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改变,探讨移植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患者42例,于再次行穿通性角膜移植术时取其排斥的移植片,进行免疫组化及HE染色,观察术后排斥反应的移植片中巨噬细胞、CD4^+和CD8^+细胞的浸润和分布、MHC-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白介素受体-2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以及移植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42例移植片均有上述免疫细胞的表达,并以新生血管周围更加明显;这些细胞表达MHC-Ⅱ类抗原和IL-2R;移植片的上皮和基质细胞中也有MHC-Ⅱ类抗原的表达;角膜上皮细胞可表达TGF-D;所有移植片内皮细胞均不完整甚至大部缺如。结论新生血管使免疫细胞进入移植片,破坏免疫赦免机制,与移植片免疫损害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和分子直接导致移植片免疫损伤,内皮细胞的严重损伤终将导致移植失败。  相似文献   

2.
免疫问题是视网膜移植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后的免疫赦免,免疫排斥反应及其机制等移植免疫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人羊膜为载体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自体及异体移植治疗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方法制作兔眼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损3个月的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自体移植组和异体移植组,前者取对侧眼角膜缘组织,后者取异体兔眼角膜缘组织,均以去除上皮细胞的羊膜基底膜为载体,培养12d后行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术。术后观察3个月,以角膜上皮染色、角膜浑浊和新生血管3项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通过病理检查评估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印迹细胞学检查移植前后角膜上皮的细胞表型。结果体外培养的兔角膜缘干细胞可在羊膜上粘附生长并增生,体外培养12d可形成复层。自体移植组和部分异体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逐渐愈合,透明度提高,基质细胞浸润减轻,新生血管减退或消失。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移植前角膜上皮细胞PAS阳性,而移植后转为阴性;组织病理学显示:移植前角膜上皮大部分缺损,移植后呈现角膜上皮结构。部分异体移植组术后出现了免疫排斥反应。结论兔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术可重建眼表;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移植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免疫排斥反应是一大主要障碍,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ACAID)在防止视网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生重要作用。本文对ACAID的发生机制、调节因素以及与眼组织移植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移植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免疫排斥反应是一大主要障碍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在防止视网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生重要作用。本文对ACAID的发生机制、调节因素以及与眼组织移植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口腔粘膜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将获得的少量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到天然或合成的支架材料上生长繁殖,而得到的口腔粘膜细胞一支架复合物。将此复合物植入体内,种植的细胞继续增殖,形成新的口腔粘膜组织,可达到重建或修复缺失的功能。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应用组织工程口腔粘膜进行眼表重建逐步展现出其广阔的前景,具有如下优势:①仅需取少量自体组织,可摆脱免疫排斥的干扰;②相对于角膜缘干细胞来源丰富且取材容易;③尤其当双侧角膜缘干细胞完全丧失,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无法进行时,利用组织工程口腔粘膜进行眼表移植意义重大。本文将对组织工程口腔粘膜的构建及其眼表移植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确立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策略。对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86个病例(100只眼)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血管化角膜、大植片移植、植床术前的活动性炎症,偏中心移植、多次移植、联合手术均应视为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而移植片上皮反复脱落、旧病复发、术眼再次手术、缝线松解与拆线等可能是诱导排斥反应发生的促发因素。结论:从分子水平减少供受体间的抗原差异,研制新一代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创造免疫耐度的理想环境可能是控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免疫问题是视网膜移植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后的免疫赦免、免疫排斥反应及其机制等移植免疫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导致异体角膜缘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免疫排斥反应造成的干细胞永久性破坏。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模型,分析了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特征性表现,并初步探讨了其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角膜移植手术前后外周血液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徐志能,赵瑾,梅华萍,洪朝阳随着角膜移植技术的提高和材料保存方法的不断改进,移植免疫问题已成为角膜移植是否成功的关键I’1.人fi]发现受植者一些免疫指标的改变,认为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丰要...  相似文献   

11.
兔异体角膜缘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异体角膜缘移植反应的临床表现,初步探讨角膜缘移植反应的免疫机制。方法:20只健康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行角膜缘环形切除+角膜上皮剥离术(n=6),自体角膜缘移植术(n=7),异体角膜缘移植术(n=7);术后以1%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化,移植排斥反应通过移植眼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加以评估。结果: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可见角膜上皮化,术后10-14天(平均11.8天)发生角膜上皮炎症反应,反应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发期、急性期、排斥期和慢性期;病理检查显示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其强度。结论:本试验模型中,移植反应的各个时期有明显的特征,对各期移植反应的说明将使我们在临床上更容易、准确的判断移植反应的发生及其强度。  相似文献   

12.
深低温保存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治疗重度眼表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以羊膜为载体的深低温保存的角膜缘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术治疗重度眼表疾病。方法 19例19眼重度眼表疾病患者采用羊膜移植联合深低温保存的角膜缘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2例术后半年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随访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14例平均随访超过一年,眼表结构恢复正常,整个角膜上皮未见结膜杯状细胞,保存了眼球,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植片脱落;4例发生角膜自溶的免疫排斥反应。结论 羊膜移植联合深低温保存的角膜缘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术对于重度眼表疾病患者能快速、稳定的促进角膜表面重新上皮化,是一项可采纳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利用异体皮瓣结合部分自体皮肤移植来修复肤和软组织缺损。方法 长耳白兔20只随机配为10对,每对中一为受体、一为供体。实验侧为带0.5cm宽环形皮肤的异体皮瓣移植,中央的皮扶缺损处植圆形自体皮肤;对照侧制造同面积自体皮肤移植后残留0.5cm环形皮肤缺损模型。环胞霉素A+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用药至术后4周。结果 实验侧与对照侧术后14天植皮存活均达90%以上,实验侧术后28天时的创口面积比14天明显缩小。结论 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移植带部分皮肤的异体皮瓣作为体皮肤移植的血供来源,通过周围自体皮肤和移植的自体皮肤的爬行替代作用,最终实现对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移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但视网膜移植后,如何制备良好的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标本从而清晰显示移植物与供体之间的突触连接在国内还未见报道,国外文献报道也较少见。现将我们在实验中摸索出的大鼠视网膜移植后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标本制备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后移植物的成活及发育情况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采用内路注射移植方法建立动物模型,行27眼移植手术。术后定期眼底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21眼移植成功,组织学检查可见移植后移植物可以成部分细胞呈环状生长,可继续发育分层,未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及免疫排斥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要照相可见移植物S-抗原染色阳性。结论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术后移植物可以成活并继续发育,无  相似文献   

16.
胎儿角膜移植术及排斥反应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胎儿角膜行角膜移植术及冬虫夏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方法以≥7月龄胎儿角膜行42眼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术后口服冬虫夏草与激素合用,分组观察及随访。结果42眼移植片均已成活。植片透明率甲组65%,乙组90.91%;排斥反应甲组45%,乙组13.64%。视力≥0.3者甲组35%,乙组68.18%。结论胎儿角膜作供体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值得推广。术后冬虫夏草能强化免疫抑制作用,降低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片透明率。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下腔免疫赦免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实视网膜下腔是免疫赦免部位,神经视网膜是免疫赦免组织,但视网膜下腔的免疫赦免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如何避免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视网膜移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就神经视网膜的免疫原性、视网膜下腔免疫赦免及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的方法。 方法:以常规方法割备有色素兔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作为供体,移植到10只无色素兔眼.8只眼经外路法,即穿过巩膜和脉胳膜的方法;另10只眼内路法,即从睫状体平部进入玻璃体,制成人为的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将RPE细胞移植到受体眼视网膜下腔。术后第10、20、40、90天作光镜和电镜检查。 结果:内路法组,手术后40天光镜观察,移植区和非移植区神经视网膜层厚度无差别.透射电镜显示:移植的RPE细胞嵌入Bruch膜,光感受器外节在正常位置,术后90天,移植细胞内发现吞噬外节的次级溶酶体.外路法的8只眼因脉胳膜出血或视网膜穿破而失败。 结论:内路法是RPE细胞移植切实可行的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60-162)  相似文献   

19.
虹膜色素上皮细胞自体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PE)白体移植术是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移植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但避免了异体RPE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还克服了白体RPE移植取材操作的困难,为老年性黄斑变性等与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相关眼病的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本介绍IPE的体外培养研究、IPE白体移植的动物实验、临床初步研究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角膜移植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植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揭示其中的机理是预防和治疗免疫排斥反应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关于角膜移植免疫赦免性和免疫排斥方面的究研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