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并分析其随访结果。方法:75例肝门部胆管癌中,行根治性手术45例,姑息性手术23例,保守治疗7例。根治性切除的45r例中,根据Bismuth-Corlette分型法分为Ⅰ型5例(11%),Ⅱ型25例(55%),Ⅲa型3例(7%),Ⅲb型9例(20%),Ⅳ型,3例(7%)。结果:根治性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姑息性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保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3月,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1年存活率达68.7%,3年存活率21.8%;姑息性手术组1年存活率为56.5%,3年存活率为0;保守治疗组1年存活率为15.0%,3年存活率为0,根治性手术组明显优于姑息胜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争取根治性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的病例应给予姑息性切除,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10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总结103例肝门部胆管癌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行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行根治性(‰)切除43例,根治性切除率为41.7%,非根治性(R,,R2)切除60例(58.3%),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手术死亡8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29.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42.0%、20.9%,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34.1%、10.2%、0(P<0.05)。本组近5年术前减黄治疗42例,合并肝切除达53.8%,根治性切除率达45.7%,中位生存期24.7个月,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作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更好延长患者生存期,使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随着近年来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联合肝切除等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200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58例(56.9%)行手术切除,其中27例(26.5%)行根治性切除,31例(30.4%)行姑息性切除;44例(43.1%)行胆管引流术,其中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20例,胆管外引流术24例。根治性切除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51.85%,37.03%,22.22%;姑息性切除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1%,6.45%,3.22%,0%;胆肠吻合内引流术组和胆管外引流术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29.41%和23.80%,无生存2年者。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1月-12月收治的32例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 32例患者中,27例行手术切除治疗,5例行姑息性减黄治疗;10例联合门静脉受侵部分切除重建,4例联合门静脉及肝动脉切除重建.手术切除率为84.3%,根治性切除率达34.4%.6例术后出现胆瘘,4例出现胆瘘合并腹腔内感染,1例出现肠瘘,2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出现腹腔出血,均经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43.7%.R0切除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45.5%、27.3%;R1/R2切除组则分别为66.7%、14.3%、0.结论 对于Ⅲ型肝门部胆管癌,行联合半肝和(或)尾状叶,甚至联合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的根治性手术,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可大大提高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及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肝叶及肝门部血管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根治性切除33例(44.6%),其中26例联合部分肝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行姑息性切除19例(25.7%);行内引流或外引流术22例(29.7%).结果 联合肝叶及肝门部血管切除的根治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引流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根治性切除术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49%;姑息性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19%;引流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3%、15%、0.结论 根治性切除组的生存率较姑息性手术及引流手术组明显提高,合并肝叶、肝门血管切除可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根治率和生存率;联合肝叶切除有利于肝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并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8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切除62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54例,行非切除I生手术73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RR=0.165)、分化程度(RR=2.692)、淋巴结转移(RR=3.014)、神经浸润(RR=2.857)和血管浸润(RR=2.365)均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佳手术方法,有效的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受侵神经和血管的彻底切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103例外科治疗远期疗效的评析   总被引:73,自引:3,他引:73  
Zhou N  Huang Z  Feng Y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49-653
作者回顾总结了1986年1月~1996年1月十年间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远期生存率等。103例肝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者66例,非切除者行胆管内外引流者37例,总手术切除率为64.1%。手术死亡率2.9%。手术切除组中行根治性切除者36例,姑息性切除者30例。根治性切除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6.7%、23.3%和13.3%,最长生存者至今已达8年。而姑息性切除者3年生存率仅为3.8%,无5年生存者。作者提出新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型法。发现肝门部胆管癌的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与肿瘤浸润及转移特征密切相关,分化程度越差其预后亦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及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预后。方法选取2002年12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生存率等临床资料,所有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根治性切除术组(22例)和姑息性切除术组(21例),对比分析两组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5年生存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表现以黄疸最为常见,占86.0%,其次是尿黄(81.4%)和皮肤瘙痒(72.1%);经过常规超声、CT及MRI联合检查,根治性切除术组和姑息性切除术组对肝门部胆管癌检出率分别为90.9%和95.2%;MRI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阳性率(χ^2=7.379,P〈0.01)。根治性切除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术组(χ^2=14.321,P〈0.01),1、3、5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术组(r=6.018、χ^2=2.842、r=17.483,P〈0.05)。结论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MRI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采取超声联合CT或MRI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舞钢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肝门部胆管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92例患者中手术治疗79例,包括根治性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8例、内引流或外引流术33例。另有7例行PTCD置管,6例放弃治疗。结果:手术病死率1.1%,根治性切除率35.4%,根治性切除的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78.6%、50%和28.6%。姑息性切除的切除率22.8%,姑息性切除的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55.6%、22.2%和11.1%。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两组患者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的生存率则明显高于各种引流术和介入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目前仍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手术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肝切除术加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加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治疗资料。所有病人均给予肝外胆管切除及区域淋巴清扫。根据肝切除情况分为2组:肝切除组38例,未切肝组22例。结果肝切除组和未切肝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58%、9.09%,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死率分别为5.26%、4.55%,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切除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2l%、60.53%、39.47%,未切肝组分别为72.73%、31.82%、13.64%,两组比较,第1年无差别(P〉0.05),第2、3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切除术加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骨骼化淋巴清扫应成为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肝门区手术处理手段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诊治的86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单纯内引流术38例,姑息性切除术11例,采取联合尾状叶切除、受侵门静脉肝动脉切除重建、肝内胆管断端整形、肝门区淋巴结清扫等技术完成根治性切除37例。结果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由2002年的33.3%,提高到2007年的75.0%。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联合采用尾状叶切除、肝门部胆管断端整形、受侵门静脉切除重建及肝门区淋巴清扫等围肝门区处理手段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肝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治疗肝动脉受侵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肝动脉受侵HCCA患者98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HCCA根治术+肝叶切除+肝动脉切除重建术)51例和姑息组(姑息性胆管肿瘤切除术/内引流减黄手术)47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姑息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姑息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9%,与姑息组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围术期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1月,联合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66.7%、43.1%,,明显高于姑息组的17.0%、10.6%、4.3%(P<0.05)。结论联合肝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用于治疗肝动脉受侵HCCA,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HCCA)主要发生在肝总管和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其约占胆管癌的50.0%~70.0%,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亚洲最高。目前,手术是治疗HCCA的唯一有效途径。HCCA因早期症状缺乏或不典型,往往患者出现黄疸或者明显腹痛等临床症状,已到进展期才能明确诊断,且其解剖位置特殊、复杂,肿瘤具有沿胆管生长及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长期生存率均较低。HCCA的外科治疗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在外科治疗方面,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议,新的争议点也在不断出现,譬如是否需要实施术前胆道引流及方式、剩余肝体积不足的解决、肝切除的范围、淋巴清扫范围、联合血管切除及肝移植的价值、微创手术应用等。笔者基于当前最新发表文献探讨这些争议,以期对HCCA正确认识和理解,规范化HCCA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结肠癌术后复发类型与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再手术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再手术治疗的87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再手术切除率74.7%,根治性切除率55.2%。行根治性切除的48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9个月;行姑息性切除的17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4个月;行探查和短路手术的2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结论 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再手术切除率高,积极行再手术治疗,可延长复发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0例肝门部胆管行根治性切除(RO)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临床分型、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随访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依据Bismuth-Corlette分型,I型者4例,Ⅱ型者...  相似文献   

16.
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年因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的8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83例手术切除病人中行根治性切除(R0)31例,非根治切除52例(R1,R2),术后出现并发症29例,死亡5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2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3.3%和25.9%,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P<0.05),近5年本院根治性切除率达44.8%,中位生存期18.7个月,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联合肝切除等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根治性切除可更好延长病人生存期,使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微创外科技术带来的新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148例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及随诊情况。结果施行手术148例,手术切除率38.5%,根治性切除率28.4%,姑息性切除率10.1%。根治性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是52.6%、18.4%、7.9%;姑息性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是23.1%、0、0。术后采取全身化疗。对复发或原发病变进行热疗,姑息旁路引流组1、3年存活率达到16.7%、3.3%。结论重视高危人群的监测,胰腺癌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及肝总管上段,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起病症状的隐匿性、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是当前临床诊治的难点。仅约20%的患者能得到根治性切除,R0切除率为50%~92%。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10%~42%。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有效治疗方式。随着外科各项技术进步,HCCA的外科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笔者就HCCA的外科治疗最新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争议进行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癌(ICC)的分型、分期与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60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日本肝癌研究会(LCSGJ)对患者进行分型、分期.比较肿瘤分型、分期、手术方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并分析LCSGJ与国际抗癌协会(UICC)分期的关系.采用Log-rank法和X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ICC患者中52例获得有效随访.其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4%(23/52)、19%(10/52)和10%(5/52).30例行根治性切除,10例行肝移植,11例行姑息性手术,9例行剖腹探查+活组织检杳,不同手术方式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3、3和1个月.肿块型、胆管周围浸润型、胆管内型和混合型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3/31、9/15、5/6和3/8.肿瘤分型、分化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χ2=8.308,10.009,P<0.05),且肿瘤分型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13.261,5.702,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中位生存时间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黏液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LCSGJ分期中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长于UICC分期中Ⅳ期患者的1.2个月(χ2=3.877,P<0.05).LCSGJ的分型和分期密切相关(χ2=8.288,P<0.05).结论 ICC预后不良.LCSCJ的分型、分期方法简明实用,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对黏液性ICC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而肝移植原则上不用于治疗I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