、肠系膜积液、肠壁增厚、C/U型肠襻与粘连性肠梗阻绞窄有关(P均<0.05)。MS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的敏感度85.29%(29/34),特异度100%(36/36),准确率92.86%(65/70)。结论 MSCT对判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祁江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382-138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总结对比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96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中48例行腹腔镜下肠粘连粘连松解术(腹腔镜组);48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结果】腹腔镜组中45例应用腹腔镜成功实施粘连松解术,3例中转开腹。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腹腔镜组肠蠕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实用,疗效满意,是处理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9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保守治疗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非手术疗法,包括如禁食、抗感染、补液、持续胃肠减压等; 手术治疗组30例,入院后即行手术治疗;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组30例是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应用新斯的明行穴位注射.结果 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0.0%,复发率为16.7%;单纯保守治疗组治愈为12例,总有效率为80.0%,其复发率33.3%;手术治疗组治愈为19例,总有效率为93.3%,复发率为30.0%.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组较单纯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提前10~48 h,排便时间提前15~36 h.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另两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大大缩短了疗程,促使多数患者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也能节省了住院的费用,是目前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11年4月32例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腹腔镜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粘连性肠梗阻的腹腔镜治疗疗效好,32例全部治愈,其中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治疗2例,无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病例,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疗效好,能明显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增强螺旋CT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肠梗阻的非增强CT表现,其中粘连性肠梗阻9例,肠道肿瘤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肠扭转2例,肠套叠2例(均为肠肿瘤并发肠套叠),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结果:粘连性肠梗阻、肠道肿瘤、粪石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静脉血栓CT符合率分别为6/9、6/6、3/3、2/2、2/2、1/1.结论:非增强螺旋CT能对肠梗阻病因做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27例(治疗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选择粘连性小肠梗阻23例作对照(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引流、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保守治疗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1天引流量、置管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探讨(附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梗阻CT表现及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肠梗阻25例。结果小肠梗阻13例,结肠梗阻8例,大小肠同时梗阻4例。其中胆囊结石一十二指肠瘘1例,肠套叠3例,小肠淋巴瘤3例,小肠异物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绞窄性肠梗阻3例,结肠癌8例,克隆氏病2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结论CT检查在获取影像信息方面明显优于X线腹部平片和钡餐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肠梗阻部位及梗阻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